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缘定羌寨情意浓(散文)

精品 【荷塘】缘定羌寨情意浓(散文)


作者:清风淡雅 举人,461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51发表时间:2014-07-12 04:46:40
摘要:作为爱好文字的人来说,看着人家桥栏板上镌刻的诗词,我才知道羌文化的确是能一种独特奇妙、内涵深厚的文化。

【荷塘】缘定羌寨情意浓(散文) 前些日子,随袁会长一行去了趟甘肃陇南徽县,感受颇深。昨天,又应那边的朋友盛邀前往“月亮之城”羌寨采风。
   县城以西七里处,便有石头羌寨,羌族民俗民风集中于此。
   进入羌寨,便被一种奇特的曲调所包围,应该是羌曲了。车子蜿蜒而进,驶入了羌族民俗讲习所。老远便看到一尊铜塑像:一位羌族少女双膝跪地,欢迎四方来客。
   湛蓝的高空,偶见几朵乳白色的云朵漂浮,这天公貌似在考验人们的毅力,依然我行我素。羌寨里的碧柳翠竹,郁郁葱葱,一行行,一笼笼,试图将燥热减弱至最低状态。
   相聚在羌寨的茶客坊,别样的情趣。用原木做的屋子,装上窗扇,镶上玻璃,再拿约摸二寸宽的竹板对角线别紧,估计是防止玻璃震落。东南西北四面,除了北面是门之外,其余三面都有窗户。
   站在院子里,朝里面望,看到的是如此的状况。迈步而进,仰视,却发现这里的房屋和平常所见大不相同,屋顶是锥形的,主人恰在锥尖的空隙里装上一个吊扇,悬在诺大的圆桌上面。宛若两个圆锥套正反套在一起,很有创意。关键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圆桌周围配的是三、四拃宽的条凳,很有茶馆的感觉。
   记得在老舍的《茶馆》里见过茶客的众生相,而今,不知道外面算不算是一群穿长衫的人,也许不是短衣帮,因为我们手无缚鸡之力,只有敲键盘的二两劲。十人之中,尚有一半属于裙子族的女性,自然是愿意坐着喝茶的。
   在往常,我们是说品茗,坐在茶客坊里,也就“俗”上一回,也许更过瘾,就喊“喝茶”好了。也许是天气热的缘故,今天在场的秀莲、新瑛姐姐,一个侄女,还有我,是着裙子而来的,更要坐下来喝茶了。主人替我们泡好一壶招待茶,那片片青翠,像是羌寨里萨朗湖畔的碧柳一般,婀娜多姿,倒影在水里摇曳夏梦。
   传统的茶杯上方萦绕的白气,倒增添了几分心暖的感觉。今天聚到这里全是喜欢文字的朋友:两当县的燕青老师、徽县的作协陈主席、秘书长新瑛姐,本地的作家。我算是新人了,还在文学大门外徘徊。
   七月流火,蝉鸣倒还处于准备状态。两省三县的文友们在一起交流,谈论诗词,创作技巧,兴致极高。这或许才是正事。这些文友当中,我作为一个女人,更喜欢新瑛大姐的散文,细腻暖情,总是被那淡淡的花香迷醉,并非她给书页浸泡了香精,而是一种自然的香气,带着美妙的文字,扑面而来,使你无法拒绝。一旦看了那本《行走的影子》便不能割舍。
   今天在这桌上,我便要讨教一二。她很谦虚,还总是笑容满脸,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我哪有那样的水准啊,尽糟蹋了文字。我将自己的感受和她作了交流,或许是她年龄较我稍大点,对生活的感悟,哪怕是一件小事的顿悟,也让我彻悟。为此,我很在意这份缘分。一个女人,对文字到了如此痴迷的状态,难得啊!
   在这第一次遇到了两当文友,省作协的燕青。我很心诚地敬酒,他一饮而尽,我便对他有了豪爽的印象。于是,我担心惧怕之意少了许多。我本来是不能饮酒的,包括上次去陇南徽县,都喝茶的,这次,想着贵客至此,作为一个东道主,理应拿酒表示诚意。为此,我豁出去了,捧起高脚杯,将一杯杯红酒吞下肚。
   在往日,品红酒,都是点点滴滴地滑过喉咙,这次,却被燕青老师的豪爽感动,也不再照顾红酒的品味了,随之仰脖而尽,甚至说先干为敬。暂且不论红酒是否愿意,但是我却愿意,因为我必须做一个实在人。
   曾经在我们袁会长的博客里见过燕青老师,文章写的很有水平,语言凝练,感情细腻,架构合理。倘若不看照片,准以为是遇到了水浒装里的燕青穿越到现代,连性别也穿越了。哈哈!玩笑而已。旨在说明他的文章细腻而已。
   那还有一个人物便是陈主席了。他的文章,我只看过一次,印象深厚老道,很有嚼劲。这估计与他常写有很大的关系。上次在徽县,受到了热情的款待,这次怎么也不能亏了他。我连敬三杯,这次,没想到他一改常态,很利索地喝下去了,既然如此,我也不能太女人了,虽说本就是女人,干脆舍命陪君子,哪怕中药白吃了。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我们这些喜好文字的人,既然相聚,那就是缘分。平时,大家忙于生计,周末难得两省三县文友相聚,这本身就是一种心情,一种释放,一种格调,而这又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
   我们这里酒文化不深,但是羌文化还算可以。在这间茶客坊里,完全可以尽情释放。有人提议,就针对面竹墙上挂的杆子秤为题,写诗词皆可。我首先推荐陈主席,他可是老手了,我这个新人,愿意洗耳恭听。谁知,他还不愿意露一手,这不,我就丧失了学习的机会了。不行,绝对不行。得想办法,让他吟诗。忽然我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我即兴赋诗一首,请他指正。哇,还别说,成功了。
   席间,文化气氛异常的活跃,似乎每个毛孔里都沁满墨香。一行十人,嘴角上扬,开心灿烂流淌。从茶客坊出来,我才发现屋顶的茅草。倒使我忽然想起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推己及人的胸怀。我和他没得比的,也不敢比,“卷我屋上三重茅”,为此便有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我只是感觉自己穿越到了一种本真的状态,在茅草房下饮酒作诗,不为浮图,不为名利,或许还有几分莲的气质,“出淤泥而不染”。
   趁着酒兴,忽闻远处的碉楼旁的演艺中心里飘来羌笛声,估计下一个节目要开始了,虽恋恋不舍,终究还得离开。
   来到羌寨演艺中心门前的广场,看到一座雕像,那是羌寨儿女欢唱的情景,脸上洋溢着喜悦,一种真诚,坦然。这是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所缺失的,许多人为了利益,而变得虚伪,挤出来的笑容里,总夹杂着许多无奈和违心。
   陈主席和燕青老师在此合影,说是欢乐,谁都喜欢。我也趁此拍了两张,沾点高兴劲。右侧有几个羌族女子正在载歌载舞,曲调很有特色,让我情不自禁地投去到其中,随着她们溜了几步,算是把以前学的羌族舞蹈温习了一下。
   之后登上台阶,进入了演艺大厅,这是一个规模空前的演艺中心,从外到内都昭示这与众不同。一行人被邀请到贵宾席上坐下,近距离观看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凤飞羌舞,古羌新韵》。全剧由“序幕:有凤来仪;史诗篇:云上尔玛;祭祀篇:羌魂释比;歌舞篇:瓦尔俄足;民俗篇:盛世羌年;尾声:纳吉阿路”组成,以大篇章命题,多情景演绎,大写意造像,细肌理塑形,大景观造势,小舞台炫彩,凸显羌文化的“古”,熔铸羌民族的“魂”,展示羌风俗的“韵”,生成了现代与远古映幻,印象与行为交融,舞台与实景相晖,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艺术冲击力。
   徽县和两当的作家,时不时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带动了剧场的气氛。在尽兴处,我们的会长不时站起来,张臂随着曲子舞动起来了,其余人好羡慕。
   看到羌族女儿出嫁这一风俗,我想起了十五年前自己出嫁的场面。舍不得离开母亲,泪水涟涟,也许正是这“哭嫁”,才让我懂得这是一次真情的流露。可是也就在这里,我从一个姑娘开始渐变成熟成长,虽说在母亲的眼里还是女儿。
   那种不舍的情愫,在舞台上渲染得更为热烈,我的心随之颤动。问心,我曾几何时回去探望父母待过两天?都是来去匆匆。说是为了孩子,必须回家。有时候,自己也说不清楚这是不是一种借口,一种推卸责任。也许有一天,孩子成家了,会不会也这样呢?坐在那里的我,思绪却信马由缰地飞驰起来。
   不胜酒力的我,此时诗兴大发,然后便在心里吟诗开始了。
   祭祀这一篇章,亦是一个很有震撼的细节。初步看到羌族的不同场合的服饰,心情,愿望。祈求能在来年有个好收成,好结局。不论男女老少,虔诚的祈祷。
   青稞酒喝完之后,羌寨儿女将他们的吉祥如意献上来——红色的哈达。没想到,我也有一份。据我所知,这都是给贵宾或者远客准备的,我或许是跟着客人沾光了。我很荣幸,也很庆幸,总归是好事。当时我的旗袍上有了这一抹鲜红之后,便舍不得拿掉了,一直带回家。
   那天走的过羌文化讲习所,没有上水边桥上来看看。觉得还有些遗憾。于是,过了三几日,和家人一起重游羌寨。有意识地补全那次行程。羌族塑像布满路径旁,桥上是古今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还有羌文化简介。我从这里才知道羊皮鼓的分类还不少,什么场合敲什么样的鼓,这些鼓皮也很讲究,里面还有故事。
   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这样了。那就深入了解一下,我凑近详细地看了一下介绍,倚栏眺望远山,忽然发现这里白天的山体又是另外的一种格调,幽绿的树丛里,有一圈草绿的绿植,那造型恰好是一个羊头,这便是羌族的图腾。晚上,则是人造星星的羊头造型,西面的山坡上还有激光灯映成的跳舞的动态场景,美轮美奂。
   潺潺流水西去,像是在演绎羌族的神话故事;苍翠的松柏和摇曳的碧柳,貌似在说羌族的男女爱情亘古延绵;风情浓郁的雕塑,展示不一样的欢心笑颜。
   在一组照片前,感受斑驳流年的痕迹。曾经的鳖盖子那是怎样的一个衰败,羌文化讲习所的残垣不知去了哪里,荒沙滩上建羌寨,原生态味道的,现代化气息的,曲直通幽,桃树成片,绿意浓浓,寨子里传出的羌笛,悠长缠绵婉约。我愿意穿越到那个没有纷争的年代,不问岁月可否老,只问真心可否能对明月。
   回眸当今社会,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情绪呢?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没了美的情绪,没了美的韵味。甚至将一些不伦不类的东西流行,而将传统的文化摒弃。羌族是少数民族当中的一个,在零八年地震后,备受关注。它的文化也凸显出来了,成为了一种特有的传承。
   初期,我以为穿上羌族服饰,手拿羊皮鼓,唱上几只羌族歌谣,跳点羌族舞蹈或者锅庄舞,那就是羌文化了。看来,我只是粗浅的认识,这文化是一个纵深的问题,不是一些基本原色的组合叠加。它是有着渊源的,来历的。羌族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只是一直没有被提的这么响亮罢了。
   作为爱好文字的人来说,看着人家桥栏板上镌刻的诗词,我才知道羌文化的确是一种独特奇妙、内涵深厚的文化。紧靠我知道的那点皮毛,远远不够的。脑袋里装东西总是有限的,不如拿手机拍下来,闲了的时候,不妨拿出来欣赏一下,也是美事。“梦翼同天,栈道连云,可伴仙人弄弈。方沉醉,月过石门,侧耳听来,萧寺晨钟宣古韵。”张立俊所书。时不时翻开咀嚼,那定是别有一番情味。对于羌寨这么一个旧址,对于今天八十亩这么大的一个规模的新羌寨,融进羌寨风情,自然有迷人之处。只怪我笔拙,写不出这里的民族风情罢了。
   特色,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羌文化,恰好就是这里的特色。我和文友相聚,和家人相聚,和羌族朋友相聚,都是一场缘分。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我爱他们就等于爱我们的家。所以,相聚在此,更是亲密无间。
   忽然,太阳慢慢地映出了一些亮光,冲散了厚重的云层。或许是这里的羌族儿女在祈祷上苍,赐予他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日子,终于应验了。我仰头看了看天空,心里涌起一股暖意。不仅仅是在我心中涌动,估计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和我一样,或许我还是不及他们的。
   闹腾了一天,肚子开始提意见了,我禁不住诱惑又去了讲习所的茅草屋,要上一盆羌族特色美食,“干脚棒”,貌似成了正宗的羌族人。酒足饭饱之后,嘴里喊叫起来了,“哟嗬嗬!”这里的讲习所里的音乐响起,便一起在院子里欢跳了起来。
   此刻,我真做了一回醇正的羌寨人!只是别早早地把我嫁出去哈!
   说归说,我觉得还是用一首打油诗来给羌寨风韵染上浓浓的情意:
   笛音染满羌寨园
   游人步进凤舞天
   别是一番美情景
   谁人能叫心不醉
   ......
  

共 45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近日,笔者应邀与文友前往“月亮之城”羌寨采风,开启了一次独特的文化之旅,羌寨那古朴的风韵,让笔者沉浸其中,乐不思蜀:和文友把酒畅谈,观赏羌寨文艺演出,尽兴吟诗对词.....“一行人被邀请到贵宾席上坐下,近距离观看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凤飞羌舞,古羌新韵》。全剧由序幕:有凤来仪;史诗篇:云上尔玛,祭祀篇:羌魂释比;歌舞篇:瓦尔俄足,民俗篇:盛世羌年;尾声:纳吉阿路”组成,以大篇章命题,多情景演绎,大写意造像,细肌理塑形,大景观造势,小舞台炫彩,凸显羌文化的“古”,熔铸羌民族的“魂”,展示羌风俗的“韵”,生成了现代与远古映幻,印象与行为交融,舞台与实景相晖,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艺术冲击力。”笔者倾情融心于羌寨那浓浓的文化氛围中,不亦乐乎哉!!跟着笔者的叙述,如身临其境,被浓浓的羌文化包围着,渲染着,陶醉着......该篇散文情感饱满炙热,融心于景情景交融,文笔清新跃动洒脱,那如诗如画的场景,不仅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妙感受,同时让读者了解了羌人的历史和文化。一篇散发着浓郁羌文化的精彩游记散文,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天龙】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715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龙        2014-07-12 04:55:42
  感谢淡雅赐稿荷塘,荷塘有你更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4-07-12 10:54:42
  天龙社长辛苦了!
2 楼        文友:天龙        2014-07-12 05:03:35
  一篇洋溢着浓浓羌文化气息、散发着浓郁民族芬芳、让人赏心悦目的精彩游记散文,值得细细品茗!!
回复2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4-07-12 10:55:44
  羌文化,是这的特色文化。
3 楼        文友:天龙        2014-07-12 05:04:13
  祝淡雅在荷塘写作愉快,佳作连连!!
回复3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4-07-12 10:56:16
  祝社长夏安!
4 楼        文友:天龙        2014-07-13 07:25:43
  祝贺淡雅佳作斩获精品精品~~~~~
回复4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4-07-13 08:47:47
  感谢社长鼓励!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