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散文】大王的命运

  【雀巢散文】大王的命运 ——小村纪事系列


作者:江山梦秋 秀才,1355.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18发表时间:2014-07-14 01:53:43
摘要:大王的命运

大王,本姓王,农历大年三十出生,遂取名阿年。至于以大王的名号取代阿年,那还是多年以后的事情。
  
   小村数百户人家中,阿年家属于困难户,也并不是说他们一家人不够勤劳节俭,人口多、家底薄,才是他们不能短期内摆脱贫困的主要原因。
  
   阿年生于六十年代初,自己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三个妹妹。在童年的记忆里,每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是全家人最难捱的时光。好在他的父亲性格豪爽,在村里的人缘也不错,每次向亲友开口借粮没有空手回来过,这也让他们在春荒期间没有饿肚子的记录。
  
   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产生的第一个愿望就是,长大成人后一定要让全家人天天都能吃上大鱼大肉。
  
   然而,十七岁那年,由于他介入小村的派别纷争被人利用,一把火烧掉村里几十头耕牛一个冬季的草料,换来了他七年牢狱生活,也重新改写了他的人生。
  
   出狱的时候正赶上搞活市场,他连家也没回,就在县城的商业区租赁了一间店面,做起了生意来。究竟是从事何种商业经营行为,没有人知道端底。在小村里传得沸沸扬扬的是,阿年做大了,整个县城的农贸市场,只要提起“大王”的名字,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不仅把儿时让全家人天天都能吃上大鱼大肉的愿望变成了现实,自己还娶了妻生了子,日子过得比谁都滋润。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老爹也风光不少,没有了往日猥琐的神情,腰板也挺直了许多。据说,那些当年出借粮食给他们度春荒的债主们也主动提出取消他们偿还的债务。
  
   “近水楼台先得月”吧,邻人也曾经从他那儿得到过实惠。一次,小村里的一个邻人去县城农贸市场卖花生,钱款刚落袋不到一支香烟的功夫竟不翼而飞了,那人知道自己是招扒窃了,便抱着侥幸的心理去找大王碰碰运气。大王听了他的叙述后,让他不要着急,先坐下来喝口茶歇歇。一杯茶水还没有喝完,一个兄弟就把他失窃的钱款一文不差地交到他的手里。
  
   后来,关于大王的传言就更神奇了。说他黑白两道通吃,就连公安局的看守所也对他们照顾有加,即使犯了事情,白天去那里坐坐,晚上照常酒店歌厅去潇洒快活。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一日,大王举家从县城迁回小村,说是响应政府的号召发展乡镇企业,在村里成立了一个采石公司。也有人说他在县城里的帮派殴斗中丢失了面子,只好回小村寻一碗饭吃。
  
   尽管人们对他回村办企业褒贬不一,可他给小村富余劳动力找到一个挣钱的门路确是个不争的事实。
  
   为祖母筹办九十寿辰,是大王在小村最露脸的一件事情。那排场,用当地老人的话说,活脱脱就是当年老佛爷慈禧的寿筵再现。
  
   小村扎花的老艺人正在为自己祖传的手艺荒废一筹莫展之际,是大王的邀请燃起了他沉睡多年的创作激情;
  
   威声远震百里的吹奏乐队终于赶上一场能够全面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他们更是铆足了一股干劲;
  
   小学校长主动请缨,担当此次寿辰庆祝活动的总“导演”,并亲自督导各项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
  
   村委会的同僚们更是无一缺席,个个神采飞扬;支书亲致贺词,除对老寿星说些例行的恭祝之词外,满纸皆为其长孙歌功颂德的赞语;
  
   家族中唯一的一个读过中学的后生被安排上台致答谢词,也许是紧张,也许本来就识字不多,他人代写的发言稿被念得艰涩难懂而笑话百出;
  
   老寿星哪管那贺词是否喧宾夺主,这样的场面恐怕他们王家十八代祖宗也没有消受过;她端坐在堆满寿品的八仙桌前,平静地接受着前来恭贺的亲友们的施礼、叩拜。
  
   亲友们大都是拜寿放在其次,主要的还是多了一次信息交流和酒量比拼的机会;谁的车子跑一个月就把几万贷款还清了,谁一拳头打过赔了人家数万元的医药费,谁的老婆撇下不满周岁的孩子跟工头私奔了……接着就是杯盘叮当,猜拳行令,此起彼伏。
  
   忽然,听到一阵嘈杂,一番细问方知原委,一位家族的尊长正为这次没有能坐到“上席”而耿耿于怀呢(小村以往的习俗,无论红白喜丧,“上席”只有“上表”才有资格落座)。旁边一个年轻人说的更直白,“如今是礼金最多坐‘上席’,什么年代了,哪里还论什么尊卑?”是啊,“识时务者为俊杰”,看来那位家族的尊长真的要调整一下自己的思维神经了。
  
   还有一件事情,大王也曾经让小村人竖起过大拇指。有一回,他出言不慎惹怒了他老爹,生性刚烈的老爹这口气哪能咽得下去,竟绝食数日滴水未进。眼看老爹身体日渐虚弱,为了自己不戴上不孝的骂名,为了证明自己悔改的诚意,为了用自己的诚心感动老爹,他从距家门百步之外就双膝跪地,并以膝代步,一步一叩头,一直跪叩到老爹的床前,老爹终于也被儿子的至诚所打动。当时确实是见者都为之动容,儿子为了悔过能做到这一步实属不易啊。
  
   后来他老爹患脑神经疾病,不治身亡。尽管也有人说是他当初的气滞所致,然而更多人还是相信那是正常的疾病死亡。
  
   大王做的第一件万夫所指的事情,就是克扣员工的工资。看到那些从千里之遥招来的工人辛辛苦苦给他一锤一凿地开采,一块石头一筐泥土地搬运,到年底竟让他们空手而归,稍有良心的人都会生出恻隐之心。而他却这么认为,弱肉强食,自然规律。
  
   待外乡的工人都识破他的伎俩时,他的魔爪开始伸进小村的邻人。起初,他们碍于情面没有挑明,可日积月累,那点滴的血汗钱也成为一个家庭一年里一笔可观的收入,岂有不讨的道理?然而,面对他们正当的要求,他竟破口大骂,拳脚相向。
  
   天下果真没有了公理?胆小怕事的人还是选择了回避。常言道:“惹不起,躲得起啊。”
  
   眼瞅着企业陷入停产的状态,这时再说好听的话已经无济于事。无奈之下,他只好请几个近亲勉强支撑着,自己也亲自操起方向盘填补了运输的空白。
  
   是多行了不义?还是丧尽了天良?或者是天意难违?
  
   一日午后,大王的人生在一场车祸中画上了句号。消息传来,小村霎时间像炸开了窝,各种传言不胫而走。首先是他老婆卷了所有赔偿金和家当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还有人讲他母亲曾经亲口跟邻人说起他的父亲是由于父子间利益的冲突被自己的儿子活活逼死的;更有小村那几个无辜的女孩被他糟蹋后碍于名声不得不远嫁他乡;……
  
   一群呀呀学语的孩子在唱: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小村的村民是宽容、愚厚的。他们认为,既然人已经死了,也就一了百了。他们对大王曾经打给他们的白条不再抱有任何念想,尽管也是他们一滴血一滴汗的付出,今天的命运只能与尘埃为伴,他们把一张一张纸片撕碎,随手抛向空中任其飞舞。
  
   也许数年以后,小村人的记忆会渐渐淡忘,只是看到南山脚下的那堆黄土时,才会想起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人的存在。
  
  

共 26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文读着像小说。白描手法,单线平涂。却也将“大王”的一生坎坷描摩得跌宕起伏,有情有景。【编辑:大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4-07-14 11:44:41
  大王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大王的“命运”折射了时代的光怪陆离。
回复1 楼        文友:江山梦秋        2014-07-15 19:40:41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永远都是真理!
2 楼        文友:江山梦秋        2014-07-15 19:40:21
  谢谢大慰的编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