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作品赏析 >> 【雀巢赏析】暮霭时分: 我自静默向纷华

精品 【雀巢赏析】暮霭时分: 我自静默向纷华


作者:老树老树 童生,90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74发表时间:2014-09-05 09:46:48
摘要:莎拉·梅特兰,英国当代最有造诣的女作家之一,“毛姆小说奖”获得者,著名女权活动家。牛津大学毕业。其小说《遥远的北方》曾被改编成电影。现执教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主讲基础写作。她在《我自静默向纷华》这本书中,述说了她近二十年间如何深入荒原、孤岛、沙漠、高地,离群索居,孤独行走去寻找寂静之路的历程。以及她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通过各种方式去体验“静默”、思索“静默”、实践“静默”的生活。作者在引领着读者远离喧嚣走上寻找寂静的旅途,以诗意的语言、坦诚的反思、严谨的质疑、智慧的探寻,带领人们进入心灵的隐修所。 

【雀巢赏析】暮霭时分: 我自静默向纷华 我常常想,一个人的文字,如同是生活轨迹的印痕,也如同是情感和思想交叉运行的两条线,更如同是向四周肆意生长的藤蔓。
   拾起这些散落在各处的文字,写给谁呢。写给死去的人? 坦率的说,他们是看不见的;写给活着的人? 在这个步履匆匆的世界中,有谁又能停下脚步打开心窗,去安静地倾听你发自内心的声音呢?
   有人说: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能遇到与另外一个人的了解,彼此能走到对方的心里。我以为,所言极是。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尽管这支芦苇可能很脆弱,也许有时候听觉很差,但我还是愿意对它唠叨,一个人在静默中独自撒字,像农夫一样不问收获的在田地里播种。
   于是,在北方的九月,已经有些秋凉的一个暮霭时分,在朦胧而又氤氲的灯光下,一个男人,一本书,与一个灵魂在对话......
   ---- 题记
  
   《我自静默向纷华》,这是一本能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上,以及生活里带来的不安中,寻找到些许安静与慰藉的书。
   书是朋友推荐的,我让女儿从卓越网上购得寄回。拿在手上,尚未打开,映入眼帘的书名就在诱惑着我的视觉了。
   作者莎拉·梅特兰,是英国当代最有造诣的女作家之一,著名女权活动家,“毛姆小说奖”获得者,50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她在她的文字中,向人们描述了她近二十年间,双脚踏遍了那些少有人迹的荒原、孤岛、沙漠、高地,以一个人离群索居和孤独行走的方式,在常人想像不到的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中,用许多种方法去体验 “静默”、思索“静默”,用自己珍贵生命的时光,换取了一个人静默之旅的孤独感受。
  
   她在书中说:“我们都梦想能拥有平和与宁静,愿意尊重隐私,也以为和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相比,人在独居一隅、沉默寡言的时候更真实,但是我们却很少主动享受这份安静。一方面我们对安静抱有浪漫的幻想,另一方面却觉得它很可怕,对心理健康不利,妨碍了我们的自由,要想方设法不惜一切代价避开它。”
   何曾不是这样? 安静,对于我们每一个来说,是不是一个很奢侈的、或者是仅仅限于嘴上拥有,实际上在心里并没有它所有的位置,或者只能占有了一点点儿地方的东西?
  
   活在当下,战争、政治、经济、文化,这些每天都在彼此争夺制造出来的喧嚣和吵闹,无一例外的都会发出噪音。具体到我们的生活中, 媒体的噪音、语言的噪音、马路上的噪音、由视觉转入听觉的噪音不绝于耳。现代文明和科技的产物,本来应该是用来人们享受的东西,反过来却在严重地损害着我们的听觉,在时时啮咬着我们的心灵。那些无所不在物欲也是无时不刻地在诱惑着你,常常令人内心躁动不安——世界之大,哪里去能寻找到一处安静之隅?
   所以,用静默的方式来对待喧嚣和躁动,用无言、无声来反抗,这何曾不是我们意在探索一种新的生活,重掌人生主动权的一种尝试?
   无疑,莎拉·梅特兰是先行者,因为她做到了。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会喜欢安静,哪怕喧闹充斥着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人在生活中,是要面对两个世界的——身外的客观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两个世界面前,人总会有些躁动不安。“静”,相对于“闹”,其实不仅仅是声音,因为声音不过是“闹”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并非是它的全部内容。
   人们常常有感于当下“喧闹的生活”时,爱说人心“浮躁”,殊不知,这“浮躁”的人心,正是人的主观世界的产物,是“喧闹的生活”之果、之源、之因。
   所以,由“闹”入“静”,不仅仅是指远离声音或噪音,过上一种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而是要消灭自己体内的各种欲望去修心养性的静意安神,从根本上去断绝喧闹之源,抑或是通过某种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来达到一种安静的状态。
   如果你能试着安静下来,或许就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在那一刻, 你会比什么时候都明白:你什么也没有,又什么都拥有......
  
   在书中,梅特兰是这样描述她的静默过程的:“我端着一杯咖啡在自家小屋门前的台阶上坐下来,俯瞰峡谷,欣赏着只有我才读得懂的空灵。实在是太美了。我们都知道弗吉尼亚·伍尔芙那句家喻户晓的话:每一位女作家都需要属于自己的房间。在我看来,这话只对了一半。我需要整个荒原。一位朋友担心得不得了,专门来看看我是不是疯了,此举显然有些小题大做。最后她无可奈何地说:“看看你,萨拉——方圆二十英里什么都没有!”
   她说她静默的第一周,“连一碗麦片粥都会变得异常可口, 所有的食物味道都变得更醇厚。”其实, 这只是人在一种特定与特殊的生存环境中,自身的感官变得敏锐的开始。她说她能辨别出各种不同的风声, 而且还能听出其中的层次, 对天气、声音、色彩与光线阴暗变化感觉特别的灵敏。所以,她才对静默、安静、寂静这些词组,有了比常人更加深刻的体会。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有一个表述:“一种表达只有在一种具体的生活之流当中才有意义。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流已经支离破碎,我们面临各种各样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世界的交织、重叠和碰撞。与此同时,我们的表达同样也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
   而梅特兰正是把这些支离破碎的东西,重新地联缀在一起,让人们感受到了一种新的人生感悟和体验。
  
   我以为,世界上最奇妙的生命现象,一定都是在安静的状态下产生的。
   假如人的生命分为三个阶段:即出生、成长、去世。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人生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波澜不惊,除去中间部分,从开始到结束的首尾两端,这个世界对于你,以及你对于整个世界,彼此都是在安静中度过的。
   生命始时,我们会在安静中来到世界,心灵纯洁天真而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生活,给了我们无穷的未知,因此也充满了趣味和无尽的想向。此时, 一切都是率性而纯真的,欲望和名利还没有显现, 这是一种相对的安静状态。
   当我们长大踏入社会时,周围形形色色的事物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安静的状态,并且以极其蛮横无理的态度干预了我们同世界的私密谈话, 各种各样的欲望每天都会来诱惑你,很少有人不为之心动。心浮气躁者往往难以自控,茫然失措的内心焦灼,在无数的选择中不知何去何从, 在一片纷乱的喧闹中会常常会变得身不由己,人就会在欲望的海洋中挣扎沉浮。
   人生步入老年后,许多名利会渐渐远去,浮躁会幻化成平淡和平和,当年的激情也会变得沉稳。面对生活,我们开始新一轮的身心俱寂的思考, 当我们走到人生的终点时,大幕会缓缓落下,你的内心会极度安静而沉潜寂然, 生命,也会在一片安静中悄悄的离开世界。
  
   四十年前,我在农村插队。我曾在我的博客《那年、那月、那个早上......》中写过乡下的夜晚:“我的青春期带着我无处安放的青春,在北方乡下冰冷的土炕上走进了第一个夜晚...... 其实,人在由床到炕的过程中,也许是在完成一种思维的进化。尽管这个夜很静,静的让人惊悚,静的让人发瘆,静的让人耳膜发响。所有从童年到少年的梦,全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是心中萌生出一种冥想——这个不是故乡的陌生的地方,如果是父亲的乡下,也是这样的土炕吗? 是不是就会变成遥远的童年记忆的样子,是不是就会变成理想中的伊甸园或其它美妙的境地? 那样,我心中的田园就不会荒芜了。”
   这些文字,描述的也是一种静,是一种思想和灵魂形将被吞噬之前的、可怕的静,是一种人生不知被命运之手抛向何处的毫无幸福感的心理体验。
  
   就幸福而言,梅特兰说她在静默中是幸福的:“有芦苇、杂草、石楠花和凤尾草在风中别样摇曳的身姿,还有瞬息变幻的光影;从早到晚,一年到头也都是如此。太阳和云彩交相辉映,转瞬即逝。从某种意义来说,朋友是对的。正是这种无边的空寂让我身不由己地投向它的怀抱。我看着它,可观之物甚少倒反而看得真切。我倾听着,这无音之韵、无声之律方才和谐。山上电线杆和电信杆踏着步,翻山越岭而去;四周山脊线蜿蜒起伏,围成碗状,盛满了寂静。向下望去,隐约可见数条银练,似断非断,似续非续。哦,这不是那山谷中蜿蜒而下潺潺的小溪么?”
   我经常会遇到一些人,当然有时也包括我自己,常常觉得生活中的所谓幸福乏善可陈——是不是因为我们感受幸福的能力太低了,抑或是对幸福的定义过大,以至于把琐琐碎碎的小幸福从来不当作幸福?
   读着梅特兰的这些文字,我感到问题一定出在,我们感受幸福的雷达信号是不是太弱?是不是捉捕不到想像中生活的那些完美?
   其实,有的时候,人需要选择有厘清内在世界,认知自己真实感受的智慧;有的时候也需要有拒绝诱惑或顺应形势的坚守;有的时候更需要有悦纳自己而不去悦纳别人的勇气。
  
   我的一个表姐,漂亮开朗,美籍华人,与夫君早年台湾清华毕业,双双赴美读了博士,后就职于摩托罗拉公司,前几年又被总部派到天津分厂做了高管,一对儿女都在美国成了家。生活和事业一帆风顺,让许多相识的人心生羡慕。
   不料,她夫君先患中风,无奈因病提前退了休,生活勉强可以自理,身体时好时坏,又如此了几年,前不久不幸去世了。
   我想表姐此后一定会悲痛万分的怨天忧人,会回台湾或去美国和亲人、儿女度过一个人今后的生活。但她异常平和的对我说:“我以后哪儿也不会去,就在天津定居了,因为你姐夫是在这儿走的,骨灰我就放在家里,我们还是在一起,这里很安静。”我略有惑。她又说:“我每天都去敬老院做义工,这样很好,心里也很平静。一个人,只有心静才能不动,以不动对万变,以不动对大灾难,就会祸去福来......”
   我真的是钦佩不已——如此的湛然常寂,这得需要何等的心怀和境界?
  
   安静诞生的是大师,喧闹只会制造庸人。
   “我们都梦想能拥有平和与宁静,愿意尊重隐私,也以为和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相比,人在独居一隅、沉默寡言的时候更真实。但是我们却很少主动享受这份安静。一方面我们对安静抱有浪漫的幻想,另一方面却觉得它很可怕,对心理健康不利,妨碍了我们的自由,要想方设法不惜一切代价避开它。”梅特兰在书中,是这样描写人们矛盾的心态的。
   我深深的以为:迄今为止,凡是在人类思想领域范畴中取得成就的大师们,无一不是安静之集大成者,无论这个世界如何纷繁芜杂,他们的内心都一定能安静的如一湾湖水般波平如镜,都能在心平气静的状态下完成宏篇巨制的奇思妙想。
   而喧闹它会剥夺了我们的思维和思想,抹杀了生命前行的动力, 停留在平庸的层面,它会让人的生命丧失了自我和心灵的主宰, 会让人变得无所事事,胸无大志,浑噩终日,沾利自喜。它无异于一具没有灵魂和思想的行尸走肉,在茫然无知的自我狭隘的世界中,麻木不仁的自生自灭,这样的人, 既不懂得人生在世的真实价值,也无从把握生命的意义和本质。
   一切物质的东西都会随着时间烟消云散,任何名利与内心的安静相比都不足挂齿, 人生的终极目的是探索生命的存在价值,能够伴随我们走完人生旅途的,唯有在生命躯壳中栖息的那个安静的灵魂。
   詹姆斯·E.艾伦说过:“心灵的平静是智慧美丽的珍宝,它来自于长期、耐心的自我控制。心灵的安宁意味着一种成熟的经历以及对于事物规律的不同寻常的了解。”
  
   听过一则故事,说是一个木匠带着一帮徒弟在干活,但木匠不慎把手表丢到了木工房的刨花堆里,大家一起找都没有找到。待所有的人走后不久,一个小徒弟很快地就找到了手表。
   木匠问徒弟用什么方法找到的,男孩儿说:“大家一起找,乱哄哄的。你们走后,我一个人坐在黑暗里,听见手表滴答滴答的声音,顺着声音一摸就摸到了。”
   故事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安静也是一种智慧。
   一个在现实社会中生活的人,要想寻求身心的安静无疑会很难,为了生存,为了活得更好,为了离痛苦更远些,为了更有质量的生活,常常会让我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我们身边充斥的物质诱惑,会使我们更多的选择向生活妥协和让步,虽然我们的物质生活取得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但在更多意义上,我们却成了物质的奴役,成了物质的附庸和装饰,而不再是自我和心灵的主宰,在一片迷茫和困惑中,又常常四处去寻找幸福。
   其实,不必去苦苦寻找了,请你相信,安静就是一种深刻的幸福。
  
   我看过美国作家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今天读着梅特兰文字,好像又是一部新的《瓦尔登湖》。但不同于梭罗的地方,梅特兰不仅热衷于去过隐居生活,而是乐于对这种隐居生活,作更加深入细致的体验和思索。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写作方法的差异,而是一种目标指向的不同——它会让你感觉变得更加灵敏,让思索变得更加专注,让心灵变得更加丰盈和充沛......
   此时,暮色已重,夜色袭来,窗外秋蝉的翅膀沾上了些许露水,叫声显得有些嘶哑和沉重。
   明天的太阳依然会照常升起,温暖的阳光也会打在我们身上。我们是不是可以放缓人生中匆忙奔跑的脚步,去聆听和感受,这书页中引人深思的声音和萦绕在唇齿之间的思想余味?
   人生半百后,已是步步皆老的向后光阴,了然于心,不动声色,才可以这样沉潜寂然,才可以有这样的静。
   还是用梅特兰的这一段话来做结尾:“群星闪耀,把整个天空都照亮了。银河美妙、密实。星星如此繁多,我竟找不出平时能够认得的星座。整个天空都在闪烁、舞动、无声地歌唱。”
   “没有树林和房子来隔断群山的脉络,不论我坐在哪里,沉思的时候都可以看见这条线清晰地将天与地隔开。这条线是永恒的,早晨第一缕阳光出现的刹那,它从黑暗显现;夜幕降临,它又重返黑暗。这条线的上面,是生命的永恒,下面,是生命的短暂。”
  

共 560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有人说,写一本和静默有关的书,如同艺术家画一幅看不见的的作品,《我自静默向纷华》就是这样一本书,一本与《瓦尔登湖》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书,作者在赏析此书时不停地有金句自然流淌出来,读来颇令人静心;文章一边赏析一边联系生活实际,穿插了自己、表姐、木匠等的故事,水乳交融,不留痕迹,读来令人信服:自己四十年前在农村插队,感悟到思想和灵魂形将被吞噬之前的、可怕的静;生活幸福优越的表姐在夫君中风去世后,定居在夫君生前的城市每天做义工,又是另外一种心静,以不动对万变,以不动对大灾难,祸去福来;木匠在刨花堆里找手表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体现的是安静就是一种智慧;而对于忙碌浮躁的现代人来说,安静也是一种深刻的幸福,这种幸福就时刻就在我们身边。该文如一股清凉的泉水,滋养身心,佳作,推荐阅读。编辑:落霞与天使齐飞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906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落霞与天使齐飞        2014-09-05 09:48:09
  对于忙碌浮躁的现代人来说,安静也是一种深刻的幸福,这种幸福就时刻就在我们身边。该文如一股清凉的泉水,滋养身心。编辑过程中修正了几处标点符号。
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回复1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09-06 05:59:34
  多谢天使的仔细,还经常告诉别人码字时要仔细,看来自己要更仔细!
2 楼        文友:霍飞鸿        2014-09-05 10:34:13
  静默是一种深刻的幸福,这一命题写出了人的智慧,宁静淡泊是多么的美好。问候作者。
回复2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09-06 06:00:52
  谢谢你的问候,中秋快乐,一定快乐!
3 楼        文友:苏庸平        2014-09-05 10:35:39
  物质的、金钱所能操作的,政治的或者某些情感上的诱惑,都是作者不在眼里的东西,唯有一份安静是内心的慰藉和依托。在安静的环境里寻找自己的快乐,寻找自己更深邃的认识,这是一种高级思维形式,能在这种思维形式的进程中生活或思考,真是一种超脱的幸福!感动作者的这种高级思维境界!
用一颗真诚的心交天下真诚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回复3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09-06 06:07:17
  多谢苏老师的赞,我倒不认为自己能进行什么高级思维,我只是把我的所思所想,努力的真实的表达出来,不虚伪、不做作,真实即好。
4 楼        文友:闲妹        2014-09-05 10:59:34
  作者有读书后的感悟,有生活中的人生哲理,欣赏佳作,中秋问好。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4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09-06 06:08:57
  祝你也中秋快乐,必须地!
5 楼        文友:曲新同        2014-09-05 15:54:10
  人生到了一定的境界,就如暮霭晚霞一样,那里沉聚着浓重的生活,却不急不躁,不惊不辱,却很少有忙碌的人举目欣赏,因为到了这个时节,已经很少有人有这样的境界了。
风雨路,人间爱,江山情! 这妩媚,这崎岖,这葱茏, 都是我的风景!
回复5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09-06 06:11:42
  虽然到那种境界人少,但仍愿努力趋之,因有人在前,如你。
6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4-09-05 17:14:08
  “如果你能试着安静下来,或许就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在那一刻, 你会比什么时候都明白:你什么也没有,又什么都拥有......”特别喜欢这句话,由着这句话又想到微信里读过的一席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于是想到,在这样一个喧嚣浮躁且压力山大的时代,人要静下来的确不容易。然而,静的前提首先是“止”,止住过分的贪婪和欲望,停下脚步,倾听自己的心跳,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的确是一个智者的人生。
   面对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人们想要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但如作者所言,在人生三段里,最终还是要走向宁静。所以,对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真的不可太执着,不值!
   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足者常乐,我对自己说。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7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4-09-05 17:19:05
  作为以中年人为主体的文学社团,这种具有哲思型的文字当成为主流,因为,这里有生活的积淀,思想的沉淀,深刻而厚重。而过于年轻的经历,是难以抵达的这种境界的。
   喜欢这种滋养心灵和精神的经典之作。赞,并,顶!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7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09-06 06:23:33
  谢谢你的赞和顶。我以为,这是你对文学写作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鼓与呼。也是对新雀之巢文学发展方向的鼓与呼。中年人,大散文,有历史和社会以及家庭的负重感和责任感,把这些做为前行路上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我们的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光明!
8 楼        文友:石佛        2014-09-05 22:05:32
  一个安静的女人有气质,一个男人安静下来很智慧,面对物质刺激,利益失重的时代,我们应该慢下来,先不说愤世嫉俗,等待自己的灵魂——
中国作协会员。写字为生。出版多部长篇。
回复8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09-06 06:27:34
  是的,我们的脚步的确有时太快,需要停下来等等我们的灵魂。谢谢石佛老师的到来,中秋快乐!
9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09-06 07:33:20
  安静是一种智慧,安静是一种幸福,可是,安静又是何其难啊。身安静似乎可做得到,心安静却不是那么容易。此刻,读着如此开启慧智的美文,人倒是真地安静了片刻。问候中秋好!
10 楼        文友:金锁        2014-09-06 09:18:55
  呵呵,好喜欢这篇文字,静静地读完,深深地共鸣。
   静谧是博大的,大的无边无际。当我将视线从老树先生此文最后的笔端收回,双目便自然地微微闭合了,思绪去到了西藏,去到了雪山草原长天大野。戎装几十年,生活本是轰轰烈烈的,却不知怎地,就十分渴望静谧,渴望梦中的唐古拉、纳木错、可可西里,于是,几年前我申请去了西藏......又于是,我拥有了自己的心灵驿站——拉萨市北京西路的那间不起眼的藏式小酒屋“冈拉梅朵”。在那里,我读了很多书。《我自静默向纷华》,我一定也找来读读。
爱我,请爱西藏!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