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尖为暖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笔尖★爱】 小华(小说)

编辑推荐 【笔尖★爱】 小华(小说)


作者:疯妹 秀才,1025.4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482发表时间:2014-08-19 15:18:22

“小华,你又哭啦!这么个小人儿老这么哭哪是个事呀。”住在离这不远的李婶见了也直想掉眼泪。李大婶是这个大队原支部书记李成的老婆,文革中村里的干部都靠边站了书记当然也不例外。
   小华是一位下乡知青,才十六岁。到这里插队已经一个多月了,从到这里的第一天起,每天都是闷闷不乐,收工回来都是这样泪巴巴的。李婶是个热心肠的人会常常过来劝劝她。
   这时小琴回来了,手里提着两条鱼,一进门就冲着小华说:“你看我拿了什么?”见小华没做声又说:“今天晚上我们有鱼吃了。走走走,我们一起剖鱼去。”说着拉着小华就往河边去。小琴是小华的同班同学两人一同下来,住在一起但不在一个生产组,分别由各个组的老农带着她们。
   河就在村子头离她们住地不远。说是河其实是一条比较大一点的小溪,溪水清澈一眼见底,是这个村的一条龙脉。溪水常年不断的从远山坡上流下,已经这样流淌了几百年,哺育了这个村庄世世代代的子孙。她们一路走去,树上的知了还在声声叫唤,有几个孩子正悄悄往树上爬,他们发现那树上有一鸟窝。不小心一阵晃动,把上面的鸟惊的四散逃窜。路边有许多美丽的野花。小琴随手采了一把,分出一半给小华说:“好啦,我的泪美人,不要老是伤心把身边的风景错过了。”
   小华接过花,边走边嗅着,那淡淡的香味确实令她的心情好了一些。
   小琴又对小华说:“往后的日子还长呢,我看我们还是要乐观些才好,气出病来谁负责。我们还算好啰,分在这里离家也不算远,你看我们班有的同学还有分到那山沟沟里的,交通又不方便,不也要活吗?”
   “我不是气别的,我是气我的爸妈不公平。”
   “你气他们干什么呀,这政策又不是他们制定的,他们有什么办法?”
   “我和我哥哥是有一个指标留城的,可他们喜欢儿子就把我放到乡下来了。让我在这里自生自灭。”说着小华又想哭了。
   “别哭,别哭,要不我也要陪着你掉眼泪了。听说今天你爸妈来看你来了你躲着不见他们?”
   “有什么好见的,既然他们喜欢儿子,那就让他们喜欢去吧,好像我不是他们生的似的。我这辈子都不想见他们。”看起来文弱的小华眼里透出一股对爹妈深深的恨意。”
   “你这样是不是有点残忍啦?他们那么大老远的跑来。”
   “难道他们把我一个女孩放到这乡下自己赚工分养活自己就不残忍?他们在城里享福的不残忍,我在这里受苦的倒残忍?”小华越说越气。
   “唉,我不这样想,我们家姊妹三个,我和我哥哥都下乡了。留城的是最小的妹妹。要是我的爸爸妈妈来看我了高兴还来不及呢,不知怎么搞的我现在好想他们。”小琴说着似乎陷入了对以往的美好回忆中,“要是现在在家里多好。”
   小琴长得比小华壮实一点,个子也要高一些,性格比较外向。
   到了溪边,找到一块平整一点的石头,两人一人手上拿一条鱼开始蹲在那里杀了起来。刮鳞、掏腮,剖肚子。
   这时小琴又开口了:“哎,你知道这两条鱼是怎么来的吗?”
   “我哪知道,你的本事大着呢。”
   “想不想听?”小琴卖了一个关子。
   “你说我就听,你不说也无所谓。”小华把剖了肚的鱼放到水里来回的晃动好让水把鱼身上的那些脏东西冲刷干净。
   “是强根他们在那塘里围鱼,看我走那里过,就说“拿两条鱼去你们自己烧着吃吧。”
   “强根?”听到这个名字小华心里流过一股暖意。
   强根是公社一所小学的老师也是一位负责人。他原来是这个村庄的,小华听李婶说,强根是个孤儿,他两岁那年父亲死了,母亲带他到六岁时染上一场重病不久也撒手人寰。村民可怜这个孩子孤苦伶仃的,但那时大家都不宽裕,就今天你家明天他家把他抚养成人,所以强根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八岁那年迎来了解放,到了上学年龄就在村子里免费上完了小学。毕业后回生产队参加农业劳动,自己挣工分养活自己。但他始终忘不了书本,借来了人家的旧课本,边参加劳动边自学初中的课程。乡亲们看到这个孩子这样爱学习,就把他推荐到乡村小学当了一名教师。后来由于村里师资力量不足就把它合并到公社小学去了。强根也调到了公社小学成了那里的负责人之一。为了回馈这些父老乡亲,遇到节假日或暑期都要回来和乡亲们一起参加农业劳动,帮助那些孤寡老人或家里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小华他们下来插队时,正好碰到他放暑假,他看到小华人小体弱,就经常帮助她,手把手教她农活,这使小华万分感动。
   小华他们来了两年后,各项工作才开始走上正轨,李书记和村里其他的干部也被解放了出来官复原职。李婶没事就在老公面前唠叨说:“我看那个小华呀实在可怜,年纪小,个子又不大,文文弱弱的,干地里的庄稼活实在是不适合她,你看能不能给她找一个轻松一点的工作。”
   “上面把他们放到农村来不就是让他们参加农业劳动锻炼接受再教育的吗,你叫我有什么办法?”李书记也有些为难。
   李婶想一下也是。
   过完了暑假开学后不久就是中秋节,强根来看李婶,小时候李婶没少疼他,那时李婶还是一个十八九岁的新媳妇,比强根也只大个十来岁,但她很喜欢这个聪明又有点倔的可怜孤儿,用她那颗母爱的心温暖着他,所以强根对李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李婶说:“强根啦,怎么这么久没来看我呢?”
   “婶,这段时间学校特别忙呢,我一个人要上两个老师的课。”
   “哦,怎么会这样呢?”
   “有个女老师请假回家生小孩了。”
   “那应该再调一个过去才是呀。”
   “我正想找李书记谈一谈能不能从我们村物色一个人选。”
   “那你赶快去吧,你叔在大队部呢。”
   晚上李书记回来了,李婶问他:“强根找着你没有?”
   “没有哇,我今天在公社开了一天的会,文革搞了这么多年,很多东西千头万绪,那些被解放了的干部都在卯足一股劲,各项工作也在慢慢走上正轨。”
   “今天强根来了,带来了你喜欢吃的老酒,还有月饼。”
   “哦,他没说什么吧?这小子现在可以当一个顶梁柱用了。”书记边点着了旱烟袋边问。
   “什么可以当,他现在就是一根顶梁柱。他说他们学校有位老师回家生孩子去了,他一个人要上两个老师的课,又要忙学校里的一些事务性工作,也够辛苦的。他想招一名代课老师,问你我们村能不能物色到这样的人选。”
   “我们村哪有?文化都不高,几个字都写不好还别说当什么老师了,有点文化的又调走了。”李书记摇摇头两手一摊说。
   这时李婶像想起什么,一拍大腿说:“咱们村不是还有两个知青吗?可以从她们里面物色一个呀。”
   李书记说:“你不说我倒忘了,你以前不是老提那个什么华吗?”
   “赵小华”李婶提醒他。
   “对,赵小华。不知这女孩对当老师感不感兴趣,要不你先去问问她。要是不顶一个人用,还不耽误了咱们这些孩子。”
   这时他们两个在公社读书的儿子跑到堂前来说:“是叫小华姐当我们老师吗?好哦。她没事的时候辅导我们功课可认真啦。”
   “去去去,屁毛孩懂什么,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书记把手一扬两个孩子又吓得跑进里屋去了。
   “那我现在就去找她。”李婶有点急不可待。
   李书记说着把旱烟斗往鞋底上敲了敲,一团烟灰掉了出来。不紧不慢地说:“人家都睡了吧,明天也不迟嘛,做事总是这么急。”
   “我知道她没这么早睡的。”李婶说着用梳子把乱了的头发扒了几下,又换了一双好一点的鞋子,以表示对老师这个职业的尊重。李婶三步并着两步到了小华住的屋前。一看小华房里的灯还亮着,她轻轻的敲了一下门。
   “谁?”里面传来小华警觉的声音。
   “我,李婶。睡了吗?”
   “还没呢,李婶。”小华边说边把门打开。
   李婶进去看到小华的床上还摊着一本书,看样子她有睡前有看书的习惯,但小琴已睡着了。为了怕吵醒小琴,李婶说:“小华,你能不能出来一下,婶跟你说个事。”
   “什么事?”小华有点紧张,她不知道李婶这个时候来找她是好事还是坏事。
   “你出来就知道了。”
   小华把门虚掩了一下就跟着李婶到了外面。
   李婶转过身来轻声的对小华说:“公社里要招一个代课老师,你愿不愿去?”
   “啊——”小华激动得赶快用两只手掌合在一起捂住了自己的嘴巴,生怕叫出声来。
   李婶告诉她:“今天强根来找我们家那死老头,想让我们村物色一名代课老师,结果老头上公社开会去了两人没碰着。刚才我把强根的意思跟他说了一下,正愁找不到合适的人呢,突然想到了你。老头说要先征求一下你本人的意见。你答应啦?”
   “嗯。”小华使劲的点了点头。
   自从得到自己要去当老师的消息以后,小华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挑那喜欢的歌曲进也哼哼,出也哼哼。小琴很奇怪问她什么事这么高兴,是不是又看到强根回来啦。她也懒得理,让她去瞎猜。因为还没有接到正式通知,所以不好说出来。
   有一次小琴到溪边去洗衣服,那些村里的姑娘问她:“听说小华要去当老师了,是吗?”小琴被问得莫名其妙,说:“不知道哇,怪不得这段时间她的情绪那么好。”
   小琴回来问小华:“听说你要去当老师了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
   小华说:“我又没接到通知怎么告诉你。万一去不了还不叫人家笑死了?”
   正在这时,村头的扬灰马路上响起一串邮递员自行车的铃铛声,这是大家最爱听的声音。乡村邮递员,这个传递快乐的使者总是会给各家带来意外的惊喜。这次果真是给小华送通知来了。
   小华调到公社小学不久,小琴就得到了回城的消息,临走时到了小华学校和她道别。但小华一点都不羡慕,她说她永远不会想再回到那座城市,也不想见她的家人。
   在学校里小华先是把那个生小孩老师的语文课接了过来,这就大大的减轻了强根的负担。另外在强根忙不过来的时候也会在生活上照顾他一下,比如打打开水、洗洗衣服什么的。
   强根对这个比他小差不多十岁的女孩也怀有深深的好感,觉得她像自己一样,倔强中透着善良,固执中不失可爱。他觉得性格的形成虽然有遗传的因素,但主要是后天的环境形成,一个人生不是那么顺的人,她必须要靠一份倔强来保护自己,他理解她。这个学校有七八名教师,只有他们都没有家是最孤独的,他们默默地支撑,相互取暖。随着学校生源越来越多,加上小华出色的工作,她终于留了下来,成了这个学校一名正式教师,但编制是属于民办的。这些她都不管,她喜欢这份带给她快乐的工作,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当然也因为这里有处处照顾他的强根。
   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有一天小华病了,半夜里发起了高烧。第二天强根很奇怪,一向起得很早主动帮助学校里打扫卫生的她今天怎么没有动静?他走到她的门前轻轻的敲了几下,她在里面有气无力的答应着。他撞开了她的门进到屋里,发现她痉挛似的在发抖。他摸摸她的额头烫得吓人,他赶忙给她倒了一杯开水,看着她一口气喝了下去。她对他说了一声:“谢谢。”他对她说:“我背你到卫生院去。”说着给她穿好了衣服一口气把她送到了公社卫生院。医生一检查是病毒性感冒,给她吊了两瓶盐水。傍晚时烧退了。她用感激的眼光看着他,他看出了她对自己的依恋。本来他觉得自己和她年龄悬殊有点大,不好意思对她表白什么只把她当亲妹妹看待,现在他决定要担当起保护她的义务。在病床前,他用颤抖的声音对她说:“嫁给我吧,我会永远爱你的。”她伸出了她那苍白的手在他脸上不停的抚摸了起来,眼里噙着泪水。这是她第一次摸一个成熟男人的脸,除了她的父亲。他把自己的双手和她的手握在了一起,那一夜他们觉得是那样的幸福,两颗孤独的心终于找到了可以停泊的港湾。
   他们恋爱的消息传到了李婶那里,李婶找到强根说:“强根啊,婶真为你高兴。这么多年来,你的终身大事婶一直牵挂着,跟你介绍村子里的人吧,你嫌人家没文化,条件好有文化的嘛又看不上你,一拖都快奔三十了,小华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固执,今后多让着点她就是。我看这样吧,你年纪也不小了,把这婚事早点办了吧。”
   强根说:“这要征求一下小华的意见。”
   “我知道小华会同意的。其实她早就对你有那个意思了。这样吧,这回婶给你们做主,就在年前把这事给办了。”
   强根在征得到小华同意后,利用星期天带她到镇上扯布给她做了一身新衣服。然后把两张单人床拼在一起,两个人的东西合在了一起。又添置了一些必要的日用品。窗户、门上贴上了喜字,这就是婚房了。
   婚礼定在元月一日举行,那年小华十八岁,强根二十八。由于女的坚持不通知家人,婚礼就变得异常的简单。他们回到那个给曾他们带来幸运的村子里,大队里杀了一头猪,各家送来了自家种的蔬菜,由李婶做主,摆了十几桌,村里人都到来捧场,把一场简单的喜事办得风风光光。

共 824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什么是爱,小华的父母将小华送到乡下吃苦受累,而留下哥哥在城里,一直被小华认为是父母重男轻女,偏心眼。小华一度十分消沉,甚至对父母怀恨在心。父母大老远下乡看望她,她也躲着不见。一个偶然的机会,小华当上了代课老师,并与强根进一步熟悉并产生感情。强根知寒问暖,悉心呵护小华,两人先结婚,后恋爱,先后生下女儿和儿子,日子倒也过得风生水起,称心如意。孩子大了,考上好的大学,到外地工作,小华却得了乳腺癌。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强根建议还是回来住院治疗。一同来到了这座她出生的城市,小华一再叮嘱老公不要告诉家人,因为她还没有原谅父母。老公口头上答应了,却暗中寻找小华的闺蜜琴,历经周折,终于找到小华的母亲。小华母亲讲述了哥哥的烈士孤儿的身世,小华深深被父母大爱所感动,可惜父亲已经去世,小华几十年的积怨终于化为一捧悔恨的泪水……作品讲述的大爱与母爱一起对比的故事,用小华的不理解,甚至狭隘的想法,映衬小华父母对烈士孤儿的无私大爱。作品语言生动,情节曲折,故事完整,主题积极正能量,具有教育意义。推荐共赏!【编辑:航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疯妹        2014-09-08 07:35:23
   这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故事主人翁原型和笔者有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她的故事让我震撼,有不说出来不快之感
2 楼        文友:疯妹        2016-01-07 14:49:13
  文友 你猜
  
   欣赏老师佳作,祝你创作愉快。
3 楼        文友:疯妹        2016-04-01 18:01:18
  衷浪江,康美:赞!!!
4 楼        文友:疯妹        2016-04-01 18:03:34
  陈树元:读后感人。
5 楼        文友:疯妹        2016-04-01 18:05:51
  赵新生:珠珠好:一口气读完第一页,余下晚上再读,文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写得真好……[强]
6 楼        文友:疯妹        2016-04-01 18:08:23
  杨利平:此文章值得一读,文字朴实,真切,感人!
7 楼        文友:疯妹        2016-04-01 18:31:05
  陈绍其:珠珠你好,看了你的文章,深有感触,我的都是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深有体会,特别是后一篇读了后很受感动,我们长辈给我们留下的生活经历以及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同时也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我们将给后一代留下些什么?
8 楼        文友:疯妹        2016-04-01 18:35:48
  邓铭涵奶奶:珠珠的文章,只要是放到微信上我都拜读了,写得太好了,我无法用文字表达,一个字“好”。希望多看到你的作品。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