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缘春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缘】昔日喂马站(散文)

精品 【文缘】昔日喂马站(散文) ————农事


作者:王爽 举人,5643.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133发表时间:2014-08-25 16:12:54

【文缘】昔日喂马站(散文) 喂马站,是大帮哄年代农村生产队的队部,是用来开社员大会和人们下地干活之前集合的地方,也是生产队牛马集中的场所,门前还有一个巨大的粪堆。
   昔日的喂马站,一般都是一个三合或四合的宽敞大院。正房至少有五间,中间大多是烀饲料的灶屋兼磨房,一边的两间带有与住户一样的通连大炕,可以兼作会议室,另一边的两间则是粮种和小农具仓库。东西厢房如果一侧是大农具仓库,另一侧就是马厩和草料库了。院角还应该有一口水井,井旁有一个饮牲口的大水槽,由粗大的圆木抠成,夏天我们在喂马站里玩儿,热了常到水槽子那里洗脸。嫌牲口喝过的的水脏,就拔去槽子底下的木塞子,让水流出去。再重新打上来一柳罐兜子净水,倒入水槽里。
   由于牛粪不好收拾,所以牛棚一般设在院外的大粪堆附近。院外还有草垛,是给牲口备用的饲料,用土墙围着,附近还有场院、更房和碾坊。
   由于拉车耕地等粗重活儿离不开畜力,因此每个生产队差不多要养二十左右匹大马和二十左右头耕牛。老年人习惯把喂马站叫“社底儿”,这个称呼应该是从农村生产合作社年代延续下来的,我们则习惯称喂马站或简称马站。
   由此可见,当农村尚未普及机械化之前,以马为代表的牲畜,在农业生产劳动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设在喂马站偏房的马厩,乡下人称马圈,一般由两三间大小,前脸有矮墙但没有窗子,地面铺着木板。马是站着睡觉的,它们在圈里头朝外并排站着,胸前是支架起来的马槽,吃的是营养更丰富一些的谷草,里边拌上泡过的高粱。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饲养员夜里要起来一次,往马槽里加一次草料。
   老牛的待遇,相对差多了,牛棚简陋,草料里也没有粮食。农忙时,它们白天拉车或拉犁,中午由牛倌把它们赶到壕沟帮子或草甸子上吃青草。晚上收工后,再把它们赶出去吃半宿野草,然后赶回牛棚,慢慢倒嚼。到了没有青草的冬季,由牛倌负责喂他们一些干草料,饮大井的水。如果时逢冬闲没有什么活儿,就一天晚上喂它们一顿,白天解开缰绳,让它们自己到野地里找干玉米秸或柴禾叶子吃。
   夏季每逢雨后,大地一片泥泞,牛马就可以放松休息一天半天的,由车老板负责在草甸子里放马,牛倌放牛。此时如果突然来雨了,马就会拼命地往喂马站跑,而老牛则不怕雨淋,跟没事儿似的。如果下得太大,就慢悠悠地往回走。
   生产队的马圈旁,还有两间房子是草料库,里边堆着草料。门旁放着一把加工牲口饲料的铡刀,铡刀的刀片有一米多长,约十五公分宽,前端有个穿铡刀钉的圆孔儿,后端有个安装木把儿刀裤,铡刀的刀床一般是个整块方木抠制而成,前端有横孔儿,与刀片上的孔儿对齐,穿上铡刀钉便可以用来工作了。
   将喂牲口的草,铡成寸八长的小段儿,既便于消化,又容易与高梁或豆饼这些精饲料搅拌到一起。铡草时,由一个人续草,另一个人手握刀把向下用力。由于铡草是个力气活儿,常常要在刀把上再装个横木长把儿,用于两个人同时用力按压铡刀。铡草的人和续草的人相互配合,续草的人把草向前移动近一寸,铡刀便“嚓”地一声铡过去,动作敏捷,循环往复,肌肤节奏感。但铡草时切忌疏忽大意伤到续草的人,我们到这里的秃爪子周二,就是当年在铡草时续草不慎,被铡刀切掉了两个手指头。
   那时乡下没有机械车辆,一年里见不到几次过往的汽车。寂静的村落偶尔路过一辆拉货的汽车,会远远就能听到马达声。小孩子们从不同方向蜂拥到路边,好奇地看这个怪物,常常还要跟随着碾起的灰尘追赶一段。
   有自行车的人家也极少,人们出行,哪怕三五十里都是步行,因此大马车便成了乡下最奢侈豪华的交通工具。生产队的马车平时忙于生产,除非本屯子的姑娘出嫁需要送亲,才能给出一天车。再就是赶年集时出一次车,还得早早去生产队等着,去晚了就有可能没了坐位。
   平时赶路遇到后边赶上来的顺路大车,要先跟车老板打招呼,请求搭车捎上一段,这叫做“捎脚”,在那个年月是常有的事。我上中学时,有一次放学路上,大队分销店的毛驴车从后面上来了,我想他们也都认识我,就不用客气了,一蹿就上车了。结果“卡擦”一声,有一块大镜子让我给碰碎了。我尴尬地下了车,心里十分沮丧。
   后来父亲知道了这件事,主动去赔。分销店的经理说:“算了,孩子又不是故意的,已经打入损耗了。”
   当年小伙伴们发生争持或打闹时,常常用一句童谣来戏谑地劝架:“别打别打,二十八甲,要骡子给骡子,要马给马。”简简单单的童谣,却从侧面反应出,大骡子大马在那个时代的价值所在。
   有一次,四姥爷问我,拖拉机上标着的“二十八马力”是啥意思。我信口开河地说,是二十八匹马的力气。其实我在回答时,心里一点儿底气也没有。但四姥爷已经点头,还夸我聪明,说我说的差不离。
   那年秋天,生产队买回来一匹枣红马,队长想试一试它的力气,就从车上解下一副马套,套在枣红马身上,他又把马套接长,让七八个壮劳力拔河一样地拉住。喜欢好奇的我此时我刚好放学赶到,便马上加入其中,在最后边凑热闹。队长扬鞭赶马喊“驾!”,那马四蹄蹬地开始发力,我们与枣红马仅僵持了几秒,便跟头把式地摔得满地爬。那一刻,我真正见识了一匹马的力气。
   正在哺乳期的牲口,饲养员就给弄“小灶”吃,在拌料时添加一些豆饼。我们在喂马站玩儿的时候,如果赶上饲养员切豆饼,就拿几块吃,挺香的。饲养员肯定会吆喝我们,不让吃,但那吆喝是象征性,表示他在维护公家利益。而我们这些小孩子们,置若罔闻,照吃不误。
   公马又叫儿马,母马又叫骒马。儿马成熟后,脾气较大,性情暴烈,一旦见到发情的骒马,就会难以操控。如果到兽医站将儿马骟了,它性情就稳定温顺了,且心无杂念,一心一意地出力做活。刚骟的儿马,要歇几天,但不能静养,得由专人遛它,以防刀口肿胀或有粘连。尾巴也要缠上,免得它乱甩弄脏弄裂伤口。
   乡下没有专门的牲畜配种站,都是车老板观察母马有发情迹象后,在喂马站院子里用固定的种马与其交配。我们火烧泡子的马圈里,有一头高大的黑驴,专门用来配种。驴配马生出来的应该是骡子,骡子虽然不再生育了,但高大有力。在生产队的院里玩耍时,我们偶尔会见到配马的场面,但在那个年代,十二三的孩子都特别单纯,看到配马、配牛或是狗连裆,只当是看个热闹,竟然没有产生与人的联想。
   分田到户后,养马的就少了,铃铛山响神气十足的大马车也不见了,养牛的农户曾一度巨增。印象中,当时在村委会的后院,曾有个给母牛做人工授精的配种站。
   后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普及,养牛户渐渐地少了。听老农讲,现在已经找不到可以放牛的地方,田埂越来越窄,防虫除草都要喷洒农药,牛在乡下已经难以生存,以后想看到牛马,恐怕就得去城里的动物园了。
   生产队的马圈牛棚里,可以起初大量的粪便,用来做上好的农家肥。在几乎见不到化肥的年代里,广积粪肥,一度是农业生产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农事。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生产队那几个大粪堆,极少有全部清空运走的时候。这些粪肥,每年春天运送到大地里那么多,但接下来很快又积攒那么多,大粪堆能够始终保持着庞大的城堡状,是因为粪肥的来源比较广泛。
   一是牲畜圈里的粪。除了生产队马圈牛棚里的粪,猪圈粪是很不错的农家肥。各家各户的猪圈,一般都建在巷道两侧,这样起猪圈粪、垫猪圈土更方便。从猪圈起出来的粪,临时堆放在猪圈外侧,也就是路旁。晒干后,生产队会派车将其运到大粪堆上,同时给拉来一车新土,重新垫好猪圈,队里还给猪圈的主人补贴工分。
   二是积肥员捡的粪。生产队有专职积肥员,人们叫他粪倌。他一手拎着粪箕子,一拎拿着粪耙子,捡牲畜拉在路上的粪便。一年三百六十天,他几乎每天都游走于屯子里大大小小的巷道,到屯子边遇到大粪堆,就把粪箕子里的粪倒在粪堆上,然后再沿路往屯子外延伸,一直捡到与相邻屯子的交界处。
   粪箕子是用柳条编的,形状接近于现在收垃圾的撮子,上边是由揻弯的木杆做的高高的跨梁,随时可以背在身后。粪耙子的形状像个小镐头,用它将畜粪挠起来,颠一下,粪就顺势到了粪箕子里。粪箕子和粪耙子组合在一起,是一对捡粪的搭档。
   三是各家茅楼子里的大粪。茅楼子为方言,就是厕所,大粪指的是人粪尿。粪倌挑着两只大粪桶,有一只桶里还放着个长杆的大粪勺子,进到哪一家院时,会喊一声“茅楼子里有人吗?”确认没有人,才过去掏茅楼子,同时也算给在屋子里的人打了个招呼,想上厕所请等一会儿。
   生产队的粪倌,不是谁都能干得了的。冬季里还好一些,到了夏季,挑着大粪桶走在巷道里,一路散发着臭气,人们见了远远就捂上鼻子,唯恐避之不及。据说大粪比化肥更实用,肥力可以持续多年。
   四是扒炕的土和炕洞灰。每到秋季,生产队都要求各家把扒炕清理出来的灰土,统一堆放在自家门前,一家差不多有一车,由生产队派车运送到大粪堆上,去与其他粪肥搅拌发酵。
   五是用青草沤的压绿肥。“青草沤成粪,越长越有劲。”挂锄之后,有一项不可忽略的农事,那就是为下一年沤压绿肥。夏秋之际的三伏天,雨水多,气温又高,是沤压绿肥的最佳时机。生产队组织社员从地头或壕沟帮子割来的蒿草,扔到田边地头雨水汇聚的臭坑或小水泡子里,再盖上一层土,便可以发酵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有一次,我看到一帮社员在屯子旁一个大水坑沤压绿肥,将一大堆草扔到水坑里后,开始挖坑边的土填埋。有个半拉子爱闹,故意把一大块土用力扔过去,使坑里的水溅到对面人们的身上,这边的人都在哈哈大笑。对面的几个人也并不示弱,也往这边扔大土块砸水,一时间双方发生了“水战”。队长幽默地说:“别祸害这点儿水了,都弄到你们身上,这不是占公家便宜吗?”
   “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沤压绿肥还有一种极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铁锹将地头的蒿草连同根部的一层土,一起铲下来堆成一堆,待雨水淋过之后,也就成了压绿肥。“草无泥不烂,泥无草不肥。”压绿肥的肥劲稳,肥效长,既能增产,又能养地。
   六是冬季里刨来的垫脚。垫脚,就是冬季在草甸子泡子边低洼处刨的河土,这也是大粪堆的主要原料。“塘泥上了田,要管两三年。”刨下来的垫脚一般不直接运送到地里,而是码在粪堆上,与其它粪肥搅拌发酵,第二年再运送到庄稼地里做肥料。
   那时候,常有一些别的生产队,因为附近没有大泡子或草甸子,就派人派车,到我们火烧泡子的西大甸子来刨垫脚。
   由各种粪肥料组成的大粪堆,到了伏天,就应该翻倒一下。由于粪堆被雨淋了一夏天,密度变得又实又硬不易发酵。生产队就会安排几个人,把一个粪堆向某一侧,一锹一锹地翻倒,粪堆整体移动约两三米。通过倒粪时的翻动,既拌匀了不同的肥料,又有利于伏天里粪肥的发酵。
   倒粪堆是个不需要什么技术和体力的活儿,生产队会派几个年龄稍大或体质较弱的社员来做。我在屯子边上放猪,常常跑过去,“三姥爷”“二大伯”地打招呼,跟他们闲聊,引逗他们讲一些乡间的典故给我听。
   积粪肥,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数刨垫脚。数九隆冬,大地结冻了差不多一人深,一个壮劳力,用大镐刨一天垫脚,也只能刨下来一方两方的。于是队长就安排人,制作土炸药包,放炮往开崩垫脚。
   冬季里学校布置捡粪任务,每人要捡十几土篮子牲畜粪交到学校。有一天,我拿着铁锹,拎着土篮,在大甸子上捡粪。到了大泡子旁边,遇到一伙社员正在那里刨垫脚。二舅拿着一根长长的铁钎子,在冻层下边没有上冻的土层,横抠了一个洞。我问这是干啥。有人笑着说,挖地道,准备跟苏修再干一仗。二舅说,过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说话间,赵半拉子从屯子里赶过来,像妇女抱孩子那样抱着一个大物件。当他到了附近我才明白,原来那是刚制作好的一个炸药包,外边包的牛皮纸由麻坯子一道一道地绑着,十分结实,里边是炒制到一定的火候的化肥,捆包时插进雷管和一段导火线。我们屯子里有个四十来岁还没有讨到老婆的刘跑腿子,他胆子特别大,接过炸药包后,往二舅抠好的炮洞眼儿里一推,刚好放进去。这时,他卷上一颗烟,点着后使劲抽了一大口,向周围的人们喊了一声:撤吧!
   人们开始往屯子方向跑,我也赶紧挎起土篮子跑,但没大人们跑得快。赶上来的二舅一把拎过我的土篮子,我就跟他一起跑。二舅边跑边问我:“这一土篮子粪值钱还是你的命值钱?”我说:“粪倒是不值钱,就怕把我的土篮子给崩坏了。”
   我们站在百米以外的村口,向那边望去,只见刘跑腿子也开始往回跑了。等了不到一分钟,只听“轰”地一声,地面一颤,崩起的土块足有三十多米高,接着就劈里啪啦下雨似的落下来,有个别的小土块竟然落到了我们的脚前。
   后来听大人们说,远处有个生产队用炸药包崩垫脚时哑炮了,半天也没有动静,队长就派人去查看。结果人到了,炸药包又突然炸了,就把人就给崩死了。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在化肥远没有大量普及的年代里,向土地要产量,只能在积粪肥上做文章。如今农村土地分到了各家各户,大量投入的化肥,早已取代了农家肥,再也看不到有人积肥捡粪了,与此同时,也很难见到纯天然的“绿色”农作物了。
   昔日的喂马站,早已成了农家住户,那城堡一样的大粪堆,更是无影无踪了。
  

共 515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通过纪实的手法,围绕喂马站,向我们展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发生的人和事,写得很有生活气息,情节描述生动细腻,彰显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昔日的喂马站,虽然早已成了农家住户,但那段艰苦的岁月,永远沉淀在乡村的记忆里。欣赏拜读,问好作者。推荐共赏!【编辑:随心飞翔】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826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随心飞翔        2014-08-25 16:13:47
  一篇不错的散文!感谢赐稿!祝好!
公务员,至今从事业余创作20余年,发表诗歌、小说近200篇,原省级散文诗协会会员
回复1 楼        文友:王爽        2014-08-25 18:08:00
  谢谢领导编辑,受累了,辛苦了!
2 楼        文友:千年小狐        2014-08-25 17:19:12
  政委的散文就是耐读,赞一个
喜欢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王爽        2014-08-25 18:07:14
  谢谢小狐的关注!敬一杯酒!呵呵
3 楼        文友:王广        2014-08-25 20:30:15
  喂马站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产物,此文帮助读者依稀想起那段岁月。
回复3 楼        文友:王爽        2014-08-25 22:28:52
  读者用不着帮助,比咱们精明着呢!呵呵
4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4-08-26 00:42:16
  欣赏佳作。读罢文章,想起了以往的生产队里的一些事情,那时候还很小,但很多事情至今依稀还在记忆中。问候,祝写作愉快!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4 楼        文友:王爽        2014-08-26 06:58:48
  谢谢风的留言点评。祝你开心快乐每一天!
5 楼        文友:潮仙        2014-08-26 10:12:13
  如今农村土地分到了各家各户,大量投入的化肥,早已取代了农家肥,再也看不到有人积肥捡粪了,与此同时,也很难见到纯天然的“绿色”农作物了。欣赏老师佳作。问好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王爽        2014-08-26 14:02:19
  谢谢仙家到访留言!问好秋安!
6 楼        文友:千年小狐        2014-08-26 11:24:20
  祝贺获得精品,继续啊
喜欢文字
回复6 楼        文友:王爽        2014-08-26 14:03:30
  谢谢小狐再次献花留言!问好秋安!
7 楼        文友:齐牛        2014-08-26 17:08:49
  马厩比牛棚上档次,马比牛的待遇也好,这很不公平!其实老牛的强项是耕地,马的强项是拉车,两项工作都很重要。老牛替老牛鸣不平呢!呵呵,欣赏王老师佳作!
淡薄名利,快乐人生。
回复7 楼        文友:王爽        2014-08-27 05:47:54
  老哥说得对。以为老哥看不到这篇文章,就敷衍过去了,哈哈哈……
8 楼        文友:幽谷百合        2014-08-26 19:00:21
  感谢王老师的佳作,让我感受一段特殊的岁月。拜读欣赏,祝贺加精!
轻描淡写的生活。
回复8 楼        文友:王爽        2014-08-27 05:51:09
  感谢留言点评,如有兴趣,我还会带你回到从前。
9 楼        文友:梦飞翔        2014-08-28 09:51:39
  王老师的文写的真是好,耐读,学习!
回复9 楼        文友:王爽        2014-08-29 05:44:24
  谢谢秀云的来访留言!
10 楼        文友:随心飞翔        2014-08-31 11:38:13
  恭喜获得精品!
公务员,至今从事业余创作20余年,发表诗歌、小说近200篇,原省级散文诗协会会员
回复10 楼        文友:王爽        2014-08-31 15:06:47
  谢谢!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