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说说境界

精品 说说境界


作者:天涯伊人 进士,643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25发表时间:2009-05-03 09:21:53
摘要:人自然是有境界的。境界好像是一个人的人生标尺,矗立在你生命的旅途。 人生的精义是对生命价值的认同,是对更高境界的不懈追求。 想想先哲,他们在饱览一番风景之后,悄然离去,怀中揣着寻得的生命意义和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让我们不能不肃然而生敬意。

说说境界 常听人评头品足,说某人的“境界”如此这般之类,觉得很雅,便查词典,结果释义很简明:境界就是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人自然是有境界的。境界好像是一个人的人生标尺,矗立在你生命的旅途。
   人的境界都一个样儿吗?非也!人的境界是各不相同的。看见一朵花,有人伸手去采摘,说是因为她太美丽;有人不忍去采摘,也说是因为她太美丽。你看,两者的境界就截然不同,而且立见高下。西方人遗漏了一捆麦,往往会说,不必再回头去找,因为你或者已经把它送给了衣食无着的流浪者,或者是留给了拾麦穗的孩童,或者是给了在四处苦苦觅食的小动物做了口粮。如果我们同样有一捆麦遗失,也同样不再去找,但其原因或是不值得再费气力,或者出于“塞翁失马”的希翼,更或者会在心底里暗暗诅咒那拾得麦子的人。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态,折射出的是不相同的境界。
   记得曾经读过一篇课文,是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大作,题目就是《人生的境界》,他说,传统上中国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天地境界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道德境界,帮助认识道德原理。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称为圣,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称为贤。他认为,人生有四种境界,做事顺着他的本能或社会的风俗习惯,是自然境界。做事,动机利已后果利人,有功利的意义,就是功利境界。了解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做事是为了社会的利益,“正其义不谋其利”,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是为道德境界。不仅知道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这就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天地境界。
   又有说娶妻生子、吃喝拉撒,只求生存,这是第一境界。尽管相对低下,但却真实,不失为生存之道,所以叫“芸芸众生界”。对人生有了定见,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判断体系和处世方式,这是人生的第二境界,叫“道的境界”。醉心于艺术创造,寻求为自己构建一个奇花异草,香风习习的“人造的世界”,是人生的第三境界,叫“艺术的境界”。人生的第四境界,是最高境界,“天人合一”,“灵魂成土身成烟”,“大慈念一切,慧光照十方”,既博大又悲悯,叫“宗教的境界”。
   看看,在哲人们眼中,这境界不仅分得出层次,而且也分得出高下。这四个境界显然是由低而高的四个不同层级。
   如果确信人生境界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那么,绝大多数的人都处于第一或第二种境界,小部分人能达到第三种境界,而第四种境界,则为一般人所难以企及,除非是大师圣贤。
   四种人生境界之中,处于一、二层次的,就是我等这样的普通的人;处于三、四境界的,是孜孜以求终生寻梦、力图完善的人。由第一境界至第四境界,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再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而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境界的高下不在于人生的长短而在于人生的质量。你活着,长命百岁,如果只有消费食物的功用,而对他人、对世界一无贡献,那么你也形同朽木、粪土,自然无法进入更高境界的殿堂。聂耳英年早逝,给我们留下薪火相传的国歌,他的境界自然很上层次。年少者也可能饱尝人生甘苦,有的人即使年逾古稀,也浑浑噩噩。人生中物质享受的高下、年岁的长短,并不成为人生境界的决定性因素,个人人生境界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人生境界的理解和实践。
   境界只是一种精神状态而非物质本身。不是绫罗绸缎就有境界,粗布大褂就没有境界。穿同样的制服,朱时茂就是“警察”,陈佩斯仍然只是“小偷”。可见制服并没有境界,有境界的是穿制服的人,是人的精神世界。
   境界也并不同你的身份高低成正比例。秦桧身居高位,因奸佞而遭千古唾骂;我们身边贪腐的官员身拥万金,其贪得无厌的本性活生生勾画出他们极端卑劣、低下的人生层次。毛-主-席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其实,境界并不神秘,人生处处有境界,世间处处有境界。
   宋代词人蒋捷有一首词《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寥寥几十字,三次听雨声,概括了人一生的境界:青春的张扬和激情,中年的奔波与流落,晚年的凄苦与无奈。道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情仇爱恨。
   愚公不患太行、王屋二山之不平,率领子子孙孙挖山不止,是一种人生境界;
   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一种人生境界;
   记得《西厢记》的一个序中,有“天下事有知之而莫为者,有为之而莫惑者……”之说,这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貌似文字游戏,实则在揭示人生的不同境界。
   看树叶都是树叶和看树叶各是独一无二的树叶,是境界有所不同;一脚踏入水中,只感觉到水和不断感知到不同的水,此水已非彼水,这也是境界的不同。
   遇上生离死别而大恸大哭,是一种境界,视生死如一、称“红白”皆为喜事,又是另一层的境界。
   笑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哭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当教师的,教学方法由教而进入不教,教是为了不教,其中是境界的转化。
   无情的大地震袭来,范跑跑无视身后学生的惶恐闻风而跑,警察妈妈在大庭广众中毅然而然大奶别人的孩子,唐山义士不顾一切赶赴灾区,誓同灾民共生死……紧要关头,人们都亮出了平日里深深隐藏着的自身境界!
   境界非先天生就而靠后天修练取得。于丹讲到先哲的一句话,说“人生最完美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因为,在过程中能享受到过程中的乐趣。奋斗的人生,不断自我完善的旅程上,处处都有美好风景。“花未全开月未圆”,人活的乐趣正在路上;境界的升华亦在路上。
   佛所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此乃佛家修行的境界和历程,由在世、出世、再到入世,以普度众生。佛之境界,高哉!
  
   人生的精义是对生命价值的认同,是对更高境界的不懈追求。圣经没有金碧辉煌的外表,不是耀眼夺目的摆设,它不是为世俗而存在的,它引领世世代代千千万万的人心向善,向更高的人生境界快乐攀登。想想先哲,他们在饱览一番风景之后,悄然离去,怀中揣着寻得的生命意义和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让我们不能不肃然而生敬意。

共 25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同一样事,不同的人,折射了不同的境界。文章详细解说人生各种不同境界,讲事实,引论据,证明自己观点。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引导人们向善,不失为一篇有进步意义的文章。【编辑:单培文】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05032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单培文        2009-05-03 09:25:21
  结尾段收束很好。赞赏作者对境界的分析。
-刻画心灵的印记
2 楼        文友:邬海波        2009-05-03 13:11:15
  人生的精义是对生命价值的认同,是对更高境界的不懈追求。圣经没有金碧辉煌的外表,不是耀眼夺目的摆设,它不是为世俗而存在的,它引领世世代代千千万万的人心向善,向更高的人生境界快乐攀登。想想先哲,他们在饱览一番风景之后,悄然离去,怀中揣着寻得的生命意义和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让我们不能不肃然而生敬意。
   精辟。
以真情打动读者,用灵魂感知世界。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