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春鸣】出嫁(小说)

编辑推荐 【春鸣】出嫁(小说)


作者:闫寒 童生,938.8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57发表时间:2014-08-05 17:24:46

【春鸣】出嫁(小说) 她中午下班回到家,走过窗前时,屋里传出了让她无法理解的对话:“我们来是想跟您商量一下您女儿和我弟弟的婚事。最近我老父亲身体不太好,八十多岁了,有今天没明天的,哪一天故去了,他们的婚事就要等三年以后才能办。我们家人一致同意他们的婚事就在三?八办,就别等到五?一节啦,他们都老大不小的,我父母的老儿子娶了媳妇,他们也就了了一份心思,也就没什么牵挂,就是死也能闭上眼睛了。”
   “那可不行,连一样家具都没有,最起码衣服要有个地方装啊,等等再说吧。再说了,结婚的日子怎么能说改就改呢?”她推门进了屋,很不高兴地说。
   “你呀,你,你咋这么不懂事儿呀?你想让我为你操心到什么时候哇?好不容易遇到个好人家,你还翅膀硬了,弄出这一招儿,怎么就不能替妈想想呢?妈的心要挂到什么时候才能落地呀?咱家的条件就摆在这儿,人家不嫌弃你有我和你妹这么重的负担,你还事儿多,你要是不答应妈就给你跪下!”
   “妈,你别这样,我听你的,嫁给谁都是一辈子,三?八就三?八。妈,我是你的全部,我的事儿永远都是你做主。”她忙扶起正要下跪的妈妈,自己却跪在妈妈膝下,用手帮妈妈擦去脸上的泪水,可她自己却悄悄咽下了苦涩的泪。这是她第一次体会到‘口是心非’的感觉。此时,她的心在滴血,脸上还要带着微笑问:“妈,饭做好了吗?我下午第一节有课,后边的事儿你跟哥嫂商量吧。”说完,她到厨房去拿了个碗,故意弄出点儿动静给妈听。她哪里吃得下?过了好一会儿,她假装洗洗碗,推着自行车出了大门左转,骑上自行车直奔离家两公里外的小树林。她把自行车立在了路边,还没走进小树林,就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眼泪如雨水般扑啦啦地往下流。她对着家的方向呼喊着:“妈,你好糊涂哇,你知道吗?你把你闺女推进火坑里啦!”
   到了晚上,妈妈坐在炕沿边儿,把正在备课的她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都二十五啦,妈像你这么大时,你都会说话了,你嫁了人,妈死了也就少了份牵挂。妈年轻时很多人劝妈改嫁,妈怕带你到人家受小气儿,害怕别人骂你是带犊子。所以,宁愿自个儿受苦受累,风里雨里带着你熬过了十个年头儿。嗨,人家的闺女出嫁是一个人,我的闺女出嫁带着个妈不说,还要带着个妹妹。妈知道给你添累赘了,按理说养着妈那是孝顺,可是养着你妹,妈也知道这不在理儿……”
   “妈,你别说啦,你还不到五十岁,好日子才刚刚开始,我会好好孝敬你,也会责无旁贷地把妹妹养大。别人家的日子蒸蒸日上,咱家的天不也是一天比一天亮了吗?”妈听了,用手拍着她的肩膀,米粒大的泪珠从脸上往下直滚,嘴角却露出了满意的微笑。稍加平静,妈用双手抚摸着她的脸,低声说了一句:“妈知道你顶个大梁太累,结了婚也好有个依靠。”
   一九八一年三月七日下午,她上完课来到了校长办公室。
   “佟老师,我想请几天假。”她站在校长办公桌前,双手紧紧相扣,两个大拇指对头顶在一起,其余八个指头交叉,低着头不停地摆弄着那对儿大母指。她眼睛里饱含着委屈的泪花,用勉强能听得见的声音说。
   校长非常了解她,上学时她是品学优的好学生,工作上她是学生喜欢、家长认可、领导放心的好老师。平日里尽管发着高烧,她都会坚持上课,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会耽误工作的。现在突然要请几天假,校长感到很奇怪。于是,他放下手里的工作,抬头望着她问:“请假干啥?你妈病又重了吗?”
   “没,没有。”她一直低着的头轻轻摇了两下,两只手大拇指还在不停地摆弄着,表情略带无奈地回答着。
   “那你为什么要请‘几天假’?家里出什么事儿了呀?”校长有些不解,急忙追问。
   她沉默了一会儿,两只手死死地抓在一起,长叹一口气。突然,她将身子转过去,背对着校长许久没有做声。校长站起来拿过毛巾递给了她,又拿过一把椅子放在她旁边,然后,两只手放在她的双肩上。她并没有坐下,却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扑在校长怀里泣不成声。校长拍拍她的肩膀安慰说:“好了,好了,你不是一直都很坚强吗?天榻不下来,再说,有老师在,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快说,家里出什么事儿啦?”她稍镇定一会儿,说:“他们家提出结婚。”
   “结婚是好事儿呀,你一个姑娘家,又要上班赚钱,还要张罗吃呀、穿呀、用呀,忙里忙外地撑着这个家。今天买烧柴,明天修房子,也真是不容易,结婚也好有个帮手,婚期定在什么时候?”校长惊中带喜地说。
   “明天。”校长听了可有些急了说:“明天?你怎么才说?这都几点啦?你不在家谁能给你准备?你妈那身体能干什么?你也太沉稳了吧!这么大的事儿怎么不早点儿说呢,你看,时间这么紧,家里就你一个病妈,你小妹妹啥也帮不了你,这个家哪一点儿离了你就玩不转转的。”校长像个家长似的,一连串的埋怨使她倍感亲切。她皱了一下眉头,使劲儿闭了一下双眼,咬住嘴唇还是没有开口。校长见她那样伤感,不再追问。过了好一会儿,她拿起挂在椅子上的毛巾擦了擦脸,转过身回答校长;“我不想让别人知道,因为家里什么都没有,就连那张床都是用两个长板凳、上面铺上板子搭起来的。”
   “啊?那急着结什么婚?准备一下吗,我听他哥哥说你们结婚的日子定在五?一节,怎么还提前了呢?”
   “是的,上次他回来已经定好了,五?一节他请几天假回来把婚礼办了。可是我觉得我们俩没有共同语言,我们的通信已经越来越少,信中无话可说,甚至内容少到了二寸小纸条。我实在不想欺骗自己,要是这样过一辈子,简直就是活受罪。所以给他写信提出要分手,他接到信就连夜赶回来。前天他哥哥来我家找我妈商量,以他老父亲年龄大、今年身体不太好为由,提出改变婚期。”
   “这么仓促,你同意啦?”校长问。
   “我不同意,我妈愿意呀,前天我下班回家,我妈连哭带嚎地跟我大闹一场,说我不懂事,我最受不了她翻腾那些伤心的事儿。我妈为我付出的太多了,我不能伤她的心,只想悄悄地嫁了,满天乌云就都散了。”
   “那怎么能行?结婚是女人一辈子的大事儿。老话说,这一天是女人翻身的好日子,一定要得热闹热闹。这样吧,你通知你们办公室的人,其他的事儿我办,你就不用管了。”
   她回到办公室,按照佟老师说的,通知了她的同事,也是她的英语大专班里的老师和同学们。他们每个人都很惊讶,但是见她眼圈红红的,大家都没敢追问。这时,办公室的小精灵燕子的刨根问底儿的劲儿又上来了:“你是在开玩笑吧?”有燕子开头,坐在一旁的李老师也说了一句:“她就是在跟你们开玩笑呢,我这个牵线搭桥的人都不知道,他们怎么会结婚呢?”李老师有些莫名其妙地插了一句,同时,他也在观察她的反应。
   “是真的,他前天回来的,他说了你还不知道这事呢。”她一边说一遍顺手拿起自己的包和自行车钥匙,含着泪离开了学校。
   她回到家已经三点了,妈妈已经把准备好的嫁妆摆放在炕上。
   “明儿一早你舅妈带着萍和思琴就到了,我不想走,可是他嫂子不让我在家,那就按人家的令儿办吧。也好,妈的命不全,炕上这些个包你让萍她们都重新包一下,抖落抖落晦气……”
   “妈,你别说这话,不是你命不好,是我牵累了你。再说,命运是靠自己改变,命好的人给包个包、叠个被子、挂个门帘子就能改变,我命运吗?我不信!你就是太懦弱、太想不开了。现在都三点半了,我送你去车站吧。”
   “不用你送,我自个儿去,你在家收拾一下屋子吧。”妈妈到后屋把早已准备好的拎兜拿来,又卷了几支旱烟装进衣兜里,戴上帽子走出了家门。结婚把妈妈赶走,她心里就够难过的,她怎能让多病的妈妈一个人走呢?她推着自行车跟在妈妈身边,陪着妈妈来到车站,又上车给老妈找了个座位。车鸣笛,这是开车信号。她从车厢跳下来,骑上自行车回家了。一路上,她心事重重,想着今后的家,想着怎样孝敬妈妈,怎样培养妹妹,想着怎样把工作干好,报答校长的一片好心。
   那天下班后,校长和主任,还有她的同事来看了新房,房间里只有她们用两个大板凳搭起的床,外加一对儿他做木工、她做缝纫工、在前一天晚上十二点做的简易沙发。
   “怎么这么静?这哪像个新房?无论如何也该贴个喜字呀!”主任写得一手好字,人也特热心肠。他看到新房那么简陋,站在屋里环顾一下四周,接着说:“今天晚上我回去剪几个喜字,再写一幅对联,明天我早点儿来贴上,回家的路上我再买挂鞭,弄出点儿动静给左邻右舍听听。”高英很会应和,主任话音刚落,她就笑着说:“那我也早点儿来,帮你贴喜字。”佟老师听主任这么说,他当然赞成:“咱们都是娘家人,都早点儿来帮着拿烟倒茶,打打零杂吧。”说吧,他们离开了。她把领导和同事送出大门,却意外地接到了舅妈,还有她童年的两个小伙伴。
   这天夜里,她的舅妈和那两个小伙伴陪她住在她家的东屋,他的两个兄弟陪他住西屋。
   大兴安岭的三月,天气还是很寒冷的,八号一大早天就开始阴沉沉的,大约三四级的风夹着片片雪花,漫天飞舞,让人心里不爽。她简单洗漱后,舅妈帮她理了理头发,这是北方送姑娘的习俗。接着,舅妈把准备好的那件红底、带龙凤图案的新衣服拿来让她换上,两个小妹妹调皮地说:“像,这回像了,像个新娘子了。”
   八点多了,他的哥嫂、她的领导和同学都到了,高英小心翼翼把喜字贴在窗上,主任亲自贴上对联,又拿出鞭炮,小院顿时沸腾起来,燕子和萍帮忙倒茶,她为客人一一点烟、剥糖,大家无拘无束,谈笑风生。不知不觉到了十一点,客人陆陆续续离开,她走到窗前把喜字轻轻取下。此时,她心乱如麻,强忍眼窝里的泪,坐在了舅妈身边,接下来发生的事让她感到特别意外。
   “大郎,她舅妈不是赶四点钟的火车吗。你让她给她舅妈做点儿饭吃,”他嫂子领导的范儿又上来了,对她命令道。结婚的法定假日是三天,做饭这事儿本该他嫂子去做,他当着她舅妈的面儿这样说,舅妈有些气愤地说,但还算是压住了火气,心平气和地说:“不用,今天是她大喜的日子,怎么能让她干活?翻身了,三天不干家务活,我们回去吃,没多远的路,半个小时就到家了。”
   “对呀,新娘子今天不能干活,我们回家吃饭也一样,就当是欠我们一顿,下次来可要给我们补上!”小伙伴萍拉着她调皮地说。
   舅妈带走两个小伙伴去车站了,他的兄嫂也走了,屋里剩下她和他,还有他的两个工友。他去炒了几个菜,三人喝起酒来。
   “改口了啊,以后就是嫂子了。嫂子,三弟给你倒杯酒,陪弟弟喝一杯。”老三觉得气氛有些不太对头,没话找话地说。她接过酒杯,苦笑着回到:“谢谢你,老三,我不会喝酒,不过今天比较特殊,为了表达对你们大老远来参加这个婚礼的谢意,我喝一口表示一下吧。”说着,她端起酒杯,仰脖喝了一大口。由于平时滴酒不沾,她顿时被呛得大咳起来,泪水好似开了栓的闸门,一股脑地涌了出来,其实,她是想趁机把憋在心里是委屈发泄出来。
   晚上十一点,他的两个兄弟去火车站准备乘车回外地。邻居姚姐见人走席散,从家里为她做了碗长寿面端来:“来,吃了吧,女人都有这一天,愿你们的日子长长久久。”她合着泪,大口小口地吞了那碗面,姚姐拿过毛巾,为她擦去泪水,又递给她一卷儿卫生纸:“把这个放在枕头边儿。”
   “放这个干吗?”
   “傻妹子,到时候你就知道啦。”
   这是一个没有新婚合影,没有婚车,没有婚礼仪式,没有美酒宴席,没有新娘的胸花盖头的婚礼。
   她出嫁了,真的出嫁了,留下的是心。

共 45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不长,但十分动人。编者也不禁潸然泪下。故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还处于贫穷的年代。作为新娘——善良的女教师为了母亲和妹妹,明知是火坑,还是义无反顾地往下跳,都是因为贫穷这道绳索的捆绑。学校校长、主任、同事,还有学生的热情相助,给了新娘温暖,体现了大兴安岭人的质朴、善良。小说写得如散文,如泣如诉,仿佛读者看到,从家到学校的路上洒落了多少新娘泪。语言流畅,文字凝练,结构严谨,新娘的形象鲜明。推荐欣赏。【编辑:镜吾】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镜吾        2014-08-05 17:38:58
  闫寒的小说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痛!我和我妻子结婚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欠妻子一场像样的婚礼。那情况比小说里写的还惨。但所幸者,我们俩是真心相爱的。为此,40多年如一日,我像照顾孩子那样照顾着妻子,深爱着她……感谢作者写出这么动人的文字。
镜吾
回复1 楼        文友:闫寒        2014-08-07 09:58:51
  感谢镜吾老师辛苦编辑,更感谢老师推荐鼓励。忠心祝福老师恩爱永远。
2 楼        文友:青叶        2014-08-07 06:16:29
  拜读了严寒老师的文章,心里好痛,丝丝酸楚,难以言喻。望老师勇敢的走出囧境,自己的命运自己做主,自己把握未来。面的现实,摆脱郁闷,走出来,放飞自己的心情,实现自己的梦想。莫愁前面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老师人品端庄,相貌秀美,博学多才,心地善良,是位胸怀大志的典型的东方贤妻良母型的好女人。我相信老师好人有好报,会有一个好的归宿。祝立秋爽爽,每天有个好心情。
青叶
回复2 楼        文友:闫寒        2014-08-07 10:07:22
  青叶大姐的每一句话我都记在心上,没有大姐说得那么好,我会保持善良本色。也祝姐姐心情愉悦,秋日爽爽。有姐姐提醒,我的自传散文集就命名‘爽秋’吧!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