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崇拜先人,三拜许慎

编辑推荐 崇拜先人,三拜许慎


作者:采耘 秀才,252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23发表时间:2014-05-28 16:47:46

《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最早的字典,文章具体地介绍了这书的来历及其在历史文化上的重要地位,还讲述了其作者许慎的传说故事,这对少闻许慎事迹的我们来说,的确受益匪浅。一篇很有历史价值的文章
   ——题记
  
   这次来漯河,经好友介绍才知《说文解字》的作者的故乡就在漯河,名许慎,字叔重。朋友几次相约要到许慎墓去,因种种原因都未成行,十月三号我俩终于如约来到了许慎文化园。一路上听着朋友的介绍,因她是本地人,对本地文化比较了解,她已去过多次,这次主要是陪我观看,我很是感动,使我对历史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微凉的秋风吹散了我的坏心情,一路蹬车感受着漯河的变化,一个小城今日竟发展的如此迅速,高楼林立,马路宽广,沙澧河水清清,河两岸是乘凉休闲的好去处,垂柳倒挂,银杏树成行,每年的八月桂花飘香……
   两个人骑车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
   六书广场的六根大柱子赫然展现在眼前,六书广场位于广场服务区的中央,在园子中轴线最南端,中间立有六根红色花岗岩石柱,上面分别刻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归纳总结的六书理论,每根柱子上分别刻有例字和用小篆、隶书、楷体的注解说明。朋友说:“这六根柱子上刻的就是许慎的说文解字,我们可以在这照几张相,然后慢慢看。”我俩轮流给对方做摄影师,把许慎文化永远和我们留在一起。六根柱子上分别刻的是:
   (1)许慎曰: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2)许慎曰:象形者,书称其物,随体吉诎。日、月是也。
   (3)许慎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4)许慎曰: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这个我还记下了白话的解释:本来没这个字,使用与它读音相同的其他字来寄托其意义,令、长两个是典型的假借字。
   (5)许慎曰:会意者,比类合宜,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6)许慎曰:专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白话解释为:是指创造的此类字被此要同部首,而且要意义相同能够互相训译。考,老是一组典型的的转注字。
   许慎生于斯、长于斯、眠于斯,许慎是漯河人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原人的骄傲,我都用相机一一把他们拍下来,回家慢慢学习。
   这次慎墓之游,是我真正感受到许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听、看、查才了解了一点许慎著书的不易和艰辛。
   许慎墓位于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东。墓冢高5米,底径16米,墓前立清康熙、光绪年间碑刻二通,听讲解员讲解说,这两通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许慎后人藏在红薯窖内才得以保存下来,康熙年间的碑底部明显有裂痕,可能是那时所致。墓后苍柏林立。当地文物部门征地12亩,建许慎陵园。光绪二十五年,东阿周世专程至墓地祭墓,并在城东北隅购地三亩,建许南阁祠,内设“太尉南阁祭酒讳许慎字叔重之位”,上悬“五经无双”匾额,现为郾城县许慎纪念馆。1986年许慎墓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经无双许慎墓
   许慎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词汇家许慎的故里,他所撰著的《说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汉语大字典。这里名胜古迹丰盛,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许慎生于约公元54年,卒于约公元149年,故居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东汉时称万岁里,当时属于汝南郡召陵县,所以,《后汉书·儒林传》上说:“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也。”
   许慎撰著的《说文解字》一书,是历代学者研究汉字演变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钥匙,被后世称之为“文宗字祖”、“字圣”、“无双”等。《说文解字》不仅是文字学巨著,也是语言学、音韵学巨著,是词汇史的要典,同时还是一部百科全书。因此,《说文解字》出世之后,
   及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具有重要的价值。《说文解字》不愧为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他所做的卓越贡献和历史业绩将彪炳千古,受到世代人民的敬仰。
   便被历代学者所称引,并给以极高的评价。人们认为“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解字》,尤不读也。”
   看来没读过书的人不少,至今我也没读过说文解字,别说读了,对于说文解字我了解甚少,不是朋友介绍,我还真不知道说文解字的作者就在中原,就在老家漯河,他是中原人的骄傲,是漯河人打造文化产业的一道金牌。
   和朋友边看边聊,来到许慎像前,我忙拜上三拜,以示对先人的敬意。许慎墓前的松树上挂满了红布条
   《说文解字》一书其历史以及文化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而许慎用一部书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规范了汉字的形、音、义,也规范了一种文化的框架。它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韵的字典,是文献语言的奠基之作,也是书面语言、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研究的一部集大成之作。是许慎对中国文字学研究方面所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贡献。它不仅保存了先秦的字体和东汉以前的文字训诂,反映了我国汉语词汇的面貌,总结了我国古字学的发展历史,而且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文字学的“文字说理论”。据说在1926年,只有郭沫若一人能看懂甲骨文,因为他读了《说文解字》。一部书,架起了连接古今的时空隧道,让今人能沿着这条隧道走向不可知的未来。这就是许慎的贡献。1000多年前许慎是伟大的,他是第一个从理论上阐明文字重大意义的人。他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他通过对文字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来“以究万源”。正是由于许慎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使得经学的研究纳入了科学的正确轨道。许慎在学术上的成就,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仅在今天,即使在将来,举凡研究语言文字学、古文献学,都离不开《说文解字》这部书,而且所有涉及古代的学科,尤其是历史、哲学等,都需要从《说文解字》这部书中寻找资料、线索以至答案。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许慎对文字学和训诂学发展研究的作用与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如果没有许慎《说文解字》的流传,我们将不能认识先秦的大篆、甲骨文和钟鼎文以及战国时的古文。孙里衍在《重刻宗本说文序》中曾说:“五经文字毁于暴秦,而存于《说文》。《说文》不作,几乎不知文艺;文艺不通,唐虞三代古文不可复识,五经不得其本解。”因此,历代学者评价他的功绩“可比孔子,可比周公”,并尊其为“百世之师”,“儒林所宗”。清朝光绪年间,为了表彰许慎,大学士九卿会同礼部曾经奏请皇上“准以汉儒许慎从祀文庙”,河南省学政又批准郾城县建“许南阁祠”。春秋两次致祭,还行三跪九叩之礼。
   尽管文字没有阶级性,但是在有阶级性的社会里,文字却是统治者维护他们统治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所以说:今文经学家曲解文字,必然要篡改经艺,这样很不利于王政。为了驳斥今文经学家曲解文字篡改经艺的说法,许慎立志要写作《说文解字》。
   经讲解员讲解,我才知道许慎渊博的学识和求实的精神使他这种志向变为现实,许慎在研究古文经的基础上,就开始撰写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由于他治学刻苦,公元100年(汉和帝永元12年),许慎就完成了《说文解字》的初稿。许慎在校书期间,涉猎更广,而且精深,当时,《说文解字》虽然已经草成,但是为了补充得更加完善,一直都没有定稿。公元119年,全国有42处发生了大地震,还伴有大风冰雹、干旱,朝廷为了安抚百姓,稳定民心,就挑选三府、属下有能力的官员出补州官县令,在东观校书十余年的许慎被选中,受命任洨县(今安徽省固镇县)的县长。但是,由于许慎一生都致力学问,仕途陌生,不愿做官,便以年老体弱多病为由,回归故乡,他所惦念的仍是竭尽全力把《说文解字》一书审定告罄。功夫不负有心人,公元121年,许慎耗费了三十余年的心血,终于在家中将《说文解字》一书撰就,并且经过反复的推敲、校正,遣子许冲献于朝廷。此后,他就在家乡及附近村庄授经教书。许慎的一生,虽然说仕途平平,但著述颇丰,除了《说文解字》外,还有《孝经孔氏古文说》、《淮南子注》、《五经通义》、《五经异义》等。但是,《说文解字》则是许慎一生最经心用意之作,从完成初稿到修改补充定稿,前后花费了他半生的心血,由此不难看出,他治学的苦心和严谨。
   及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具有重要的价值。《说文解字》不愧为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他所做的卓越贡献和历史业绩将彪炳千古,受到世代人民的敬仰。
   召陵历史上人才辈出,均以其独特贡献垂耀青史,尤以许慎最为著名。许慎(公元54年—149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人(今姬石乡许庄),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词汇学家。其著作《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首创部首、分析字形、考究古音、总汇古义的汉语字典。许慎一生,除著有《说文》外,还著有《孝经孔氏古文说》、《五经异义》、《淮南子注》、《汉书注》、《六韬注》、《五经通义》等。但他花费的心血以《说文》为最多。从他开始撰写《说文》到完成初稿,费时16年,从初稿到修改定稿又费时22年,前后共费时38年。
   他以科学严谨的理念和执着敬业的态度,倾其一生心血撰著了对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和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许慎的著作和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也因其巨大贡献而被后人尊为字圣。每年的高考时节,总会有些学生到许慎庙前拜一拜,但他们拜的可不是迷信,而是精神力量,想要从许圣人这里得到些精神支持。我也在许慎像前拜上三拜,以示对先人的尊重和崇拜。
   我对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充满敬意,同时也深感许慎的《说文解字》更是文化精髓。中原文化是母亲文化,要认识中国,先要认识河南。河南产生了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医学家张仲景、文字学家许慎等,如今更是英雄辈出,是一个了不得的地方。许慎将散漫的文字体系化、规范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仅河南人要为家乡自豪,所有的中国人都要为中州厚土骄傲,因中州之中漯河有许慎而自豪。今天我怀揣沙澧文化来感受漯河的美丽。
  
   我还听了段许慎的传说故事
   1.
   在学术上,许慎太认真也太执著,编撰过程中,遇到“窦”字的解释时,他居然不避窦太后的名讳,赫然将“窦”字解释为洞,并进一步将狗窦解释为狗洞,这一下惹怒了窦太后,将其贬官,逐回原籍。及至后来,太后受人挑拨,竟要赐死许慎。
   许慎当然没有被赐死,许慎没有被赐死不是太后不要他死,而是因为他有个好老婆,他的好老婆就是天赐公主。这是个美丽的传说。1000多年前,一个大风后的夜晚,一个叫天赐的姑娘被刮到宫里的大树上,太后看到后非常喜欢,就把她收为宫女,赐她为天赐公主。后来许慎被召入京城担任太尉南阁祭酒,太后就把天赐公主嫁给了他。许慎贬官回家,天赐公主毅然随夫回乡,去过普通人的生活。得到太后要赐死许慎的消息,天赐公主与家人商议假称许慎病故,建了一个墓,当着乡邻众人的面,将许慎殡于墓地,暗地里,墓里修了主室侧室,以便于许慎著书、休息。每到夜晚,天赐公主便白衣素身,飘然而至,一是为许慎送饭,二则陪伴许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许慎完成了泽及千秋万代的《说文解字》。
   2.
   光绪二年,许庄村死了一个人,时任郾城县知县的周云前往验尸,当行至许慎墓附近的沟里时,突觉不适,遂差下人到附近打探有没有惊着圣贤。当得知许慎墓就在此地时,立马停止验尸,来到许慎墓前:“老师在,下官不知,请莫怪罪!”祷告罢,才敢做公干。
  
   3.
   康熙四十六年的三月,百花盛开。在这令人陶醉的季节里,郾城知县温德裕去郾城东部老窝、召陵一带查看民情,当他走到姬石西边的时候,不知道是道路坑洼不平抑或是抬轿的轿夫贪看景色,一不小心,打个趔趄,把温德裕从轿内颠了出来。轿夫们马上把他搀扶到轿内,接着打躬作揖请温大人原谅。温德裕摆摆手说,算了,走这么远的路哪能没个闪失。他并不怪罪轿夫,不过他却问一个年长的轿夫这一带有没有古圣先贤?这位轿夫用手往西边一指说道:“大人你看,西南高岗上有一大土冢,那就是许圣人的坟墓。”
   “许圣人?哪个许圣人?”
   “就是许慎呀!”是不是著《说文解字》那个许慎?
   “是啊!就是他。”温德裕一听,恍然大悟,可不是吗,这里是召陵,正是许慎的故乡。想到这里他慌忙下轿,和轿夫一块步行来到许慎墓前,跪倒在地磕头作揖,并惭愧地说道:后生小子温德裕不知道许老夫子在此长眠,我路过此处本该来此拜谒,不但不拜,反而坐到轿内自高自大冒犯圣贤,唐突古人,实在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违背了孔孟之道。接着他给许老夫子培土添坟。回去以后,又在墓前立了一通碑。

共 633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趟漯河之行,拜祭许慎之墓,重温《说文解字》,追溯许慎生前生后事,对他在古代文学史上所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的肯定与评价。文中,作者通过游览许慎文化园,于园中的布局、景观等,融入有关许慎的文化、传说、史料、事迹等,全面展示许慎文化的精妙之处,让读者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此位文学家、词汇家。文章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作者对许慎的敬仰之情,读来给人启迪,欣赏!【编辑:冰煌雪舞】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4-05-28 16:49:17
  文章综合了大量的资料、史实,全面展示许慎文化的精妙之处,读来教益于人,欣赏!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回复1 楼        文友:采耘        2014-05-28 17:22:13
  谢谢 文友:冰煌雪舞的留言和独到的按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