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洗礼>王理振《洗礼》自查二 成长经历

王理振《洗礼》自查二 成长经历

作品名称:洗礼      作者:王理振      发布时间:2014-07-04 23:22:31      字数:6403

  自查二成长经历
  
  人生,不会没有错误。进步,是不断洗刷思想的过程。我从一个懵懂青年加入党组织,有着理想的火热,有着满腔的热诚。但是,更多的是不谙世事。我得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得到升华和提高。
  (〇五)涉世:年少轻狂
  我在秦东教育学院学的是中文专业,准确的讲,是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这是我热爱的专业。课余我整天泡在图书馆,从先秦文学,楚汉文学,魏晋文学,到唐宋文学,明清文学,现当代文学,著名篇目,一本一本的读。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中国文学到外国文学,犹如一个暴饥暴渴的人,跳入牛奶池、钻入面包房一样,尽情的畅饮、啜取。
  课堂上,专心致志地听老师们讲授,积极的参与发言。在《凤凰涅槃》的赏析中,对于“一切的一,一的一切”。我从道家学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受到启示,回答教授的提问:一,就是生一切的一。一切,就是一生的万物。教授说我有智慧。
  如疯子一般,课余时间我颂读现代诗歌,《炉中煤》、《立在地球边放号》、《天狗》、《太阳》、《回答》、《致橡树》等等,真是过瘾。
  中文系组织了文学讨论会,激辩在学院里应多读些经典,还是应注重思想提升?论战中,我提倡思想提升。最后,教授建议还是应多读些经典。其实,我是非常注重经典记诵的,但不赞成死读书,读死书。因此,与师兄弟争辩的耳红面赤,几个礼拜相见无言,视如路人。教授找我谈了话,说我血气太盛,遇事还是要多加思考,心境平和为好。
  毕业后,带着自认为满腹的才学,带着一腔的热血,大喊一声“我来也”,便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
  学校的校长是我祖父的好友。报到的那一日,祖父要陪我一块去,我就和祖父同去见校长。
  在校长的办公室,校长很是热情。祖父说:给领导鞠个躬。
  我没有动,倒不自觉的伸出手。校长和我握了个手。祖父明显不悦。
  祖父是从旧时代过来的人,仁义礼智信是他的行为规守。我从小就受这些教条的约束。来客人,我要躬身立正、端茶送水,双手递烟;见乡亲,主动招呼;出了门,低头走路,见人少语,不得狂傲;平日里,做掏炉灰,扫地,挑水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尤其是早起一定要为祖父倒尿壶,对长辈要保持绝对孝心和顺从。
  大却,我是受此约束过了,便有了极大的叛逆心理。加之,在学院是接受的文学教育中的典型人物,特别是现代文学,充满的都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于是,我从内心是讨厌这种繁琐礼仪的。
  现在想想,中国五千年形成的礼仪制度,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举止的,是引导人们向善和谐的。有哪一个人希望自己生活在恶的环境之中?有哪一个人希望自己身边人是狡猾的?又有哪一个又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于是,这种克己复礼式的教条,是在构建一种和谐人际关系,巧妙地调适着人与人之间最佳的距离。
  但是,这种礼仪规范犹如刺猬,既要抱团取暖,又不想被各自身上的尖刺相互刺痛,在个人自由和群体利益之间想取得一种极为准确的阳光享受点,太难。
  我在学校,教授政治的同时,还教授一个班级的语文。在课堂上,我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诵课文。课余,用美声为学生们朗诵诗歌。在班级中,我创立了一个文学社,出刊了一份手抄报。每周,利用一个晚自习,听名著电影录音。两个月举办一次集体晚会,鼓励学生表演节日,展现自我。
  学生们疯了,因为,我如疯子一般来到这个校园。
  同事们说我是有才华的,学生们对我好评如潮。
  世事是一个夜空,激情只是一颗流星。
  在以分数衡量教育成败的岁月里,我所教授班级考试成绩并不理想。
  班级成绩不理想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并没意识到我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这是一伙中学生,更应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这是中学课堂,应以教学大纲为准绳,要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准确掌握,精准教授于学生。
  这些都是我当时没有意识到的。现在想想,自己简直对教学一无所知。
  知识并不等于技能。静心想想,自己还算学习到了丰富的中文知识,但中学教师不是文学家。中学教师的核心任务是要为学生打良好的语文基础。
  我在现实煎熬中痛苦。
  校长找我谈了一次话,我给校长表态:我将愈败愈战。
  这两年的教书经历,最终以惨败而告终。
  我的这段经历教训我,做任何事情千万不能浮躁,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也启示刚踏入社会的年青学子,一定不要血气方刚,夸夸其谈,眼高手低,浮皮潦草,要深入社会,结合实际,实际的事,实际的人,认真的钻研,静心工作,踏实做事。
  这算是我参加工作后的一次深刻洗礼吧!
  (〇六)挫折:低头做事
  犹如战士不能离开枪一样,我是学文学的,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
  教书之余,我感受着周边的人、周边的事,感受着人间冷暖,世事变化,记写散文。经常是写成一篇外投一篇。有劳作,就有收获。文章一篇一篇的写,作品一篇一篇的发。因为记写的是身边的人和事,老师们争相阅读,学生们也争相读。对我教学工作不甚满意的校长也在读,并连连说好,说这小伙是有文才的。于是,我也就成为师生心目的才子。
  开始,我的文章只是在市内的《校园文化报》上发发。文章写的多了,心就大了,便尝试在《汉城报》上投稿。这是市委的机关报。投了,也发了。这就更加激发了我写作的热情。
  我在《汉城报》上的文章的发的多了,频繁了,在这个小县城里就有了些名气,成了“著名作家”。什么是著名作家?我认为,就是一个作家不断地写文章。写了文章,署上自己的名字,文章发表了,你的名字被大家知道了。你不断地写文章,不断地署你的名字,不断地被人们了解。著的文章和名字多了,你就成了“著名作家”了。
  在市场经济活跃的时代,人们都去抓物质,捞钱币去了,少有人愿意静心写文字了。机关也是如此,同志们却愿意去业务科室,做实惠的事情,办公室写材料这出力不讨好的苦活是无人主动去做的。
  卫生局需要一个写行政材料的,问我去不去。我想自己在学校已没有潜力,人挪活、树挪死。那就挪一挪。哎,从此,我走下教坛,步入杏林,不懂医疗而去做医疗的服务工作。
  世纪初,行政机关还是相当规范。卫生局给了我一张调动表,填好之后,交予办公室,也没有再问。突然有一天,卫生局办公室打来电话,让我找办公室主任办理调动手续。如此,我就跟随主任,从卫生局到人劳局,两个多小时办完了全部调动手续。在此期间,没有给人送一分钱,没有让谁抽一支烟。
  我进入了卫生局机关工作。
  卫生局是一个大世界。
  这里有一帮喝酒的人,并且还有酒职称。
  王不醉:喝酒,从来不见醉。因姓王,得王不醉美称。
  问不够:酒场,问:喝够了没有。只要你问,必答,不够,再上。因姓问,得誉问不够。
  倪随便:吃喝时,问,上多少,永远回答的都是,随便。因姓倪,谐音,你随便。
  马不停:场上,与你干,与他喝,如一匹战场骏马,从不停杯。
  吴不服:喝到散时,问老吴,今晚酒量你服不服。吴必昂头高语:不服。
  有一市医院财务科长,姓窦,想加入圈子,与王不醉喝过两场酒,表示想得一个职称,说自己姓窦,就取谐音“都不怕”,王不醉说知道了。
  在这个圈子喝酒的头,尚不是王不醉,而是一个自称“酒仙”的医院领导。谁知市委一副书记也非常嗜酒,让秘书问于“酒仙”:“你给他说,你是酒仙,那我该叫什么?”于是,“酒仙”改为“司令”。从此,他以“司令”领衔这支酒队伍。
  王不醉把窦不怕的想法告诉酒司令后,酒司令召集众徒喝酒,桌上,提出窦不怕的申请。众徒尚未答语,吴不服立即拍桌:他要申请职称,竟敢叫“都不怕”,胆大的很,叫他酒桌上见,看我老吴服他不服?
  至于,还有刘斤半,文一升等好事之徒都想加入职场,因为人家的职称,都不是用量来衡量,他们相形见秽,不入法眼,只能游走圈子之外。只要遇见,便会恳切地表达想加入圈子的迫切。
  众徒不仅喝酒,而且,隔三差五,小聚打牌,消遣太平时光。
  一年正月初八,在司令家一聚,司令姓朱,招的养老女婿姓曹。吃酒间,王不醉失语:你们这些猪,都是靠人家这个曹养着,没有了曹,猪还在什么地方吃食呀?。
  司令怒。
  王不醉为了表示歉意,写一首打油诗“羊年初八,酒醉朱家,一时失态,望君莫怪,人生几何,歌酒一乐”。
  班上,先说昨日酒事,然后就是昨晚的三饼五条之牌技争辩。
  女人家多是家庭殷实,谈吃喝,谈穿衣,一件衣服,相互之间可以谈论一个早晨。
  年轻的,掌管实事的,中午总是有人请吃。上班,总是迟到,脸喝的通红。晚上,唱歌洗脚,沉醉于城市的灯红酒绿。
  但是,大家都是精明人,局长安排工作,立即会停止酒牌高论,衣料之争,仔细去做事。
  我只是觉得极不适应,不适应的是这些工作期间的家常理短,不适应的是这些把时光打发在牌酒之间的荒废,不适应的是这些把青春浪费在纸醉金迷上的浮华。
  我只是早到晚归,好好上班,低头干事,认真的收传每一份文件,为局长写好每一个讲话,为机关起草好每一个文件。
  一年后,局党委任命我为团委副书记。
  我在机关,仍然很不合群,既没有融入酒圈子,也没有进入牌局,更没有受到女人们的欢迎。和年轻人也是玩不到一起去。
  根据工作的需要,我建议局长,创办一个内部刊物《汉城卫生》。宣传党的卫生政策、法律法规,展示基层医疗单位的发展成果,报道系统内先进的典型人和事。
  激情忙碌的工作,让我无暇顾及周围的纷繁。我只是恭敬的称呼他们张叔、李姨、苏姐、杨哥。我扎实的工作掩盖了我的不合时宜,同志们说我是个很负责任的好同志。
  (〇七)市委:心向往之
  到卫生局工作的第二年春天,卫生局党委任命我为团委书记,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主要负责机关的文字材料和党务工作。
  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有部作品叫《为党工作的人》,我觉得书名起的颇好,让人振奋,感觉崇高,热血沸腾,高扬起了理想的旗帜。我从内心感到神圣,荣耀,自己就是为党工作的人,是一个小党务。
  作为党务工作者,就避免不了要时常进出市委,与市委的工作人员打交道。
  我第一次到市委,是入党谈话时,那庄严神圣感永远铭刻在心里。
  工作需要,带着任务进入市委大楼,还是觉得这栋旧式大楼与别处不同。
  政府,虽然一进大庭,悬挂一个偌大的“静”字,可政府永远是吵杂的,人来人往。吵吵闹闹。政府各部门的办公室也是烟茶喧闹,尤其是事情红火的科室,烟雾缭绕,桌子上永远摆着一枝一枝的香烟。没有书卷,似乎老是在讨价还价,似乎永远有群众要求解释解释不完的程序和法规。
  市委办公大楼是极为安静的,过道鲜有人走动,办公室也极为安静。民间有句俗语叫:店大欺客,客大欺店。这个比喻有点不恰当,但可以侧面说明这个意思:就是环境与行为的关系,在市委极其庄严肃静的环境中,给人的是一种敬畏。无论到市委哪一个部门,市委办公室、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你不由自主的就要先祛除在政府部门的骄躁之气,轻轻的走路,轻轻地说话,轻轻地敲门。进入每一个办公室,同志又极其热情,给你倒水,让你坐下,问你有何事。这和在政府感受到的大声说话,大声训斥是截然不同。
  市委同志对工作又是极其认真的。这一篇章我用了许多极其,因为再没有别的、更准确的词语形容这里的作风。一件事情从意义到重要性,到内容要求,时间界限都讲的很认真,很仔细。最后,还要说:工作还要基层的同志去做,辛苦。
  严肃,温暖!
  在市委机关,看到的是办公室非常整洁,非常简朴,而且有书卷气。报纸一码齐放窗台上,杂志、文件分门别类整齐的摆放于书柜里,桌面一般垫一绿毡,上覆玻璃板,很是典雅整洁。地面虽然是水泥的,桌椅沙发全是旧式家具,却显得质朴干净。墙壁洁白,一根电棒,一个水壶,简朴大气,让人联想到的是我昔日去过的枣园。
  我深切的体会到简朴的力量是无穷的。
  机关很是严肃,女同志的着衣很规范。似乎这是另一个社会,没有花枝招展,没有花红柳绿,没有糊涂乱抹,但也不是死板的整齐划一。
  这就是市委的环境,让人沉静,不敢胡说乱讲,胡说浪笑;不敢举止轻薄,市井习俗。
  这里就是城市的政治中心,院子中央的旗就是社会主义的理想之旗,中庭屏风上书的“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进入市委大楼,言行就要按照《党章》说话、行事。在这里的一切言语是要讲政治、讲纪律、讲正气的。
  与政府最大的不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政府办事,是求着政府的同志哥,好言好语,好烟相敬。如果,碰上歪和尚,办事还要你私下送烟酒,请吃喝。我作为一个党务工作者,在市委,看到同志对群众都是和善的,耐心的。给我安排工作也是商量的口气,没有长官命令,官兵差别,让人感到平和而温暖。
  有幸,我到市委基层办去送交一个材料,见到在基层办借调的一个管文字材料的主任。进入办公室,房间很小,放一张老式旧办公条桌,桌上是一长条玻璃板,玻璃板下垫有一块绿色的绒布,桌面光洁,墙上一玻璃镜框,书:深谷幽兰。主任正伏案修改材料,房间光线幽暗。我觉得甚为穆然。
  主任翻看着我的材料,借机我也抬眼看着主任桌上的稿纸。
  整齐的稿纸,在五分之二处折一痕,左边起草文稿,右边留下来修改。主任已草拟了六、七页文稿。书桌上,有一修改的打印文稿,也是在五分之二处留白。主任在文稿字里行间修改之后,又把这五分之二的留白处也写的密密麻麻。
  我从内心折服了。我从没有看见过如此修改材料的,真的是开了眼界。我想,回到机关以后,我也将如此起草和修改材料。
  我也想象这个主任能在静静的办公室,静静的修改文稿,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境界。
  一个地方的魔力,来自这个地方精、气、神。
  我想到市委工作,来自市委卓然清穆的环境,来自对这位主任作风的敬服和向往。
  (〇八)入关:毛遂自荐
  在巍山中学教书时,有一老师,一辈子都想当教导主任,但又未如愿以偿,即将退休,编一顺口溜:“没有钱、没有权,没有柃子,没有椽,想当官,只是梦”。钱,权可通神,柃子和椽是商品奇缺时代,重要的房地产建设材料。此老师意思是讲自己既没有金钱,又没有靠山,想当官没资本,没门路
  我想到市委工作,追求思想进步,进行锻炼成长。可是,我的一圈亲戚朋友都是农民,怎么办呢?
  此时,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无声。
  我想,我是党员,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培养我,教育我,引导我的应是组织,为什么不去找组织。
  我得向组织推荐自己。
  询问市委组织部熟识的朋友,他告诉我,向组织推荐一般有三种途径:一是组织推荐,二是领导署名举荐,三是个人自荐。这叫“三荐”。
  我想:自己在卫生局机关工作,想调动单位,不免有“跳槽”之嫌,向领导难以开口,那干脆就自荐吧。
  自荐得准备一个材料吧,为什么想到市委工作?有什么工作特长?适合什么岗位?工作决心有没有?如此,得写一个自荐书,从简历,思想,工作一一写毕,打印好,去向组织自荐。
  那是夏末的一个早晨,不知何因轰隆隆打起了雷,我将自荐书装在一塑料文件袋里。将出门,似乎觉得还应带一点自己起草的文件性实物,要让领导知道你不是自我推销,是实实在在能干点事情的。
  左思右想,我将自己为局机关起草的总结,为局长起草的讲话,主办的《汉城卫生》各拿一份,当作实物。
  自荐吧。
  下起了雨。
  雨下的很大,透过玻璃窗子可以看到街道雨水横流。
  我有些犹豫。
  虽说是向组织自荐,毕竟要见的领导与你非亲非故,一面未谋,会有好脸吗?会有结果吗?
  但是,小说和电视剧里塑造的组织温暖和共产党员同志们的亲切都是假的吗?
  我得去
  镇定情绪,自我鼓励一番后。撑一把伞,夹了文件,钻到雨里。
  坐了一辆“港田摩的”,行在哗哗拉拉的水中,转眼就到市委门口。我钻出摩的,打开伞的瞬间,已被雨水打湿。
  在门房登记后,撑伞走在雨中,进入办公楼,我觉得有些凉意,膝下的裤管已被雨水湿透。
  到文秘科,我说:我想见市委书记。同志说:市委书记忙。我问:哪一个领导分管办公室?同志答:李副书记。我说:我要见李副书记。同志说:二楼南面东边第一个办公室。
  我敲响李副书记办公室的门。
  “进”
  我进去了,很紧张。
  我说:我——是卫生局机关的文奇,我——带了自己起草的文件,想——让领导批评,想——到市委办做文字工作。
  李副书记一直望着我,听我言语,微微一笑,起身,拿了毛巾给我,让我擦一擦身上的雨水。
  “有什么特长?”
  “我在卫生局办公室工作,能起草讲话和文件”
  我从材料袋中取出各类材料,将我主编的《汉城卫生》放在材料袋最上面。
  “把材料放下,让我看看”
  我被瓷在了那里,站立不动,也不知该说什么。
  “还有事吗?”
  我说没有了
  “回去好好工作”
  雨停了,天空刹时又晴的发蓝,蝉又开始嘶叫,街上,车来车往,喇叭嘟嘟鸣响。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