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散文】舌尖上的湿地

精品 【梧桐散文】舌尖上的湿地


作者:醉剑琴心 秀才,2547.3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597发表时间:2014-06-21 08:35:28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靠一方水土”;“在山吃山,在水吃水”;而我老家的乡民呢,则在湿地就靠“湿地”、吃“湿地”。
   老家的湿地——洞庭湖区最大的澧阳平原的平湖区,无论挂湿地保护牌之前还是之后,其自然本质就是“湿地”。作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过渡的地带,气候温暖,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丰沛,春温多变,夏季酷热,秋雨寒秋,冬季严寒,适应于多层次的草、木本植物和禽、兽类动物繁殖生长,这给祖居在湿地区域的土著乡民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物质资源。我曾在一首长诗中对这些资源特点进行了勾勒性描绘,在此摘录部分以给你初步的印象:
   ………
   她与时光郎君交媾
   在汤汤湖水小岛浅滩
   一片天空
   用季节的精华
   孕育生命的立方
  
   春的精液
   在她的母腹胎出
   茸茸生机勃勃灵气
   泥溶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游鱼戏水草
   鸥鹭逐流水
   踏青儿郎荡轻舟
   情歌满镜湖
  
   她的夏的热血
   淌进生命的血管
   湖水深深草藻郁郁
   蓬蒿隐牛羊
   蒹葭巢百鸟
   船滞鳜鱼肥
   十里荷风香
   荷花斗艳处
   红男绿女牵素手
  
   她的秋的膏脂
   发酵了生的细胞
   藁果腆腹了
   莲籽鼓肚了
   鸡头裂嘴了
   菱角饱满了
   稚子嘴馋乐洲渚
   白发垂钓恋夕阳
  
   她的冬的精神
   是展拓收获的太极图
   荆柳丛里镰刀闪
   湖滩藕池铁锹扬
   撒网的船桨
   依呀回响
   越冬觅食的大雁野鸭章鸡
   呼啦啦落下一湖乌云
   叽喳喳欢叫生命合唱
   ………
   湿地的物质资源滋养着湿地的生民,湿地的生民生活在湿地的怀抱,演绎着特有的湿地舌尖风格。
   湿地野餐
   无论什么地方的野餐,一旦成为正统的野餐,必然带有特定的野性风格。这野性风格,当然要有地方物产、地方风味。
   老家湿地野餐的风格和特点是丰富多彩的。从野餐的资源角度来说,一般取自湿地特有的动植物;从野餐的方式来说,有生吃和熟吃两种。老家的生民一年四季在湿地劳动的时间长,而且劳动时常常出门三四里,为了节约往返路程的时间,他们大多在哪里劳动,饿了便就地取材,就地进餐。比如春天,在湖洲湖滩割草积肥,耕耘湖田,中午歇一会儿,在藁草丛中采几枝茭白,在泥坑里掏几枝藕,会吃得即饱也舒服,然后打着饱嗝儿小睡一会,继续干活精神十足。
   夏秋时节,在湖田里整地、配管或收割,饿了就在田边的沟渠里、湖边的浅水里,摘一包菱角、採一包莲子、割一蔸鸡头莲,或下水拉几根藕笋、芦笋(荷藕和芦苇在泥里蔓延的地下茎),吃起来足饱个痛快。同样可以多挤出点休息时间。
   冬天,湖区的劳动主要是种植冬季作物,或是挖湖藕和荸荠,野外就餐当然是以湖藕、荸荠为主了。当然,也有人会在湖滩的杂草里找来野鸭蛋的(野鸭四季下蛋),他们把蛋用泥裹起来,盖上枯草一烧,香喷喷的野蛋别有风味。
   湿地放牧人开野餐最平常。放牧人一年四季在湿地湖水、湖洲、湖堤和湖田里放牧牛、羊、鸭,一般午餐就地取材,遇什么吃什么。反正湿地到处都生长着生食食物。
   我的野餐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老婆还是我未婚妻的时候。那是差不多20年前的事了,我刚从部队退伍不久,未婚妻来到家里,这个城市里的姑娘对她将来婆家的湿地风光饶有兴趣,一定要去走走。
   时值农历八月,暑气未减,秋风未凉,我带她作湿地游,上得堤来,她看到阳光里的湖水一派碧波荡漾,一路惊咤;下得堤来,看到满眼无边的杂草杂花,也是一路惊咤;来到湖洲,看到风吹十里呼呼作响的高过人头的荷叶荷花向她点头、微笑,又是一阵惊咤;游完荷景,在浅水滩看到一片菱角、鸡头莲,田田的叶片密密地覆盖在水面上,泛着绿油油的光泽,还是忍不住惊咤。
   我们且行且赏,初秋的轻风把荷花荷叶、菱角、鸡头,还有许多不知名目的野草野花的幽香源源送入心脾,她神情特爽。那拖着像孔雀一样的长而美丽的尾巴的野鸡、锦鸡,长着墨绿色羽毛的野鸭,还有漂亮的翠鸟,一片云似的白鹤、鱼鹰,温柔的斑鸠,珍贵的稀有鸟类朱鹮,鸳鸯、喜鹊,等等常常被我们惊动,腾空盘旋而去,又盘旋而来,在阳光下投下美丽多姿的身影,她惊奇得更是如痴如醉。
   我们进入深草丛中,手拿竹棍,“打草惊蛇”而行,说不定什么时候,一条什么蛇,如青飘蛇、虎尾蛇、黄花蛇等等,被我们惊动而飕飕地从脚边窜走,在草丛划一道斑斓的靓影,她更是惊咤!
   我们从太阳由湖的东边升起出门,游到日照当头,她还没有回家的念头。我的肚子禁不住咕咕地叫,她可能是珍惜野游的时间,饿了也不愿意说。于是我提议:“我们找个地方歇一会儿,就餐了再玩!”
   她又来个惊咤地说:“就什么餐?!”
   因为我们什么吃的食物都没有带,连水也没拿一瓶,她既劝又抱怨地说:“忍一会儿吧,我来的机会难得,你出门也不考虑带点吃的,如此粗心,不知道照顾人!”
   我不动声色地说:“要吃的东西多的是!”
   她水灵灵的两眼睁得大大地,显然是对我的话感到奇怪。
   我什么也没有说,把身旁的草踏倒一片,要她先坐会儿,再到水深差不多只有1米的洼地里用脚挖起一蔸鸡头莲,拉到休息的地方,折断几枝差不多长1米,粗3厘米直径的浅紫色的鸡头莲的茎梗,小心地撕去外表带刺的皮,送到她面前,要她尝尝味道。她咬了几口,眉色飞舞地称赞道:
   “好吃!又甜又脆,满嘴清香,水分充足。我正渴呢!”
   鸡头莲的梗长着蜂窝样、也似莲藕般的小孔,小孔上从叶柄下到根部,储满了水,那水是由一丝丝的细根吸收外界的水分而来的,且经过细胞壁的过滤,高度净化,清澈,微甜,透凉,富营养,简直是天然乳汁。人们生食梗时,往往咀嚼吮吸其水分比食梗茎更感兴趣。鸡头莲的梗愈嫩愈粗,愈粗愈脆,浅紫色的最甜,水分也更充足。在长成浅白色的以后,就老了,绵了,甜味也淡了。
   接着我又小心地摘下一颗比拳头还大的鸡头莲苞,掰下带着密密麻麻的刺的外皮,取出由白色瓤衣包裹着的鸡头米,送给她,要她也尝尝。她像嗑瓜子那样嗑了几颗,又眉色飞舞地称赞道:
   “好吃!又甜又糯,有粽子的香味!口里还有像吃了薄荷一样回凉的感觉!”
   吃鸡头米有讲究:鸡头米带深绿色的,是老米,生吃面里带涩,但吃后口里沁凉,甜味悠厚良久,喝一口水或吸一口风,甜里透凉的感觉更强。老鸡头米外还裹了一层肥后的油衣,油油的,滑滑的,如果咀嚼油衣,满嘴油腻。生食鸡头米,最好择带黄色的,稍嫩,皮薄,能够嗑出整体的米,软而糯,味道甜醇。那紫色的很嫩,嗑不出整体的米,在嘴里一咬,酱汁横溢,甜里带涩。
   在她吃鸡头莲的时候,我到荷荡里摘了十几枝莲蓬,拉了几根藕笋。接着又採了两张大荷叶,在附近水面上摘了一大包菱角。这里的菱角种类多,有家菱角(较大)、野菱角(较小)。还有四角菱、红菱。生吃,嫩的甜脆、老的像板栗。熟吃,面、糯、香。野菱中最好吃的是板菱,壳薄,味像板栗,但比板栗脆。我每一个种类都摘了一点,让她享享口福。
   我们没有回家吃午饭,就采集了这些食品,招待这个湿地来客,我未来的家庭主妇。这算不算是一顿野餐呢?
   她把我采集的野生食物,摆在铺在“草地毯”上的清香袭人的“荷叶桌”上,差不多摆出了七八个品类,她这个品类尝一尝,那个品类吃一点,边吃边品评,有点忙之无暇的味道。
   在吃的过程中,我告诉她,这顿午餐我们吃的都是有营养价值、医药价值和保健效果的高档食物。
   鸡头莲又叫水流黄、鸡头果、苏黄、芡实。《神农本草经》《日华子本草》《本草纲目》等医药典籍,说它可以除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还能开胃助气,止渴益肾;补脾固肾,助气涩精;解暑热酒毒,疗带浊泄泻,小便不禁。《本草经百种录》记载:“鸡头实,甘淡,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实淡渗甘香,则不伤于湿,质粘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干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本草求真》记载:“芡实如何补脾,以其味甘之故;芡实如何固肾,以其味涩之故。惟其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泄泻腹痛可治;惟其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功与山药相似,然山药之阴,本有过于芡实,而芡实之涩,更有甚于山药;且山药兼补肺阴,而芡实则上于脾肾而不及于肺。”
   菱角可用于健胃止痢,抗癌;治疗胃溃疡,痢疾,食道癌,乳腺癌,子宫颈癌。菱柄外用治皮肤多发性疣赘;菱壳烧灰外用治黄水疮,痔疮。
   莲子在古人的视界里,能返老还童、长生不老。这虽不可信,但关于其在养心安神、健脑益智、消除疲劳等方面的药用价值,历代医药典籍多有记载。在《神农本草》《本草拾遗》《本草纲目》《本草备要》中都有据可查。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莲子有镇静、强心、抗衰老等多种作用。特别是莲心,味苦,如泡茶,其强心、清热、解毒,效果更佳。
   听了我的一番吹嘘,她极感兴趣。
   下午我们没有到其它地方去,在她的建议下,我们採摘了许多鸡头米、莲子和菱角。
   在她正愁没有运载工具时,我按照老家人的做法,扯了长约1米,细而柔韧的丝毛草,扎牢一端,像圆荷叶一样铺开(成桌面状),再在上面覆盖晒蔫的荷叶,然后把采摘的成果堆放在荷叶上,接着四周卷起丝毛草,打成柚子形的包裹。这样的包裹做了两个。最后,折来两根长约1.5米的粗树枝,用丝毛草包卷成一个整体,形成“扁担”。我用这条“扁担”挑着两个包裹,一路悠哉游哉地和她返程回家。
  
   湿地家宴
   居于湿地的老家,毋庸置否,食用原生态的食物,是再平常不过了。这种原生态食物,在我们的餐桌和舌尖上,比较有讲究,比如,我们的餐席有“全素菜”、“全荤菜”、“混合菜”等。
   春天里,我们湿地的生活习惯都有湿地生态保护意识。比如:不打三春鸟、不捕产卵鱼、不取巢里蛋、不杀哺乳兽、保护有益生物。由此,平常吃全素席多。
   “全素菜”上除了家种瓜果蔬菜外,人们特喜欢野生植物。这些食物如:
   ——野芹菜,生长在沼泽地、低洼地,比家种的芹菜小,芹菜味重,有降压活血作用,中老年人特别喜爱。
   ——胡葱,生长在田头路边,杂草丛中,春季用它炒蛋,营养价值高,人称小人参,还有活血降压作用。
   ——竹笋,特别是苦竹笋,抽笋的春季,间伐嫩笋,用开水泡去涩水后炒吃,不仅组织细嫩,清脆爽口、滋味鲜美,营养丰富,还有药膳价值,——味甘、无毒、消渴、利水益气、可久食。《本草纲目》《本草经》《食疗本草》《食经》《齐民要术》《唐本草》等古典名著均有记载。
   ——荸荠,其形、性、味、成分、功用都与栗子相似,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誉,北方人视之为江南人参。荸荠含磷是根茎蔬菜中最高的,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功能,对牙齿骨骼的发育有很大好处。荸荠既可作为水果,又可作蔬菜,还能入药。中医认为,荸荠性味甘、寒,具有清热化痰、开胃消食、生津润燥、明目醒酒的功效,临床适用于阴虚肺燥、咳嗽多痰、烦渴便秘、酒醉昏睡等症的治疗。我们湿地的荸荠分家、野两种。家植种是鸡蛋的一半大。野生种如杨梅大小,到处是,冬季在野生荸荠地,挖一锹泥起来,至少有10颗。其味道比家植种厚重。湿地人家常在冬季挖野生种磨成浆汁做“豆腐”。荸荠豆腐比豆类豆腐味道要好。
   ——水蕨,湿地水蕨比山里的肥嫩。择紫嫩色茎,用开水泡去滑液后,炒食。咬一口,滑美,味微甜。家乡人说它有去热、利尿、消腹中积块及疏通经络的作用。
   湿地菜谱里的特色野菜还有鱼蒿、草菇、地衣、芦笋、茭白、菱角及其叶柄和茎、莲子及其藕和藕笋、鸡头米及其梗,等等。
   湿地野生素菜到处都是,四季可得,随手可取。一桌平常全素菜,摆上十碗八盘毫不费力。
  
   若说“混合菜”,当然指荤素混合而做的菜。湿地的混合菜说不上有什么正规菜谱,一般是由心所出,由口定位,由资源而做,凭烹调技术采用。各家都有各家的特色,各人都有各人的口感个性。不过,我老婆现在做的混合菜,据她说是她未婚妻时代作首次湿地游那天开始学的。算是个有心人!
   那次,即我们湿地游野餐后,采摘莲子、鸡头米、菱角回来,太阳已经偏西,家人正准备以湿地特色菜招待她这位城市姑娘。父母好像要特地张扬湿地乡民的手艺与生活,以给这位姑娘一个美好的初始印象。
   父亲从屋旁屋后林荫遮蔽的沟渠及水塘里取回龙虾籇和鳝鱼籇(鳝鱼和龙虾多的是,无论什么季节什么时候,只要在网状籇内放上用草木灰炙的蚯蚓,不要等3个小时,就会引来龙虾、鳝鱼入籇),用小钩上小鱼作诱饵捕捉了一只绿头野鸭,网了3斤重一条鱼。还在竹园里的野兔洞里堵了一只大灰兔。再要我们都动手,把我们采摘回来的莲子、鸡头米、菱角等,剥成米。

共 887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湿地的风景、湿地的生态、湿地的环保及湿地的优美的饮食文化,即歌咏了大自然的优美也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言语纯朴而情感深挚,在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时候,也品尝了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食美味,真是难得的一大幸事。富有热爱自然情怀的优美文字,推荐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推荐精品欣赏。【编辑:丹枫醉晚】【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622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丹枫醉晚        2014-06-21 09:24:06
  欣赏富有自然情怀的优美文字。问候朋友,遥祝快乐多多。
回复1 楼        文友:醉剑琴心        2014-06-21 10:29:52
  谢谢您!编辑辛苦了!
2 楼        文友:醉剑琴心        2014-06-21 10:25:31
  谢谢社团大家庭的抬爱。谢谢社长惠赐雅赏!琴心遥握问好,祝编安!
醉剑琴心
3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6-21 11:03:47
  湿地真美!湿地的风景美,湿地的野餐美,更美的是湿地那浓的化不开的乡情。作者用诗画散文描写了故乡湿地的美,湿地里的美味更让人馋涎欲滴。好文章,盛赞!
回复3 楼        文友:醉剑琴心        2014-06-21 11:43:06
  谢谢何老师惠赐雅赏。舌尖上的湿地,更是人文的湿地、情感的湿地,精神享受的湿地。定位湿地、保护湿地、建设湿地和享受湿地,本身就是一种人类文明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体现,这其中也包括了道德素质和情感问题。
4 楼        文友:醉剑琴心        2014-06-21 12:44:39
  我不能说我是个严肃的文化人,但窃以为是个虽才疏学浅却认真的湿地之子。所以,不管目前的视界如何,我都妄图以我的拙笨之笔,书写我力所能及的心中湿地,湿地乡情。我的许多杂乱的文字中,无论是自由诗、古体诗,还是散文,湿地始终是我笔下的主旋律。不管能不能起到打造湿地文化的作用,如果我能够为湿地划下一道文化的痕迹,也就能够自我安慰了。在人类社会大力制造城市蜗居、人为雾霾,指点自然,主宰生态平衡的今天,真正的自然生态文化、绿色文化、湿地文化,还是一个缺陷。而其中湿地文化更未启蒙。江山文学网之所以我喜欣而来,是受我的第一印象吸引。“江山”网名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良好的,“江山”内涵丰富,其中对我的一条启迪就是江山文化,文化江山,——以文化形态热爱我们祖国的自然和生态。
醉剑琴心
5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6-21 17:19:01
  醉剑友,你快把你的长诗发表吧,我已经嗅到了湿地文化的浓烈乡土气息!祝愿你开创一个湿地文化的新篇章!以后,湿地文化你就是开山鼻祖了!快快快!
回复5 楼        文友:醉剑琴心        2014-06-21 17:32:49
  谢谢您的鼓励和期待。我还是感到力所难及。还是所蜗牛行吧!向你问好!
6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6-22 07:22:55
  祝贺醉剑琴心老师喜摘精品,恭喜,问好。祝创作愉快!
回复6 楼        文友:醉剑琴心        2014-06-22 08:36:53
  谢谢社长支持激励!琴心遥握问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