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年轮

精品 年轮


作者:芥子须弥三虎 布衣,43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22发表时间:2014-09-02 10:53:06

父亲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艰辛,他活在记忆中曾经的辉煌和现实中冰冷而坚硬的困苦里,他在骄傲与自卑、强悍与懦弱、梦幻与清醒之间挣扎着、沉浮着,直到生命的终点。——题记
  
   父亲的骄傲
   在父亲的一生中,有两件事是他一直引以为傲的:一是作为少爷的少年时代,另一件则是他的手艺。前者是他失意时经常挂在嘴边的,津津乐道的背后,隐藏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辛酸;而后者他从不会自己说,但我却能从大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谈里感受到那种由衷的羡慕和敬佩,也能感受到父亲此时目光里的那种自豪。
   据父亲的说法,从我老爷爷那一辈起,家里就是三里五村数一数二的富商,当然跟桓台苗家那种实业家族是没办法相提并论的,但和大部分只知道老老实实土里刨食的乡亲相比,那绝对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关于这一点,有一件事可以佐证:父亲是我们村第一个骑上自行车的,而且他少年时养的狗在那时候的农村也是绝无仅有——一条纯种的白色京吧。小时候,从父亲的描述里,我经常会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年少英俊的父亲骑着一辆锃明瓦亮的自行车,后座上还蹲着一只雪白的京吧,一人一狗一车迎着风穿行在村人和他们身边的土狗羡慕的目光里。这种画面固执地刻画在我的脑海里,以至于后来上学之后,只要一看到“意气风发”这个词语,我就会条件反射般地立刻联想到少年时代的父亲。
   说起父亲的命运,用跌宕起伏来形容可说一点都不为过。就说他骑自行车这件事吧,虽说他也非常引以为傲,但那时候的家庭已经是没落得不成样子了,因为在这之前家里曾经遭遇过抢劫:有一年冬天,或许是树大招风吧,半夜里有一群劫匪破门而入,先用刀将炕上的爷爷奶奶还有光着屁股的父亲逼住,然后开始从库房里往外抢银元——一袋一袋地往外扛。我无法想象那究竟有多少钱,却能够想象得到那一刻爷爷奶奶和父亲心中的恐惧、绝望和凄惶——两三代人辛苦经营攒下来的血汗钱啊!就这么一旦成空了。
   从那之后,父亲无忧无虑的少爷生活就算是彻底终结,不甘心就此丢了祖业的爷爷奶奶狠狠心,用变卖家产的钱做本钱,开始从头做起。父亲的第一辆自行车其实就是这么来的——不是让他骑着玩,而是让还处于少年时代的他骑着自行车远赴淄川,批发布匹回来零售。
   风里来雨里去,经历过家庭剧变的父亲远比同龄人更加成熟,也更能吃苦耐劳。然而就在家里的生意刚刚有所起色的时候,政策变了:正正当当的生意变成了投机倒把,不让做了。而且这一次的变故对家庭的打击更大更彻底:所有的投资都打了水漂,加上那时候家庭的经济完全依靠着生意,几乎不种田,所以家里的地极少:据说只有一亩多地。于是突然之间,整个家庭一贫如洗。
   然而正所谓“祸兮福所倚”,“唯成分论”在这时风生水起,因为家里一没了钱,二没了地,所以倒是实实在在地给划分了一个贫农成分,所以在那个以穷为荣的畸形年代里,做过少爷的父亲竟奇迹般地没有遭受过冲击——他用他细嫩的、少爷的手拿起锄头进入生产队,过起了和其他农村后生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父亲要强、好胜、心灵手巧但脾气暴躁,这或许和他相对优越的童年生活有关。于是在他整个青年时代里,虽然大多数同村人都觉得他可能会受不了种地的苦,但他却非常坚韧地挺了过来。而且用他的话来说:一件事你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所以在农田里,他做农活的速度和质量在整个生产队是绝对数一数二的,甚至后来他被分配到村里的窑厂做窑工,他脱出来的土胚也是质量最好、码放最整齐,烧出来的砖也是成色最好。
   因为这些,所以尽管父亲脾气暴躁,也从未因为肚子里的学问而在村里取得过一官半职,但还是为自己赢得了些许的尊重。
  
   父亲的自卑
   或许和少年时代的经历有关吧,可以说父亲的自卑是深入骨髓的,因为他有着近乎畸形的自尊。
   因为家里孩子多,又只能靠着父母的那点工分养家,所以自我记事起,家里的境况就是岂一个“穷”字了得的,用宋丹丹的话来说就是:怎么能说很穷呢?是相当穷!但是穷归穷,父亲却从来不愿意把这种窘困表现出来。
   我记得非常清楚:小时候,家里平时是根本看不到肉的,只有到了春节,父亲才会去集市上割十斤那种大半是肉膘的猪肉,一半用来熬成猪油存起来,一半吊在天井里冻起来准备待客。然后再想办法淘换一个猪头、四个猪蹄,用沥青脱毛,放上黄豆、青豆,条件允许时还可能放上一些花生,熬成猪冻放在一个小瓮子里边存着。
   千万不要以为这些东西是给我们吃的,这里边除了猪油会用来炒菜,所以我们能吃到一点之外,其余两种我们则是只能闻其香味、却不得落一点口实的,那些美味,只有在家里有客人时才会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而且还是那张只属于父亲和客人专用的八仙桌上。
   人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所以虽说每年春节父亲都会倾其所有精心准备,但其实主动上门的亲戚朋友并不多,但父亲会极力地邀请,因为春节本就是走亲串友的时节,谁家客人多,往往就说明这家主人交游广泛、有人缘、有能力。父亲曾经做过“少爷”啊!骨子里的骄傲促使他又不得不放下自尊,用一种极不自然的姿态去邀请一些平日里并没有多少交往的亲戚朋友到家里做客——村里有限的那几个好朋友更不用说。
   客人来了,酒菜上桌,浓郁的香味在那间并不太大的堂屋里积聚着。但包括母亲在内,我们兄弟五个是绝对不允许上桌的,父亲的家规极为严苛——孩子们不但不能因为客人的邀请上前吃菜,而且不允许表现出哪怕一丁点眼馋,不能往桌上看,甚至不许让客人看到你咽唾沫,一旦违反,轻则骂,重则挨打。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客人吃饱喝足之后,或许桌上还能剩下一点菜解解馋。然而在那样一个年月里,这些菜放在绝大多数农村家庭里都堪称美味,剩下,几乎便是神话传说了,所以几乎每次我们都只能是以失望而告终。
   那时候心里那个恨啊!心里总想父亲咋就那么自私那么狠心呢?长大了,说啥也不养他老!但是母亲理解父亲的苦:“你爹啊!他就算是让你们恨死了他,就算是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他也不愿意让人因为咱家穷而瞧不起咱;不愿意让人觉得因为咱家里穷而孩子们个个没教养。他不怕你们恨他,也不怕他老了你们不养他,他就盼着你们这些小人儿走出去的时候,庄里乡亲们不会瞧不起你们,不会欺负你们!”
   每次母亲说这话的时候,瞟向父亲的眼神里总是饱含了哀怨、无奈,还有若隐若现的泪光。而且母亲说得不错,父亲确实不怕我们不养他老,因为在刚刚59岁的那一年,他就在干着农活的时候心梗突发,猝然离世了。于是母亲又说了:“你们还不想养你爹?看着没?你们想养,人家还不用你们呢!”
   嗯,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亲的强悍和懦弱
   有那么几年,父亲负责管理生产队里的菜园,超强的农耕技艺和他面对农作物时的那种异乎寻常的耐心和细心,让他不多久就成为了一名种菜高手。
   记忆里父亲的菜园简直宛若天堂:成片的西瓜在田埂间憨憨而睡,红彤彤的西红柿点缀在绿叶中若隐若现;细长的黄瓜顶着小黄花摇摇摆摆,紫红的茄子硕大而清甜。这些都是可以生吃而且对小孩子们极具诱惑力的,其他还有像辣椒、丝瓜、扁豆、芸豆、豇豆、大葱、韭菜、南瓜等等。可以轻易想象的一点是:这样的一片菜园,在那种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月里,对于周围村庄里的大人孩子们而言会是一种多么巨大的、难以抵制的诱惑!所以作为菜农,父亲的职责除了日常管理之外,还要负责夜间的看守工作。
   作为守夜者,父亲对于那些夜里前来偷食的小孩子显得异常宽容,甚至可以说有些懦弱。为了偷吃,村里的小孩子可以说是穷极心思,花样百出,比如从麦地或是玉米地里匍匐前进,一直爬到菜园里,然后头也不敢抬地摸到啥吃啥,或是干脆将裤脚扎起,将摸到的西红柿、黄瓜、茄子之类装到裤子里爬出来再吃。但这些伎俩在大人们眼里可是不值一提的,于是乎就经常会有偷吃的小孩子被父亲发现。但暴躁的父亲却从来不会惩罚他们,甚至都难得大声呵斥。他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干脆把他们从菜园里拉出来叫到他值夜的小屋里,让他们趴在成堆的黄瓜柿子里吃个够然后撵回家——唯一的一点是:他不允许孩子们往家里拿。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当面对那些前来偷菜的大人时,父亲却是毫不留情的。他不但会毫不犹豫地制止,而且有时候还会把菜园里的狗放出来,把那些人撵得狼奔豕突、无处可藏,甚至还会与其发生正面冲突。而也正是因为这个,父亲曾经被村里的一个青壮后生一铁锨砍在头上,几乎丧命。然而就算如此,浑身是血的他也不肯后退半步,一直坚持到生产队里的人和哥哥们赶到,这才颓然倒下。
   那是我记忆里父亲受伤最重的一次,他满脸满身鲜血的样子狰狞可怖,他那近乎歇斯底里的怒吼,曾经那么深刻地震撼过我的灵魂。那一刻我眼里的父亲,应该是一位不屈的将军、一位精神上的贵族甚至是帝王。
  
   父亲的梦幻和清醒
   终父亲一生,他不允许自己的孩子们经商,态度坚决,没有一点商榷的余地,甚至为了这个他会不惜以死相逼。因为在他看来,经商这件事最不靠谱,国家的政策说变就变,就算你挣下了万贯家财,说不定也会因为一点小小的风吹草动而毁于一旦。
   在父亲眼里,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生活方式最有保障:一是老老实实种地;二是念书考大学进城当工人。若是退而求其次,那就是一边种地,一边到城里或是附近工厂里打工,当然这种观念还是分田到户之后,他才慢慢确立的。
   所以对于孩子们的教育,父亲一贯坚持的就是经商——丢人、没出息、不保险;求学——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生活有保障;考不上大学——回家种地、出门打工,虽不能如城里人一样活得那么滋润,却总能衣食无忧、老婆孩子热炕头。而关于这一点,一向自负颇有经商才能的大哥抵触颇深,甚至直到现在,父亲早已去世二十多年之后,每每谈到这一点,大哥还是会对父亲有所不满。因为以今天的眼光看来,或许多年前父亲对大哥经商的多次阻拦,确实扼杀了他发展事业的机会。
   然而同样的,我们之于父亲,也应该是愧疚良多的。因为父亲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家里能出一个大学生,到政府机关或者是大企业坐办公室,吃皇粮、拿退休金。用他的话说就是:“那是祖坟上冒青烟的大事,只要这些孩子当中有一个考上大学,坐了办公室,就算我累断了头、挣断了筋,我也得把他给供出来。到时候就算我死了,到那边见了俺爹俺娘,也算有个交代了!”
   然而可惜的是,我们兄弟五个上学时大多是虎头蛇尾,小学中学学习成绩都很好,但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到最后居然没有一个能够圆他老人家这个并不算大的梦想。我想就算到了他去世的最后那一刻,应该也是心有不甘的吧?!作为儿子,我又能拿什么来告慰父亲那高傲的灵魂?!
   后记
   一段一段的岁月,一圈一圈的年轮。时光流逝了这么多年,我也用我自己的人生一点一滴将父亲解读了这么多年。或许父亲就是一部最浅显也最厚重的书,我在慢慢领悟他的同时也在慢慢领悟自己。我相信,当我也即将成为一本被儿子沉埋于心时常翻检的书的时候,这种领悟就会和我的人生合而为一。
  

共 440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描写父亲、读来令人动容的散文。作者分四个部分,以深沉、厚重的笔调描写了父亲坎坷艰辛的一生。父亲的家曾经家境殷实,却因遭遇抢劫而变得贫困,又因时运不济而一贫如洗,而父亲要强、好胜、心灵手巧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因为自卑,父亲生怕孩子被人瞧不起、被人欺负,因此对孩子严格要求,就算被“恨”也绝不放松;作为生产队菜园的管理者,父亲对偷菜的小孩子和大人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罚方式,表现出他的强悍和“懦弱”,也其说是懦弱,倒不如说他对幼小者充满了同情悲悯的情怀;曾经有过教训、受过打击的父亲把自己的梦想强加于孩子身上,虽说有些偏执却也能让人理解,算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吧!作者对父亲一生为人处世、成败得失进行了细致的回顾,饱含真情,解读通透,不失为一篇人物散文佳作!问候作者! 【编辑:执手今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0903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执手今生        2014-09-02 10:54:11
  拜读欣赏,祝作者创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芥子须弥三虎        2014-09-02 17:05:50
  谢谢文友光临指点!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