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天涯“牡丹皇后杯”征文】唐代牡丹诗浅读(散文随笔〕

编辑推荐 【天涯“牡丹皇后杯”征文】唐代牡丹诗浅读(散文随笔〕


作者:馨语馨愿 举人,5549.9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041发表时间:2014-08-24 22:08:46

【天涯“牡丹皇后杯”征文】唐代牡丹诗浅读(散文随笔〕 提起牡丹,我的脑海中首先想到“国色天香”。我从小就是听着著名歌唱家蒋大为老师的《牡丹之歌》长大的,那个时候,是从村子里的高音喇叭播放这首歌的。那时候全村人都喜欢听这首歌,就连大字不识一个丁的父亲甚至还会清唱。至于人们喜欢牡丹,欣赏牡丹,甚至把牡丹封为“花魁”和“花王”是在什么时候呢?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卉。它以品种繁多、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等著称于世,是“花中之王”。长期以来,国人把它当做花开富贵、吉祥兴旺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喜庆服装包括新郎新娘结婚的婚服,还有女人们喜欢穿的旗袍,还有床用的棉被套和用作装饰的窗帘大都喜欢选用牡丹图案的布料;甚至我们吃饭用的餐具饮茶用的茶具,摆放在古董架上的工艺品,很多也都是有牡丹图案的。自古以来,文人写牡丹,画家画牡丹,雕刻家雕刻牡丹,艺人说唱牡丹,农艺人培养种植牡丹,可以说我们的生活与牡丹相融。
   记得上语文课时给学生讲北宋学者周敦颐的《爱莲说》,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如此,我们可以知道,早在唐代牡丹就大受世人喜爱了。大家都知道,诗歌在中国唐朝达到了艺术的鼎盛时期。我们的国花牡丹从此和唐诗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唐诗中的美丽牡丹。
   据资料介绍,在中国,赏牡丹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唐代的《全唐诗》中就有咏牡丹诗100多首。我在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每当讲到唐诗的时候,我就会很自豪,好像那些或浪漫或豪爽或温柔或缠绵的唐诗都和我有缘一样。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品读一下唐代那雍容典雅的牡丹花与唐诗的诗缘吧。
  
   (一)李白《清平调》与牡丹
  
   让我们首先走近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与牡丹的故事吧。说起李白和牡丹花的缘分还与他的仕途有关呢。相传唐天宝初年。唐玄宗刚刚宠幸杨玉环时,李白认识了同样是大诗人的在朝任职的贺知章,贺知章十分欣赏李白才情,于是把他推荐给当朝皇帝玄宗。当李太白的诗歌呈给皇上时,玄宗发现李白确实才情不凡,立即召见。当李白步上金殿台阶时,玄宗竟然不由自主地起身相迎。当与其谈论政事,更觉此人是不可多得之才,大喜,并亲任李白为翰林学士。
   一天晚上,玄宗带着杨贵妃,乘着月色观赏宫中盛开的四株名贵牡丹。当时月色正浓,花香正好!良辰美景,宫中乐队摆下歌舞,正欲张罗梨园班子演唱时,唐玄宗突然发话:“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为?”意思很明显,他已经听厌了乐队的陈词老调。于是命人持金花笺宣赐翰林学士李白进《清平调》三章。李白当时正和朋友们在酒楼喝酒,已经喝得酩酊大醉。宫中的李龟年只好用冷水激他,然后李白被抬着来见皇帝玄宗。抬来之后,还未醒,皇帝只好让宫女再次用丝绢泼水,酒仙在半醉半醒的状态之下竟然诗意朦胧,展纸舒笔,游龙走凤般写下了诗意盎然的《清平调》三首,这就是: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位旷世的诗歌才子李白在醉态之下写作的这三首《清平调》吧。此诗应该是花和美人最早和最完美结合的诗作吧。这三首诗是诗人应诏而作,是“赏名花,对妃子”,当时的李白正醉酒,面对月下雍容的牡丹和华贵的国母贵妃,李白以其超凡的才情一挥而就。三首诗不仅仅都是写牡丹花,又都是写美人,花是“倾城牡丹”,人是“倾国贵妃”。可以说花是京城最美的花,人是京城最美的人,用二美进行比并,唯一个词语“倾国倾城”可以形容也!这真是人面、花光相互辉映,相互交融,此等风光旖旎,尽态极妍,达到了美的极致!
   这三首牡丹诗总体读来满眼是春光、满纸尽是繁华。让我们在诗中看到了盛唐富丽堂皇的皇宫和御苑里的沉香亭畔,姹紫嫣红的牡丹正开得艳,在月光和笙歌中何人不陶醉?我们能够感受到唐玄宗和杨贵妃饮酒赏花的兴致,我们似乎看到了宫中以乐师李龟年为首的乐队演唱着诗歌天才李白的清平调,所有的人都沉醉。如此这般,那是何等的大唐帝国盛世的歌舞升平之胜景?
   唐代人们最喜爱的花是牡丹,唐代最靓丽的女人是杨贵妃,唐代最著名的诗人是李白,所有的精彩都在这最美的《清平调》的诗篇中集聚,升华,翻飞,给我们留下了令人无比神往的开元盛世之剪影和精彩!
   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看,李白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那锦衣霓裳簇拥着美人那丰腴婀娜的玉容和身段,其美丽自不必多说。此等感受可以说是见彩云而想到衣裳,见牡丹花而想到容貌。诗人巧妙地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而“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诗中用玉山、瑶台、月下等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和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美人,多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第二首,“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花色,而且写花香;不但写牡丹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是运用了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格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襄王梦中的神女,那里及得当前的花容和人面?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来演绎美容,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贵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这一首以贬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据说当时贵妃听了大喜,心中不禁佩服李白,悄悄爱上了他,这是另外的故事话题了。
   第三首,“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将其完全融合在一起。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丽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恨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这是何等优雅风流?
   总揽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然融合在一起写,所以说李白是唐代诗歌界天才,是”诗仙“,亦是“酒仙”也!据说,当时乐师李龟年高歌,玄宗也情不自禁吹起玉笛,这真是一场旷古的盛会,可见当时的杨玉环是何等的荣华富贵和美艳风光,谁会想到后来马嵬坡的香消玉殒之凄惨呢?这场君臣同乐的盛会空前绝后,真是意境风发,痛快淋漓啊!
   李白咏牡丹,日后长安城赏牡丹,开一代诗风。李白《清平调》的写作技巧及其意象抒发,长久地为后人所仿效。从这些情况来看,我们可以认为李白的《清平调》三首,应当是唐代诗歌史上最早的咏牡丹诗。
  
   (二) 白居易《牡丹芳》与牡丹
  
   唐大诗人白居易,大家都知道。他的《长恨歌》,书写了大唐贵妃和唐玄宗恩爱缠绵的爱恨故事,留下了千古爱情经典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那么你可知道白居易就是唐写牡丹诗最多的一位诗人?
   白居易与洛阳牡丹有着不解之缘,他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牡丹诗歌。白居易不仅写牡丹,咏牡丹。而且还买牡丹、种牡丹、唱牡丹。他曾经搞过一个牡丹诗社,把文人墨客聚集起来,饮酒、赏花、赋诗。他晚年隐居洛阳,死后葬在洛阳,这与他喜欢洛阳牡丹花是有关系的。可见这位唐代诗坛巨星与牡丹的情缘真是不浅呢。
   他最出名的牡丹诗应当是《牡丹芳》,诗歌是这样写的:
  
   牡丹芳, 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 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 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 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 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 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 卧丛无力含醉妆。
   低娇笑容疑掩口, 凝思怨人如断肠。
   浓姿贵彩信奇绝, 杂卉乱花无比方。
   石竹金钱何细碎, 芙蓉芍药苦寻常。
   遂使王公与卿士, 游花冠盖日相望。
   庳车软舆贵公主, 香衫细马豪家郎。
   卫公宅静闭东院,西明寺深开北廊。
   戏蝶双舞看人久, 残莺一声春日长。
   共愁日照芳难驻, 仍张帷幕垂阴凉。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还文胜质, 人心重华不重实。
   重华直至牡丹芳, 其来有渐非今日。
   元和天子忧农桑, 恤下动天天降祥。
   去岁嘉禾生九穗, 田中寂寞无人至。
   今年瑞麦分两岐, 君心独喜无人知。
   无人知, 可叹息。
   我愿暂求造化力, 减却牡丹妖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 同似吾君忧稼穑。
  
   在白居易的笔下,其诗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拟人等等,融各种艺术手法于一炉。《牡丹芳》犹如一幅牡丹国画,工笔之处细腻,写意之处驰骋无以伦比,把牡丹的风姿神韵尽行托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这首牡丹诗歌可谓用笔大气浩淼,尽态极妍地写出了牡丹之形色香味。诗人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多钟手法,完成了这首有名的咏牡丹诗。
   本诗先以文彩艳丽的笔法描绘了牡丹妖艳迷人的姿色,写牡丹开花之盛,花形之艳丽,花色之繁多,花香之浓郁,赏花人群之繁。可谓红男绿女、香车宝马,簇拥而来的都是赏花的人群;继而写“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诗人认为这是由于牡丹的妖艳引发的赏花的狂热场面,满城尽是赏牡丹花的人流车马。然后诗人笔锋一转,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重华不重实的流弊,由来已久。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这里并没有采用直接抨击卿士的办法,而是采取一种委惋的方式,说“卿士爱花心”是由于“牡丹妖艳色”所致。希望老天施展造化神力,来减却牡丹的“妖艳色”,削退卿士的“爱花心”。最后正面提出:“同似吾君忧稼穑”的主张。可见白居易提倡天子与卿士关心农业生产的主张是值得肯定的。
   白居易写牡丹,把牡丹从单纯的牡丹花圃中抽出来,结合纷繁美丽的意象,让国色与霞光、灯海、树木等大自然风物结合起来,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多侧面地状摹牡丹之富贵和美丽。通过大胆的夸张,巧妙的拟人,把牡丹写得十分艳丽、百般妖娆、气象万千。读此诗歌,犹如欣赏一幅珠光宝气的牡丹国画,工笔之处细腻,写意之处飘逸,把牡丹的风姿神韵与活色生香,一并写了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说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他叙事长诗的代表作的话,那么这首《牡丹芳》一定是他描景写物类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了。
   白居易还有一首很有韵味的《牡丹》诗也拿来分享一下,诗歌是这样的: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月中虚有桂,天上漫夸兰。
   夜濯金波满,朝倾玉露残。性应轻菡萏,根本是琅玕。
   夺目霞千片,凌风绮一端。稍宜经宿雨,偏觉耐春寒。
   见说开元岁,初令植御栏。贵妃娇欲比,待女妒羞看。
   巧类鸳机织,光攒麝月团。暂移公子第,还种杏花坛。
   豪士倾囊买,贫儒假乘观。叶藏梧际凤,枝动镜中鸾。
   似笑宾初至,如愁洒欲阑。诗人忘芍药,释子愧梅檀。
   酷烈宜名寿,姿容想姓潘。素光翻鹭羽,丹艳赩鸡冠。
   燕拂惊还语,蜂贪困未安。倘令红脸笑,兼解翠眉攒。
   少长呈连萼,骄矜寄合欢。息肩移九轨,无胫到千官。
   日曜香房拆,风披蕊粉干。好酬青玉案,称贮碧水盘。
   譬要连城与,珠堪十斛判。更思初甲坼,那得异泥蟠。
   骚咏应遗恨,农经只略刊。鲁班雕不得,延寿笔将殚。
   醉客同攀折,佳人惜犯干。始知来苑囿,全胜在林峦。
   泥滓常浇洒,庭除又绰宽。若将桃李并,更觉效颦难。
  
   这首诗歌和《牡丹芳》一样,是大手笔赞美牡丹的绝色佳品。极力地赞美了牡丹的富贵吉祥,满身的珠光宝气,祥瑞升平。写出了世俗对牡丹的宠爱追逐,把牡丹的富态和堂皇力透纸背,令人瞠目结舌。全诗大胆使用了多种语言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同时极尽拟人、夸张、类比、比喻等等修辞手法,无论是语言还是艺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文学造诣。为我们活脱脱展示了唐人对牡丹的“宠”爱,可以说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唐人欣赏牡丹的风情画卷!

共 11889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唐代牡丹诗话》是馨儿社长整理的唐代关于牡丹的名人名诗集,全文共分六小节。(一):李白《清平调》与牡丹;(二) 白居易《牡丹芳》与牡丹;(三)刘禹锡《赏牡丹》与牡丹;四)李商隐《牡丹》与牡丹;(五)“国色天香”与牡丹;(六)牡丹的优雅与忧伤。馨儿不愧是中文教师,她在本文六个小节里,分别介绍了名人之原诗文,并加以精彩的剖析释义,可使读者在欣赏美文的同时,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从而更好的理解诗意,实乃一举多得之创举呀!自古以来,之所以文人们写牡丹、画家们画牡丹、雕刻家们雕刻牡丹、艺人们说唱牡丹、农艺人们培养种植牡丹,乃因为牡丹以“品种繁多、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等著称于世,历来受国人喜爱之缘故哦。本文篇幅不算太大,却包罗了唐代关于牡丹的名人名诗,可谓“袖珍牡丹诗史话”哦!至此,我有个建议,需要了解唐代牡丹诗的文友和读者们,请到馨儿的美文里“淘宝”吧!感谢馨儿社长为我们带来精彩的“牡丹诗”解析,认真品读,受益匪浅!问好馨儿,祝你稳拿胜券,获得奖项!【编辑:明山秀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4-08-24 22:09:29
  问好馨儿,祝写作愉快!
探索文学,谨为《呜咽的柳沟河》积蓄能量……
回复1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4-08-27 07:20:18
  感谢秀秀姐精彩按语,敬茶!
2 楼        文友:青州大浪        2014-08-24 22:56:11
  哇塞,随笔也写万字,真是高产啊!
回复2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4-08-27 07:21:20
  谢谢青州美语,问好……
3 楼        文友:薇梦儿        2014-08-25 00:01:10
  馨儿的大牡丹就是大气,这样的文字好,绝对好!馨儿文风大变,逆袭华丽登场!祝福!
回复3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4-08-27 07:23:04
  感谢薇儿姐姐赞誉,馨儿惭愧……摘不得精品,但是有大家的共鸣就是最大的成功……
4 楼        文友:雪落黄河边        2014-08-25 06:22:34
  馨儿妹妹这样的写法新奇特,感受非凡!目睹了很多古代文豪大家的牡丹诗歌的风采!高手啊!学习取经了!
雪花飘落黄河边,融入笔中写华年。
回复4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4-08-27 07:23:59
  低头写文,忘记荣誉,加油……
5 楼        文友:雪落黄河边        2014-08-25 07:13:05
  馨儿,加油!
雪花飘落黄河边,融入笔中写华年。
6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08-25 08:40:21
  语文老师的“唐牡丹诗话”写得很有灵气,就像老师给学生上课一样娓娓道来。重温唐牡丹诗,看到了牡丹的高雅、平易……忽如看到李白等大师正从牡丹花丛中走来,挥笔泼墨…问好!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回复6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4-08-27 07:28:18
  谢谢老师一路支持,我也喜欢这个文章,至少他有用,可以引领读者走进唐诗和诗中的故事和意境……不过,我真的很失望……越是精心布局谋篇的文章,越得不到江山认可,不过我从来不认为我的精品文有多好,也从来不觉得没有精的文章就不是好文章,用心和疼痛行文……
7 楼        文友:潇男        2014-08-25 09:12:22
  馨儿的文风焕然一新,像说评书一样娓娓道来,故事中有诗歌,诗歌中有典故,情景交融,相得益彰。集唐诗牡丹篇之精华,写“百花之王”之高端,道出了牡丹“国色天香”之灵性,“雍容华贵”之风雅,实属“牡丹皇后杯征文”之上品佳作也。欣赏、祝贺!
文学是生命,朋友是天地,淡泊名和利,贵在情和义。
回复7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4-08-27 07:30:20
  老师的赞誉和提读,胜似十个精品封号……感谢网站得遇恩师,让我知道文学前行的方向……问候老师早安……
8 楼        文友:玲贝贝        2014-08-25 10:26:43
  随着磬儿芳香的笔墨,我们都走进牡丹艳丽的唐诗文化和盛世繁荣!
回复8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4-08-27 07:31:51
  谢谢贝贝赞誉,这是最温暖的鼓舞力量……祝一切安顺……
9 楼        文友:凌凌        2014-08-25 14:40:45
  姐姐,你写得真好!我太佩服你了,抱抱吧
回复9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4-08-27 07:33:37
  感谢凌凌一路支持,你是我最好的姐妹,因为你从不是用文字温暖我,而是用心和爱,致谢,让我们好好过日子……
10 楼        文友:丙凡        2014-08-25 20:41:17
  太精彩了,牡丹诗词赏析盛宴。佩服馨儿。
做兰花一样的女人
回复10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4-08-27 07:37:03
  谢谢蓝格格,这个文我很用心,倾注了对文学的负责和对美感的向往,感谢姐姐共鸣,我自己觉得是有价值的,所以我感到很骄傲,不敢它是不是精品……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