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剪烛西窗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窗】湘行书简(散文)

精品 【西窗】湘行书简(散文)


作者:猪猪侠 布衣,17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98发表时间:2014-07-30 17:15:38

【西窗】湘行书简(散文)
   曾经和你说:“我离上海很近,你来上海,联系我。”你要来,我却在远方,心里很过意不去。且将这次湘地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一向你报告,权作补偿吧。
   那年,也是夏天,说去张家界,大家都说张家界的山怎样美怎样美,说得我很心动。但是我到底没有去。为什么呢?好像是不能一家同行,只可我一人去;也好像是谁说了一句:大夏天的去爬山,找罪受呢?也好像是行程太匆促,一共四天,第一天要先在南京参加什么培训,真正去张家界只有三天时间,太赶了……原因大致就这些吧,结果反正是没去成。
   今年,在安排行程的时候,我说:去个好玩的地方。雯子爸说:“去哪里,听你的!”
   我知道他开玩笑:“去九寨沟?去海南?去西藏?去敦煌?我哪里都想去!”
   他说:“可以考虑。”
   过了几天他回来说:“张家界怎样?”
   我的脑子里冒出来的是去张家界爬山太辛苦:“怎么去张家界呢?”
   心里对这一安排不太满意,但是去哪里终究不是我说了算。他也不能一人说了算,我知道这是小范围内征求意见共同商定的结果。我想反正没去过,去就去呗!
   昨晚十时十五分,飞机准点到达张家界荷花机场。下了飞机有点晕头晕脑,再加上黑灯瞎火,周围的面貌也看不清,但是在这个荷花正好的时节,荷花机场这个美丽的名字,给了我美丽的想象。接机的导游是一个当地土家族小伙子,个头不高,圆头圆脑。他说:“我的身材是土家族男人标准身材,土家族的男人都长这样儿。要是有个身材高大魁梧的男人说他是土家族,那他一定是个冒牌货。”他将“男人”说成“蓝人”,但是口齿还算伶俐清晰,给人的第一印象不坏,甚至有些可爱。
   早晨七时,从酒店窗户向外看,阳光已经强烈得让人睁不开眼。炫目的阳光告诉我们今天会是大热天。今天安排游览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上午跋山:游览黄石寨;下午涉水:徒步金鞭溪。这样的热天去跋山涉水,真是找罪受呢吧?!但是一个团的人,老老少少,个个精神抖擞,没有畏惧和退却的。
   到达景区,我们乘索道上行,毫不费力地到达寨顶。缆车上升的时候,人人都惊叹周围的山奇、险,可能还有隐隐的担忧,怕掉下去!跟你说句悄悄话:当时我的腿麻酥酥的,其实那是在发抖,哈哈!
   张家界你去过,那里的山你知道是怎样的,我就不多说了。要是你忘记了,看我的相册吧,我传了些照片在里面。为这,雯子爸说我呢:“拍这个干嘛?要看风景照网上一搜就有,而且比你拍的漂亮多了!你呀,这叫没事干!”呵呵,他说他的,我拍我的,好歹这是我亲手拍的嘛,对不?
   按照导游提供的路线,走走停停,看到好景奇景自然惊叹一番,再拍拍照,一圈儿看过来,就该下山了。导游说,下山可以走走看看,不想走的可以坐索道下山。一团人都愿意走走看看,我也觉得,在山顶看风景和沿途看山景是不一样的,应该走着下山。
   山道一边依山一边是浅浅的峡谷,峡谷里长满了树木。树木品种很单一,树干笔直笔直,齐刷刷直刺天空。或许是因为峡谷里过分阴冷潮湿,只有向上,才能争取到一点阳光,所以这些树就努力向上向上,长成这样挺拔的姿势。或许以前这里也长着其他的树,但是它们不够努力,也就慢慢消失了。道旁的树上,不时有野生猕猴跳来跳去,做着各种姿态,有的还发出吱吱吱的声音,煞是可爱。孩子们见了,都停下来看,不愿意往前走。导游提醒:“不可逗它们,手里也别拿吃的东西,这些猕猴不怕生,很野,会来抢游客手里的食物。”我想,这些猕猴真不容易,这里本是它们的家园,是人侵入它们的领地。还好,人给它们留了一片林子留了一点容身的地方,它们在自己的领地嬉戏、生活,为什么要害怕入侵者呢?它们从容的和人共同生活,这是对的。猴子可以和人和谐共处,是件美丽的事情。希望这些可爱的猕猴永远生活在自己的家园里,这里有它们,才更有生气。
   导游说: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下山的脚步,有一种惯性,不容易停下来。但是沿途不断有提示,左面是什么景,右面是什么景,由不得自己,只能边走边看。这也是一种乐趣吧。
   下得山来,一个个累得快趴下了,都坐在山脚下的石凳上喘着气,没有了刚才在山顶的意气风发。这样的热天,一个小时的山路,对不怎么运动的人来说是个考验。累很正常!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一路追着导游走,到山脚下才追上,喘着气和导游说了一句话:“导游,你跑得太快了,其实我想和你说,我不想走下山,我想乘索道下山的。”累极了的人们,被这孩子的神态和这句话逗得哈哈大笑,我也笑得直不起腰。笑过之后,人轻快了许多。
   下午,我们游览金鞭溪,导游说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峡谷。这条峡谷,你应该走过吧?清澈的溪水你可还记得?清亮的溪水潺潺地流着,时而缓缓、时而湍湍,时而细如银线、时而像飘动的丝绸……伴着溪水一路走,一路看峡谷两旁的奇峰怪石。观音送子、猪八戒背媳妇、鲁迅、擎天柱等等,让人叹为观止,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的奇思妙想、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又赋予这些石头灵性,让人遐想。
   七点五公里的路程有点长,脚有些酸。晴好的天气忽然又下起了雨,山中的天气就是这样怪。雨渐渐小了时,面前的山谷里升腾起雾气,我觉得,那副景致就是仙境了。
   想着你心心念念想看清明上河图,怕你时间紧当天预约不上,自作主张给你预约了中国馆。刚刚往你留给我的手机号上发了信息,但是没有回音。上网给你留言,也不见动静。我想,明天你会有消息的。
  
   贰
   夜深了。白天我还在张家界,现在已在凤凰古城。这里,是我这次出行最向往的地方。沈先生那次回乡说:“我在街上打了一转,印象是地方小了许多。”期待着明天去走走先生笔下的凤凰城。
   手机上、QQ上都没有你的回音,是没收到我的信息吗?有些着急,但是不知该怎么办。雯子爸说,只有等呀。也是,只有等喽,呵呵。
   今晨六时,被叫早的电话铃声吵着起了床。昨晚酸胀的腿,今早屈伸有困难了。我们笑话雯子摇摇晃晃像企鹅,雯子说,你们也像!集合上车时,大家都摇摇晃晃的,有几个人手里多了根拐杖,还相互打趣着。上车坐定,雯子和我说:“妈妈知道我刚才是怎么上车的?以前我是一步一步跨着上车的,今天我是扭着上车的!”我笑出声来,可不是嘛,我也是扭上车的,大家都是扭着上车的,不扭一扭还真上不了车!
   上午我们游览了武陵源景区。看到武陵源三个字时,我一下子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样的世外桃源,让人向往。现在,桃花源和我近在咫尺,我有些莫名的激动。
   乘坐百龙天梯上到山顶,又乘车在环山公路上绕了四十多分钟,才到达景区。在环山公路上,扑面而来的是一座又一座的山,绿绿的山。转过一个弯来,还是满眼翠色。偶尔,会有一潭碧水撞入眼帘,那水的绿啊,翠得叫人看了又看,叫人的眼睛不舍得离开它。但是,本事很好的司机师傅将车开得飞快,这样的好水只是在眼前一晃就过去了,留得那一潭印在脑海中久久不去。
   在一个叫“迷魂台”的地方,导游集中交代了游览路线和注意事项,就任由我们自由游览。我想,我离桃花源越来越近了。在山的边缘,还是和昨天一样设有许多观景台,在这样的观景台上,看到电影《阿凡达》中的“群山漂浮”的取景处,看到和昨天差不多的山景。桃花源在哪里呢?
   当年的武陵人“缘溪行”,是沿溪上行还是沿溪下行?陶渊明没有说。或许该是下行而不是上行?我们今天走错道了吧?“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这里记述,桃花源是不容易找见的。 据说,开发张家界景区的是韩国人,当时的太守、南阳高士们尚且找不见,何况一个外国人?这个景区,只是借了陶老先生的名而已吧?
   观完所有的景点前往停车场的时候,同行的一个老师说:看,那里长着玉米!抬头看,在我的左侧有一块稍平坦的地方,那里长着的不光有玉米,还有一小块水稻田,还有豇豆,还有茄子,还有我叫不出名字的蔬菜,有的三棵两棵,有的十棵八棵。再往远处看,有几间房屋。这样看来,这里住着人家,山里人家!我心里一动,或许这个高山之上,原本就是桃花源? “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下山的时候,在山道边,我也看到了山里人养的鸡,还有狗。
   昨天在山里“跋山涉水”的时候,有人发出这样一句感慨:“没开发时这里是荒山野岭,开发了这里就是风景名胜。”我想,或许该这样说:“没开发之前这里是桃花源,开发之后,这里只是风景名胜。”记得有人这样说过:“有些地方,不一定非要去看,能够想象一下也是好的。”是的,留有一些想像或许真的不是坏事。
   下午,我们坐车前往凤凰古城,中途在芙蓉镇用了晚餐,品尝了电影《芙蓉镇》里刘晓庆做的那个米豆腐。你吃过没有?再和你说句悄悄话:其实不好吃!
   按照你的行程,这会儿你该在上海的某个酒店里休息了,祝你好梦!
  
   叁
   我很高兴,在这个早上收到你的信息——失去联络的你终于有消息了!和你通过电话,重新安排好你的事情,太阳已经明亮热烈地照耀着古城了。我那时的心情啊,就像那洒了一天一地的阳光——好得不得了!
   七时出发,我们开始了艳阳天里问凤凰。
   坐在大巴车里,心里有些激动,有些期盼。凤凰古城,光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就让人向往,让人生出无限遐想,更何况它的钟灵毓秀呢!不知为什么,我觉得我想念这个地方很久很久了,而凤凰,也等我越千年。今天,我去赴这个约会,凤凰已在盛装等待,为配合它的风情,我梳了一个古典一些的麻花辫。我想,我这个样子和古城相对,古城会解我心意,对我微笑的。(还要说句悄悄话:其实就是臭美 )
   快进从文广场时,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子跑到我身边:“阿姨,买个花环吧,五元钱一个。”那个花环,我一看就喜欢,况且又是一个孩子向我推荐,我没有拒绝的理由。看着那个孩子开开心心蹦跳着离开的背影,心头的喜悦又添一层。走在前面的雯子爸一回头,看到我戴着花环的样子,眼里闪过的好像也是喜悦:“哪来的花环?好看!”举着相机左拍右拍。在广场中央那只展翅欲飞的凤凰铜像前,我觉得自己也快飞起来了。
   凤凰古城,现在和一个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从这座古城走出去,用他的笔描绘养育他的这方山水,用他的文字书写凤凰的美丽。这个人就是沈从文。在古城,这个名字是最响亮的。在以先生名字命名的广场稍作停留,我们第一站就去拜访先生故居。
   先生故居内的讲解员是一个很年轻的小姑娘,很文静,让人觉得亲切,穿着带有民族韵味的服装(说不清是哪个民族,可能苗族元素多些吧)。整个古城的讲解员都穿这样的服装,我觉得那件衣服惟独适合她。在她的引导下,我们且行且听且看。小姑娘的讲解很具感染力,除过讲解词写得好,我觉得这个小姑娘讲得更好。得体的举止,轻柔的语调,深情的话语,很贴合故居的氛围。我想,沈先生要是听得到,也会对她点头赞许的。
   故居内陈列着先生的著作集和生前用品。陈列在橱窗内的著作集,都不是很新。当时我想:“这里的陈列,要是先生生前结集出版的,先生有没有看过?上面会不会有先生留下的痕迹?”很想去触碰一下这些书,遗憾的是隔着橱窗。另一间房间,陈列着先生在北京的生活用品——一张窄窄的小床、几张不大的书橱、留声机、台灯,还有一张书桌——小姑娘说,先生后期的作品,都是在这张书桌上写成的。在这张书桌前,我没有随着人流往前走,稍作了停留,这里有先生的温度,我用手在桌面上轻轻抚过。
   “今天成摄影师了呀,拍个不停!”
   “妈妈,我比较喜欢沈从文。”
   这是在我身边一对母女的轻声对话。孩子十六七岁,该是九零后吧。
   我对着她们微笑起来——先生的文字,太有生命力了。“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先生这会儿一定也是微笑着的。
   沱江,凤凰古城的母亲河。穿城而过的沱江,水清见底,可以清晰的看到静卧水底的石头,还有随着水波招摇着的水草。对这水,有种莫名的喜欢,为了和水亲近一些,我在石墩桥上颤巍巍地走了个来回。那些石墩,像练武术的人用的那个梅花桩,两排石墩平行矗立在水里,只高出水面一点点。人在石墩上走,低头看水,江水就在脚边打着旋儿缓缓流过。阳光下的沱江水,散发出好闻的香味儿,淡淡的,沁人心脾。

共 773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单看《湘行书简》四个字,就让人想到沈先生来,果不其然,这篇游记,分为四个章节,通过书信的方式来写就,其构架是相当考究的。有人说,一辈子,只有经历过两件事就不会留下遗憾,第一是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另一个就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篇作品,从出门乘飞机到疲惫到家,每一个字里都富含深情。荷花机场——张家界——凤凰古城……途径多处苍翠绿山,碧波荡漾。由景联想,插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以读出作者对美的享受以及美的向往,更多的是通过沈先生的作品,把这写游历记录得如此丰富而出色。这篇作品,行文潇洒,目光睹及句子,脑海中生出想象,好比在那些名胜古迹里走了一遭,加深对不同地域生活气息的记忆。引人入胜的作品,非常喜欢,拜读。推荐赏阅!【编辑:温柔小娴】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801004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温柔小娴        2014-07-30 17:16:52
  感谢朋友一如既往支持西窗,美丽的文字,叫人生出艳羡。这篇作品的行文非常独特,使得一篇硬生生的游记变得生动起来,喜欢。问好,祝福写作愉快!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2 楼        文友:仁者禅心        2014-07-31 07:56:08
  质朴恬淡的文字,触景生情!我来晚了!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