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情感小说 >> 【天涯“牡丹皇后杯”征文】牡丹花开(小说)

精品 【天涯“牡丹皇后杯”征文】牡丹花开(小说)


作者:一盏茶心 探花,1380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595发表时间:2014-09-01 15:58:18

【天涯“牡丹皇后杯”征文】牡丹花开(小说)
   当罗子琪一行人从上海到贵阳,坐了一天汽车,又爬了一天山路,正当大家感到精疲力尽之时,大弯村小学终于出现在他们面前了。
   如果不是外墙上粉刷了几个大字“大弯村小学”,罗子琪真不敢相信这是一所学校,还以为是多年未有人住的破房呢。整个学校只有五间房子,其中,四间是教室,另外一间只剩残垣断壁,无法再用;教室地面是最原始的土地,已经踩得凹凸不平;课桌残缺不全,五花八门,有些是石块搭就的,有些是木板搭就的;最惹眼的就是那块用青砖砌起之后经打磨又刷了黑漆的黑板,发着亮光;教室间用竹篱隔断,透光透风,能从第一间望到最后一间;抬眼一看,屋顶上的碎瓦像随时会掉下来砸中脑袋,让人不由得战战兢兢躲躲闪闪;没有窗子,有些窗户是用硬纸板盖住,而有些用建筑工地常见的那种有红白相间条纹的塑料布来挡风雨,乍眼一看有点像美国国旗。整个学校,如秋风中挂在树枝上的一片叶子摇摇欲坠。
   学校一共只有四个老师,分别承担一至六年级的全部课程。四位老师中,学历最高的一位是初中毕业,其他的都是小学毕业后,直接过来教小学一二三年级。由于师资力量太薄弱,学生们虽然好学,但大多成绩偏低,有些孩子已经到了三年级,却连拼音还没有掌握,也不会100以内的加减法。更让人吃惊的是,由于信息过于闭塞,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很多孩子居然连北京、上海是什么都不知道。
   罗子琪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因为在这之前,罗子琪就知道贵州的山区教学条件很差,但,当她亲眼目睹后才知道这一切比她想象的还要糟糕得多。
   这一切,深深地震撼着罗子琪的心。
   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里,罗子琪深切感受到大弯村的贫穷和落后,许多学生都住在离学校十多二十里的地方,每天上学都要步行一个多小时。因为学校没生火,到了中午,他们只能吃从家里带的冷饮和冷菜,有的已经变坏了,一些学生甚至一天只吃早晚两顿,没吃午饭,下午就饿着上课,实在饿得受不了,就喝点山上流下来的泉水,非常可怜。可,孩子们求知的渴望却是那么地强烈,他们专注的眼神直直地盯着老师的一举一动,生怕漏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一个月的支教生活结束了,当他们和孩子们告别的时候,孩子们舍不得他们离去,哥哥姐姐地叫着,哭成了一片。罗子琪悄悄地转过身去,泪流满面。因为,孩子们纯洁的眼神像一道光芒,直射到她的灵魂深处。
   那一年,罗子琪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一的学生。
  
   从贵州回来后,罗子琪心里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等到毕业之后去贵州边远山区教书。今生,她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火热的青春都献给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
   但,罗子琪知道,要真正实现它,恐怕很难很难。
   当初第一次利用暑假去支教,罗子琪的父母就坚决反对,因为她的父母曾经当知青的时候就在贵州山区,那里是什么样,他们比谁清楚。但那次,有罗子琪班里很多来同学来说服她父母,并向他们保证一定要子琪平安回来,何况时间不长只有一个月,子琪父母才勉强答应了。
   罗子琪出生在河南牡丹花城洛阳,是独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家里条件很好,妈妈是一所大学的教授,爸爸十多年前就下海经商了,现在是一家房地产老板,几十亿的资产,在当地很有名望。罗子琪从小就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不仅长得非常漂亮,而且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毕业前夕,妈妈问罗子琪有什么打算,是考研还是工作?如果是工作,她爸爸已经给她安排好了几个很不错的职位供她选择。当然,她爸爸最大的心愿是罗子琪能够到他的公司,以后接替他的位置,毕竟他现在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了。
   罗子琪不知道怎么向父母开口,几次话到嘴边又咽下。她不想让父母伤心难过,在父母眼中,罗子琪从来都是乖乖女,懂事,体贴,没有染上富家小姐的坏习气。
   一天夜里,妈妈来到罗子琪房间,又一次问她毕业之后的去向。
   “子琪,告诉妈妈,你以后的打算。”
   “妈妈,我……”
   “子琪,怎么吞吞吐吐?有什么难言之隐吗?说出来吧,妈妈帮你。”
   “妈妈,我……我不知怎么说……”
   “子琪,到底是什么呀,真急死人了。”
   看见妈妈开始激动的神情,子琪起身给妈妈倒了一杯水,然后坐在妈妈面前说:
   “妈妈,我说出来也许会让你和爸爸失望,可能更让你们难过,因为我已经决定去贵州山区支教。”
   “什么?子琪,你说什么?再给我说一遍!”妈妈不相信地看着子琪,她万万没有想到女儿心中原来是这样的想法,惊得她手中的茶杯“啪”地一声落在了地下,碎了。
   望着妈妈发呆的样子,子琪吓坏了,拼命地摇晃着妈妈的身体:
   “妈妈,你怎么了?你怎么了?你不要吓我啊。”
   过了好半天,妈妈才“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哭得那么伤心欲绝。
   哭声惊动了子琪的爸爸。当他得知宝贝女儿要到最艰苦最贫穷的贵州山区教书时,沉默了许久之后,什么也没有说,就扶着妻子走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爸爸重新回到子琪的房间,看见在一旁不语的女儿,说:“子琪,我们需要好好谈谈。我想知道,你这个决定下了多久,是不是一时冲动?你可知道,那里的条件不是适合你呆的地方。”
   子琪告诉爸爸,她已经不是小女孩了,她所做的事是经过深思熟虑了的。自从那次支教回来后,她就下了决心,等到毕业她就去贵州支教。
   “爸爸,那里贫瘠的土地在召唤我,山里孩子荒芜的心灵在呼唤我,因为那里更需要知识,那里更渴求文明。在那里,我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子琪望着爸爸坚定地说。
   知女莫若父。子琪爸爸知道女儿像他的性格,骨子里有种倔性,一旦做出重大决定后,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子琪爸爸深深地叹了叹气,轻轻地拍着女儿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子琪,我的好女儿。年轻人到艰苦的地方锻炼是件好事,爸爸也不阻拦你,你放心去吧。至于你妈妈那边,我会给她做思想工作的。”
   接下来的日子,罗子琪尽量陪着爸爸妈妈散步说话,每天亲自下厨给做他们爱吃的饭菜。子琪还给爸爸织了一件毛衣,给妈妈织了一条围巾,只希望她不在父母身边的日子里,这些东西能温暖地陪伴着他们。
   妈妈始终没说话,总是时不时地落泪。子琪明白,妈妈心里是舍不得她,更是心疼她。
   子琪离开家的那天早晨,她起得很早,来到自家花园。花园有一百多平米,栽了很多四季的花草,其中,牡丹最多,因为子琪从小就喜欢牡丹。每到冬雪融化春天来临的时候,她家的牡丹姹紫嫣红,好看极了。
   子琪给每一盆花都精心修枝浇水,这些花曾经陪着子琪一起成长。在这里,她哭过,笑过。此刻,子琪与它们是那么地难分难舍,她拥着每盆花与它们告别。
   爸爸提着她的两个行李箱出来,说:“子琪,你妈妈今天身体不舒服,爸爸送你到车站吧。”
   子琪走到妈妈的窗口,她听到妈妈的哭泣声。子琪“咚”地一声跪了下来,“妈妈,原谅你这个不孝的女儿吧,等来生女儿再报答你。妈妈,你一定要保重啊!”说完,子琪向妈妈磕了三个头,上了爸爸的车走了。
   子琪妈妈跌跌撞撞跑到大门外,对着远去的车子,大声地哭喊:“子琪——子琪啊——!”
  
   子琪第二次回到了大弯村小学。与三年前相比,这里没有多大变化。只是重新装了窗户,屋顶漏雨的地方作了修补;多增加了两间房,一间是罗子琪的寝室也是办公室,另外一间是学生寝室分作两半,男女寝室从中用竹笆隔断;不远处搭了一间简易的房子算是厕所,男左女右;教室外面平整了一块地出来作为操场,也是大弯村村民集中开会或者举行什么盛大仪式的地方。
   那天,罗子琪的到来,村长领着全村的男女老少敲着鼓,跳起舞,举着红幅“热烈欢迎罗子琪老师到大弯村小学”,在这个操场为子琪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村长重重地握着子琪的手说:“罗老师,真不知怎么感谢你,你放弃繁华的城市和家里优越的条件心甘情愿地来到这个穷僻的地方当老师。从此,大弯村的孩子有希望了!我们的大弯村有救了!”
   罗子琪一到大弯村小学,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她负责四五六年级的全部课程以及一年级的拼音,还有,要帮助一二三年级的老师写教案,另外,还要辅导其他几个老师的教学。
   在罗子琪的努力下,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大弯村小学就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原来的失学儿童全部回到了学校,无论是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每天,罗子琪都会走到几里之外的地方去接送年龄小的孩子们,因为他们的学校是建在峡谷悬崖峭壁之上,孩子们上下绝壁都要攀爬好几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每次放学、上学,罗子琪都要把孩子们一个个背上背下。记得第一次走在云梯上,子琪吓得不敢看下面的峡谷,大气不敢出,双腿抖擞不停,生怕一不小心就坠落下去。
   刚来大弯村时,由于贵州和北方的地理、气候差别很大,罗子琪水土不服,甚至还出现了严重的皮肤过敏症状。尽管如此,罗子琪几乎都是坚持全天上课。
   身体的不适罗子琪倒能克服,只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感到特别的孤独。从城市生活到农村生活的落差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原因是语言上的障碍。大弯村是一个信息封闭的地方,不通公路、不通电话,很多人听不懂普通话,而当地的土话更是像外星语言,让罗子琪摸不着头脑。开始的一段时间罗子琪特别不适应,非常想念家,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在没有电脑和电信的日子里,罗子琪只能靠收音机获取外界信息。她一遍一遍翻看以前的照片和男朋友的信件,一个人对着照片上的家人、同学和恋人说几句话,只有这时她的心里才会舒坦些。
   罗子琪深深感受到了大弯村的凄凉和萧条。这里,物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晚上只能点油灯照明,寄一封信也要在周末跑上二十多公里崎岖的山路。晚上,满身乱爬的跳蚤几乎让她无法入睡,浑身被咬得都是包。在这里,罗子琪和孩子们一样吃的是玉米面、土豆和酸汤。当然,贫穷的地方卫生条件也很差,苍蝇蚊子到处乱飞,在吃饭的时候经常发现虫子在里面。刚开始罗子琪感到很恶心,吐得身体发软。久了,就当没看见。饿的时候,一顿可以吃三碗玉米饭。因为罗子琪知道,只有吃饱了,身体才有保障,才能在这里支教下去。
   一次,罗子琪走进村长的家,她万万没有想到一村之长的家竟是这样的状况:沙发、柜子破旧不堪,而这些还是从县城收荒人那里买下的;一张双人床,是找当地的木工花了不到一百元做的;二十一寸的彩电是城里亲戚换下来的旧货……村长说,他家还算好的了,一些家庭至今还住着四面透风的房子,出门走亲戚没有像样的衣服还需要向别人借来穿。
   有一天夜里,刮着大风下着暴雨,屋顶漏着雨,瓦掉在地上啪啪作响,书本全被淋湿。罗子琪躲在门窗残缺的寝室里,望着四周黑漆漆的大山,听着山里传来的呼呼风声,心中的悲凉不由得让她大哭起来。也就是那天,她收到了男朋友的信,信上说,他实在受不了长期分开的痛苦,于是提出了分手。环境的残酷,加上失恋的痛苦,罗子琪觉得自己快崩溃了。她在日记本里写道:“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天啊,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办?汹涌的泪水像决堤的大海打湿了枕头,我真的快坚持不住了……”
   早晨,罗子琪走出房间,风雨已经停了下来。一声声激昂的雄鸡啼鸣,划破黎明的寂静,唤醒了沉睡的山村。举目远望,整个山村被丝丝缕缕的薄雾笼罩着,像是飘渺的美丽仙景。山川、树木、小河、房屋全都笼罩在白雾之中,时隐时现。山边的溪流,淙淙不断地流着,青青的禾苗,迎风摇摆,一条条、一根根碧绿的四季豆、长豇豆挂满棚子,嫩绿的南瓜、紫红的茄子……环望四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炊烟初起,接着从学校一间小房子里传出了十几个住校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罗子琪吟诵着陶渊明的这四句小诗,徜徉在山村清晨美丽的景色里,阵阵山风摇晃翠竹,沙沙轻响,散发着竹叶的芬芳。此时此刻,罗子琪已融入山村的怀抱,尘世间的纷扰烦恼瞬间远去……
   回到教室,罗子琪看着那一双双渴望、期待的眼神,让她一阵心疼不已。她为自己昨晚的怯弱感到羞愧万分。罗子琪暗下决心,不管以后遇到多大的困难,她都不会离开这些孩子了!
   冬天到了,在这海拔1600米的高原,冬天的风会像刀子一样穿透墙缝间拳头大的缝隙,割在子琪和孩子们的脸上。夜里,山里的冷更有一种蚀骨的寒,即使加上两床被子罗子琪都冻得瑟瑟发抖。没办法,罗子琪只有烤着炭火睡觉,有次,差点煤气中毒,幸好有个学生发现得及时,不然就来不及了。
  
   第二年的春天,罗子琪的妈妈实在太想念女儿,翻山越岭地来到了大弯村小学,并带来了一盆子琪极喜爱的牡丹。当她看到曾经白白嫩嫩的子琪变得粗糙不堪又黑又瘦时,知道女儿一定是经受了很多苦难,她把子琪紧紧地抱在怀里不停地抹泪。然后,再一次央求女儿跟她回家,可子琪还是拒绝了妈妈:“妈妈,虽然这里的条件艰苦了些,但我喜欢这里纯朴的山民,喜欢和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因为这样活着,我觉得自己的生命才有更深远的意义。就如这盆牡丹,只有经过风霜烈日的洗礼,来年春天开出的花儿才更艳丽!”

共 701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牡丹花开》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小说。写的是一个从上大学时期就励志将来奉献贫困山区教育的一名普通教师——罗子琪的感人故事。她在上大一的时候,来到贵州山区的大湾村支教一个月,结果被那里的落后和对教师的需求感动和震撼,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家中优越的条件和在大城市生活的环境,只身来到大湾村,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这一干就是六年,六年来所吃得苦和所付出的心血以及得到的学生的爱,流淌在笔者的文字间,感染和感动着每个读者,她最终在接送孩子上学的云梯上,以身殉职,让人无限敬佩和心疼不已。罗子琪,她是万千教师奉献精神的一个缩影,她是千万教师爱心的一曲赞歌。可惜一个品行端良的年轻教师,她把全部爱心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山区的孩子,她扎根山区,可是她却失去了自己的恋情,最终又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每次读到这样的作品,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总是在心里挣扎,为什么我们的祖国还会有这样的地方?为什么我们的国策,为什么我们的国家,不加大扶持这些地方的力度?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是值得全社会,全国家关注的,愿我们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感谢笔者带来如此感人的文字。笔者用了概述的笔调,文章一直有一个物的线索——牡丹。虽然在文中所占笔墨不多,但是恰恰是“牡丹”成为了点睛之笔,你看,那盛开的牡丹不就是罗子琪的美好人格吗?感谢笔者赐稿,祝创作愉快,生活幸福!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也祝福所有的教师朋友节日快乐,一生幸福平安且桃李芬芳。【友情编辑:馨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902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潇男        2014-09-01 16:20:57
  欢迎茶心梅开二度,再次回老家赐稿征文。问好!
文学是生命,朋友是天地,淡泊名和利,贵在情和义。
回复1 楼        文友:一盏茶心        2014-09-02 08:49:41
  感谢潇老先生来访,很感动。祝你健康快乐!保重!
2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4-09-01 16:48:34
  欣赏茶心姐姐,亮眼慧心的文章,祝福教师,祝福奉献贫困地区教育的教师,也祝姐姐生活幸福,万事如意!
馨语馨愿
回复2 楼        文友:一盏茶心        2014-09-02 09:02:32
  其实,罗子琪就是一支牡丹,有着崇高伟大的品质,以金子般的灵魂,温暖了贫穷山村孩子渴望知识的心田。她放弃了优厚的物质条件和美好的爱情,把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贵州边远山区的教育,生命在最绚丽的时候嘎然而止。就如牡丹,在最灿烂的时候凋谢,留下的是最辉煌的篇章。她虽然走了,但她的精神像开放的牡丹一样,永远美丽芬芳。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我几次为里面主人公的故事感动得落泪。谢谢馨儿编辑,辛苦了。
3 楼        文友:袁梦雪        2014-09-01 20:49:33
  欣赏学习茶心姐姐美文,真情无限,温暖心田,愿才情飞扬!姐姐捧得大奖!!
回复3 楼        文友:一盏茶心        2014-09-02 09:04:05
  谢谢梦雪祝福,问好,祝福九月顺安!
4 楼        文友:明山秀水        2014-09-01 22:36:34
  感人的故事,感人的文字!听说你名字很久,希望有机会我们近距离接触,握手!
探索文学,谨为《呜咽的柳沟河》积蓄能量……
回复4 楼        文友:一盏茶心        2014-09-02 09:05:16
  世界很小,何况我们都是在同一江山,相信缘分吧。谢谢!
5 楼        文友:一盏茶心        2014-09-02 09:10:13
  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我几次为里面主人公的故事感动得落泪。其实,罗子琪就是一支牡丹,有着崇高伟大的品质,以金子般的灵魂,温暖了贫穷山村孩子渴望知识的心田。她放弃了优厚的物质条件和美好的爱情,把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贵州边远山区的教育,生命在最绚丽的时候嘎然而止。就如牡丹,在最灿烂的时候凋谢,留下的是最辉煌的篇章。她虽然走了,但她的精神像开放的牡丹一样,永远美丽芬芳。标题“牡丹花开”,这也是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
6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4-09-02 11:42:23
  记实小说写得感人。结尾托出一盆牡丹,也是主人公喜欢的花儿,扣住了主题。问好!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回复6 楼        文友:一盏茶心        2014-09-02 17:28:08
  感谢老师解读,很感动!问好老师,祝你安康。
7 楼        文友:孙厚举        2014-09-02 15:58:46
  小说感人至深,又见茶心,非常高兴,难忘天涯相处的日子,天涯永远是您的家。祝幸福,安好,开心快乐!
夕阳无限好,重温文学梦
回复7 楼        文友:一盏茶心        2014-09-02 17:30:00
  又见孙老非常开心,孙老可好?天气转凉,请多保重!
8 楼        文友:薇梦儿        2014-09-02 16:18:08
  如此牡丹最好,有大气的风范,问好姐姐!
回复8 楼        文友:一盏茶心        2014-09-02 17:30:52
  感谢梦儿阅读,看见你很开心。祝福快乐!
9 楼        文友:雨飘清荷香        2014-09-04 12:29:54
  一篇感动人心的小说,引入深思。欣赏茶心姐姐佳作,问好!
欢迎关注公众号:荷香文苑(ID:hexiangwenyuan8899
10 楼        文友:都市的小村庄        2014-09-04 21:25:41
  家境条件那么优越,子琪义无反顾来到云贵高原支教,除了感动更多是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敬爱,很感人的一个故事……
  
   看了这个故事不由想起了五年期在网上看到的一个新闻,一个叫赵小亭的女孩,江苏省如皋市人,武汉大学大二学生。她在贵州支教期间,在崎岖山路上行走时,不幸被一块巨石砸中头部,当场遇难。 当年,她刚刚度过20周岁生日……
   问候作者,祝写作愉快!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