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欢喜酒家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酒家】为你书一曲深情的歌,婆婆(散文)

精品 【酒家】为你书一曲深情的歌,婆婆(散文)


作者:四季悠然 童生,50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89发表时间:2014-05-25 00:48:27
摘要:婆婆也如我的母亲,我深爱着她……

(一)
   上世纪90年代一个初夏的午后,在自己那间小小的闺房里,我在整理着新烫不久的头发,不停地往头发上喷涂着摩丝,然后就是梳啊梳,直到头发乌黑发亮、蓬松飘逸了才算满意,我穿着一件胸前满是蕾丝花边的白色真丝衬衣,黑色西服短裙,脚上一双黑色船型高跟鞋,在穿衣镜前照啊照,自己是仙女吗?可仙女长什么样啊,谁也没见过,那自己是公主吗?哼,可公主也有不漂亮的!嗨,想那么多干嘛,我就是我,世上独一无二的我,哈哈!
   弟弟不知什么时候冒了出来:“干嘛去呀,捯饬成这样?”
   “没你什么事,一边歇着去!”
   “不愧是我老姐,穿的还挺洋,还真没给我跌份!”
   “别大言不惭了,有我这么一个姐姐,你就偷着乐去吧,沾我光还差不多,你别给我跌份就行了!”
   是为了什么呢,我这么精心的装扮自己?继续看就知道了……
   下楼,走出大院,他在微笑着迎接我。(结婚以后每当提起这事,他就笑着说那天我东张西望的看上去特傻,当然他说完,就会得到我狂风暴雨般拳头的袭击,直到他求饶为止。)这是我们事先约好的,今天要一起去他家,去见未来的公婆……
   虽然很自信,虽然在心里不承认怕见公婆,但这时候我却想起了一句不合时宜的俗语“丑媳妇终是要见公婆的”……
   在去往他家的公交车上,心开始砰砰的狂跳起来,他似乎是看出了我慌乱的情绪,紧紧的握住了我的手。
   我轻声的问他:“见到你妈,我怎么称呼呀?”
   “就叫阿姨吧……”他有些意犹未尽。
   “你妈比我姥姥都大好几岁呢,这么叫合适吗?”我犹豫着。
   “那就叫妈,还省得以后改口了,这样好吧!”他洋洋自得的笑了。
   到了他的家,我大吃一惊,映入眼帘的是他的母亲正在和另外三位老太太热火朝天的打麻将,这和我想象中的慈祥和蔼的老人的差距也太大了。
   迟疑着是否要和那几位老人打招呼,他已把我拉进了他的房间:“妈打麻将的时候,什么也听不见。”
   “你妈不是半身不遂吗?怎么还打麻将?”我不解。
   “对呀,妈说了,如果两手都是好的,她就在家织毛衣,如果两脚健全,她就去旅游,可偏偏是半身不遂,就只好打麻将了。”
   听了他的话,我不由得钦佩老人家的坚强与乐观,还有对待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这倒也不错,可能是知道我紧张,先让我缓解一下?他让我在沙发上坐着,然后去洗了一些水果放在我身边,我还真有点不自在,哪里好意思吃水果,就推说不想吃,他也不勉强,抱来了厚厚的相册让我看,通过相册可以了解他们家很多情况,于是我饶有兴致的看了起来,他则在旁边给我解说……
   我们正很陶醉的看相册的时候,听到有人在大声对话:“梅子是不是来了,我刚才打麻将太忙,没顾上和他们打招呼。”
   “是来了,在小彦的房间呢。”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回答。
   他悄悄告诉我,和他妈妈说话的是他的三嫂,他还告诉我,他的母亲听力不好,轻声说话她老人家是听不到的。
   “你们家这么多人啊,该注意什么你可要提醒我啊!”
   我真的好傻,我们也是很传统的经人介绍认识的,和他相处了这么长时间,只知道他的个人情况,对他的家庭了解的并不多。那时就是觉得他看着还算顺眼,举止言谈各方面都符合我梦中情人的条件,我们有机会见面的时候就是逛商场亦或是去公园,他很喜欢拍照,无论走到哪都喜欢背着相机,我还知道他会自己洗相片,因为每次出游的相片他不但都会送给我,还会送我好多他剪辑好的黑白照片的小册子,那一幅幅照片经他的巧妙制作,还真的很有艺术性呢。因为那时还没有数码相机,电脑也不普及,照片都是他手工完成的,他的才华真的很让我倾心,于是我就决定来他们家“视察”了……
   房间的门被推开了,他赶紧起身,我也跟着站了起来,门口站着一位老人,这就是我未来的婆婆吗,虽然对老人的情况有了一些了解,但初次见面还是让我很吃惊,老人家看上去已经70多岁了,其实那时她老人家还不到70岁,她双脚不是走,而是向前挪,右手放在胸前,还戴着一只手套。我疑惑的望着那只戴手套的手,老人看出了我的疑惑,笑了:“看着怪吧,”我有些不好意思了。
   “没什么,大热天的,还带手套,谁看了都觉得奇怪。”老人自嘲的说着。
   他搬了一把木制的椅子让母亲坐下,因为柔软的沙发老人坐着不舒服。
   “你们也坐吧,水果洗好了,怎么不吃呢?哎呦,小彦呀,你怎么也不给梅子倒杯水呢?”老人开始责怪起儿子来了。
   “阿姨,我不渴。”我忙替他辩护着。
   “看相片呢,告诉你吧,他呀就是相片多,别的什么都没有!你说那么多照片能当饭吃吗?”说完,老人笑了起来。
   我们也都笑了,初到他家的拘谨也不翼而飞了。
   我们聊了很多,不知不觉间,他的父亲回来了,能想象的出来吗,那时他的父亲年近70岁了,却还没有退休,每天都要去实验室“照顾”他亲手培养出的细胞。
   因为他的父亲在工作中表现突出,于1959年在莫斯科学习脊髓灰质炎疫苗生产检定技术。回国后,在父亲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于1960年3月,第一批500万人份的脊灰减毒活疫苗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试制成功。1959年参加试制首批活疫苗成功,1978年获科学大会奖,1977年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和卫生部科研奖。人二倍体细胞2BS株建立研究,获北京市科技医药卫生和卫生部科技奖。1989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1991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推广)奖。发表论文50余篇,参加编写《脊髓灰质炎》1984,《实用流行病学》1989,《医学生物制品学》1995。1992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同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多年来,他的父亲一心扑在科研项目上,几乎没有节假日休息日,可想而知为了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我的婆婆付出了多少艰辛的代价啊!
   全家人要去小区的餐馆吃饭,婆婆艰难的行走着,别的人都仿佛没看见,我担心婆婆,怕她走不好会摔跤,因为曾经耳闻老人如果摔跤,那是很危险的,所以眼睛就一直盯着老人,也好随时照顾她。
   大家都在楼前站着,等着婆婆,婆婆不紧不慢的走到楼梯前了,只见她停下来,将身子转过去,准备倒退着下楼梯,这不是很危险吗?虽然只有几级台阶,但老人摔了怎么办,这一家人怎么没人管呀,我真是着急呀,快步走到婆婆身边说:“我扶您下去吧。”谁知,老人一甩我的手:“不用,我自己能行!”我当时委屈的眼泪都快出来了,婆婆也没有注意到我的感受,继续下楼梯。他把我拉到身边小声的说:“妈一辈子要强,就不喜欢别人扶着她走,别人扶着,她嫌麻烦,你看我们都不管,让妈自己慢慢下楼吧。”
   这就是我的婆婆,坚强而又倔强!婆婆一辈子要强,半身不遂20多年了却仍能生活自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医学奇迹吧。
   (二)
   在以后的岁月中,我逐渐的了解了婆婆:
   上世纪20年代,婆婆出生在辽宁一户殷实的农家,因为婆婆的姐姐人缘好,所以解放后没被定为地主,当然了,这是后话。
   婆婆家境富裕,但是不幸的是,在婆婆两岁时母亲离她而去。在婆婆高小毕业时,她的大哥在大学里因为烈性传染病不治而亡,抛下了亲人和年轻的妻子还有年仅一岁的儿子。为此婆婆的父亲悲痛欲绝,为了安抚伤心的父亲,婆婆决定终止学业,陪伴在父亲身边。
   婆婆的姐姐比她大几岁,我也不知道,姐姐国高毕业以后,她回到家中对我的婆婆说:“你不能这样碌碌无为的混日子了,必须要继续学业,现在有一个护校在招生,你和我一起去考吧!”
   婆婆说:“我都好几年不摸书本了,考不上怎么办?”
   其实婆婆想去,只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婆婆的继母不同意婆婆继续学业,她想让婆婆留在家里做家务,然后找个人家嫁人了事。
   婆婆的姐姐深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她认为女孩子也要读书,有了知识才能出去工作,在经济上就可独立,只有经济独立了才可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婆婆那时大概15、6岁吧,从没走出过家乡,这次姐姐要带她去远方考学,她的心里也是很忐忑的,她既担心继母不高兴,又担心如果考不上也无颜回来见家人……
   但是姐姐是坚定的,一定要带她走出去,如今每当提到这些,婆婆就会感慨万端,她非常感谢姐姐的举动,因为姐姐才使她成为了今天的知识女性。
   她们的继母大概是回娘家去了吧,父亲是支持她们姐妹外出求学的,于是她们姐妹就在继母不在家的那天晚上一起踏上了求学之路……
   婆婆聪明是一方面的原因,还有就是大概那时读书的女孩子太少了吧,在那个护校的录取名单中婆婆居然榜上有名,而且是第三名,第一名是婆婆的姐姐。每当说到这里时,婆婆就会喜形于色:“怎么样,好几年没看书了,我还是考上了,不简单吧。”
   “您真是太棒了,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每当婆婆讲到这里,我也会不失时机的夸赞婆婆一番。
   “我姐姐读的是国高,我是高小,当然不能和姐姐比了。”婆婆还总是为自己没能比过姐姐而找借口。
   无庸赘述,在校学习期间,婆婆和她的姐姐成绩是优异的。我曾经看到过婆婆在校学习期间的照片,风华正茂的婆婆烫着头发,穿着很时尚,是典型的淑女形象,绝不亚于现在的年青人。原来很长一段时间,每一次去他们家,我都要精心的装扮自己,为的是增加自信,想让未来的婆家人看到我的风采是多么的青春靓丽,可笑吗,可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其实用可爱这个词更好,哈哈!自从看过婆婆的照片以后,我从心理上就败下阵来,谁都年轻过,谁都有过最美的年华,所以修饰外表的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做一个有内涵的人,我以后也是努力这样做的,感觉精神世界丰富多了。
   婆婆在校学习期间,由于舍友的影响学会了吸烟,因为当时婆婆感觉吸烟能缓解疲劳,一直到现在,每当饭后婆婆都是要吸烟的,她还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虽然知道吸烟不好,但是婆婆这习惯也已经是好几十年了,家人也只好听之任之了。
   姐妹倆同时毕业了,姐姐与同乡的一名很有才华的青年教师相恋成婚,后一起回到家乡,在家乡县城的医院工作。姐姐的归来使他们的父亲大喜过望,沉浸在幸福之中,老人很欣慰,有女儿的陪伴,他度过了幸福的晚年,婆婆后来没有再提及过她们的继母。
   姐妹倆在校学习的是妇产科,姐姐医术精湛,热心助人,谁家孕产妇遇到问题,她都乐于相助,有时遇到贫困的家庭,姐姐不仅不收取任何费用,而且还会送上上一些医疗用品。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秋的夜晚,有人急急的拍着姐姐家的房门,原来是那家的产妇难产,母子危在旦夕,姐姐听了二话不说,拿起医药箱就闯入深秋那凄冷的风雨之中,产妇一家人正急得团团转,姐姐的到来给那个家庭带去的是温暖和希望啊,当听到婴儿的啼哭声,产妇的公婆激动的不知说什么好,他们泪流满面,竟双双跪在了姐姐的面前,姐姐看他们也是清贫人家,还要给产妇吃营养的食物,没有收取任何的费用:“那家人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我怎么好意思收他们的钱啊!”家乡的农民是淳朴善良的,他们是知恩图报的,每逢收获时节他们就会给姐姐送来好多的五谷杂粮,果品菜蔬……正是因为姐姐在家乡的口碑非常好,解放后在划分成份时,众多的相亲说:“邱老先生是好人,他的女儿那可是菩萨心肠啊!”
   有一年婆婆的姐姐来了,当时我很诧异,姐妹俩长得可真像啊,她也和我的婆婆一样性格直爽,待人热情。见到我时,热情地拉着我的手问个不停,还给我讲述了她们姐妹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原来婆婆高小毕业以后,并不像婆婆所说在家就只做家务不再看书了,而是在她姐姐的劝说下,还是坚持看书学习的,姐姐总是把她学过的课本给婆婆看,让她继续学习……
   婆婆的姐姐生病住院一直没有告诉我们,直到去世,他的儿子才写信告诉了我们,那时我已经和爱人结婚了,我清楚地记得看到那封信时,婆婆流泪了:“是姐姐把我带出来的,没有姐姐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辈子感谢姐姐,她生病怎么也不告诉我呢,我也不活了,我要去找她!”
   我还没见过婆婆这么动情的想念一个人呢,我被她们姐妹的情谊感动了,真诚的劝慰婆婆:“大姨生病不告诉您,就是不想让您担心,因为您的身体不好,现在她在天堂看着您呢,她希望您幸福,不希望您伤心落泪!”
   (三)
   婆婆毕业以后在沈阳一家医院的妇产科工作。
   婆婆和公公是如何相识的,不得而知,每每婆婆讲她的经历的时候,这一段她是跳过去的,婆婆那时是深受“五四”新思潮影响而成长起来的知识女性,家境又很殷实,公公那时虽然还没有上大学,是刚从战场归来的士兵,但年轻时的公公好学上进,儒雅英俊,又透着士兵特有的坚毅,我想大概就是这些吸引了婆婆吧,是我自己分析的,向长辈问他们的婚恋史,我还真不敢。

共 1265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篇用真情抒写的散文,记录了一位老人的坎坷经历,让人深深感动。散文中的婆婆,正直、善良、勤劳、上进、乐观、永远不向命运低头,不屈服于磨难,用一颗坚韧的心挑战着生活,用一颗包容的心爱护着亲人,纵然是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依然坚持爱护亲人,用自己的苦换来亲人的平安。散文用朴素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婆婆的一生,让人在感受岁月沧桑的同时,对她佩服不已!深情的文字,让人感动。推荐,【编辑:故事中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525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故事中人        2014-05-25 00:52:20
  曲折的经历,却有乐观的心,让人真心感动
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故事
回复1 楼        文友:四季悠然        2014-05-26 11:34:57
  感谢社长的编辑,你辛苦了!
2 楼        文友:故事中人        2014-05-25 00:52:42
  问好朋友,欢迎光临酒家
平凡的人有着平凡的故事
回复2 楼        文友:四季悠然        2014-05-26 11:35:47
  四季是慕名而来,向你们学习。
3 楼        文友:那拉格格        2014-05-25 08:38:58
  四季来啦?我也想来
回复3 楼        文友:四季悠然        2014-05-26 11:36:39
  让我们共同学习!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