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梧桐小说】血色传承

精品 【梧桐小说】血色传承


作者:醉剑琴心 秀才,2547.3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21发表时间:2014-06-28 18:50:47
摘要: 简介:这是一个四代人近百年单传的家族史。写实之笔叙述了从李云、黄婆婆一代单传到李永生、王菊花一代时,由于李永生没有生育能力,在长辈处心积虑的安排下,巧借挑夫下种得生李长根续接到第三代传人。李长根成年后娶刘素珍,得子草儿,续接到第四代传人。可是草儿不幸残疾,影响到第四代家族无传人时,偶得弃婴,带来夕阳余晖。为了保证第四代后继安全,李长根夫妇远避深山,可是巧遇李家第三代接种人,使这个家族的后继状况陷入扑所迷离之中……故事婉转曲折地真实演绎着浓浓的血色——血的情感、血的波折、血的传递、血的代价……但最终只能归结一个问题:沉重的古老理念在虚构的血统中传承着命运的悲剧!

血色传承
  
   (一)
   棋盘街自古是从平原到湘西北的一条古驿道驿站。棋盘街坐落在平湖区的边沿,平湖区是一个多水患的地方,过了棋盘街,就是崇山峻岭,古驿道由潭州经九澧来棋盘街后,作40度西拐弯而折入森森险峰间,攀援三斗坪再弯弯转转到四川。千百年来,这条驿道上来来往往的多是挑脚壮汉挑夫,他们把内地的丝绸、布匹、烟土一担担送到四川,再从四川把盐一担担挑回来。这样一去一回二三个月,一个挑夫一年跑两次,就可以赚十几个大洋,足够一个5口之家的生活。
   棋盘街由于自古经历着挑夫经济的自给自养,所以十分依赖男丁对家庭的作用。一个家庭缺少或没有了男人,不仅意味着生活的无依,更意味着薪火传承的中断。老李家就生活在这个环境里,这个环境里的人特别是老人,有闲在一起的时候,一个习惯性的话题就是先打听儿子怎么样,再才开始问好、问事,聊天吹牛。尽管以后随着时代的进步,艰辛的挑夫生活结束了,人们过上了安静和平吃穿不愁的日子,可是那个时代遗留下来的痕迹并没有改变。
   话说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一天,家住棋盘街西边湖区的年近60的李家的婆婆出门,遇到有人和她打招呼:
   “你家儿子几时给你添孙子?”
   “快了!快了!到时候会请你们吃喜酒的!”李家婆婆回答了程家婆婆的问话,下面接着就有几个婆婆搭腔:
   “你的命也够苦的,快入土了,还是守着几代单传,为他们操心。”
   “是啊!李家的婆婆是真的划不来!俺虽然日子过得不宽裕,但有几个孩子在跟前唠唠,倒也踏实!”
   “财多不如人多。”
   “不怕家穷,就怕人穷。这话真极了!”
   李家婆婆今天是到程家铺买盐的,几个老婆婆正侃天,看到她来了随便说的一些话,她听了心如针扎。她平时是不和这些婆婆闲坐的。她怕的就是这些话。李家婆婆姓黄,比他老公李云大3岁,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她嫁李家是进门坐喜,胎月一满就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李永生,李永生18岁娶了王家16岁的丫头王菊花做媳妇,可是结婚快15年了还没有得子,两老口可急坏了。两老口守的也就是这根独苗儿,要是在这根独苗儿手里断了薪火那就是塌天的事。老两口觉得如果没有看到孙子,将来无脸去见黄泉下的祖宗。
   办法都想了20来年了,什么偏方都试过,修庙捐款,求神拜佛也从来没有马虎,可是心病就是没有解决。
   最后,还是李婆婆把嘴附在老头子的耳边说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老头子红着脸,思考了几天才勉强实施李婆婆的计划。
  
   一个月晦天暗的夜晚,李家的儿媳王菊花吃过晚饭不久,觉得头昏沉沉的,走路也有点趔趄,婆婆看到了这种情况,面容上闪出一丝诡秘的微笑,关心地把她扶到床上睡了。
   李老汉吩咐儿子到外公家去借钱,说是准备外出做点生意,要他今晚就走,如论如何明天一早回来。
   儿子走了,李老汉就出了门。天黑定的时候,李老汉回来了,跟着他来的是一个挑夫。据这挑夫说是从安乡方向过来的,挑着一担丝绸,今天走了60多里路,出来迟了一点没有赶上同伴,天黑了还在赶路,李老汉看到了,就把他接到家里餐宿。挑夫看两老热情,也就求之不得。两老看挑夫人年轻、相貌也好,身体壮实,打心眼里高兴。李老汉拿出家藏陈酒,一边陪他喝酒,一边和他聊天,如同故人,十分融洽。酒足饭饱后,李老汉睡觉去了,黄婆婆给挑夫打水洗澡完毕,就把挑夫引进了媳妇的房间,转身关门走了。
   挑夫今晚喝了点酒,感觉到身上有一股燥热像虫子一样在浑身爬动,进房后很兴奋。他看了看,房里就一张床,床上睡着一个女人,他十分尴尬。可是,他仔细看了看灯下床上女人的娇姿媚态,酒性加本能催动了他的胆气,一脸的羞涩全抛到了脑后,就吹灯上床了。
   第二天一大早,挑夫起床了。李老汉也起床了。李永生也回来了。只有媳妇王菊花还在睡觉,黄婆婆不让打扰她。
   李婆婆安排了丰盛的早饭。餐后,李老汉也准备了一个担子,和挑夫结伴而行,向三斗坪方向走去。
   三个月后的一天,李老汉和挑夫转身了,他们各挑着一担盐回来。李婆婆悄悄给李老汉报喜:那法儿成了!
   李老汉很高兴,他和挑夫在棋盘街用盐调了布匹后,还赚了几块大洋,李老汉把这几块大洋送给了挑夫,留挑夫在家里住下,计划和挑夫再跑一趟三斗坪。挑夫也乐意。他本也不想回家,家里除一个哥哥一家外,再没有其他亲人。嫂子对他又刻薄,在哥哥家立不住脚,李老汉待他好,他产生了靠李老汉支持在此安家的念头。今天李老汉邀他出去做生意,他当然乐意。他们在家大概打了一个星期的等,又挑着担子向三斗坪出发了。动身前,挑夫把李婆婆拉到屋里,神秘地送一个红布包给李婆婆,不等李婆婆反应过来,挑夫转身出门,和李老汉一起走了。人离开后,李婆婆悄悄把红包打开一看,脸面上露出了一种神秘的表情。她若有所思地站了好久……
   可是他们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二)
  
   可怜的李婆婆,就守着媳妇的肚子等孙子。儿子挑起了全家的生活。
   胎怀十月,瓜熟蒂落。一个静夜,人们刚刚入眠,棋盘街西的一个湖堤边突然传来响亮的哇哇声,接着鞭炮鸣响——周围的人们马上意识到:老李家的媳妇生了,李家婆婆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转眼月满,按礼俗孩子满月要办满月酒,办完酒宴后,媳妇的娘家要接女儿和外孙回娘家长住一月的。李家婆婆很热闹地办了酒宴,在宴席上,婆婆当着亲家和亲友及左邻右舍,把藏在箱子里的李家不知哪代开始流传下来的玉镯,另外还有一把金锁拿了出来。那玉镯叫福寿镯,婆婆给媳妇戴上;那把金锁叫长命锁,婆婆给孙子戴上。大家都来逗孙子,赞赏那把精致的小金锁。婆婆趁这众多人在场,给孙子取名叫李长根。要求大家以后叫他书名。
   月酒办完后,亲家接女儿和孙子出月去了。
   媳妇带着李长根在娘家住满月回来后,就再也没有看到婆婆……只看到躺在棺材里带着微笑长眠的婆婆的遗体……
   上一代老人走后,王菊花和她的丈夫李永生精心抚养着孩子。
   在漫长的岁月和习习的俗风中,他们夫妇也一天比一天感受到了薪火传承的责任和压力。
   李永生一闭眼就浮现母亲临终前的影子和殷殷叮嘱:
   “什么都不重要,有人就重要!”
   母亲说这话时是一身冷汗,倒下时是一脸苍白的微笑。老人似乎是把这句话当成了交给媳妇和孙子的玉镯和长命锁一样的传家宝。这传家宝交给儿子是一种任务的安排,责任的传递。李永生心里明白。
   两夫妇除了用自己的勤劳养家糊口和精心抚养孩子外,就是想还生一个孩子。可是他们的愿望没有实现。他们想:
   “难道老天爷就只给我们一个孩子的机会?”
   “难道我们的命里就只能载住一个孩子?”
   但他们一想起老父亲、老爷爷都是单传时,也就认命了。
   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渐渐熄灭了生孩子的念头,把全副精力用在培养独子上。
   他们的孩子成为村里的第一个高中生。要不是文化大革命,孩子肯定会上大学的。文化革命开始后,他们硬是把孩子从学校接了回来。外面不安定,要是孩子出了问题,那可是倒了几辈子的血霉。即使没有出息也比不存在好。
   孩子回来后,被大队选上的民办老师,李永生夫妇内心美滋滋的。他们心想:民办老师就相当于过去的先生。先生是有文墨的人。他家几辈子都是泥腿杆子,没有一个读书人。像他的孩子这样的读书人,大队也没有几个。他们辛辛苦苦守出了个可以当先生的读书人,算是给老祖宗增了光。俗话说:“养儿不要多,一个当十个。”两夫妇觉得在邻居中,腰杆也硬了。
   眼看李长根23岁了,到了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他们到处托人给儿子选媳妇。在十里八乡挑去挑来,挑中了七里湖一个大队干部的女儿,叫刘素珍。在媒人的撮合下,双方互相走动看了人家,都表示同意。
   儿子李长根的婚礼在她24岁时举办了。
   举办大婚的那天,十分热闹。刘家办的嫁妆很排场,嫁妆抬进门时,王菊花特别请丁大妈来铺新床。丁大妈有6个儿女,长子是儿,比李长根大5岁。按照当地的风俗,请多子女且老大是儿的妇女铺新床,是为了给刚进门的新娘讨个生儿的好吉兆。所以丁大妈在这一带很有福缘,谁家娶媳妇都会来请她,她得的红包也多。
   媳妇进了门,按照当地的婚俗,作为家庭的长辈,有三个过程是要关心的,那就是“听房”、“见红”、“坐喜”。这不,素珍和长根的婚礼结束,闹了洞房,平时不纺纱的王菊花偏偏在这时把纺车搬到新婚夫妇的新房隔壁了。直到新房关门熄灯,房里发出了微微的响声,她才带着满意的笑容悄悄地回到自己的房间——这就算完成了“听房”的任务。
   第二天一早,王菊花和李永生两位大人,端坐在堂屋上面的两把椅子上,吃了新娘亲手送来的茶蛋后,一直看儿媳回到新房,把洗好的床单拿出来晒在操坪的晒衣篙上,他们才乐意地离开——因为这算是“见红”了——这里的老人最在意见红,他们认为这是女人的贞节和责任的体现。
   直到儿媳妇渐渐地不思茶饭,馋酸食物,或是常常呕吐时,他们这才完全放心地乐开嘴,把媳妇看成比儿子还要贵重的宝贝,不仅交代儿子什么时候都要注意媳妇的安全,而且什么事情都不要媳妇做,每天都要弄点合媳妇胃口的最有营养的菜或食物,劝媳妇吃。开宴坐席也一定要把上位留给媳妇。
  
   (三)
  
   时光如梭,光阴荏苒。
   转眼,孩子在母腹的10个月里完成了亿万年的生物进化过程后,出生在一个金秋八月。
   瓜熟蒂落的八月却是他们家里添长把儿的八月。长把的八月给他们家带来特别的丰收。
   刘素珍夫妇的儿子被做爷爷的永生抱着向满屋庆贺和看热闹的人亮着把儿。爷爷奶奶当众把上一辈传下来的福寿镯传给了刘素珍,长命金锁传给了孙子。
   永生夫妇从此被喜悦填充着头脑。孙子的什么事情都必须他们亲自动手,谁做他们都不放心。孩子除了吃母乳,做奶奶的王菊花还有做爷爷的李永生就轮换抱着,在村子里串门炫耀。
   他们给孙子取了一个很有生命力的名字——草儿!
   他们说孩子的名字不能取旺,旺招损。低调反而会旺。古人不是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吗?世界上还有什么强过野草的生命力的?
   他们希望儿媳还要生几个长把儿的,能够在他们的有生之年看到改变祖宗几代薪火单传的问题。
   可是,人算不如时运算,一件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草儿满一周岁的时候,计划生育抓得正紧。
   县、社、队三级政府机构都下了计划生育的文件。李长根夫妇被列入计划生育名单。大队组织他们到公社开会,动员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做结扎手术。如果不执行制度则有公职的要解除公职,李长根作为民办老师,当然要辞退。没有公职的,要拆屋拉猪。
   大队要求他们积极响应,并许诺了保证工作的条件。他们被同意了,让刘素珍在公社卫生院结扎了。他们夫妇开例后,大队的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同去的育龄妇女几乎都结扎了。
   刘素珍手术完被抬回来后,李永生夫妇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当场给气昏了头,作公公的还吐了血。他们认为这是大不孝。
   李永生发大脾气要把儿、媳赶出门。为了调缓矛盾,长根回学校去了。刘素珍熬到身体恢复了些,也在组织的照顾下,到公社食堂做饭去了。孩子就由两老去带。
   从此,在一种与儿媳有隔膜的心境支配下,爷爷奶奶把草儿当作们唯一的精神支柱,时时刻刻翼护着。草儿的父母简直被撇到了一边。
  
   随着草儿的年龄的增大,永生两老渐渐地简直把他当成了家庭的主人,惟命是从。草儿会说话了,他的话一定要依从。
   每天吃饭,一定要草儿坐上席。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一定要留给草儿。
   草儿3岁的时候,看到爷爷喝酒也喊着要喝,爷爷一定给酒喝;看到爷爷抽烟也喊着要抽,爷爷也一定给烟抽。
   爷爷奶奶看到草儿开始尝烟酒那不适应的皱眉弄眼的滑稽样子,感到十分开心。
   爷爷奶奶后来常常用喂酒喂烟让孙儿表演皱眉弄眼的滑稽样子取乐。
   想不到这孩子有惊人的适应力和进步力。不到三个月,他竟然由不适应到适应,由能够喝一口酒抽一口烟,到能够喝几口酒抽几口烟了,慢慢地能够喝半杯酒抽半支烟了。到了三岁半的时候,完全可以一次抽一支烟,喝一杯(7钱装的)酒了。
   草儿虽然年幼,可是抽烟左手食指中指夹烟的姿势和吐烟圈的状态、喝酒端杯和人碰杯的状态,渐渐有了爷爷的风度,爷爷更是高兴,夸耀是老祖宗的真正传人。
   这样,草儿每餐必酒必烟,来客总让他以烟酒陪客,做客总替他讨酒讨烟,到4岁的时候,竟然烟酒上了瘾。一天要一盒烟、二两酒来对付了。
   尽管有人对未成年人,特别是幼儿,沾烟酒的危害给草儿的爷爷奶奶讲了,可是,他们却听不进,反而说是干涉他们的事,对人家不高兴。草儿的父母也阻止过,但反而得到的是一顿训斥。长根在学校教书,回来不多,也只能遇到一次讲一次;素珍性格懦弱,公公一不高兴也就只好作罢。

共 12562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个家庭缺少或没有了男人,不仅意味着生活的无依,更意味着薪火传承的中断。父辈为了延续香火,采用“借根”的方法,李永生的父辈是一种无奈之举的吧?但为了李家的香火,贤惠的妻子却要以离婚来成全……他乡与一老人相识,未想却出现了自己想不到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令人入胜,前后呼应呼应,给人思考。非常优美的文字,推荐广大读者朋友倾情欣赏。【编辑:丹枫醉晚】【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629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6-28 19:08:24
  小说味道很足,欣赏了,学习了。
回复1 楼        文友:醉剑琴心        2014-06-29 20:47:35
  谢谢老师惠赐鼓励支持!琴心远握问好!
2 楼        文友:丹枫醉晚        2014-06-28 19:22:11
  欣赏优美的故事,问候朋友遥祝愉快。
回复2 楼        文友:醉剑琴心        2014-06-29 20:48:50
  谢谢老师鼓励支持。醉剑琴心远握问好!
3 楼        文友:张之章        2014-06-28 21:29:09
  好作品,欣赏学习!
流星惊月风前影,笔落天涯腕底香
回复3 楼        文友:醉剑琴心        2014-06-29 20:51:07
  谢谢老师赏识支持。琴心远握问好!
4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6-29 07:27:09
  祝贺醉剑琴心喜摘精品,恭喜、恭喜。问好,祝创作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醉剑琴心        2014-06-29 20:52:52
  谢谢社长一致以来的鼓励支持!琴心遥握问好!
5 楼        文友:醉剑琴心        2014-06-29 20:47:28
  谢谢编辑惠赐雅赏!我刚才回来。迟复为歉!遥握问好!
醉剑琴心
6 楼        文友:醉剑琴心        2014-06-29 23:16:41
  回视全文,深感编辑老师的编辑认真精心。琴心再次深谢问好!
醉剑琴心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