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杂文随笔 >> 【雀巢随笔】“狄更斯”的艳遇(外一篇)

精品 【雀巢随笔】“狄更斯”的艳遇(外一篇)


作者:曲新同 探花,18658.5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04发表时间:2014-09-02 00:51:47
摘要:从一个侧面介绍了狄更斯,外一篇则说明了另外一种亲情。

我从最早就对英语有着敏感的触觉和悟觉,而对英国文学的兴趣也始终有着不减的热度,最初知道的狄更斯更是时常挂怀牵念,不知是哪一年我就开始去逛王府井的外文书店了,记得大概在我十八、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是这个书店的常客了,在当时萧条的暮春或初秋黄昏的街道里,时常有我的身影在班后乘坐有轨电车奔赴王府井、急急忙忙走进这家书店当时并非阔绰的门扉。
   当时的外版书很昂贵,品种也仅限经典,这些不足为奇,奇怪的是我怎么读得懂的?原著拿在我的手里,状若似曾相识,这种感觉是奇妙而神奇的,沉浸在理解欣赏的愉悦里,我的爱好竟然不能自拔。不但我自己的疑问今天想来依然疑惑不解,别人看去似乎也是不可思议的了,有一次我进去到书店里,一眼看到有一本鲁迅“野草”的译本躺在那里,就让店员拿出来给我看,那时书店是隔着柜台封闭式售卖的,你要什么书必须经过店员的手,人家懒洋洋地有时候还不愿搭理你,可是今天我发现那个店员在冲着我直笑呢,等我看过书以后,才发现这是一个法语本,因为法语和英语粗看极其相近、细读才知貌合神离的远了,其效果比汉语和日语更能混淆起来,我说,是法语本的嘛,我不要了,就是在我递回书去这个光景的时候、抬头才看见店员在那里看着我窃笑的,我看书的时候是只认书不认人的那么投入,这个店员其实早应该是很熟悉的了,可是我说过这话以后,我发现她的笑一下子冷在了嘴角,年轻的女店员不笑了,她知道我真的懂。
   还有一次我正在埋头翻书,有一个女孩轻声跟我说话,那时书店里人很少,特别的清静有氛围,我一抬头,吓了我一跳,是个漂亮的黄发碧眼白肤的外国女孩,年岁几乎跟我一般大,我为什么被吓住了呢?她的普通话说得就跟北京的女孩一样,她跟我说的是王尔德的书,她说王尔德的语言太美了,其实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一点点的王尔德,我又惊讶的是这个女孩怎么这么漂亮,中文怎么说得听不出是外国人,她还穿着本地朴素的羽绒服,跟我想象的外国人太不同了,这些表象和我的心理反衬起来、就形成了激烈的对比和落差,我没有和她说话讨论,我当时被吓住了,可是后来一直没忘了这个外国女孩。
   这些年过去了,我埋下心去一直在通读研究着狄更斯,更心仪着唯美主义者的王尔德,在文学的境界里我的渴望是日积月累着的,可是今天再去那豪华的王府井外文书店,就有一种隐约的遗憾也在与日俱增,我今天写文字那是无奈的不得已的事情,那个外国女孩在那么大的岁数的时候(当时跟我一般大)、就在热爱着王尔德,了解他的文笔,熟悉他的风格,那么就是也在热爱着文学了,我的如今对英美文学的激情不减,虽然不能有翻译和研究的成绩,可这份心情不能不说是在受着某种影响和熏陶的作用,她如果今天仍旧热爱文学也在写字的话,会在往事里提到、当年有那么一个青春抑郁的异国少年、没有理会她而让她难堪过吗?
   今天如果说起狄更斯或者王尔德来,我是会头头是道、滔滔不绝、像机器一样地流利了,特别是前者这样的一个平民作家,从他最初的“Sketches By Boz”对伦敦街市风景人物的描写、就像绘画的素描练笔一样、是他的积累和接纳期、并因此而少年得志、一举成名,对其后来成熟期的诸如“Great Expectations”以及“The Old Curiosity Shop”等等长篇小说的写作,准备了优良的文笔和丰富的素材,这是一系列准备工作和后期爆发的人生规划工程,直到成为一个拥有数十部巨型经典作品的职业写作的“资本家”。
   而在狄更斯的童年他被送入“Black Factory”做苦工,我却始终没有弄清狄更斯当童工究竟干的是什么,他在“Black Warehouse”里“Label The Bottles”,大概是往罐子里装上油膏之类的东西、然后用油纸、蓝色纸一层一层包上口颈、用线捆上、再贴上商标,就这个活他从早上八点要干到晚上八点被榨取剩余价值而剥削着,这样冒充的东西可能是假货吧,用来走私?这段经历影响了他后来的一生,成为浓浓地罩在他内心上的痛苦,他对人生的观念从此形成了抹不去的阴影。
   而生活给我的沉重的负担、和浓厚的阴影、我却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孑然一身忧心忡忡,不可逾越的重重的心理障碍,我对狄更斯童年磨难的详情的探究的兴趣、却已经抵不过自己变态心理憧憧的激动躁于心腹,在外文书店里的行踪如今心有了旁骛,琢磨女孩心思,期待有了艳遇。那天,我在书店大厅的层深处,碰见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女儿,当我嘴里臆症一样念着无意识的外语单词经过的时候,那个母亲惊讶地看了我一眼,而我回敬看了一眼她的那个女儿,太美丽的一个瘦弱的女孩,纤弱的装束,巧雅的身材,灵动的踝足,最是那一低首的温柔,当我转过一排书架来再去看她的时候,她羞怯地躲开了,我怎样能跟她说上一句话呢?我却想象着她的高贵的母亲可能的白眼,想了人家一天,我被自己吓住了。
   做专题的研究是辛苦的,首先是大量的阅读,然后是浩繁的引据和考证,最后通观把握全局,这要涉及历史、政治、文化、科学、艺术、各种心态、市井状貌,抽丝剥茧、酝酿筹作,从繁茂的材料和芜杂的理论当中形成自己鲜明的观点,这其间领略着多少无端的感慨,捕捉了几许转瞬即逝的陶醉,又有寥寥的辛酸和喜悦涌起在心尖能所感怀呢?我不任忧、不胜喜、惟美,此生,有缘乎?无缘乎?
  
   【人生如烟】
  
   那一年父亲在青岛,正好我在家里探亲,五月的天气里,遍城是紫荆花,崂山的樱花谢了、桃花也要落,父亲忽然从市区部疗养院匆匆地赶回乡下家里来,我听他跟母亲嘀咕着说一些我听不太明白的事情,一会儿老俩口收拾了一包东西就走,我想什么事情能这么着急呢?父亲咕嘟着嘴,他一辈子没跟我这个儿子放下过严厉的脸孔,交心那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母亲要走转身的时候大概有些不忍(这是后来我的猜测),一本正经像哄小孩子一样跟我交代说:北京来人了,要去崂山玩,送些东西去。我想部里所里来人那是经常的事情,像要集体去崂山打狼一样的一队一队的部伍拉着去,这有什么可奇怪的我又不嫉妒!神秘兮兮叫我放不下的奇怪烦心,但是我这个自然人无论什么事不解也从不去想究竟,一直到母亲回来了,她又一五一十地跟我解释说:“部里的总工程师某某来了,你看人家带着一双儿女,明天去崂山玩,也没有带合适的衣服鞋子,多少年也没见着了,人家俩孩子都长大了,他们原来没有孩子的,大的女儿是抱养的,后来又生了个儿子。”
   第二天我也带着我的小妹去崂山玩,我的小妹妹比我整整小八岁、还在上学呢,我和妹妹一路从下宫登垭口直到明霞洞,转从拔水河下山来,那游程中仙界洞天的青峰秀水山岚云霭、眼里是嫩绿丛碧红绽枝头扑面而来伴着灌耳的松涛,少年心情翩翩不止,小妹如花携在身边,我耳边听到有路人啧啧称羡,“这是谁家儿女啊!”可妹妹正跟我闹着小别扭呢,每次回来都带着宝贝照相机,就是春天扫兴忘了带多叫人可惜。那时轻快的脚步跃动的都是青春,满眼的风光能为自己增添分外的骄傲,山水可能不老永远作为人生的铁证吗?我早把什么总工程师的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就算碰到他们一家四口我也会给他个白眼,多少人多少事十之八九曾经在我的眼里算不了什么,又怎知道人会有九曲回肠的时候,回过头来看走过去的远路忧伤像繁花一样飘然落尽。
   淡淡的不在意的日子慢慢积累起来也能成为沉重的负担,我的生活和工作就这么一日一日的荒疏埋没下去,部里和所里还是经常有人去青岛,回来有给我捎的东西和家里的口信的,我听到说总工程师给我们处长打电话询问我的情况,去了一趟青岛他就知道我的情况了?那也不奇怪也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单位里有去青岛的,或旅游或结婚,或结婚加旅游,所长的司机经常说,开车打你们村口过了,我都当那是客套话,自己还是沉浸着,不当的在意许多。后来机械部撤消了,青岛的疗养院归了地方,改革和转型都没有动摇了我的心基,我还是自然人那个样子。
   长了些年岁人就会回忆,事情就怕无止境的联想,也不知怎么的我就把一些状况收拢起来,引向了一种不敢确定的假设,我的结论是在瞬间就形成了的:我一定还有一个妹妹!她就在总工程师的家里。那一次父母匆忙地赶去见的实际是去见自己的亲生女儿,那种临去的喜悦和回来后的挂心充分说明了问题,晚上我好像隐约听到母亲压抑的抽泣了,还有一次我听到她对父亲说“那个送人的女儿”如何如何,那种伤心的迹象非为亲骨肉生离死别不会再有别的原因,而那一次母亲回来后解释的那一番话,除了是对我的暗示,不会有别的什么缘由,总工程师打电话询问我的情况,应该说是有照顾我的意图的,而且你再想一下,妹妹比我小整八岁,而我从未听到父母说起,这期间什么原因而停止生育的,除非是根本觉得不必说,因为的确还有一个女儿,那就证实了我无端的猜测。
   自从有了这个猜测的结论,我的痛苦的压力与日俱增消弭不了,放不下的亲情是最长久折磨人的烈酒,在我的孤独沉沦的生活里,无疑我的精神负担承受不起,只好又交给脆弱的神经来消化。过去经常到三里河机关的剧院看电影,自从我要证明自己的猜测开始,我就不敢为了看电影去闯部机关了,而且现在那里成了全国工业总学会,跟我们这些遗老单位没有多大关系了,我更是过客一般从门外过而不敢抬头,像风一样迅速掠过路边的树,深深的庭院我瞥见一地的阳光,我能碰上我的妹妹吗?我的这个妹妹也是那么漂亮吗?给人家当螟蛉之子没受委屈吧?但你永远不会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哥哥,但愿我的伤心那端印证的是你的快乐。有钱人当官人什么东西都不肯欠缺,割断别人的亲情是最残酷的作为,可你们高高在上那恩赐的面孔是满足的。那一次去三里河会朋友开始没注意,后来我在夜间抬头看到部机关绿色的楼宇,我已经多少时日没来过这里了,揉动心肠的东西又一次揪动着涌起,深切的牵挂转化成无比的痛恨,过去的人生如烟,今后我决不再登这个楼门。
  

共 39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每次读到曲老师的文章,我都能感觉出文字里的洋味,读到这篇才终于明白,原来曲老师从小就可以阅读英文书,而且读了这么多读得这么用心。我对狄更斯的了解少得可怜,借作者此文的介绍才了解得更多些,狄更斯那些早年经历,当然先入为主会影响他一生的著述,但读者被他的著述影响,往往会有一种苦难“幻象”,这些幻象又没有亲历与自身衔接,必然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作者自述的感觉正是这样。外一篇写到自己可能有个妹妹送养到了高干家,作者对自己情感的把握却很理性,这应该和自己的性格有关,作者直抒自身真实感受,应该属于比较理性的那种人。问好,感谢。推荐阅读。编辑:刘福田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904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福田        2014-09-02 00:52:52
  每次读到曲老师的文章,我都能感觉出文字里的洋味,读到这篇才终于明白,原来曲老师从小就可以阅读英文书,而且读了这么多读得这么用心。我对狄更斯的了解少得可怜,借作者此文的介绍才了解得更多些,狄更斯那些早年经历,当然先入为主会影响他一生的著述,但读者被他的著述影响,往往会有一种苦难“幻象”,这些幻象又没有亲历与自身衔接,必然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哲学研究文学创作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