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峥嵘岁月 >> 短篇 >> 影视戏曲 >> 【峥嵘】电视系列片《山水画廊秀博山》解说词(影视戏曲)

精品 【峥嵘】电视系列片《山水画廊秀博山》解说词(影视戏曲) ——《信仰博山》


作者:孝乡邑人 布衣,45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82发表时间:2014-08-14 21:36:08
摘要:笔者最近受博山政府宣传部门之约,为电视宣传系列片《山水画廊秀博山》写解说词,这是第一集的解说词内容,字数多是因为此稿也起到电视脚本的作用,故在内容里穿插了许多解说词之外的文字铺垫。笔者满怀爱家乡颂家乡的朴素情怀写下此文,在此首次发表,与众文友共飨。

(文姜庙会场景:锣鼓喧天,彩旗招展,人头涌动。颜文姜祠周围,人们在道路两旁翘首期盼,像在等待什么大人物到来,警察维持着秩序;一路路香客整齐地排着队伍鱼贯而入;凌晨许,迎送文姜花撵的队伍,在仪仗队的引领下慢慢走来,锣鼓喧天,鼓乐齐鸣,现场气氛达到高潮。人们开始焚香祈拜。)
   【正文】一顷庙宇,一座殿堂,一尊神灵,一方信众。
   这是一场形式隆重历史古老的庙会,历经千百年仍然还原汁原味地保留至今。华灯璀璨的夏夜里,善男信女们那香火升腾的祈愿,锣鼓铮响的喧哗,还有这规整凝重的仗仪,前促后拥的花撵,都宣示了这并不是一场普普通通的庙会。
   豪华的祭祀场面,究竟是出自哪位神灵,让生活于文明社会的现代人,仍如此这般地极尽虔诚?她又有怎样的故事不变着这些历久传承的仪轨?
   这位神灵,就是在博山传颂千年的孝妇颜文姜。这就是一年一度的博山文姜祠的庙会。每年的农历六月三十的晚上,颜文姜要从住了一个月的娘家回家,人们便用这样的仪式来欢迎这位女神的归来。
   (采访:1、一位博山籍老人,在颜文姜祠前款款讲述颜文姜美丽的传说。2、著名淄博民俗专家王颜山对文姜庙会和文姜传说进行文化点评。)
   颜文姜祠,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俗称大庙,一座纚风沐雨千年岁月的古老庙宇。位于博山城区西南凤凰山之南麓。它肇始于北周,更建于唐天宝元年,宋熙宁八年扩建,清康熙十一年增建,一九九三年春夏又再次大规模建设整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庙”,当地人用这样的一个称谓,给文姜祠以至高的景仰。
   唐朝初年的一个夏天,唐王李世民率大军东征。路径西长峪道,来到颜神(今淄博市博山区)神头这地方。三军长途跋涉,人困马乏,大家真是又饥又渴,唐王便传旨停止前进歇息,寻找水喝。
   那时,神头四面环山,人烟稀少,全军将士东寻西找,哪里有水源呢?个个心焦口燥,一筹莫展。正在这紧要关头,忽然从南面来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慈眉善目,满面笑容,身着蓝粗布衣裙,左手提个四鼻水罐,右手拄一根龙头拐杖,好像特意送水而来。
   御林军见了喜出望外,急急忙忙迎上前去说:"老婆婆,唐天子东征路过这里,想找点水解渴?"御林军边说边瞅着罐里的水,等待老人的满意答复。老婆婆慈祥的脸上,笑开了花,毫不犹豫地说:"喝呗!天子先喝,大家再喝,一定让大家喝个饱。"御林军小心谨慎地接过水罐,心中想:这个四鼻小罐能盛多少水?这么多人怎么能喝饱呢?边想边把水罐双手跪献给唐王。
   唐王见了水,二话没说,端起罐子,咕嘟咕嘟一气喝了个饱。真奇怪!喝过以后,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于是,他又传给将士们喝,将士们挨个喝完后,又传给士兵们喝,三军将士挨个喝饱后罐子里的水照样满满的。唐王感到很惊讶,心里揣摩:一定是神仙下凡相助,才要拜谢,抬头一看,老婆婆却无影无踪。唐王立刻派人打听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神庙?
   御林军很快探得实情,便向唐王禀报:"这个地方叫颜神,后周时这地方有个孝妇叫颜文姜,她秉性勤劳贤淑,孝敬公婆,治服了洪水之患,救活了一方人的生命,人民感念其恩德,所以就在当地建立了"颜奶奶庙",四时香火不断。颜奶奶救苦救难,为民造福,还常常显灵显圣呢!"唐王听了以后,立刻到庙前一看,唉!原来是一座小庙!于是,马上焚香跪拜,虔诚地祷告说:"您老人家多多保佑,待我东征胜利归来,一定给您老人家塑个金身,建九十九间无梁大殿"。祷告完毕,大队人马又继续东征去了。
   不久唐王东征凯旋归来,又路过颜神,却把许愿之事给忘了。当他的大队人马走到离神头五里多远的马棚之时,不知从哪里突然飞来一群大马蜂,团团围着唐王的坐骑嗡嗡地叫个不休,怎么轰也轰不走。唐王发怒道:"小小马蜂,自不量力,怎敢阻挡我的大驾"。于是,命令御林军驱散马蜂群。谁知越赶越多,黑压压一片,铺天盖地,遮住了太阳,阴风阵阵,骇人万分。结果把驱赶马蜂的御林军蜇得鼻青脸肿,叫苦连天,顿时队伍大乱,不能前进一步。唐王急得团团转,如坐针毡,束手无策。他灵机一动,觉得马蜂来得蹊跷,一定有缘故。于是,派人打听这是什么地方。地方官禀告说是颜神地方。唐王恍然大悟,想起了当年路过此处颜神保佑和自己许愿之事。
   唐王仰首观天,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朕一旦食言,区区小虫,也不相容,何况苍天乎?"便急忙下了坐骑,焚香下拜说:"神蜂息怒,寡人因军务繁忙,忘掉许愿之事,望你宽恕,我立即办理修庙之事,一定不负诺言。"说完之后,也真奇怪,马蜂立刻散去,云雾开处,红日高照,青天再现。
   于是,唐王火速传旨,大军就地宿营,急速责令地方官请来名工巧匠,设计图样,准备材料,择地建庙。可是神头四面环山,地方狭窄,盖不开九十九间大殿。唐王又重新焚香祷告,说明原因,便在神头建了九间供承攒的无梁大殿。只见琉璃瓦面,金碧辉煌;五脊六兽,栩栩如生;飞檐斗拱,古朴壮观;雕梁画栋,镂金错彩。殿前建有双檐四角尖式的香亭,山门外有一对精工细雕的大石狮子把门,真是雄伟壮观极了。唐王还亲笔书写“孝妇祠”三个大字,制成金字大匾,悬挂于山门的上方。
   此后,在表榜以孝治天下的宋熙宗年间,又进行了重修,并改称为"颜文姜祠"。
   颜文姜祠属唐代木质结构建筑,如此结构的唐代建筑迄今在全国仅存三座。而另外两座,则是在佛教圣地五台山。
   这就是博山,一方位于山东中部的群山之中,素有“鲁中画廊”之美誉的灵秀之城。
   博山,地处鲁中山区,淄博市南端,东濒渤海,西接泰山,南望苏沪,北靠黄河。是鲁中地区有着悠久历史的工商业重镇。
   从周朝末年流传孝妇颜文姜的故事开始,博山一直称做颜神镇。清雍正12年设县,属青州府。民国初,废府,改济南道,后废道,归山东省政府辖至今。
   古语道,有仙则名。
   (炉神庙场景:炉神庙周边环境古色古香,古青石板铺就的齐鲁古道上的深深车辙清晰可见。不远处,是现代气息浓郁的商业步行街西冶街。西冶街上店铺林立,行人穿梭。炉神庙大殿内供奉着补天女神——女娲。)
   这是明代建筑群——博山炉神庙,这条古道称作齐鲁古道,是古齐国通往鲁国的一条官道。
   博山地处古代齐鲁两国的交界处,这深深的车辙不仅见证了当年车马往来的繁忙景象,更像是在对世人诉说着这里沧桑的历史和繁盛的曾经。
   在中国,建有炉神庙的地方众多,但像博山这样,供奉女娲的炉神庙却极为罕见。为什么炉神庙里供奉的不是太白金星这样的众人皆知的神仙,而是远古时期传说中的补天之神女娲呢?
   (采访:山东金晶玻璃集团总裁王刚,王总讲述为什么炉神庙供奉女娲的缘由和博山西冶街、琉璃制造历史。)
   博山,正是有了这些信仰,造就了博山人独特的价值观。才使得这个于群山之中宛若玉盆的小小山城,藏纳了诸般的灵秀。这里的山山水水,缔造了这些仙神和这些仙神们美丽的传说,成为博山百姓世代铭心的信仰,从而锻造了博山人独有的智慧和德行,得以摒弃蛮夷,远离恶俗,不断孕育出形式多样且传播久远的雄厚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思想文化。
   (博山琉璃、陶瓷、古窑村、玻璃制造、餐饮文化、内画等等代表性传统技艺和产业的镜头穿插出现。)
   这些信仰经过千年更迭,世代传承,印刻了华夏文明及齐鲁风韵的深深烙印,沁入博山人的骨血之中,转化成博山独有的地域风俗和人文特征。
   (孝妇河场景:孝妇河源头,清水潺潺,垂柳轻摇。)
   孝妇河是博山人的母亲河,从文姜祠中涓涓流出。一路向北,注入黄河。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融为一体,再向东一直奔入大海。河道蜿蜒,河水不息,像大地的血管,源源不断流淌着华夏文明的血液。
   中国人钟情于河流,因为河流的两岸往往是人类文明起始滥觞的渊源之地。
   博山人也同样对河流有着不解的情怀。特殊的地质,使得博山的山中地下,暗涌着许多甘冽的清泉,或汇成溪,或形成河,或积成湖,或流成瀑,成为博山特有的风景,也润泽着博山的土地,哺育着这里的乡民。
   颜文姜的传说,就这样在这些泉水河流中静静地流淌了几千年。
   (世纪广场场景:孙廷铨、赵执信、蒋洗凡、焦裕禄雕塑)
   在博山,正是有了这些向善进取的文化风俗,历经世代陶冶,频于言传身教,博山人便具备了一种先于周边他乡的独特悟性。进而匡正着自己的言行,丰富着自己的智慧。
   明清开始,博山人俊杰辈出,贤者不穷。
   相传在清朝,博山城便有赵、钱、孙、蒋四大望族,或官居京畿,或商达四海。更有孙廷全、赵执信、李春如这样的朝廷命官和文坛先锋,也有蒋洗凡、焦裕禄、张敬焘这样的革命先驱和仁人志士。
   (采访:蒋氏祠堂清明祭祖照片,蒋氏后人蒋慕僧在蒋氏祠堂匾额前讲述蒋氏名人蒋洗凡的故事,95岁高龄商业老人钱福海讲述博山几大家族历史)
   据史料记载,明清两朝博山人中就有进士17人,举人68人,秀才543人,四品以上官员109人;
   中国的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外强涂炭中华,民族危亡,国家凌辱,博山人依旧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进行了大无畏的担当,用热血情怀和血肉之躯保卫家园。自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博山儿女就有 名革命烈士为国捐躯。
   革命先驱蒋洗凡,十余岁中秀才,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同徐宝田、张季元等人创办公立高等小学堂,开博山新学之始。同年,考入山东省师范学堂,后被选送日本留学,就读于弘文学院,次转入明治大学法政专科。
   赴日不久,听到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的消息,刺指血书“不清中原,有如此血”。与徐镜心、丁惟汾、谢鸿焘等10余名山东留日学生一起参加孙中山在东京创立的同盟会。
   博山,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故乡。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博山崮山乡北崮山村一个贫苦的家庭。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在博山主动要求当了民兵,参加了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1946年1月,焦裕禄在本村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又正式参加了博山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
   这些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博山籍名人和俊彦人物的出现,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博山人那种骨子里的向上精神的集中体现。而这种在地域风情中形成的精神,无疑与这些使人向善的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宁愿去相信这些传说中的故事和故事中的传说是真实的,因为我们毫不怀疑这里面蕴含的是许许多多巨大的正能量和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采访:五六十年代曾担任焦裕禄纪念馆的讲解员 简单简述焦裕禄家庭状况和焦裕禄故乡的风情,重点体现家风、乡风养育了焦裕禄,塑造了焦裕禄的革命主义情操。)
   这是博山走出去的摄影家焦波组织的摄影展《俺爹俺娘》,一张张斑驳岁月中积累下的照片,一幅幅震荡心灵滴水穿石的无声画面。让很多参观者,不禁落下热泪,想起自己的爹娘。
   这就是博山人,47万自古深受孝道理念滋养的朴实人民。
   博山,一片情深义长的热土。
   其实,在外地人眼中,博山人个性并不是那样善于直白地表露于外形,而是将这些精神内涵时刻刻录于骨,深藏于心。忠诚地传承下去,热烈地表现出来。
   (博山琉璃内画大师现场表演镜头,陶瓷艺人现场制作镜头,刻瓷、宫灯制作镜头,厨师制作博山菜镜头,糕点师制作博山糕点镜头等等体现博山特有地域特色的手工艺)
   一个华丽的博山,传统手艺在这里完美展现,地道的鲁菜在这里源远流长。不知道是从何年,博山人一下子拥有了这么多超凡的技艺,让一个方圆不足 公里的小小山城,在几百年前就成了赫赫有名的鲁中商埠,工商业的发达,带来了各种文化的兴盛。
   (采访:文化馆张馆长谈博山文化现象)
   如若说,博山人的这些手艺还都算不上大手笔,那么向来低调的博山人,其实早已经在中国、在世界创造了许多奇迹。
   (字幕介绍:迪拜塔、鸟巢、水立方等用的金晶玻璃,故宫红墙用的博山红土颜料,人民大会堂的博山水泵、钓鱼台的国宴瓷等等)
   博山,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一个在时代大潮中仍然坚守自己独特文化个性的地方。无论时代的脚步多匆忙,无论发展的社会多浮躁,博山人都在用自己的一腔真诚,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由此,博山人祖辈创造的诸多技艺和文化,都不曾丢失,并继续保持着强健的生命活力。构成了让博山人足以骄傲和自豪的文化宝库。
   这就是一种力量,一种能让人“从风雨中看到晴日”的精神力量。
   是的,就像这条流向远方的孝妇河。她流淌着的不仅仅是岁月,还有不断激荡起的智慧的浪花。
   让我们一起走进博山,去用心倾听她那些温婉动人的故事。
  

共 515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如摘要所说,作者最近受博山政府宣传部门之约,为电视宣传系列片《山水画廊秀博山》写解说词,这是第一集的解说词内容,字数多是因为此稿也起到电视脚本的作用,故在内容里穿插了许多解说词之外的文字铺垫。笔者满怀爱家乡颂家乡的朴素情怀写下此文,文章背景烘托强烈,人物对话对比强烈,人物形象描写深刻,故事生动,人物表情语言描写细腻细致,是一篇成功的影视戏剧,问好作者,倾情推荐!【峥嵘社团编辑:於星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8151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