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巨著

编辑推荐 巨著


作者:游胜光 秀才,125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19发表时间:2014-06-09 20:52:24

他立志用这一生,来创作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著。
   两岁那年,当左邻右舍的同龄小孩还在妈妈怀里嚷着要吃奶的时候,他在中学当语文老师的父亲,已经开始用一天五个字的速度给他启蒙。三岁的时候,他已经能用本地方言流畅背诵五十多首唐诗,并且能拿着连环画给爱好玩泥巴的小伙伴们讲故事。五岁那年他上小学一年级,次次考试都是一百分,被老师们称为神童。每次寒假暑假,小伙伴们忙着掏鸟蛋钓蛤蟆放鞭炮的时候,他却独自在家囫囵吞枣地阅读各种书籍。小学毕业之前,他已经把中国的四大名著各通读了五遍以上,他不但能如数家珍地说出一百单八将的姓名绰号以及对应星座,并且知道所有三国英雄们姓甚名谁字什么,甚至连那些“交马只一合,被关公斩于马下”的小将,他也能记住他们的名字。不过相比之下,他还是更喜欢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作品。
   这时候,他开始接触文学。起因是初一的语文老师看了他的第一篇作文后,对他的文笔赞不绝口,从此他的所有作文都成了范文。在此后的六年中,他写出了数百篇风靡初中、高中校园的散文和诗歌,并开始涉足小说。当然,他的其他文化课也没有落下,所以,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了一所名牌大学。就在高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他踌躇满志地构想着要完成一部巨著,这部巨著的文字精美程度要超越古往今来一切文学作品。他以每天两千字的速度精雕细刻着那些文字,其华丽程度足以让楚辞汉赋黯然失色。
   巨著创作到五万字的时候,进入大学的他开始接触文学理论知识。通过系统学习,他这才明白,一篇好的作品不但要文字精美,更要通过文字来概括和反映社会生活,同时要求作者必须具备超越常人的思想境界和渊博的知识。于是,他毅然将那五万字的存稿塞在床板下,钻进图书馆,如饥似渴地研读古今中外一切名家作品。同时,他不放过所有一闪即逝的灵感,哪怕在深夜,或者如厕时,只要想到佳句,他马上掏出随身携带的纸笔用心记录下来。到大学毕业时,他不但系统掌握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发展史》,同时还精通历史、哲学、美学、逻辑学,对佛学也略知一二,而记录下来的好句子好构思也累积了厚厚一大本。
   毕业后的那个夏天,他把三年前创作的存稿拿出来,果然发现那时候颇为自得的文字现在看起来简直是惨不忍睹。于是他重新拾笔,继续那宏伟的工作。他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把自己关在一个8平米的房间里,以一天一千五百字的速度开始了创作。当洗脸盆里的烟灰堆积如山的时候,他站在租房门口的落日余晖中,细细审视着三十多万字的存稿,得到的不是满足,而是恶心,他失去了修改的兴趣,再次对它进行冷处理。
   这个时候,他偶然见到一个大学同学,那人毕业后就应聘到了本地的报社,偶尔见报的“豆腐块”让他在本地小有名气。看了他的存稿后,同学点评说词汇量不够丰富,对名言警句的引用也极少。于是他买来《辞海》,逐字逐页进行背记,还犹嫌不足地把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稍微有点名气的篇章背了个滚瓜烂熟。就在这个阶段,他学会了格律诗词,偶尔涂鸦一首,怡然自得。背诵《辞海》的工作量确实无比巨大,整整消耗了他十年光阴,十年后,他再也没有不认识的字,没有不会用的词组,没有不知道出处的名言警句。他再对存稿进行修改润色,果然就发现了存稿中的诸多不足,不禁暗暗庆幸当初没有急着拿去出版。但是他的高兴没有维持多久,十年来的经历让原稿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那些主要人物的形象在他脑海中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直觉告诉他:完成巨著,适逢其时。
   为了让巨著更加立体,更加百科全书式地真实反映社会生活,他拼命地接触社会。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他遍尝百业,与三教九流、贩夫走卒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化妆成乞丐,在川流不息的天桥下乞讨。他还一度想进一下监狱,体验囚犯生活,但一直没有这个机会。
   随着两鬓开始斑白,他完成巨著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他那个报社的大学同学如今已经是知名作家,但他从来不敢在他面前自夸作品。他那篇得了几个文学大奖的代表作被他随意指出无数个问题,并且每个问题都是客观存在让他不得不口服心服。尽管他拥有了如此非凡的实力,但是仍然没有完成巨著,不管他如何修改,总觉得它谋篇布局不完美,叙述描写不到位,遣词用句不精确。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他的巨著经历了无数次修改,早已与初稿面目全非、大相径庭。他的同学不止一次劝他,说他的巨著早就可以公诸于世了,但他总觉得它远远没有达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水平,于是一次次对他的规劝置之不理。在这个过程中,曹雪芹先生成了他的榜样和精神支柱。
   直到有一天,突如其来的脑溢血结束了他的生命。作家同学没有帮他把遗作出版,而是同他的遗体一起火化。
   “我知道,如果现在拿去出版,他一定不会满意的。”同学这样说。

共 19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讲述的故事,有点悲剧的味道,又很有哲理的味道,相信不同的朋友看了该文后,一定会有不同的感悟。他立志写一部巨著,一部从内容到语言都名副其实的名著,于是,他不断地针对弱点进行弥补,背《辞海》,深入生活,学习文学理论,不断地修改,可是到死,这部巨著都没有与世人相见。他对文学的精益求精,让人感动,他对文学的负责和不随意,与今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是,我们又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任何一部作品在酝酿的过程中,就是一部巨著吗?是因为作品出来之后逐渐被认可,还是因为写作时就知道他是一部巨著?一部作品能不能成为巨著,作者不一定清楚,只有交给世界之后才能知道。【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游胜光        2014-06-09 21:28:18
  感谢春雨编辑,作为编辑,我要学习你的按语了。今天下午用一小时时间完成此文,与文中主人公的写作态度是迥然不同。
我另一个号:http://www.vsread.com/space/myspace-8407.html
2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4-06-09 23:16:06
  读了该文,我真的为主人公巨著的消失惋惜。曹雪芹没有想到《红楼梦》会成为世界名著,会成为中国小说的高峰;《白鹿原》也没有想到会得到中国文学界那么高的评价;莫言写作的时候没有想到有得诺贝尔奖的这一天。写作就像生孩子,生了再说。
语文教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