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被遗忘的时光(同题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被遗忘的时光(同题征文·散文) ——唤醒沉睡在岁月里的文字缘


作者:江楼望雨 举人,397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17发表时间:2014-09-17 19:22:02

【流年】被遗忘的时光(同题征文·散文) 一支烟,一杯茶,阳台斜照的阳光;窗下甬路旁抹去了顶端四下伸展着枝干的法桐,秋风染黄的叶子,微微摇摆着,一片,两片,落地。
   思绪,追寻着堙没在岁月里的记忆。
   2012年,五十九年前初中入学同一年级高中又一起度过三年的老同学聚会,地点是西炮台宾馆大厅。与会者,有的固然年年相见,但也有不少是近半个世纪再聚首,那份亲热自不待言。
   劳燕东西大半生,蓦然举首恰相迎。华发依稀陈面孔,如梦。凝眸相拥泪花擎。
   正式开筵以前,同学们散坐在廊下的休闲座位上朝花夕拾叙旧闲聊,召集人张君领着一个颇有风度但显然比我年轻几岁的人向我走来,笑嘻嘻地。
   这谁啊?
   我紧急地转动脑筋,企图在淡去的影像里搜寻犹存的特征。结果徒劳。
   “江滨!您想不起我来了?我比您矮两级,初十三(级)高十一(级)。于大卫。我是当年的《火箭报》积极的投稿人,也跟着你们高年级的同学参加过编辑。”江滨,那是我中学时代曾经被比较要好的同学喊来喊去的另一个名字,写稿、投稿一直使用的,所谓笔名。听到这个称呼,我倍感亲切。
   他说的是上世纪58年的事情,学校曾经办过一份校报,就叫《火箭报》;我干过负责改稿、排版、刻写、印刷的主要编辑。
   那是怎样一个一个火热的年代啊!大炼钢铁,激情燃烧,卫星上天;通宵的灯火,林立的土高炉,高炉中冒出的烛天火焰,还有彻夜不停的高音喇叭,重笔浓彩描绘着一幅想起来就心跳的但后来反思却也无限慨叹的历史画面。就在这背景下,学校的黑板报升格为油印报。开始每周一期,加号外,八开版,每期二至四张;后来就是三天一期。尽管有连轴转的疲劳,但来稿还是联翩如蝶;除了高音喇叭广播用一部分,有些语句不乏文采,足以沸腾热血的就上报纸。编辑部几个人以外,每班都有通讯员,抽空跑来跑去,采访,写稿,在炉前硬拼着驱赶瞌睡,以膝盖做桌子。编辑人员是轮班的,高九级是主力,其中好像也有一两位低年级的小同学。于大卫?名字似曾相识,但当时的面容,实在没印象了,毕竟不是一个年级的。
   他拉我来到宾馆传达室(保安休息室),从包里拿出一本诗集,《阳光的味道》,是新诗,清新阳光的味道扑面亮眼。扉页已经题写了“lzj学兄雅正——于大卫”的字样,还盖有一颗鲜红的印章,可见其郑重,显然是预先写好专送我的。此时脑子里闪了一下,前面说的“似曾相识”好像不止是花语季的旧印象,学会电脑以后在一个官方文化机构举办的诗歌大赛获奖名单里见过这名字。
   “我是在《诗刊》看到您的——宝刀不老啊!——《鹧鸪天》:竹影依依纸满情……”
   思绪随着他的话又一道亮光,这是另一段尚未睡过去的记忆了。
   2005年底,那时我在《长白山诗词》徜徉,三天两头在那上边发稿。忽然有一天收到了一封长信和两本书——《竹影书屋吟稿》(一)和(二),披阅之下不禁感慨良多。这是四十年前的一个学生赵广峰君,他在《长白山》发现了我的足迹,经过编辑的指引,找到了我的下落。广峰诚然是个多产的诗人,诗集里每一首都注有日期,几乎一、两天一首,日记似的;他在黄河一个工务段工作,诗中的黄河情怀跃然。他的诗集勾起了我对黄河的怀念。
   黄河,黄河边,那是很值得回忆的一段日子。风华正茂的我师范院校刚毕业,就分配在黄河边一个乡村中学教书;学校距河不过4、5华里,远远地就能看到黄河大堤。每到可以两节连在一起的课外活动,我总喜欢领着学生到河堤上去,看翻滚的浪涛,看渡河的小船,教学生唱《黄河大合唱》里的曲子,也背古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还有: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面对滔滔滚滚的黄水,背诵古人写黄河的诗句,那确是别有一番情调。
   那时我对古诗词连入门的知识也不懂,却喜欢照葫芦画瓢,把一些小学生唬得一愣一愣;每对付出一首,他们就抄过来抄过去。崇拜老师的诗词并深受兴趣影响的学生中,就有赵广峰君。他在来信中提到,我写过一首《破阵子》,他抄过,可惜找不着了,问我是否还有原稿。
   看到他的情怀,看到他的成就,我写了两首《鹧鸪天》以报:
  
   竹影依依纸满情,恍如耳畔起涛声。当年恂雅学童笑,灿烂而今诗箧盈。
   披肝胆,敞心旌,乡音浓处笔花凝。人生不负追求旅,好驾吟舟剪浪轻。
  
   踏遍乡帮赤子情,滔滔黄水伴心声。清淤护坝风霜苦,运墨挥毫意趣浓。
   歌盛世,举吟旌。关山处处土香凝。春风送暖长提绿,徵发弦歌逐韵轻。
   (关山,他工作的地点;双关。)
  
   后来我把这两首词投给了《诗刊》。不长时间,《诗刊》古韵编辑江岚先生寄来了个短函:“拟采用《鹧鸪天》‘竹影依依纸满情……’望勿再另投。”又过了大约半年,“竹影依依”在2006年一月·上半月以真名实姓刊登出来了。
   从此,我和赵广峰君开始了书信诗词往来,至今(当然,现在是网上QQ)。后来我给他的另一本诗集写了一篇序,把这首词用到了里边。
   大卫就是指这首词。
   这首酬答老学生的词,又把近60年前的两个不同年级的老同学牵到了一起,接上了关系。
   记得那次老同学聚会我和大卫交换了邮箱,可后来狡兔三窟,这里住一气,那里住一气,到大儿子那里就上大儿子的电脑,到小儿子那里就上小儿子的电脑,回到自己的家就上自己的电脑,折腾来折腾去,竟然把大卫的邮箱址丢了!前些日子上网游逛,忽然在市日报副刊的电子版里看到了去年就见报的一首带有文言色彩的现代诗,题目是《江楼望雨》,诗文如下:
  
   青春满志轻盈着小步
   登上江边清风的扶栏
   窗口晓风习习
   释放浓郁唐宋意
   瞻眼望去一片静谧莎莎雨
  
   江天茫茫浑然成一体
   笛箫的清韵
   似已寻到音知己
   想象中的丁香旗袍
   沐浴在清爽中迎向一把
   油纸伞的孤独肩并手携
  
   芭蕉点点滴滴闪晶莹
   舒展广袖正起舞
   紫燕剪辑短信欢声急
   黄梅望中笑眯眯
   江南江北潇洒甜蜜蜜
  
   历代独立大手笔
   时代留下不朽的诗文典籍
   自由的媒体传遍世界
   江楼望雨
   耳听春雷又见虹霓
  
   这分明是写给我的了。可我把人家的邮箱址丢了,谢都找不到门牌号码!
   打电话问了几个老同学,他们大都知道大卫的名字,但联系通道没下落。
   咋办?他退休以前在市教育局工作,难道为这么点事去惊动机关衙门查联络档案?
   忽然想起前几个月得到的一本Q市散文刊物《长春湖》,那上面好像有于大伟的诗。从书架上抽出来一本一本地翻——好了!找到了:“《石雕(外二首)》,于大卫”。
   和《长春湖》的编辑没什么私交,于是冒昧在投稿邮箱里发去一个短件,用的是老顽童的口吻:
   “嘻嘻!不知哪位大编当值,向您打听个人,您应当知道——于大卫,因为我在《长春湖》2013第一期看到过他发的诗稿《石雕(外二首)》。如果能查到,把他的邮箱或者QQ或者电话告诉我,其中一样就可以。我叫lzj,网名江楼望雨。我们是老同学。是不是添麻烦了?”
   三天以后,回讯来了,问:
   “是信息港的江楼望雨吧?”
   信息港是Q市的一处网上论坛,我时不时在那上边踩一两个脚印。看来这位当值编辑也是该论坛的常客。于是我回:
   “是的。我有时登陆信息港,注册网名江楼望雨。您是哪位啊?帮我查查于大卫的通讯途径,QQ或邮箱。谢了!”
   又过两天:
   “*****@126.com于大卫的邮箱,你老看看是不是?”
   既然称呼带了一个“老”字,显然他已经知道我是谁了。我谢了人家,立马去了大卫的邮箱。但还拿不准,怕弄错,便投出了一块问路石:
   “大卫,是您吗?《阳光的味道》,璞真斋?‘青春满志轻盈着小步……’无意中在百度看到的。嘻嘻!”
   第二天,我的邮箱里来了新件,是于大卫:
   “江滨大哥您好:
   来信收悉。那篇小诗就是专写赠予您的,前发给报社,本有一个副题“赠江滨”,为的是寄寓我们文苑深情厚意。后编辑采用时将副题删去,也好,我用这种方式向您问候,您肯定会意会的,今果然如愿以偿,知音相会。学弟大卫顿首”
   这邮箱往来也未免太麻烦了,我迫不及待地给了他QQ号;这是头一天的事,过了一夜,我们就是QQ好友,开始了QQ对话:
   江楼望雨:嗨!在吗?
   于大卫:联通。看到江楼,凝注着江滨飘洒的春雨。
   江楼望雨:海边的风,还是那样略带咸味?
   阳光,却是明媚柔和。
   于大卫:海边江滨,我们在阳光下挺直了腰杆!
   江楼望雨:我怀念,东校门高台阶进去
   那鹅卵石铺就的甬路
   松柏墙
   中斋
   操场。
   于大卫:时代的淘洗,健康的我们活着,卵石留有坚硬的实体,松柏常青,斋舍文涌,斋舍文涌,板报文图……朝气蓬勃的见证。
  
   江楼望雨:连宵夜班,
   《跃进报》
   教师食堂的夜餐
   由于激动,一时犯糊涂,想到了大跃进,把火箭报《火箭报》打成了《跃进报》,他紧接着纠正:
   于大卫:那时叫《火箭报》。
   ……
   这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文质彬彬的身影,他刻一手好钢板字,夜里加班办报时很是勤勉。但那个影子太模糊了,和今天的大卫能不能重合起来呢?于是又试探:
   江楼望雨:一个参与编辑刻钢板的低年级小同学,他是?……您还记得吗?
   于大卫:好像是曲xx吧?
   曲xx君,我毫无印象,大概是大卫那个年级的同学。
   得!远去的岁月,也忒捉弄人!她模糊了多少珍贵的记忆,我该到何处去寻?
   可以庆幸的是,今天还在。把握今天,让远去的岁月去吧,情和谊不再老去,这就够了。
   谢谢文字,珍重唤醒沉睡岁月的文字缘。

共 38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2012年,“我”和59年前的同学聚会,当年那些懵懂少年都已成华发老者,那种久别重逢的亲热更是令人的心头涌起一番别样滋味。期间,召集人带着一个风度翩翩比“我”略小几岁的人来见我,他见到我能够立即叫出我中学时期的笔名,并能熟练地报出当年所在的班级。他的出现令我回忆起多年前的自己,在学生时期主办报刊的往事,但还是不能想起这个自报家门的于大卫当年的模样。通过他送“我”的书又让“我”回忆起自己和诗词的结缘以及对当年一些片段的回忆。尽管我依然不能回忆起于大卫当年的模样,但他的出现,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是那么一个热爱文字的热血青年,岁月是无情的,他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年华,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但他带不走我们的青春梦,改变不了我们老同学的友情以及对文字共同的爱好!那些看似沉睡的文字缘,那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年华,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心里,不曾遗忘!作者文字底工深厚,构词造句精准凝练,读来蕴含大家之风。上层佳作,欣赏,学习并推荐阅读!【编辑:城里老猫】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城里老猫        2014-09-17 19:26:44
  第一次编辑江楼老先生的文章,诚惶诚恐,几欲放弃,却欲罢不能,按的不到之处,敬请老先生谅解并指导,就当让学生练笔了。祝好!
2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4-09-18 07:57:11
  老猫:我喜欢您这个名字,温馨而亲切。谢谢您精心的编按!
   这篇随笔写的是两段回忆,一段套出了另一段。巧的是,都是由文字牵出来的,而且有联系,所以题名文字缘。文字缘,知识分子的行当,抬高一些(假如江楼是所谓“名人”)堪称“佳话”,其实不过是少资情调的自我陶醉。不管怎样,写出来了,了却一桩心事。就这。
3 楼        文友:素心如玉        2014-09-18 08:26:27
  被遗忘的时光,一段又牵出另一段。每件事的记忆,都是那么的温馨。
   拜读江老师美文,问好,祝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回复3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4-09-19 13:02:56
  谢谢如玉!美文谈不到,套叠的文字缘将铭记在心,写下来,谢有关的朋友。
4 楼        文友:风逝        2014-09-18 10:15:28
  拜读先生大作,感受沉淀在岁月里的美好的文字情谊,为先生对友情的珍惜对文字的挚爱心生感动。
   问好您,愿您老开心每一天!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4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4-09-19 12:46:42
  风逝老师:这篇记事,浪累您费了不少脑细泡。老朋友了,不说虚言假套,心领不谢了!
5 楼        文友:紫枫        2014-09-18 15:37:29
  今天到现在才打开电脑,江老的名字跳到眼前,便迫不及待的进来。问江老好,,读您的文,读到了境界与洒脱,还有你那博学的才识,深深的吸引我,感想不知何处下笔,问安,祝福,敬您一杯。
回复5 楼        文友:江楼望雨        2014-09-19 12:54:33
  紫枫啊,谢谢您的高抬鼓励,一篇记叙文罢了。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