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剪烛西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窗征文·旧时光】消逝的旋律与节奏(散文)

精品 【西窗征文·旧时光】消逝的旋律与节奏(散文)


作者:夜雨寄白 秀才,1789.8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83发表时间:2014-07-21 20:15:53
摘要:我很庆幸我能生长在那个年代,因为那个年代能听到种种的特别的旋律和节奏。它总是令人荡气回肠,激情昂扬,热血沸腾。遗憾的是这样的旋律与节奏,随着时代的变迁己经远远地离我们而去,永远地消逝了,再也听不到了!

你知道什么叫“打夯” 吗?你见过“打夯” 吗?听过“打夯” 时奏出的旋律,喊出的号子声吗?你没见过“打夯” 肯定也搞不懂什么叫“打夯” ,更不知“打夯” 的旋律与节奏,你甚至连“夯实” 这个词都不一定能理解透彻。
   也许你见过修建公路,知道是怎么回事。但你可能没见过几十年前的,比较原始,比较落后,比较辛苦的那种修建方式。你恐怕更不知道用一个巨大的,混泥土浇铸而成的,碾轧铺好小石子与黄泥沙路面,使路面变得结实平整的石滚轮吧。它工作的时候,需要几十名工人才侍候得了。
   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的人,应该还记得,或者还能想起来。八零,九零后的年青人是从没见过,也没听过,恐怕是再也见不着,听不到了!
   我很庆幸我能生长在那个年代,因为那个年代能听到种种的特别的旋律和节奏。它总是令人荡气回肠,激情昂扬,热血沸腾。遗憾的是这样的旋律与节奏,随着时代的变迁己经远远地离我们而去,永远地消逝了,再也听不到了!
   先介绍一下这打夯用的夯木吧。打夯首先得要制作夯木,这是主要工具。夯木是用一根二尺见方,高一点五米左右的木头做成。也不知是什么木料,特别的硬,也特别的沉,很有些份量。然而,为了让抬起的夯木砸下去有力,使松散的泥土变得结实,还得在夯木的两端加上铁片。夯木的底部加得厚厚的,顶部稍薄些,这样整个夯木就更沉重了,没两三个壮汉,你还别想挪动它半步。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们这座城市开始修建第一座现代化桥梁。桥的两头都需要各修一条长长的引道,别以为这样的引道很简单很容易修建,它的工程量是巨大的。它需要大量的泥土慢慢的填成,这泥土从何而来,必须在离城较远的土堆、山坡上开挖下来,在那个年代,根本谈不上什么机械化设备。挖土用的是洋镐、铁锹,运土靠的是畚箕装,肩膀挑,一担一担地从几百米远的地方挑至引道上。先是一担土一担土慢慢地填,再用夯木一下一下地夯,夯实一层又填一层,填满一层又夯实一层,一直填、夯到所需要的高度,然后再用石滾轮碾压,再铺上小石子、沙和上水泥,并再次用石滖轮碾压,方算大功告成。
   还处在比较落后,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修建一条现代化钢筋水泥大桥,有点像古人修建万里长城、埃及人修建金字塔一样,于是成千上万的劳工汇聚在一起,声势浩大,劳动的场面刹是壮观。
   你看那挖土的:那洋镐、铁锹不停地挥舞着,就像关云长耍大刀。大片大片的泥土从山坡上滾下来,激起层层的灰雾,劳工们赤裸着身子,汗流浃背,也不戴个口罩。累了就坐下来卷个喇叭筒(自制土烟),渴了就拿木瓢舀一瓢自来水喝。那年月日子过得相当艰苦,一日三餐粗茶淡饭的人们就不知哪来的这般工作热情,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添瓦的忘我工作精神似乎人人都有,至今想起来都令我热血沸腾。
   那靠畚箕,靠肩膀挑运土的队伍,来来回回地在你眼前穿梭,就像两条长龙飞舞。劳工们挑的一担土,怎么着也有一百来斤吧,可他们个个箭步如飞,你追我起,争先恐后。本来挑土的挑到该倒土的地方时,应该是放下畚箕让其着地,然后再用扁担勾勾住畚箕后面将土倒出,可为了争快,劳工们竞练就了畚箕不着地,双手握住畚箕边沿顺势一抛,就将这一百来斤的泥土从畚箕里抛了个干干净净。这虽然是一种原始的落后的生产方式,但你不在场,没亲眼见过,若你在场亲眼所见的话,你一定会被他们劳动的劲头和积极性及那热火朝天的场面所感动。
   填一层泥土就要夯实一层,然后再填再夯。打夯最有趣儿,打夯是由人与打夯用的工具组合在一起,共同操作完成的一种工作方式。四方的夯木分列着八位男女劳工,每人手握一根系在夯木底部的粗绳,一般是每边各站一男一女,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嘛。夯木由两位男工操纵,因为要时时移动夯木砸下去的位置,没个四两拔千斤的功夫还真不行,要不砸到自己脚上那就糟糕了。打夯时还得叫号子,号子由掌控夯木的人领叫,其他一齐跟着和声,目的是使众人齐心协力,随着号令声有节奏地将笨重的夯木拉起、放下,当然它也可以调节心情,起到减轻劳动强度之作用。
   十几岁时,由于家庭困难,总是利用假期找点另工做以贴补家用,于是我就加入到了这个庞大的队伍当中。开始是挑土,因为个头小身子弱,那些挖土挥洋镐、打夯是重体力活,别人不让你干,我也干不了。就是挑土,那些大哥、大姐、大叔大妈们见是我来了,畚箕里的泥土也会少装点。我总怀念忘不掉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个年代的人,日子虽然都过得很艰苦,但人们的心地很善良,很有同情心,大家互相帮助,决不欺生怕恶。
   我对打夯很是好奇,觉得特别有意思,尤其是对那位打夯时的掌舵人,更是心生佩服。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事先写好什么稿子,而是随时随地见到想到什么就即兴地喊了出来。
   你听,他见我挑着一担土晃晃悠悠地来了,他就说:“小男孩呀,嗨哟!挑担土呀,嗨哟!晃悠悠呀,嗨哟!好可怜呀,嗨哟!大哥大姐,哟哟!大叔大妈,嗨哟!请大家呀,嗨哟!照顾好呀,嗨哟!”。
   前面一句是那位掌舵人叫的,后面的“嗨哟”是大家一齐和的。你听听,那旋律多和谐,那节奏多鲜明,那呐喊声震天价响,久久地在天空回荡,精神为之振奋,心情为之激荡。
   我总是被他们说得不好意思,于是拼了小命也要跑快点,争取多挑两担。有时我挑土来到他们面前,就冲他们笑笑,冲他们做个鬼脸,其实我是有意拖延点时间,那怕多停留两秒钟也好,好多听听他喊几句。
   有一次,我放下担子走到那两位掌控夯木的大哥的身边,呵呵地笑着对其中的一位说:“大哥,能让我来试试吗”?他们听了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那位大哥说:“小兄弟,你能随口喊叫出来吗?再说你有这个力气能控制得住这个笨重的东西吗?”说完他用手拍了拍那尊四方的沉沉的夯木。
   我怯生生地说:“试试吧!”那大哥见我一副执着的样子,就松开手让开位说:“那好,你来吧。”我信心十足地丢下扁担走了上去,对大家说,预备,开始:“我的家乡,嗨哟!修新桥呀,嗨哟!家乡明日,嗨哟!更美好呀,嗨哟!大哥大姐,嗨哟!大叔大妈,嗨哟!是好人呀,嗨哟!感谢你们,嗨哟!爱护我呀,嗨哟!长大了呀,嗨哟!报答你们,嗨哟!知恩不报,嗨哟!非君子呀,嗨哟!”那八个拉绳的随着我的号声,身子后仰伸直,再后仰伸直,一下一下的,后仰时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八个人每人都是其中一白色的花瓣,美丽极了!八根绳索一起一伏的,像八根神鞭,把我们牢牢地拴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那夯木随着我的号声一上一下,轻轻地起来,重重地砸下,坚实的路就是靠大家的相互合作,齐心协力夯实的。
   喊完这短短的一阵号子,我气喘吁吁赶紧停下。这几位大哥大姐,大叔大妈见号声停自然也停,然而却不停地为我鼓掌,说我的号子喊得好,文皱皱的像个读书人。那掌舵的大哥突然说:“小兄弟,你比我喊得好,明天开始这活你干了,再说挑土我也能比你多挑点。”听大哥这么一说,我心存感激,至此,我在修建引道的工作日里喊了好一段时间的号子。这一段经历铭刻于心终生难忘,既锻炼了我的身体,也增长了我的才干,也在我日后的人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早己被淘汱了,要不,社会的发展变化如此得迅速,人们的生活变得如此得丰富多彩,打夯的号子张开就能喊出来,不信试叫几句。我叫,读者只管和着“嗨哟”就是了:“我们大家,嗨哟!来打夯呀,嗨哟!大家齐心,嗨哟!把路夯呀,嗨哟!美女们呀,嗨哟!太阳辣呀,嗨哟!别忘抹点,嗨哟!防晒霜呀,嗨哟!帅哥们哪,嗨哟!请戴好呀,嗨哟!太阳帽呀,嗨哟!下班回家,嗨哟!洗个澡呀,嗨哟!开空调呀,嗨哟!吃西瓜呀,嗨哟!来一杯呀,嗨哟!冰激凌呀,嗨哟!再来一碗,嗨哟!冰绿豆呀,嗨哟……怎么样,是不是很容易就叫出来了?
   引道填好了,就要在上面铺上黄泥、小石子,这时夯木就不起作用了,那个用水泥浇铸的石滾轮就派上用场了。石滚轮中间有一根铁的轴心,它是用来给滾轮安装一个四方木架子的,这个木架子很重要,是用来掌控滾轮滾动时方向的。你想想,如果没有木架子掌控,任其自由滾动的话,不但碾轧不到路面,还极不安全,一旦滾动起来,谁能阻挡得了呀!木架子的一头还得安上二、三十根粗粗的绳子,是用来拉动滾轮的。
   石滾轮碾轧路面工作开始时,三十来个人围着它在分工准备。五至六人握住那木架的一头负责掌舵,其余的人则每人拿一根绳子绑在肩上,就像纤夫拉纤一样。巨大的石滾轮如果是在平坦的路面,众人只要稍为用点力它就能向前滾动,掌舵的人也只须把握好行走路线、方向就行了,是比较轻松的。滾轮滾下坡路也轻松,但却很危险,所有拉绳的人必须倒过来,不是拉动滾轮走,而是拉着滾轮怕它不听话的乱滾,要让其慢慢地悠悠地碾压。
   最艰难最辛苦的是上坡路,几十个人且都是壮汉,在前面弯着腰弓起背拼命地拉着,那粗大的绳子几乎都要被拉断似的,但那石滾轮半天也滾不到一圈。这时就需要像打夯一样喊起拉滾轮的号子了,才能让大伙精力集中,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那位掌舵的大叔又跑来找我说:“小鬼,打夯号子你叫得不错,拉滾轮的号子你会叫么?”
   我说:“会啊,我听你们叫过,我就记住了”。
   “那你过来叫号子吧!”
   拉滾轮的号子与打夯的号子旋律、节奏完全不一样,每一句的字数多了,就是嗨哟嗨哟的和声也要拉长声调,而且前面拉绳的与后面掌舵的人之间的距离也拉得更开,故喊号子的声音也要更响,大家才听得到,才有气势。我站在滾轮的一边,开始叫了,我尽量把声音喊大些:“同志哥呀一齐用力”这前大半句是我叫的,“拉呀啊哈嗨嗨哟”这后面就是大家和的。这最后一个“拉”字还得大伙心领神会不约而同的喊出来,如果想不到一块喊出个“走”字来,那就不起作用也闹笑话了,这“拉”字还是大伙同时用力的着力点。后面喊的都是这样,只不过旋律稍有变化。
   完整地喊一遍就是这样的:“同志哥呀一齐用力/拉呀啊哈嗨嗨哟/让那滾轮不停向前/进呀啊哈嗨哟/一步一步坚定地不放/松呀啊哈/修好大桥道路就畅/通呀哈嗨哟“!喊掉几遍我嗓子都哑了,我虽然没在拉绳,可一点也不轻松,满头大汗。很遗憾我不会谱曲,我这样写出来你是很难体会到的。若将它谱曲,你一定能听出它的雄壮,它的优美,节奏的铿锵有力。更可惜的是它已经永远地消逝了,再也听不到了,如果当时有人把它记录成谱的话,说不定还能申报文化遗产呢!
   时代进步了,社会发展了,旧日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落后的生产力、生产方式淘汱出局是必然的。科学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为世界带来许多的精彩,然而物质世界的丰富并不代表精神世界的富有,那些艰苦岁月里人们所拥有的坚定的信仰,饱满的工作热情,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是不是应该成为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宝贵的精神遗产呢?
   2014-7-20

共 43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一些原始的生产方式早就被现在科技所代替。作品所描写的是建造桥梁时的“打夯”的全过程,期间又夹杂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风貌。不难读出,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人们都淳朴善良,由此衬托出现代人的冷漠。作品读来激昂,有种力量激励着人心,尤其唱的那些号子,最能表达热爱生活的情怀。精炼的文字,有对历史的回顾,有对内心完整的表达!拜读,推荐赏阅!【编辑:温柔小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722003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温柔小娴        2014-07-21 20:18:46
  首先感谢夜雨寄白老师对西窗征文的支持,消失的东西太多了,社会发展了,人与人之间也冷漠了。现代的人与以往的人相比,越不容易满足了。没有生在那个时代,只能在文字中阅读那段历史,感谢老师的精彩呈现!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回复1 楼        文友:夜雨寄白        2014-07-24 17:27:20
  出门玩了两天,今日一回来便打开电脑,看到又获得精品很是高兴.谢谢编辑的精彩点评,回复迟了,见谅!
2 楼        文友:陈影        2014-07-22 11:16:15
  祝贺夜雨寄白老师又摘一精华,感谢参与西窗征文,拜读美文,问好,祝安!
书握一支笔,书写人生悲欢离合,真善美,喜欢文字,畅游在文字的浩瀚里。
回复2 楼        文友:夜雨寄白        2014-07-24 17:30:32
  谢谢影儿鼓励,回复迟了,见谅!
3 楼        文友:轻风细雨        2014-07-23 18:43:21
  感谢夜雨寄白老师用文字带我们穿越到那个时代,喜欢那激昂的号子,喜欢那些淳朴的人们。问好夜雨寄白老师,感谢赐稿西窗,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夜雨寄白        2014-07-24 17:28:51
  谢谢影儿鼓励,回复迟了,见谅!
回复3 楼        文友:夜雨寄白        2014-07-24 17:31:25
  谢谢文友支持,回复迟了,见谅!
4 楼        文友:庐陵竹        2014-10-08 15:31:15
  不错的文章。
未曾出土先有节,待到凌云也虚心!
回复4 楼        文友:夜雨寄白        2014-10-12 22:28:07
  谢谢来访!
5 楼        文友:阳媚        2014-10-12 21:28:17
  可以说友友这篇文字是我见到你最好的文字,值得品味的好文!
回复5 楼        文友:夜雨寄白        2014-10-12 22:30:10
  谢谢阳媚老师点赞!你这么一说我更来劲了.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