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润心音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音】那怒放的转兰花(散文)

精品 【心音】那怒放的转兰花(散文)


作者:皂角树人 秀才,1907.1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846发表时间:2014-07-20 20:27:48
摘要:泡桐塘的转兰花,盛开之期色变三遭。泡桐塘的彭姓人家,不变的是江西宁江源头,如今只添上木歪梁倾苔衣作盖一派衰败……不见始祖神武,难见新貌换旧颜……

【心音】那怒放的转兰花(散文) 柏油路
   在绿色的海洋里
   骄傲地翻滚出一道弯曲的浪花
   用钢铁圈画自己的轨迹
   保持着渺小的谦虚
   试图与夏日天空的白云媲美
   顽固执着不朽的永恒
   绽放时日不多的葛叶
   随处生长
   匍匐在地
   正是情歌交汇的时节
   爬过护栏
   去路的对面
   做一次浪漫的幽会
   这一次
   竟被斩断了头颅
   夜晚来临
   一条小青蛇好奇寻找曾经的出生地
   还有自己的生辰年月
   好让自己的户籍注册到绿色的大都市
   一声骄横的轰鸣
   撕裂了夜幕
   天明过后
   油路中央多了一条暴尸的青蛇
   挤压出的卵胚
   向草儿诉说冤死的悲情
   一纸诉状
   路和护栏坐上了雷电法庭的被告席
   柏油路护栏自我辩护
   我们本是人们脚下的产物
   身不由己跟随人的欲望
   做了人的永远奴仆
   不断地催化肥胖
   已不见曾经弯弯纤柔的身影
   这是宿命也是归宿
   轰隆
   电闪雷鸣
   案情已明判决如下
   路
   没有对错与灵魂
   草
   无可厚非也是野性难驯
   人
   血肉融合了不绝的贪欲
   永不满足追求滋生高速
   宰割嫩绿屠戮生灵
   彩虹陪审员多事
   庭外一次温馨提示
   当人把贪欲当做进步的动力
   扼杀的不光是草儿和无辜的青蛇
   贪欲的尖刃
   最终会刺向贪欲的载体
   自称有血有肉的人
  
   旅游开发给处于武陵山末端的大厂坝带来的不光是毛尖山变成了摩围山名字的更替。还有陌生的新生态对旧的原始生态的革除、掠夺。更有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乡民被扭曲倾斜的价值观和全新生活方式……
   当然,种种的不平衡就像各家地里不同的回报和收益。
   夏天久雨后的早晨。
   我和老巴的初衷是去游阿依河,试图整点“片片儿”回来上传到空间,好让我们的“友友”们饱览眼福。
   走出校门,老巴临时决定去“摩围山”。
   摩托车过野鹅池,到了老林场旧址,一条红白相间的竹竿挡住了去路。两个穿青色西装的介于姑娘与少妇的少妇在花杆的那一侧来回游荡……
   老巴说,从花杆外侧过去!
   摩托车前轮刚刚驶过花杆,拿着合页夹的少妇说,你们不能过去……
   我问,要门票吗?说,是啊!我俩说是黄家中学的。
   老巴还拿出事先特意带好的身份证过她们过目。又说,黄家坝的,本地方人。
   少妇拿过身份证。看后说,你们不属于免票范围。
   问哪些才属于免票范围?回答说靛水、大厂的才是免票的范围。
   大厂原来属于黄家坝的辖区,我们口头上叫“界上”。我们彭水县委、县政府硬是“高瞻远瞩”,先是撤区并乡,把大桠、润溪、龙洋、朗溪划拉出去独自成乡,留下大厂、猴栗两个寡“骨头”给黄家镇。然后,待毛尖山改名叫摩围山后,旅游开发似乎很有赚头,就把大厂又划归到了靛水。
   靛水是彭水县城拓展的新城区。看官一下就明白了,其实就是把刚刚长点肉的骨头(大厂)揽抱在县委、县府的怀中。
   怎么说,毛尖山,黄家镇这个儿子的媳妇,都有被老公公烧火抢占的嫌疑了。
   不过,我们还是很大度的。“毛尖山”变成了“摩围山”,好比中国人取了个西洋名,重庆崽儿从四川的儿子一下变成了中央的儿子。原来火石子烂路变成了宽敞带护栏的柏油路。
   我们也可以自由出入“摩围山”景区。
   真的是好景不长。就好比界上的老农说的退耕护还林的“优惠”政策一样——看着看着,那嘴上的“甜头”越来越淡。快过八年,眼看“甜头”就快没了。
   今天的际遇,很有男人想上自己媳妇的肚皮,还要拿钱向老汉买“门票”的意味……回转的路上,我憋屈很久。对不起,我忍了又忍,还是没有憋住。恨恨的说,老子要把自己文字图片里的“摩围山”的字眼全部抹去。
   心里又暗想,被老公公占有的女人,纯粹谦让给他算了。
   老巴也附和说,支持我的“革命行动”。
   老子们还在为原来的“黄家坝”摇旗呐喊吶!多情之间,就被硬生生的驱逐出来了。这恨,这悔啊!比毛尖山的山还要高,比阿依河的水还要深……
   我们把摩托车骑到了碎石铺就的去茶园的路上。
   一路上,老巴说摩围山是“交旅集团”开发的。由于这个老板资金不足,政府早就想收购了。我打横地说,要给县委县政府写一封信,反映我们自己进不了自己“庄园”的苦衷……
   哼!都收起“主人”的门票来了。看来经营不顺,加之有政府豪夺之险。“交旅集团”该叫“焦虑集团”才对。
   茶园分上茶园和下茶园,都是吴姓人家。
   我们误打误撞先到下茶园。这里的人正在修建新砖房。挑粪给四季豆施肥的农妇说,他们这里一年烤烟收入七八万的是小户人家,多的是十五六万……
   从下茶园上来,因为一幢别致醒目的庄园别墅在绿海中的引诱,摩托车别上另一条碎石路。我们看见屋后地里一间土坟土堆上长有一株很茂盛的黄杨木。
   黄杨木是我们苗族土家族栽在坟头的特有树种。不过,我俩还从来没有看见过如此大的黄杨木……
   一颗粗大的核桃树在蓝天白云下,呵护着三座石墓。石墓上首都有一株惹眼的黄杨木。一看架势,就知道是上下茶园吴姓的祖坟。
   鳌鱼生动,对狮威猛。威猛凑近一看,他们的老祖根根叫吴成翰……
   仔细端详辨认,以为那文字和雕刻在那时属于一般水平吧。现在,石墓凹的小石碑间,失去了威严不可侵犯的神圣,不一例外地成了养蜂人招降纳叛的“吉地”,都被放置上了钻孔的蜂桶。
   从茶园回来,又到了柏油路上,老巴说去泡桐塘的岩岩边上看看黄家坝的全景。
   钻过一片树林,很幽暗。树木掩盖成了一条黑黢黢的“隧洞”。路上又是牛屎牛尿染红的脏水凼凼。转眼间,来到一个形如座椅的弯弯。后来,我们在泡桐塘才问清楚了,这里叫做浑水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在这里建起一个很有规模的野生菌养殖基地。
   十几年前,我的亲家刘四约我到泡桐塘安电视接收器(簸簸)。到了泡桐塘,才发现高频头是坏的。刘四又叫我回黄家坝拿一个新的高频头。
   一个人回走到这里,单村独户的农家跑出三条恶狗,真枪实弹地向我扑来。我一阵疯跑,居然掉了一只皮鞋。那屋檐下穿天津蓝布衣服的农妇一语不发,在板凳上做作业的三个小孩也毫不理会。
   我脱离险境后,高声大骂。老子今天要是遭狗咬了,不一把火飃了你们的烂房子才怪。
   幸好,我没有遭狗咬,也避免了纵火犯的牢狱之灾。
   只记得被狗咬的惊险,都忘记了去来的老路。今天,才发觉这条通往泡桐塘的路很长,很曲折也很幽深。
   林间的小路,全是黄泥巴粘和着的白花花火石子。干枯落地的杉树叶刺儿散布在林间、路上,赭黄赭黄的。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粒火星就会酿成火海……
   又转过一个栽种毛烟的土湾,来到一片树林。但见林中的八角茴树也挂满了青咧咧的果子。
   临近泡桐塘,对面稀稀拉拉的包谷地坡坡上斜插着一块龙骨石。很像是一柄露出半截的硬剑。
   三山叫两坳,怪石出绿林。木瓦房,核桃树,金竹林。这就是泡桐塘,很熟悉的感觉。
   只有那院落前面的平地上一颗泡桐树在几块石头的仰视下,证明这里命名为“泡桐塘”还是勉勉强强的。
   木瓦房衰败了曾经的颜色,塑料布和杉树树皮上的青苔证明,不改的是本色,更改的是无奈。
   第一家的猪圈角落有一丛盛开的花。我怕狗咬,只好忍着不去观赏拍摄。也是后来才知道,这就是转兰花。
   黑瓦青苔的屋顶上冒起的炊烟,似乎又在引诱我饥肠辘辘的胃口……
   老巴一马当先,最先翻上几颗梨树、核桃树映衬下的院落。
   我远远落在后面……
   真的是怕啥来啥!我怕狗,竹篱甬道间一下扑出来两只狗。咧着尖利的獠牙,恶狠狠地吠叫。我急中生智,掏出面包,撕裂了几片扔过去。心想,这里的主人深居荒野,谅你这恶狗也是没有见过世面的小丑。
   奶油面包!尔等见过吗?
   狗嗅了嗅,感觉味道不错,便津津有味地吞食起来。大概是扔出的面包不够塞狗嘴里的牙缝,依旧扬起脑壳冲我吠叫。只不过,凶猛劲儿软了许多。看来,“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这条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放之泡桐塘也依旧灵验。
   男主人穿着老式的翻领的长袖的红色的运动衫,端着土碗,扒拉着不知道是米饭还是包谷面面饭走院子门口出来。说,它不咬人的咯!
   不咬人?我才不相信吶!
   我眼睛从狗身上滑过去。那狗主人的运动衫是红里透白,褪色了;脸色就像去年火炕上的腊肉一般黑黢黢、腊黄黄的颜色……
   说,你们进屋来噻,将就吃点饭。
   我很虚伪的说,不了,这一会儿是你们烤烟的农忙季节。老巴压根儿就没有答腔。
   贫穷、衰落,在现实生活中是那么的苍白。在相机里又是那么的别有韵味。
   嘢!这里有很漂亮的花哟!
   老巴大声招呼我。听得出他的喊声里的兴奋劲儿……
   老巴捷足先登,把一丛花翻来覆去的拍摄。一边拍摄,一边翻看已经装进相机里的画面,连声说,漂亮,好看,巴适……
   一个花白头发的农妇热情地叫我们去坐坐。还说,那花叫做“转兰花”。花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由白色变成粉白色,最后变成兰色,直至凋谢……
   院坝里长满了苔藓和杂草,屋檐下到处是母鸡爪刨出的灰坑。木板凳在阶阳上都是倾斜着的。只有院落里的转兰花,鲜艳地合着时代的节拍。
   围着院坝一根插入泥土的杉树木桩,一丛鲜花在破落的院坝里格外醒目。
   花儿四瓣一蕊组合成一朵,十几朵花儿集束成束,成束的花束挨挨挤挤成堆成片;花色不是迥然的单色,而是白里透着紫,紫里泛着青,青上缀着红,红里有漾着白。既分明又融洽,任凭鸡犬淡漠,独自摄阳而盛开!
   又一只守在猪圈路口的黑狗,一直冲着我们凶狠地吠叫着。它似乎挣脱不掉脖子上的绳索。就像泡桐塘的主人们一样,在没有公路的桎梏下,只能够失望而又任由年轻人的愤然出走……
   看着这幅与世隔绝的衰破残景,我不由联想:野鹅池上面的山水流经这里,冲向黄家镇盆地。可是,这里没有能够分享到“摩围山”的红利。
   杉木皮盖的猪圈上,斑斑青苔在对我俩倾诉着什么……
   转过院落背后的山梁,下坡地里规则成垄的红苕地,足以说明泡桐塘的农人很勤劳,很努力!
   循着牛蹄划拉出的小路,我们如愿以偿来到一个乱云飞度的坳口。居高临下俯瞰了黄家坝的全景。
   绿地与苍天对接,白花花的房屋,弯弯曲曲的公路在绿海中就是一丝波纹,一粒粒浪花……
   或许,泡桐塘的农人每天在这里都看得见外面日新月异的变化。可是,就像我和老巴一样,永远装不进那谓之为“幸福”的全景。
   返回泡桐塘时,我们在林中草地上歇歇。雨星点点,山风呼呼,我莫名其妙地想起了“见异思迁”的词儿。对老巴没头没脑地说,泡桐塘的人是“见异思迁”,我们却是“迁而见异”。
   透过杉树树梢望去,天幕西南角一阵雨雾,我俩大惊失色。这里地处高地山顶,唯恐雷击。跑步回到泡桐塘。路上,我说,叫农妇给我们弄一顿便饭。老巴说,恐怕我吃不下去。我说,四季豆还是很好的菜食……
   再次回到农妇家。我这才看清楚了,农妇的头发白一根,灰一根,丝毫没有生气的黑色。脸上,就是一张皮子包裹着嶙峋的瘦骨。身上透过一件脏兮兮的衣裤,骨骼的都看得见。由于挨得近,这才发现农妇很矮小,不过我的腋下。我竟然暗自想到,一只手抓起她绝无问题……灶房门前多了一个坐在树墩上的男子。头上戴着一顶耷拉着帽檐的绿军帽,很沮丧。说是自己的坐腿骨残疾了。
   男子脸上稍有些血色,就和农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很像是农妇的未能婚配的儿子。我三次问及其关系时,农妇怯生生的回答居然让我吃惊不小——原来是俩口。
   男子有气无力的说,那几年,他自己还是赤脚医生呢!去黄家坝赶场回来的路上,摔断了大腿和坐骨。由于缺钱,没有能够很好的治疗……
   我偶尔问农妇是哪里(嫁出)来的。农妇说是黄家坝八一来的。怕我们弄不明白,强调说,庹见容就是她的亲侄女。
   哦,见容我教过的学生。新疆长大的,普通话很标准……
   老巴补充说,见容的普通话水平已经是我们老师的老师了。
   农妇听到这里,更是喜形于色。说话间,执意在阶阳上抱一把杉树叶刺到灶头前发火,给我们煮饭。
   我问那男子,这里姓彭的是哪里起祖的?男子很兴奋地说,这,自己还说得清楚吶!
   说最早是江西宁江起祖的,来到这里的是三弟兄。有名望的叫彭大成……问另两弟兄叫什么名字。男人说,那就记不住了。很像是站立起来不能回答老师提问一般的难堪。
   ——三弟兄来到这里后,县衙派一百多名府衙捉拿他们。当天,小弟第一次回家禀报说,不得了哟!来了一百多号官兵,已经到了下面的沟坎了。
   老大彭大成叼着毛烟,说,不急噻!
   不一会儿,小弟又跑到屋里说,这下已经到了院坝了。
   彭大成这才慢条斯理地走出屋门,在阶阳上,一脚将石墒墩踢向二弟,二弟一脚又踢给小弟……就这样,百多斤的石墒墩在三兄弟的脚上不沾泥地地踢来踢去……
   气势汹汹的官兵全被吓傻了,灰溜溜的打道回府。
   后来,二弟、小弟去了龙塘和下岩西落业安家。
   耳朵听着男子讲的趣事,我侧眼看进屋去,只见农妇把自己刚刚吃过饭的饭碗丢进锅里,荡几下,竟舀起一碗水喝了……
   我一阵反胃,执意将老巴叫起,说是雨停了,走吧!不麻烦他们了……
   来到下面男子的老宅木屋。只见木歪梁斜,杂草丛生,男子居然忘记了那骄傲的石墒墩所在。
   在一片不知名的野草藤间,还是我自己找到了木柱下的墒墩。男子用竹竿指着说,这就是彭大成三弟兄踢来踢去吓退官兵的墒墩。
   离开时,男主人很失望地折回了自己木屋。刚刚走进树林,我就说,老巴,你知道我为什么执意要走吗?老巴说,不知道。
   我打了四五次干呕,才说出了事情的真相——我(呕)看(呕)见(呕)她把(呕)锅里的(呕)洗碗(呕)水、水、喝了。
   老巴也打了两次干呕。
  
   转兰花,转兰花,
   三只好狗护着她。
   转兰花,转兰花,
   勤劳的人儿护着她。
   为啥屋顶是青苔?
   为啥院子无小孩?
   为啥俊男俊女出门去?
   祖先英武为啥不再见?
   为啥稀客急着要回家?
   转兰花,转兰花,
   一年你变三次脸,
   泡桐哪年才开花?

共 560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摩围山景区其实就是以前的毛尖山林场所在地。要说自然风景,当然有独特之处,气温凉爽,道路崎岖,居住着苗家人,是集自然景观和民风民俗等为一体的山岳型自然风景区。无处不风景,四季可游,无时不美。作者作为当地人,用一种轻幽默的笔调记下着所看到的另一面。当地一些村民似乎并没有因为景区的开发变得文明和富裕起来,而且原有的纯朴似乎却在一点点变味,连当地人也需要买票了。文中几个关键之处点出作者意图:贫穷、衰落,在现实生活中是那么的苍白。在相机里又是那么的别有韵味。只有院落里的转兰花,鲜艳地合着时代的节拍。绿地与苍天对接,白花花的房屋,弯弯曲曲的公路在绿海中就是一丝波纹,一粒粒浪花……看着这幅与世隔绝的衰破残景,我不由联想:野鹅池上面的山水流经这里,冲向黄家镇盆地。可是,这里没有能够分享到“摩围山”的红利。读完这篇游记,我不禁想到三毛的游记作品。其实三毛的游记也并非是以写景为核心点,而注重以美与丑、善与恶、文明与愚昧等角度来把握风情和人物,例如《夜戏》、《一个不按理出牌的地方》等。作者在文中也是以民风民情为视角展开写作。转兰花的特性则表达了作者心里或对这里的景区开发另有所感,另有所悟,至于细微心理,真需读者慢慢品来,两首诗里则比较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性认识和感情。问好作者,希望佳作不断!【编辑:小乙】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72100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皂角树人        2014-07-20 21:43:02
  小乙编按已经捋顺了作者的本意和脉络,佩服编者的独到眼光!多谢了!
在如画江山演绎生命的起伏跌宕
2 楼        文友:皂角树人        2014-07-20 21:55:36
  引首诗所突出的主题也就是本文作者的本意,过度的“开发”损伤的不光是自然环境,最终会刺伤追求“幸福”的人自身。文章开篇中作者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竟然被一纸门票拒之门外,以此为楔子,讽刺了某些人或利益集团割裂当地承袭千年的地域人缘传统关系,铸就社会不和谐因素。再以作者自己漫游的茶园、泡桐塘,描述两处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形成叫强烈的对比,揭示漠视均衡和谐发展所造成的恶果。对一纸纸钞障碍全局阳光的人可谓一阵猛喝,一阵警醒闷棍……
在如画江山演绎生命的起伏跌宕
3 楼        文友:小乙        2014-07-20 21:59:10
  已对编辑按作调整。完成后,发现你又有新的留言。
小乙
回复3 楼        文友:皂角树人        2014-07-20 22:21:43
  小乙的编按为文章增添了色彩,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多交流,不光能够增进文友间的友谊,更能够助推写作与编辑水平的提高!
4 楼        文友:皂角树人        2014-07-20 22:02:34
  文章中关于茶园吴姓老祖吴成翰石墓和泡桐塘老祖彭大成神武退官兵的述诉,旨在渲染大厂坝居民源远流长的历史,暗讽摩围山管理者在制定门票规定的盲目和武断。怒放的转兰花,不光是作者呼吁协调和谐开发的动机,更是像泡桐塘衰老病残的村民渴望关注和帮助,共享时代进步的红利!
在如画江山演绎生命的起伏跌宕
5 楼        文友:冰梅        2014-07-21 12:27:49
  恭喜树人力作加精!一篇有现实意义的好文章,有深度有力度!祝贺!
自幼酷爱文学,笑看世间百态,广交天下朋友,共谱华丽辞章!
回复5 楼        文友:皂角树人        2014-07-21 12:31:43
  感谢社长呕心抬举!
6 楼        文友:冰梅        2014-07-21 12:29:54
  感谢小乙的精彩编者按,力作配精按,是将遇良才,棋逢对手。感谢两位,你们都是心音的骄傲!
自幼酷爱文学,笑看世间百态,广交天下朋友,共谱华丽辞章!
回复6 楼        文友:皂角树人        2014-07-21 12:32:25
  小乙很不简单呢!力赞!
7 楼        文友:殳问        2014-07-24 21:00:53
  且不说别的,就开头诗歌。树人老师的年纪,还那么富有想像力,已是非常难得。
尽人事听天命
回复7 楼        文友:皂角树人        2014-07-25 07:05:26
  触景生情而已,凭空的纯版想象还是很困难的啊!比起殳问小说中的想象不是一个档次的了……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