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欢迎您! 用户笔名:密码: 【注册】
江山文学网  
【江山书城】 【有声文学】 【江山游戏】 【充值兑换】 【江山社团】 【我的江山】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长篇频道>人生百态>行者的美丽人生>江浙沪行纪之第十六七天

江浙沪行纪之第十六七天

作品名称:行者的美丽人生      作者:蓝莲      发布时间:2014-08-05 09:19:58      字数:4110

江浙沪行纪之第十六天——个园、南京火车东站、上海火车站、南京路步行街

今天九点多来到个园,它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顶着这样炫目的名头,俺自然要一睹它的风姿。花了45大洋进得园中,游人依然熙熙攘攘,把本就逼仄的园中住宅部分堵得水泄不通。
园主人是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因园主酷爱竹,以竹叶似个人的个字,遂取名个园。园子分住宅、花园、竹林三个区。住宅又分东、中、西三路建筑,三路建筑均以火巷隔开,也均是前厅后院的结构,用途从会客到读书到居住不等。各路建筑因其用途不同而装饰、用料也不同。
花园则筑有四季假山,被园林界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展示了中国园林登峰造极的叠石技艺。竹林的面积占了园林的三分之一,种植的全是高大秀颀的竹子,且新竹包绕老竹,象征父母在不远游。仔细观看个园,觉得它名副其实,对得起这个响当当的名头,虽然俺觉得它确实小了点,但它的妙在于它的巧和它独具匠心的细节。
一个半小时后俺从个园回到了酒店,因为买了12点去南京的车票,今天下午还得从南京赶去上海。坐了将近两个小时的动车终于来到了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入住的依然是7天连锁,这家酒店位于南京路步行街附近,周围有名人蜡像纪念馆、豫园、外滩等。
今天因为赶车都来不及好好吃上一顿,故晚餐得重视一下。
俺们在来酒店的路上就已经把酒店前的山西路两旁的餐厅饭店瞄了个遍,俺看到小龙虾就流口水。所以当某同志问俺去哪儿吃时,俺直奔早已瞄好的一个龙虾餐馆。这个餐馆与南京路步行街上那些高档的西餐厅或饭店着实没得比,它的招牌很不起眼,做得也够拍档化,丝毫谈不上品味或品位,店面也很小,但客人却座无虚席。俺们去的时候已经没什么空位了,只得坐在最靠店门处的小桌在上。
上来的龙虾个头很大,但却是不能吃的虾头部大,有肉的尾巴却很小,而且38元一份的量却很少,估计也就10只虾左右。不过味道却不错,香辣入味,跟俺们在杭州美食街上吃到的至今让俺回味不已的小龙虾味道有得一拼。还点了炒空心菜、紫菜蛋汤、干锅花菜,要了一碗米饭。难能可贵的是,这么多天出门在外,俺们第一次把点的菜吃了个底朝天,之前大多数情况下因菜不对胃口而导致浪费居多。这家不起眼的餐厅做的菜确实好吃,难怪在俺们吃饭的时候还陆续有客人登门,甚至都排起了队,甚至把老外都吸引进来了。吃过后,俺们就沿着长长的南京路步行街散步。
南京路步行街于1998年8月始建,1999年9月建成。白天俺们经过这儿的时候只觉得它人很多,很嘈杂,对它并无特别感觉。但在晚上看到它时,立即被它吸引了,看来夜上海的说法不是没有出处和道理的。夜幕下的南京路灯火通明、璀璨炫目、人潮涌动、繁华迷离。两旁几乎都是卖高档奢侈品牌的店铺,这些豪华商铺中摆满了价格令人咋舌的奢侈品,但却门可罗雀,与熙来攘往如同潮水一般涌动着人流的步行街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反差让人迷惑和困惑。
涌动的人潮里,各种肤色、操着各种语言的老外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以至于走在这里会让人产生是走在纽约的大街上。步行街两旁的建筑大多都是高楼大厦,有得甚至称得上摩天大楼。俺跟某同志发感慨说,上海果真是一个奢侈化、物质化、国际化的国际大都市啊!
曾记得上学时,一个在美国哈佛和耶鲁都做过学术访问的老师告诉我们说,如果想感受国际大都市的氛围,不用去国外,直接去上海就能感受到美国纽约、澳大利亚悉尼的氛围。那时候上海就在俺心目中与国际化和都市化划上了等号。
但大上海也不是全都如同它的表面这般繁华灿烂,在它光鲜亮丽的表面下也有着和其他城市一样的不鲜活光亮的面孔。它的大街上也有着交通混乱,也有着烟熏火燎,也有着脏乱垃圾,光鲜亮丽的白领金领堆里夹杂着的也大多是面色沧桑、衣着简陋、怀揣梦想或梦想已经破灭或迷茫混沌的打工族们。霓虹闪烁的步行街上衣香鬓影、热闹非凡,但在它的小弄子里却灯火一片暗淡,人声一片沉寂,静静地待在拥挤沉寂毫不起眼的角落,像被人看不起的小丫鬟只能瑟瑟地躲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一般。它们仿佛是被世人和世界遗忘了,只是我知道它们也在流年里静静地上演着属于它们的故事,上演着只有它们自己能感知其魅力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而这一切是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的步行街所不知道也无法感知的。
仅仅500米之隔的与步行街平行的一条路上灯火暗淡,人迹稀少。人们仿佛早已入睡,让人丝毫感觉不到活力。与步行街几乎不是同一个世界!突然想起今天下午刚踏上上海这片土地时,俺却看到了令人诧异的一幕,在火车站附近的地铁各个入口都有年龄大约三十至五十岁之间的妇女们公然对着旅客不停喊着“发票”“发票”,她们中有些人还抱着孩子。我当然知道她们肯定是属于最底层的草根,否则也不会冒着这样大的风险干这种违法犯罪的行当。我只是诧异她们居然可以三五成群地站在人流如洪的车站公然大胆地兜售,这着实让很多游人和旅客都无法理解。
明天想去逛逛外滩,期待着……

江浙沪行纪之第十七天——豫园、城隍庙、杜莎夫人蜡像馆、黄浦江夜游、外滩、东方明珠塔

在一家福建粥店喝了甜甜的姜枣粥后,俺们坐地铁2号线来到了豫园。
豫园始建于一五五九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它原是明朝一座私人花园,占地三十余亩.园内有穗堂、大假假山、铁狮子、快楼、得月楼、玉玲珑、积玉水廊、听涛阁、涵碧楼、内园静观大厅、古戏台等亭台楼阁以及假山、池塘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设计精巧、布局细腻,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体现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艺术的风格,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
清末小刀会起义时,曾以园内点春堂为城北指挥部。豫园历经兴废,日趋荒圮。解放后,人民政府对豫园进行了大规模修葺,当年景观大半恢复。全园可分四大景区。豫园内还收藏上百件历代匾额、碑刻,大都为名家手笔。豫园195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豫园于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2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处引用百度资料)。在俺看来,豫园最具有可观性与可拍性的就是那些精美绝伦的飞檐翘角,有双龙戏珠、有立马弯弓、有鱼尾朝天、有彬彬文吏等等,引得游人们手中的相机不停咔嚓。还有很有特色的就是它的门大多做成花瓶型,充满活泼灵动的艺术气息。俺在豫园中转了将近两个小时,有一个半小时都是在朝天拍摄这些让俺赞叹不已的屋顶风光。
与在其他地方旅行时不同的是,在豫园中百分之九十八的游人都是白皮肤金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国人则较少,俺到了这其中都感觉自己倒像是外国人,而老外们则成了本地人了。老外们按相机快门的频率比俺还多,足见他们深为这精妙绝伦的建筑、雕刻等技艺所折服和倾倒,如果他们知道中国成语,一定会用上鬼斧神工、巧夺天工、独具匠心等等词汇,因为除此之外找不到更好的词汇来形容豫园建筑的美。难怪它被称为秀甲东南之林!
出了豫园,对面就是九曲桥,桥上也是人多到拥挤不堪,而且大多是老外。阳光强烈刺眼,气温很高,但这丝毫不能减低游人们旅游的兴致。穿过九曲桥就到了绿波廊,这是一家有名的餐厅。附近还有更为有名的南翔馒头店,俺们见到一长溜人在排队买小馒头呢。俺们不想在人堆里挤,遂决定去城隍庙拜拜菩萨。城隍庙是个道观,里面供奉着财神、关二爷、观影菩萨等。俺们进去把各路神仙菩萨一一拜了,祈求菩萨和神仙们保佑俺们和家人亲友一切顺利、平安健康。
出了城隍庙就赶着来到人民广场集合,因为在网上定了去杜莎夫人蜡像馆和黄浦江夜游的门票。来到杜莎夫人蜡像馆后就跟一大堆名人照了各种pose的相,比如跟比尔盖茨和李嘉诚面谈,与克林顿握手,与杨利伟共同挥手,与妮可基德曼勾肩搭背,与李云迪共谱新曲,与刘翔比个高,与姚明比球技(似乎看到看官们在向俺扔啤酒瓶啦,哈哈)……
接着还可以去鬼屋,这是随蜡像馆门票而免费赠送的,一向连恐怖片都不敢看的俺拒绝进去,某同志独自去感受了,十几分钟后,他出来说免费赠送的也真就值免费赠送的价值,接着回酒店休息了一下。
五点多沿着长长的外滩,经过高大恢弘的和平饭店侧那条宽阔但空荡的街时,俺想起了经常在美国大片里看到的那种场景——在漆黑午夜的空荡街头,路灯昏黄,冷风从远方呼啸而来。穿过空旷的街,将孤独的杀手的心和风衣及头发吹乱,路灯把杀手凄冷酷毙的背影拉得无比地长……(又好像看到有看官向俺扔矿泉水瓶啦,说你是不是想太多啦,哈哈)
某同志说得打的了,要不依俺走路的速度,一个小时也走不到集合点。呃,某同志,您体谅一下俺老人家好不好,俺的左脚痛得很呢,这些天哪天不是在行走,哪天停下来过,俺啥时候叫过苦啊,机器都有检修的时候,俺的脚可是血肉之躯啊,它也有累的时候嘛!哎,心里嘀咕归嘀咕,可不能跟某同志计较,要不那位老人家又要嘲笑俺了。
打的来到码头,人多到爆,且满眼的金色头发。俺们上的这艘船装了四五百人左右。游船的感觉跟俺两年前跟璐宝夜游珠江的感觉差不多,都是看两岸建筑物上的灯光,其实也没啥新奇的。不过黄浦江两岸的建筑物风格形成鲜明对比但又融合得天衣无缝,这种感觉倒是挺奇特,东岸是现代摩天大楼,不是银行就是保险公司,西岸是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不同设计师设计的,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整体外墙装饰风格出奇地一致,也大多挺拔雄伟,壮观雅致,着实让人感觉出大上海非凡的国际大都市范儿。
游船大概40分钟,结束后俺们沿着外滩步行,观看夜上海的灯火灿烂。发现上海的空气真是不错,在晚间也能看到洁净的白云在摩天大楼间漂浮穿梭,像是科幻片中的魔幻场景。让人深感震撼和奇异,高天上流云大概就是用来形容这种场景的。
东方明珠塔俺们也仔细在远处看了看,并无想象中那种激动得莫可名状的心情嘛,觉得它就是一座很普通的电视塔,只不过它的高度排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罢了。也没想过要花不菲的门票价去登顶俯瞰大上海风光,这种感受已经在台湾的101大楼和88层体验过了,感觉也不过如此,呵呵。
回来时依然是穿过南京路步行街,在步行街上一家叫拾菜一汤的川菜馆吃的晚饭,九点多钟啊,人家都要打烊了。点了个荷塘风暴,原价要88,说是4月底前半价。俺笑,说这菜本来也就只值44,商家的促销手段真是花样繁多,还点了个手撕包菜。荷塘风暴里有牛蛙、鳝鱼、藕片,还有个什么鱼看着软乎乎的吓人,俺们一筷子都没动过这个什么鱼。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