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家山之路(随笔)

编辑推荐 【春秋】家山之路(随笔)


作者:黎乐 童生,73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688发表时间:2014-06-08 21:51:05
摘要: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之路

遇上山西几个文人的时候,正是我乃至我的家人,最是迷惘的一段时期。
   我的家人,遇上一些与身份证件相关的个人事务,然后就是家的事务,再一下就扯上了家与家族的来龙去脉的事情。我便努力地通过各种渠道,找了一些的各省的政策,去看这些资料中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与民情的东西,用以来考证我们的出生地,我们归属地,问题到了后面,竟然就研究到了我们祖上到底能够归到哪一家哪一族哪一门忠烈有可能是哪家帝王候门将相的考究中。
   我们国家里,对于这种姓氏家族的传承的资料,一直是存在的。中间因为种种原因,历史是一个又一个的耳光,又一次一次地让人清醒,中间几乎是中断的延续,现在,又在民间四处兴起了族谱、家祠之类的归宗之行。
   我们太多的家,明明知道出生地,明明知道成长地,而面对不同的生活之地,却让我们越来越没有了归属感,家明明是家,但有可能已经说不明白自己的籍贯自己真正的故乡在哪里。这不得不说也是有政策的原因,我们是不必去说政策如何的,只是历史的人文还是会回来,会要人们去追寻自己的家的概念。所以,人们才要自发地去追寻这样的归属。
   山西的几个文人,他们是研究帝舜文化的一群人。去到他们的家里,全是中原文化帝舜文化的堆积如山的资料。他们会和我说起太多关于舜的事迹与当时考古认证之后的地点,并要带我在那一带有些风沙的地方,带我去见识了许多与舜乡文化相承接的现在存在的一些人文与遗迹。
   这些路上的记忆,无不一一的告诉我,炎黄子孙的真正的起源。而我们,再怎么去找一些族与家庙之类的归属问题,在面对这几个山西人,面对这一些帝舜文化的后续与沿用的太多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层次上的不同更替之中,实在就一切都再渺小不过。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一条理论根据面前,这样的一支正统的出处,如果再说我们的家这样的小小一支,如果再谈什么找寻,就根本成了宇宙洪荒与一芥微尘之类。
   人们走过的历史的路,走的太长,终究是要停下来的。也确实是该停一停的。文化累了也是必然,停下来也要一段时间的补充和给养,毕竟那一段在高峰的文化故事,是要在拐角处有一段的平和时期了。历史是如此,文化是如此,适合这种偶然的停顿。
   停顿的时候,可以得一处空闲,斟满一杯茶,用了这一盏茶的时光,在人来车往的停留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洗涤。一如人的心灵,在茶香弥漫中,安然吐纳至平静地呼吸。
   中原,古人常将“中国”、“中土”、“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所以,想到中原,就想到了历史悠久,想到了文化底蕴。中原人对待其历史,是弘扬和自傲的。如果是以这样的地方来成长,本质的苍茫浑厚的塬上风光,浑厚的黄土与深沉的文化,如此典型的风貌,最基本的艺术源泉,必然感染和造就一个人最原最初的艺术灵感和风格。所以,河南与山西一直以来就是中国的文化大省,更是一度的财政大省。
   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族自视文明,就自称中国,以别于四夷。一些夏、商时期尚属夷蛮狄的周边地区,随着中原文化的传播,成康之治的分封,也纳入中原文化区。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这样的事实,没有人能一笔一眼带过。中原本来就孕育着中华文化的土壤,我们在追随艺术的缝隙里,即便是用眼角的余温审视一下沿途的景致,黄土高原,黄淮平原,黄河如带,王屋耸峙,也能让人或繁华,或淡雅,或知性,或厚土,都和家土情怀相染,这不得不说,就是家山情结的宿命。
   一个人走的路,如果是艺术之路,那就根本不可能避得开中国的历史文化。而历史文化中的中原这一段文化,又几乎是中流砥柱的正统登山人的那种向往,只有沿此拾阶而上,风光无限,定然才能是在顶峰。
   家,是国的最小单位。唯最小的单位,才可以积累至真正意义上的国。所谓国家是也。所以,人文的自然,才是质朴的根本。所以不要再去管世界上的是是非非复杂万千,我们做好自己的小小的家,家中的人凭自己去慎思辨别,然后根据自己的分析思维决定自己走的路:那些是应该做的事,那些是不应该做的。然后,再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维决定去干了,一心地走到底。以后,社会上必然有人赞扬,也会有人毁谤讥骂,对此,内心的强大早已经能够将这一切泰然处之,任人评论。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理想,都是人们都想要去表达的。虽然说一些大道理,是没有必要的再过多地在口中表达,但对于一个人走一条路,他的眼界的定位,无疑又是必须的。也就毫无疑问地导致了这种过程的极其艰辛,结局难料,褒贬不一。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样子的一切,又都是刚刚好。
   正如同我现在寻找的家的渊源之类,高山流水,幽深曲巷,还有里面泛着微光的青石板,一切都显得斑驳与沧桑。年代久远的古宅,厚重的木门,门前的石狮或泛着微光的不知材质的灯笼,还有那些细语绵软的人。这样的故事,不用去深究,就是平常。而越是平常的,总是越来越令人感动的。感动的,通常不可能是大事件,只可能是生活着的人们,那种发自内心的、家土的、最是原始的点滴情致。
   这样的主调,这样的家山厚土,横绵在古老而沧桑的中原大地之中,画卷一般,就让后来的人们,可以无视时空的阻隔,可以明了家山的情结,甚至就让此中的笔,凝聚着一个历尽沧桑的民族和一个民族百折不回的精神。
   穿梭人流中,恍若眼前晃动而过的,都是历史的背影。看郁郁苍山之中,风拂过的魅影,恍若置身于那个中原大地物丰擀厚的生活情境里,三勾两勒错综皴染的一场历史的写生,一如自己的身心,便要入了画去,惹到一股浩气。
   一直想到遥远的地方去,去了,走过了,却原来,心和魂,在很多年过去了却停在原地。看着莫高窟的壁画,看着某个利害的画家,眼神的深远,倔得心底涌出的一丝孤独,这样的孤独,是高处不胜寒的清冷吧。只有这样的清冷与孤绝,才可以描绘得出文化底蕴深厚的我们的家园。
   这样的家园,在一片苍茫的大色间,墨似泼非泼,线似写非写,境由性地挥发,总是极细节的场景,大得浑厚的生命底蕴。只有这样的布局,这样一种苍凉的意味,才是一个古时的文化人,背积着祖国山河的悲壮,一颗不堪家山辱没的冲天志气之心,这样的灵魂,在走向大世界的宏大场景之中,明明的巍巍的山岭,却历来的文士悲春秋的情怀,并不悲伤却由不禁眼泪热热地两行。
   记得,那天,山西省电视台的采访,问我对舜乡的感受是如何的。面对着镜头,我是哆嗦的,编导小马不停地和我说,“你别紧张别紧张,你看着我就行。”我其实,有太多的说话太多的表达在胸中鼓荡,象一面澎湃的鼓在敲着自己的胸膛,我没办法控制自己,但外面看来,我已经是紧张。
   澳门的历史,能够有记载到的查得了的甚至是明文了的,不过是一千年,但小小的一个舜乡,一个不经意的小城,脚上随便踏到的地方,有可能就可以将中原的文化随便就五千年甚至可以推到六千年以前,这样的历史,你说我对这样的母系文化有什么感想,我怎么敢来谈我的感受?我只有震撼!
   后面的话,我哽咽着我说不出来了,编导也随我沉默,之后说再录再录,我终究是没有再录,我一个小女子对于这样的历史,这样的归属,实在太多的不能担负。而且我真的怕我的一句不中肯,会换来太多的谴责和不明白的忌恨。我很负责任地对我的后来者后世者说,不管是不是文人,而更特别的就是文人,请不要遗忘自己的家国历史,没有这些东西,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走得远。就算走远了,慢慢地就是因为叶落归根,还是要回来的。这样的道理才会导致太多的华人华侨群落部落,迁徙似地一定要来停留一次,当然会再度离开,但一定会回来。
   后来山西的那几位文人朋友看到电视台的播出新闻,看到我的模样,立刻就电话里,大声地激动地表达,慢慢说到后面,竟然是哽咽着说:你是我们的女儿,我们随时等我们的女儿回来。
   至此,我便有了一种意义上的家了。
   黎乐于2014.03.07

共 31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过这篇短小精湛的文章,想起一句诗: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诗句豪爽之余,却令人想到,故乡不正是国家中的一块土地么?我们眷恋的故乡,不正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历史悠久的土地山川!作者内心情感,全部糅合在字里行间,催人心法澎湃,催人泪下。国与家、须臾与介子,母亲与儿女,如诗发画的述说成就了家山情节的真正涵义。语言非常流畅,推荐欣赏。【编辑:一颗大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潮仙        2014-06-09 09:04:27
  后来山西的几位文人看到电视台的播出新闻,看到我的模样,电话里,开始还是大声的激动地表达慢慢说到后面,竟然是哽咽着说:你是我们的女儿,我们随时等我们的女儿回来。欣赏老师佳作!
回复1 楼        文友:黎乐        2014-07-24 20:29:49
  感谢潮仙老师复读机式的留评
2 楼        文友:一颗大豆        2014-06-09 10:29:50
  祝贺黎乐又发新作、佳作!欢迎大家欣赏。
回复2 楼        文友:黎乐        2014-07-24 20:30:13
  豆子老师好啊,
3 楼        文友:秋觅        2014-07-23 15:23:26
  作为居住澳门的作者,对故土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饱含在文中的字里行间。
   文笔流畅,情感真挚,读之感人。
秋觅
回复3 楼        文友:黎乐        2014-07-24 20:31:32
  秋老师,您辛苦了。不必为之,这个文字,后来改动了。也已经发表了。
4 楼        文友:秋觅        2014-07-23 22:33:30
  复审理由:复审理由:作为居住澳门的作者,对故土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饱含在文中的字里行间。文笔流畅,情感真挚,读之感人。
秋觅
回复4 楼        文友:黎乐        2014-07-24 20:32:25
  随缘随江山的评定方式吧。就是秋老师您辛苦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