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墨香天涯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墨香】信游古镇小丹阳(散文)

精品 【墨香】信游古镇小丹阳(散文)


作者:溪流 秀才,1705.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68发表时间:2014-07-15 10:11:25
摘要:浏览观赏,有时在于心境,而不在于风景;山乡小镇,有时在于风情,而不在于风光。听着自己在青石板路上踏出的咯咯声,低头数着脚下一颗颗光滑圆润的鹅卵石,你会忘掉疲劳,忘掉烦恼,回归到童真。你会感觉到这古朴的小镇是何等的耐读,雨中的小镇也有万种风情,更值得细读!一物一景一心情,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感悟,总会收获到一份特殊的美,获得一份独到的感悟。

整天蜗居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高楼里,每天又都是千篇一律:单位、家庭二点一线。见到的是人类的文明所带来的令人目眩的高楼耸立,听到的是汽车的喇叭声和同事间的谈论私语声或接待客人时的言不由衷声。心灵,有着本能的压抑。不过,这现代化的都市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有过无功的;它有它的贡献,它给人类带来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也让人类的起居生存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可我还是喜欢心静而放松的环境,一直以来总幻想着有一天自已能买到一个僻静的老宅住下来:一隅天井,一盆幽兰,一方小四仙,一壶清茶,当然最好还有一米阳光,满地的斑驳,这样的日子该有多美!幻想毕竟是幻想,现实一点,就是寻个合适的时间,散散心情,排一排生活生存带来的压力。“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游一游绿水青山,看一看仙境美景,尝一尝风味美食,过一过桃源生活。轻松、自在一下,让百转千回的生命在静中沉淀出沛然诗意。这几天有点空闲了,于是我特意来到距闹市区50多公里外的古镇小丹阳,求得一隅清静并感受着这古朴自然与浓浓的乡土风情。
   谁知来到古镇后,这绵绵细雨就一直追随着我在诗意着;这让仲夏之际却有了点“烟花三月下扬州,烟雨春风度江南”的感觉。好不容易偷闲来到小镇,哪能窝在屋里?于是我带着伞具,行走在蒙蒙的细雨之中。古镇空气清新,轻纱欲遮,一座座砖瓦良缘、木石结盟的房屋掩映在雨雾之中,更显得自然、简单、朴实。细雨霏霏逛小镇,三分柔情七分秀;青砖墨瓦卵石径,屋黛树绿流水碧。体味着这座古镇的韵味,实在是另一种惬意之享。在烟雨蒙蒙中,小镇犹如画中走出的仙子,在凡尘中吐诉着她的故事。
   这座小镇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最早称“丹阳”的就是这里,后来有了镇江的丹阳县,这里就被称作为“小丹阳”了。小丹阳自秦至唐均为郡县治,唐贞观元年时废县。传说吴国第一代君主吴太伯南奔的第一站就是此地,后来吴太伯向东北方向迁徙,来到了今丹徒附近,建立都城朱方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时是经由此地到达钱塘江畔的。唐代大诗人李太白也在这里留下足迹,并在《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诗中通过周处士的所见所闻,写出了小丹阳的山川美景;又借周处士抒发感慨,愿与其游仙山琼阁: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
   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
   时作白纻词,放歌丹阳湖。
   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
   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的这个小镇不但景色优美宜人,而且是个文化繁荣、经济发达、商贾云集的名镇。因此,2010年南京市首次为12个“千年古镇”树碑建亭时,小丹阳镇就在其中。
   小丹阳镇是一座在全国很独特的小镇,这座小镇南北跨度不到1000米,却从中间人为切割开来,分由江苏和安徽两省管辖,属于江苏管辖的地段纵深差不多有600米左右。小镇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一脚踏两地,鸡鸣闻两省”的商贸重镇,素有“江东重镇”、“金陵门户”之美称。
   在蒙蒙细雨中信步走着看着,小镇到处透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人文景观:横山石门、“青阶砚”古驿道、炼丹老炉、灵光禅寺、龙泉禅寺、灵墟遗址和“当涂第一桥”叶家桥。
   一直往南便来到横山石门处,眼前一面山壁像极了两扇大门,“石门”二字位于崖壁之上,为唐代石刻。据《太平府志》载:石门“石形环奇,洞穴盘行,固有石门之称”。远望横山,形同大门般的两扇天然石壁左右排列,可惜已经左存右毁。“石门”字上侧极高处的石壁上还有明代文人王磐题写的正楷字“壁立万仞”石刻,眼睛仍可辨识。山脚下有条河流叫“神仙河”,河上有一古洞,洞上阴刻“飞云入化之天”六个大字,刻于嘉靖二十六年间(1547年)。石门自然风光秀美,名胜古迹众多,李白生前酷爱此地并多次造访,或揽胜,或隐居,或访友,每每皆有题咏。再沿峡谷顺溪前行,两山夹岸,溪水潺潺,百步过后,山势趋窄,石壁撑天,状若大门;通过大门,眼前豁然开朗。但见溪水横流、沃野平铺、群山环抱,一片园田风光隐身于石门洞天之中。不远处的丹阳湖上还有一座名为“武陵”之桥,这不免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一说陶渊明笔下的武陵人,其户籍就是当今的湖南省常德县;可也有人认为《桃花源记》就是以横山石门田园景致为参照物,而作的《桃花源诗》序。如今身临其境,仍依稀可见陶翁笔下之“桃花源”景貌。当地的一位老人告诉我:“文革”前横山脚下还有五柳先生的宗庙。难怪李白游居横山并在《下途归石门旧居》诗中写道:“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可惜此处桃林惨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砍伐,一扇石门也因修水库被炸毁。
   途经石门,从南麓下到山下,再驱车前往历史悠久的青阶砚古驿道。车至山口下车,开始徙步向山里进发。感觉走了好长一段路,我便稍作歇息并驻足眺望远处的群山。此时迎面走来一当地老者,便躬身上前询问,老人大声告诉我:“还有10里路就到了。”真是“横山千重美,古道十里深”。步入古驿道,山高林密,道路崎岖,鸟雀啁鸣,流水潺潺。走在还留有深深的车辙印、长着毛绒绒青苔的石板路上,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一种独特的风韵和雄浑苍茫的远古文明迎面扑来。满目的青秀,沉淀的历史,让我沉浸在其中,心灵回归于自然,忘记了往日的烦恼。
   回到小镇天已渐黑,小镇淹没在一片灯火之中。路边站立的两排路灯在向四周打探着,家家户户的窗户睁着眼朝外窥视着。小丹阳,新四军名将粟裕、黄火青、彭冲,曾在这里开辟根据地。黄梅戏名剧《天仙配》,就取材于这个小镇西北1500米外的董山村,传说中的董永就住在那里。董永家境穷困,连父亲死时都无钱安葬。董永不得于便来到县城卖身葬父。正好被到县城来办事的傅员外撞见,以董永到他家做3年劳力来抵偿银两的要约买下了董永。董永拿着银两回家把父亲安葬入土后,前往大傅村的傅员外家去做劳力。就在大傅村村口的一棵老槐树下,董永被七仙女拦住了去路,随后两人请大槐树为媒订下终生。董永带着七仙女一起到傅员外家服劳力……如今镇中心矗立了一座董永和七仙女雕塑,可惜位于大傅村村口一处水塘边的大槐树在文革时被毁了。据说毁树的这个人本来身体很好,自从他把这颗大槐树锯掉后身体便每况日下,不到1年的光景就去世了。当年的老年人们都说他得罪了槐树精,遭到了报应。
   第二天,诗意了几天的绵绵细雨开始发起了脾气,又是狂风又是暴雨。我还是不想窝在屋里,便在小镇闲逛了起来。握在手心的这把伞,在雨剧烈的敲打下,在风粗暴的肆虐下,终于败下阵来,溃不成形。我完全淋在雨中,薄薄的湿衣贴在身上,任由雨水的冲刷与洗涤,反而感觉浑身的清凉又适意。来到一条叫“一心巷”的小巷,这巷成为两省的分界线,站在小巷里就等于一脚跨越两省。走过去,还有一条从安徽通到丹阳镇的公路,称之为“西宁路”。这条公路就更加有趣了,因为公路是江苏修建的,所以公路属于江苏的,但公路两侧和另一头又全部是安徽的地盘。小小的一个镇、短短的一条街一条公路由两个省共同管理,这在全国很罕见吧?
   小镇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这里的人们每天都在省界线上来回穿行流动着,有的是白天在江苏境内上班,晚上回安徽境内住宿;有的是白天在安徽境内上班,晚上回到江苏境内住宿;每天来往的人数常常超过1万人。南镇(安徽)企业比较多,北镇(江苏)不少能吃苦的人都会到南镇来上班。北镇服务业和超市比较多,南镇的姑娘小伙也喜欢到北镇来上班。双方这种零距离的频频接触,天长日久,两省青年结亲已成为很稀松平常的事。因此,北镇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安徽的亲戚,南镇亦如此。由于两省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不同,南镇嫁过来姑娘,肯定会把户口迁过来;而北镇嫁出去的姑娘,则都不想把户口迁出去。
   冒雨走街窜巷,青苔依旧在青石板路上盘踞着,鹅卵石早已经被磨得光溜溜的,在雨水的冲刷下闪着光亮;两旁房屋基本都是青砖黛瓦,小镇处处都体现出深深的古韵。雨点淅淅沥沥地从空中纷纷落下,在小石桥上融汇成一条条清澈的小溪。雨中飘荡着的音乐声、歌声,或来自于小巷中不显眼的酒吧小店,或从住家户里传出,一直跟随着我的脚步,像屋檐下滴答的雨滴,在每一条小街小巷中忽高忽低地流淌着,不时还夹杂着笑声、逗乐声,轻柔、悠远。有的街道坑坑洼洼,噼噼啪啪的雨珠又好似敲击在黑白钢琴键上,奏响着最原始的天籁之音。老房屋檐上的风铃被风摇动着,带着铜锈的颤音,回应着雨落石板声,并借着密集的雨点在诉说着,诉说着这座古镇曾发生的不期而至的美丽邂逅,诉说着来不及回望的遗憾,诉说着这里独有的名人轶事。屋顶上三三两两挺立着的野草、小树,在雨幕中更显得苍劲、翠绿,从绰约的风姿中可看出其旺盛的生命力。雨又渐渐的小了起来,迎着烟一样的濛濛雨雾,顺着青石板或鹅卵石铺就的路一步一步向前走去。雨雾,浓淡相宜,剪不断,遮远方,清清的飘渺如烟……路,从江苏地界一直向南延伸,延伸到若隐若现的安徽地界处成天地一线。恰似一条青灰色的丝带,滑溜溜的、湿漉漉的,一幢幢百年老屋错落有致的就排列在丝带的两边。
   风,肆无忌惮地竖起我的头发;雨,乘机戏弄着我的头皮,凉飕飕的真舒服。街边屋檐下,我看到一位老人静静地坐着看着雨,面带微笑,心平气和,享受着大雨带来的凉爽。透过雨帘望去,老人满是沧桑的脸上,印刻着一抹欣慰,也许是想起了儿时的欢乐和今日的衣食无忧吧?也许是回望着自己已经走过的漫长岁月,自觉问心无愧吧?这情这景,无端的令我胸口微微漾起一丝丝感慨:人生如烟花。烟花在夜空绽放时,刹那间一片五彩缤纷,随即消逝在夜空。与历史长河相比,人活百年也短暂的如烟火般,如果在这短暂的岁月里能让自己也发出热发出光,给世界增添一点点灿烂,给人间增添一点点美丽,不也是一件很欣慰的事吗?人生如时钟,不在于走得快,而在于走得准啊!……小巷两边,家家户户的门都敞开着,上了年纪的人三五成群地在堂屋里围坐着,或打牌,或边磕瓜子边闲聊,不时笑声阵阵,一幅平和安祥的景象。浏览观赏,有时在于心境,而不在于风景;山乡小镇,有时在于风情,而不在于风光。听着自己在青石板路上踏出的咯咯声,低头数着脚下一颗颗光滑圆润的鹅卵石,你会忘掉疲劳,忘掉烦恼,回归到童真。你会感觉到这古朴的小镇是何等的耐读,雨中的小镇也有万种风情,更值得细读!一物一景一心情,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感悟,总会收获到一份特殊的美,获得一份独到的感悟。
   离开小镇已时日很久,可在心静气定时,小镇的青砖黛瓦、石桥小巷,古韵乡风,总也舍不得忘怀。回味着脚踩鹅卵石的小路,放映着铺开青石板的印痕。透过小镇斑斑驳驳的雾花,细数朵朵别致,依次在心底敲打着小镇多彩的诗篇。打开光阴的锦盒,贴上小镇的古往今来,记下千山万水,读上千遍万遍。双手紧握轻灵,摇曳历史河川,置身于古朴小镇之中,让清纯民风洗刷掉心灵的尘埃;浮躁的心,便渐次宁静,还原于一片清澈的心灵之初。
   湛蓝的海水浸透着沁入肌肤的凉意,夏天的梦往往是蓝色的梦。蓝色,自然界最广博的颜色;蓝色,自然界的冷色调。夏天的雨一下子烧灭了骄阳带来的炎热,给人以短暂的清新的享受。炎热中而来的及时雨,焕发了蓝色的魅力,梦想也变得清爽又适意。
   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是她独有的民族精神,是全民性活的记忆。这座小镇,是七仙女下凡结亲的地方,是董永与七仙女忠贞不渝、纯洁无暇爱情故事的发源地。如今,“董永与七仙女”这段美丽凄婉的民间故事早已不是“深藏闺中人未知”了。如今,作为故事的发源地,更加的柳暗花明,古朴而现代。如今,如同董永与七仙女般忠贞不渝、纯洁无暇的爱情故事还在这座古镇延续着;不同的是,故事中的传奇演变成了现实中的存在。
  

共 477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信游古镇小丹阳》是一篇透着丰厚文化底蕴,具有浓浓乡土风情的游记散文。小丹阳,一个被安徽与江苏共同管辖的的古镇,那里风景优美,诗情画意。仲夏,却具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烟雨春风度江南”的感觉。传说吴国第一代君主吴太伯南奔的第一站就是此地;秦始皇东巡时是经由此地到达钱塘江畔的;唐代大诗人李太白也在这里留下足迹,并写下了《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的优美篇章。作者移步换景,且行且吟,不仅写出了风雨中小丹阳的万种风情,也勾勒出灯火处小丹阳的古朴典雅。作为七仙女与董永相遇、相识、相爱的地方,故事的发源地,历经岁月沧桑的洗礼,更加的柳暗花明,古朴而现代。那些传说中的爱情依旧延续,小丹阳不仅本身如少女般清纯,也洗涤着过往游客心灵的尘埃,让浮躁的心宁静,还原一片清澈。“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是她独有的民族精神,是全民性活的记忆。”散文构思严谨,语言如行云流水,看似信手拈来,却是匠心独具。一篇很不错的散文!感谢作者赐稿墨香,期待您更多的佳作!【责任编辑:容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717002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容子        2014-07-15 10:15:16
  一篇语言流畅优美,有着浓厚文化底蕴,散发着浓浓民俗风情的佳作!定了!
2 楼        文友:大风歌        2014-07-15 10:36:30
  欣赏佳作,浓浓的地域风情。问好。
3 楼        文友:溪流        2014-07-15 13:18:10
  谢谢容子、大风歌两位老师的点评。问好。
4 楼        文友:潮仙        2014-07-16 07:03:03
  如今,如同董永与七仙女般忠贞不渝、纯洁无暇的爱情故事还在这座古镇延续着;不同的是,故事中的传奇演变成了现实中的存在。欣赏老师佳作。问好!
回复4 楼        文友:溪流        2014-07-16 08:43:44
  谢谢潮仙老师的关注,问好。
5 楼        文友:墨香天涯        2014-07-16 16:48:03
  谢谢溪流老师一直以来对墨香天涯社团的支持与付出!敬礼!
回复5 楼        文友:溪流        2014-07-16 19:27:10
  谢谢,问好。
6 楼        文友:墨香天涯        2014-07-17 10:09:58
  祝贺溪流再摘一精,墨香有你更精彩!
回复6 楼        文友:溪流        2014-07-17 14:49:31
  谢谢天涯老师的鼓励,问好!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