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经历死亡的一霎那(散文)

精品 【春秋】经历死亡的一霎那(散文)


作者:镜吾 秀才,182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06发表时间:2014-07-28 06:25:42

2000年6月24日,我所在的单位——襄樊市科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举行迎“七一”活动。活动内容是,到襄樊的市属县保康县饶治河村——省先进模范村、全国文明模范村参观学习。
   保康县在襄樊市西南方,为山区县,属于荆山山脉,海拔1800多米,层峦叠嶂,峡谷纵横。饶治河村就处在保康、房县、神农架交界的马桥镇大山里,是典型的的偏远高寒山区。村党支部书记孙开林,带领全村村民修水坝、建电站、修公路、开磷矿,使得这个贫困的山区村变成了富裕村。到那里参观学习,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出在车况、天气和路况上。
   那一天,早上天气不错,天气预报是晚上有雨。我们20多名党员干部,分乘一辆轿车和一辆牡丹中巴车,就高高兴兴地上路了。中午赶到保康县城,保康县科协招待我们吃罢午饭,就急急忙忙赶到马桥镇。这时天色将晚,开始下起了雨。该镇镇长劝我们今夜就不要上山了,天黑路滑,有危险;而且我们的车辆不适合爬山,劝我们改乘次日早上的长途班车——使用柴油发动机的中巴车(底盘高、马力大)去饶治河村。保康科协领导说,他们带了一辆轿车,在前面开路,问题不大。于是,我们乘坐的牡丹中巴车上的女同事都挤进了两辆小轿车里,中巴车里只剩下我们9个干部、外加司机,一共10个人。这时已是傍晚7时左右。
   众所周知,牡丹中巴是低底盘、小轱辘中巴车,只适合在城市平坦的道路上跑。我们是从另一个单位借来的车子,司机是一位快要退休的老师傅,高高的个头,眯眯的眼睛,姓陈,自称患有糖尿病,视力不太好,而且陈师傅从未到过保康,对山区路况不熟悉。稀里糊涂,就开着中巴,跟在保康科协的轿车后面,上了崎岖不平、曲里拐弯的山路。从马桥镇到饶治河村,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平坦的公路,但路程较远,需要走4个多小时;一条是通往饶治河磷矿的便道,据说只需两个多小时。结果,保康科协的领头车选择了便道,我们的中巴车糊里糊涂地跟在它后面。我们9个人,有8个坐在靠左边——也就是靠山边的座位上,一向自认为命大的我,一人坐在车右边、而且是副驾驶座上,我觉得这里视角开阔,好看风景呢!
   开了30多分钟,中巴车因为爬山,显得马力不足,落在了小车的后面。这时,天色完全黑了,雨下得越来越大了。陈师傅打开了大灯,雨刷器不停地刷着车窗玻璃。山路坑坑洼洼,尖石裸露,遍地泥泞。在两条很深的车辙中间,隆起了一道泥石混杂的凸棱。这是运输磷矿的卡车辗出的车辙和凸棱。中巴车的底盘低,开始是沿着车辙行驶,但是路中那道凸棱的泥石刮着底盘咔啦咔啦地响。不得已,陈师傅只好让右车轮压着路中的凸棱,左车轮压着左车辙行驶。于是,我们乘坐的中巴车在雨中,在崎岖的泥泞山路上,摇摇晃晃,像一个醉汉一样蹒跚而行。
   深山里的夜雨寒气袭人。左面是看不到山顶的黑黝黝的大山壁,右面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谷,好像张着黑洞洞的大口,迫不急待地想把我们连车带人一口吞噬,很是恐怖!陈师傅的手紧紧地把握着方向盘,吃力地看着前方白茫茫的泥泞路。我则紧紧地抱着装有我心爱相机的摄影包,不停地和他说话,生怕他睡着了。
   车开得很慢,行驶了两个多小时,才走了路程的一半多一点。一看手表,已经是快到晚9时了。车灯照着前方,陈师傅突然发现不远处,左车辙里有一块大石头,也许是从山上滚落下来的,他急忙向右打方向盘,让车子的右前轮压过凸棱,进入右车辙;左前轮则压在凸棱上行驶。也就是车子靠着悬崖边上行驶。车里的同事们都在打盹,唯独我坐在副驾驶座上,把这一幕看得清清楚楚。我有些紧张了,不停地提醒陈师傅:“要小心哦!”陈师傅也很紧张,把车速降到最低,中巴车缓缓行驶。他嘴里不停地嘟囔:“这是什么鬼路呀!我从来没有走过的。这鬼天气!”
   突然,陈师傅喊了一声:“不好!”只见左车轮碰到了一个大石头,从凸棱上滑到了右车辙里,于是右车轮滑出了路面。陈师傅急打方向盘,但是已经来不及了,车子已经失控。车身剧烈地震动了一下,我感到有强烈的坠落感。
   陈师傅本能地喊:“完了!完了!”
   随着喊声,我的眼前首先是一黑,突然出现一片光亮,没有出现任何人,没有出现任何事,没有出现任何映象,没有出现任何想说的话,就是一片白。就像电脑屏幕突然被清空了的那样——这就是我亲身体验到的死亡前一霎那的景象,原来突发的死亡并不可怕,就这么简单,一片亮光照亮的空白,既没有痛苦和恐惧,也没有快乐和轻松。完全不像小说《欧阳海之歌》里作家金敬迈所描写的,英雄欧阳海冲上铁路路基,奋力推开马车,挽救了疾驰而来的列车而光荣牺牲那一霎那所想到的事情。作家金敬迈凭空想象,杜撰了人在突发事故临死前还能想到的事情,从小时候的生活,一直想到如何参军,如何接受部队首长的教育,如何努力学习《毛选》、如何写学习心得笔记……等等。我想,当时欧阳海冲上路基的那一刻,他什么也没有想,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推开马车,挽救列车!”而当飞驰而来的机车车头快要撞击到他的一霎那,他也许也是,眼前一亮,大脑一片空白,然后失去了任何知觉。
   再回到我的故事。当我眼前出现一片亮光和空白时,我没有任何挂碍。佛教《多心经》里说:“无挂碍故无有以恐怖”,我当时没有任何恐怖,一点儿也没有感到害怕。过了一会儿,我恢复了知觉,感到中巴车象翘翘板那样,在一上一下地晃动。晃了一会儿,停了下来。然而我的身子随着右车头已经落下悬崖。
   这时,车内的同事们都醒了,一片惊慌失措。我定了定神,感觉到我还没有死亡,车子也没有翻落深渊,三个轱辘还在路面上,只是我随前轱辘以及右半个车头落下了悬崖。我当时心想:“一定要镇定,也许我们还有救。”于是大喝道:
   “大家都不要动!一动,我们就全完了!”我的喝声很管用,大家都安静了下来。然后,我接着说:
   “陈师傅!你慢慢打开车门,抓住车门,慢慢爬下去,下车以后,千万别松手,把住车门!”陈师傅按照我的指令,慢慢爬下了车,使出全身力气,死死地把住车门。我根据物理学的原理思考了一下,接下来应该谁下车?我得出的结论是应该我先下车,我一下车,右车头下坠的重力就减轻了,车子就更安全了。
   于是,我说:“大家都坐好,别动,我先下!”
   我把摄影包放在司机座位上,慢慢地从副驾驶座爬到司机座,再爬出车门,随手把摄影包挂在脖子上。然后死死地把住司机座后面的第一个车窗。接下来,我命令车上的同事一个一个地、慢慢地从车门出来,出来一个,就立刻去死死把住一个车窗。这时,同事们很不错,不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全都听我的命令,一个一个地安全下了车。
   我们这才一起松开了手。有带手电筒的同事,打开了电筒,大家一起好奇地查看为何车子没有翻下悬崖。
   “是石头,是那块石头,是那块凸棱上的尖石头卡住了左后车轮,车子才没有滑下悬崖。”陈师傅发现了那块救命的石头,兴奋地说。说也怪,这时,雨也下小了,我们忘了年龄,忘了职务,都在兴奋地、指手画脚地说那块救命之石。
   又过了一会儿,跟在我们车后面市科协的那辆轿车开着耀眼的车灯,开过来了。上面坐着单位的一、二把手,以及几位女同事。他们自然都下了车。看着右车头歪到悬崖下的中巴车,一个个目瞪口呆。尤其是我们单位的一把手,脸色都变了,她知道,如果今天中巴车翻下了悬崖,那是十条人命哪!她的官位肯定不保了。
   女同事心就是细一些,她们都带了手电筒,只见N道电光在这空寂的深山峡谷中晃动。我借着灯光,查看车右边的、我们差一点点翻下去的峡谷——是黑洞洞,雾蒙蒙,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我这才开始后怕起来,我这才开始想到了我的妻子、儿女,以及待我如亲生儿子的80多岁的老岳母。我死不足惜,他们就惨了!……想到这,我的全身上下不由自主地哆嗦了起来。
   “李老师,你怎么全身哆嗦?是发病了吧?”一位女同事发现了我的状况不对,急忙把她带的保温杯递给了我。我打开杯盖,喝了几口热水,感觉好了一些。回想我这辈子,只哆嗦过两次,一次是1965年的夏天,当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是高兴得直哆嗦;再有,就是这次车子出崖了,是后怕得直哆嗦。
   单位的一把手听说我是从悬崖下爬上来的,我的年纪也比较大,害怕我犯病出事,就让我和几位老同事上了轿车,让司机送我们先到饶治河村休息。轿车比中巴车灵活多了,行驶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饶治河村,保康科协的小车早就到了。
   我们又一起来到建在村水电站附近的村招待所,村党支书孙开林正等在这里。孙开林,40多岁,瘦小的个子,其貌不扬,但是他干下了闻名全国的事业。他热情地迎接我们的到来。我向他叙述了刚才发生的惊险的一幕,他似乎不觉得吃惊,只是笑着说:“我们每天都来来回回走这条路,司机习惯了,我也习以为常了。这条道,经常出翻车事故,今天就有一辆拉磷矿石的卡车翻到山崖下去了,可能是因为疲劳驾驶,拉一趟磷矿石,可以赚一、两千元呢。天太黑、又下雨,无法施救。”他不紧不慢地说,好像是在讲故事一样。接着他向我们的司机询问了中巴车出事的地点,他拿起电话给事故地点附近的乡村打了电话,请他们派一辆拖拉机,帮忙把中巴车拉上来,再派一名向导领路,随中巴车来饶治河。这时已是夜11时了。又过了两个多小时,中巴车才歪歪扭扭地开到了村招待所。
   孙开林开了四桌酒席招待我们,我们中巴车上惊魂的十个人,同饮美酒,大快朵颐,庆祝中巴车没有翻下山崖。第二天下午,我们结束了参观学习,从另外那条平坦的公路,返回保康,在保康住了一夜,次日上午平安返回襄樊。
   通过这次有惊无险的事件,我总结了两条经验:一是,人这一生,突发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一旦发生,首要的是要保持镇定,要懂得科学自救;二是,一个人的生和死,只隔着一层薄纸,就看谁的命大了,看来,孙开林的命比谁都大,他成年累月来回于山路,安然无恙,不是命大是什么?

共 39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叙述了作者亲临的一次交通意外。夜深时分,在大雨倾盆的山区崎岖的泥泞道路上,作者所乘坐的中巴车的右前轮滑下了山崖,而作者当时就坐在副驾驶座上。所幸中巴车被一块石头卡住,没有完全滚落万丈深渊,有惊无险。通过这次事件,作者的感悟是:一旦发生突发事故,首要的是要保持镇定,要懂得科学自救;一个人的生和死,只隔着一层薄纸,就看谁的命大了。语言流畅,叙事生动。推荐阅读。【编辑:秋觅】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729003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4-07-28 06:29:26
  一次事故,一次惊险,有了难忘的回忆和一些感悟。
   活着,就要珍惜!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镜吾        2014-07-28 10:12:09
  谢谢秋觅写的编者按,谢谢点评!
2 楼        文友:潮仙        2014-07-28 09:33:10
  一个人的生和死,只隔着一层薄纸,就看谁的命大了,看来,孙开林的命比谁都大,他成年累月来回于山路,安然无恙,不是命大是什么? 欣赏问好!
回复2 楼        文友:镜吾        2014-07-28 10:13:05
  谢谢潮仙的评论!
3 楼        文友:刘雪儿        2014-07-28 10:44:50
  身处险境不慌不乱,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真是很佩服您!一次车祸,有惊无险,我认为那就是好人有好报!
  
   拜读佳作,问候老师。祝您创作愉快!
刘雪儿
回复3 楼        文友:镜吾        2014-07-29 11:11:02
  谢谢雪儿的点评!好人有好报!
4 楼        文友:潮仙        2014-07-29 08:59:05
  一是,人这一生,突发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一旦发生,首要的是要保持镇定,要懂得科学自救;二是,一个人的生和死,只隔着一层薄纸,就看谁的命大了,看来,孙开林的命比谁都大,他成年累月来回于山路,安然无恙,不是命大是什么?欣赏问好!
5 楼        文友:程贤富        2015-01-29 15:07:19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程贤富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