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文学给予普通人的关怀(随笔)

精品 【江南】文学给予普通人的关怀(随笔)


作者:特快专列2011 进士,7147.0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51发表时间:2014-06-29 12:26:33

前几年在文学界有个名词炒得很热:“终极关怀”。在热热闹闹里,我把“终极”两个字弄懂了,却迷惘了“关怀”。
   那天,坐在摇摇摆摆的机车上,看着车窗外飘的雪。突然想到了文学,想到我这十几年的路和所做的梦。似乎明白“关怀”的一些含义,感到一些温暖。
   为什么喜欢文学,并被她所俘获?在这喜欢里,学会了漫无边际地做梦?确实是一种心灵的需要。
   想想也是十多年的时间了,那时读中专,学业压力很小。课余喜欢踢足球,刚进学校的第一年,大家都是初次接触足球,有新鲜感,也分不出个好坏,谁踢都接纳。到第二年,班里组织起足球队,对踢得好坏有了评定,象我这样脚下发飘,踢球方向感错乱的就被排斥在外了。当时我心情很郁闷,就离开球场,躲到图书馆看书。开始也就是读读杂志,看看报纸,慢慢就喜欢上了文学书籍。
   读了书以后,我就慢慢学着写一些东西,日常所见,所见而引起的所感,所感而带动的所思。看的书很乱,写的东西很杂,很稚嫩。就跟一个完全没受过什么音乐训练的人,听了些歌曲,看见一支笛,盲目地拿起来吹。声音自然难听,但自己感觉不到。撮嘴鼓腮努力,自我感觉还很良好,典型的上场就发烧的样子。由于没受正规的训练,就不知道文学写作的水平高低,一开始就成了井里的青蛙,想要写出大部头的书,一鸣而天下惊。
   我把读书写作的楷模定位在杰克.伦敦、路遥这样的人身上,希望通过苦读、苦写而能一鸣惊人,出人头地。这是美国梦的翻版,穷小子人生逆转的渴望,象好莱坞的电影在我的梦里上演。
   我当然不行。我没有这些楷模的吃苦的精神和毅力,更没有这些人的才华和机遇。我写出来的东西,都空洞无物,秩序混乱,张冠李戴的,一堆一堆都成了废纸。这也把我弄得脸紧绷绷的,缺乏生活的趣味及活力。在工作分配上也就吃够苦头,在火车上实习一段时间后,因为“为人处事“差,我被分到机械维修组,远离了我十分渴望的火车司机生活。
   在机械维修组里干什么呢?修锅炉。那几年正是多种经营甚嚣尘上的时候,单位里的一个小小几十人的车间也忙于“多种经营”,打着为职工争效的名义为领导创收。我天天穿梭于铁路地区的锅炉房之间,天天跟煤灰与油污打交道。
   半年多以后,回到车间里,车间里的女工看见了还说从那里来个“煤二哥”。女工眼里是“煤二哥”还是“白马王子”,对我都不是很重要。我眼里、心里只有书中的颜如玉,只相信书上的爱情。真正让我苦恼的是,我们一起分来的五个人同挤在一间只有八平方的单身宿舍里,除了摆下五张单人床,就没有多余的空间了。要写字只能把被子叠成豆腐一样的方块,在被子上垫块木板,然后蜷在床上躬腰捏笔写字。五个人的一间小屋,人多,嘴多,话多,噪杂一片。其它几个人也是一同分来的同学,不像我那样爱做梦,也不像我那样平静地面对书。他们很现实,想当工长,想当火车司机,想提拔干部,整天一幅“愤青”的样子。他们爱发牢骚,爱破着嗓子吼歌,更爱喝酒。
   我坐在我的床上写字,他们就坐在他们的床边,在屋中央摆个水桶,桶上放块木板,划拳喝酒。喝得有些高了,就拽我过去喝。我酒量很差,脾气也坏,喝了两口酒,就要骂人,把平时心底压抑的东西宣泄出来。骂得不好,也容易跟同样心情不畅快的同学,或平常看我不顺眼的同学打起来。喝了酒既伤人也伤己,心里暗暗下了几次誓,也改不了面对酒时的无奈。
   在这样的屋里住了三年,我觉得快住出神经病了。正好住底楼厕所边的一个爱喝酒的老工人,那天晚上喝醉了,被烧在屋里的蜂窝煤炉害死了。老工人的尸体抬出来,屋里喷的消毒水还没干,我就搬进去了。很多人认为我疯了,晚上还在门口学鬼叫来吓我。我不怕,我终于有个地方可以安静地坐下来了。
   那时候,我试着不去写大块头的东西,而是写一点短短的文字,胆怯地投到分局办的小报上。我很少能在车间的班组坐下,看看报,也不知道我写的东西发出来没有。有一次我在热热的锅炉炉膛里干了活,从锅炉里钻出来,浑身的煤灰,刚准备去水龙头下洗洗手,洗洗脸。边上一个人拉住我,“来,看看。”我走过去,那人是我们正在修的锅炉司炉,这个锅炉房发有一份分局的小报,报上的副刊登有我的一篇不足千字的文章。我的心狂乱地跳起来,我梦想的龙种一直生育不了大块头东西,现在终于下了一个跳蚤。跳蚤也好,欣喜涨红了我的脸。我脸上满是黑黑的煤灰,我脸上因欣喜涨起的红潮,被遮盖了。
   我终于看清了我自己,只是井里那只小小的青蛙。写大东西的念头一下就断了,人也就疏懒多了,文学于我只是一种消遣,而不是沉重的负担。
   我在铁路地区的锅炉房间穿行时,低着头,很怕看见分在别的单位同届或往届的校友,我很怕他们问我在干什么?我不敢说我在修锅炉,这是一个脸丢得找不到缝钻进去的尴尬。我遇见他们,都匆匆问声好,赶紧逃也似地跑了。偶尔在铁路分局的报上发表文章以后,遇见我那些校友,他们不再问我在干什么,而问写什么,然后就说说在最近看见我写的什么什么。
   有了文字的交道,打开了一些朋友的路。单位里有喜欢写作人员的聚会,也会喊上我。我增加了一些自信心,性格也开朗了些,对生活的关注也多了些。
   过了五六年,我才知道,文学并不是出名,写什么大块头东西,而是眼界的开阔,心灵的慰籍,生活的充实。我日渐平淡,这时安排我去烧锅炉我也平静地接受了,没有怨言和牢骚。烧锅炉不仅工作脏、累,名声也不好听。在单位里,女工都不愿跟我出去玩,我无法寻找我的爱情。年龄日渐大了,生活留给我的空间日益狭小,居无屋,事无业,爱无着,人生蹉跎。我的爱情,在头脑发热中高兴,被泼冷水而懊恼。
   我遇到我现在妻子的时候,她刚出校门,看到了我在分局报上的文章。别人一介绍,就问起我写的东西,正是耗子来撞我这瞎猫了。我一通狂吹,很容易就俘获了她的芳心。也不管我有房无房,有钱无钱,在干什么工作,以一“文学“而蒙住了妻子的眼,终于收获了爱情之果。我知道,这是文学起的遮盖作用,不然,又是一个字,“吹”。
   我在锅炉房里烧了四年锅炉,在这几年,我结了婚,有了孩子,生活忙忙碌碌,在尿片和孩子的哭声中度过。偶尔还看看书,但已将文学遗忘,提笔来写不出字。没写文章,并不说明我将文学放逐,而是连得更紧。因为我的心态愈渐平和,能够分清梦与现实的距离,能够更努力地面对当下的工作。
   我以一个锅炉工的身份参加干部的竞争上岗,一举成功而离开了煤灰满布的锅炉房,到了运用车间。我到运用车间,并没有干我曾经非常渴望的火车司机工作。而是干十分繁杂的记工工作,为火车司机服务。十年过去了,火车司机这个职业已远远地抛弃了我,我只能偶尔出去添一下乘,感受一下火车司机的激情与豪迈。
   十多年的爱好,十多年的梦,文学到底对我有没有用?
   我是远离文坛边上的人,而且可能永远也进不了文学的圈子里。因为喜欢文学的缘故,也看了一些那些靠文学吃饭人的理论,一会儿“文学已死”,一会儿“文学大有可为”,我只是付之一笑。文学生死与否跟我何干,曹丕说的“经国之大事”也与我无涉。我吃饭的活不是文学,而是日日忙碌的烦杂的工作。
   那么,文学对我带来了什么?没有带来吃,也没带来穿,也没带来收入。几年间,在分局或局的报上发了几十篇文章,我很少去领过稿费。稿费很低,十块一篇。听说新闻稿高一些,单位也要奖励。毕竟是企业,对有“用”没“用”区分得很清楚。文学稿没有奖励。文学只能是附属,附属就附属,我并不在乎。倒是在市报上登的文章会寄一点稿费来,也很少。记得第一次在市报上发了文章,同学悠我请客,说我能挣稿费了。我花了百多元请几个同学吃了饭,几天后收到汇款单,一看,六元钱,当时把大家肚子都笑爆了。
   文学没带来吃,没带来穿,更没带来升迁。工作十多年,虽然我的文字水平在段内还可以,我也一直希望能从事跟文字有关的工作。没有,一直都没有如愿。在我干的工作中,没一样是需要较高文字水平的,机械维修、锅炉工、记工员,每一样都跟文字不沾边,只跟油污、煤灰、庞大而枯燥的数字有关。听一些朋友说,正是我文字的瘦瘠、清高,不媚不俗不弯腰,领导一直就把我排斥在与文字有关的工作之外。
   从现实的意义看,文学对我一点“好处”也没有,我怎么还这样喜欢文学?不仅我自己想不通,说给别人听,也没有人信。静下来,看见旁人在吸烟,就明白了。烟盒上明明写了“吸烟有害健康”,既花钱,又损身体,怎么还有那么多“瘾君子”。问身边吸烟的朋友,朋友笑笑说,“我就平凡人,总得有点爱好,虽然这爱好不好,毕竟是爱好啊。”
   毕竟是爱好,原来是普通人的悲哀。文学是我在现实生活中平庸无能的挡箭牌。不能爱好打高尔夫,不能爱好做生意挣大钱,不能爱好唱歌,不能爱好跳舞。只能选这个花钱不多,用起来暖和的经济实惠的“文学”。
   还好,文学虽不能带来物质上的收益,还能有一些精神上的安慰。有时就觉得文学是一种毒品,损伤了我的上进心。这种毒品用了这么多年,慢慢感觉出些好来,我等普通平凡人,不用这毒品,人生有多少烦恼和伤痛无法平息,就连用以糊口的那个工作也端不稳。想想吧,有了安下心来平静面对的工作,有了填补空虚时间的文学,我这普通人得到了真正的“关怀”。当我担着沉重的平庸生活的压力时,这个“关怀”是那么温暖。
   关怀,会来自哪里?来自情。有了文学,帮我打开了一扇窗,推开窗,身边的烦恼与伤痛都淡化消融了,肩着的重如巨石的生活也轻松了不少。心不再沉浸在自我的烦恼和伤痛中,而溶入大众人群的烦恼和伤痛中。
   文学,不是药,治不了我的烦恼和伤痛。就如“临终关怀”所要传达的,不是挽救身患绝症人的生命,而是能平静地走完一生。文学的关怀,就是要让平凡普通的人在这烦躁的尘世里,安静地面对烦恼和伤痛,默默地忍受烦恼和伤痛带来的伤害,并慢慢疗治。
   关怀,使我时时会在冰冷的世上得到些温暖,让我们空虚苍白的人生着上一点颜色。
   谢谢你,文学。
  

共 40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一个“终极关怀”引申出一篇很值得人回味与沉思的文章。所谓的“文学”与所谓的“关怀”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与意义呢?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从他最初喜欢上的文字的念头,到不管什么样的环境下都在坚持着,再到现在可以说在文学的领域虽没有什么显眼的成就,却也收获了一些可以怡情的快乐来向我们一点点展示了他这一路上的心情变化。最初那么渴望着能一鸣惊人在文学界有所成就与名望,而至现在心情的平静,就算偶尔有些作品见报,那点可怜的稿费却已不在牵念中,原来热烈的追求到最后也不过是成了一种平静的姿态,文学的追求不过是在繁嚣的生活中有一种寄托,有一种安放,如此,也就是所谓的关怀了。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与利益与金钱无关,正如作者的文字不媚不俗不弯腰,有着自己的清高与风骨。其实于生活中的意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选择一种什么样的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一种姿态。作者一路写,一路悟,终于,有一种最合理的关怀,他找到了,所以,他是感恩的。文章语言流畅,叙述起来不急不缓,让人读着总有一种涓涓细流入心之感,且耐人寻味,结尾之处尤为精彩。好文,倾情推荐。---编缉:指间年华【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7014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指间年华        2014-06-29 12:28:04
  问好专列,恭喜又出佳作,祝创作愉快,也愿精彩不断。
指间年华
2 楼        文友:指间年华        2014-06-29 12:30:17
  很有深意的一篇文章,我读了好几遍,最后也总感觉还是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按语写得不够到位,看来我还需继续深造。O(∩_∩)O~
指间年华
3 楼        文友:宿昔难梳        2014-06-29 12:48:54
  文学并不是出名,写什么大块头东西,而是眼界的开阔,心灵的慰籍,生活的充实。我记下了这句话,简直写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去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