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落日的惆怅(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落日的惆怅(散文)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58发表时间:2014-09-24 21:12:53

【流年】落日的惆怅(散文)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乐游原》中的两句,它高度集中地概括了世人对夕阳的矛盾心理。落日的无限美好,就在这短暂的回光返照。走尽了遥远的征途,很快就要谢幕了。那落日的余晖,满天的彩霞,给人一种含情凝睇依依惜别的温情。随着夜幕的降临,黄昏悄然到来,这美好的时刻却成了短暂的告别。主观的情感和客观的现实融为一体,落日的惆怅便成了必然的永恒。
   相信谁都知道今天的太阳落下,无论如何,明天还会照样升起。这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自然运行的规律。于是有人说,人生短暂,何不潇洒走一回?放下也是一种选择,多少人不满意李商隐的失落。据说近人吴兆江就反其意而用之,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改写成了“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一改确实积极乐观了许多,也表达了执著于现实的精神,深得朱自清先生的欣赏与赞扬。岂不知,这种修改也就变成了一种纯理智的东西,也就失去了那种情意绵绵的深厚情感和至高无上的人文关怀。
   在我国古代的诗文中,“落日”的意象是极其丰富的。从最早的原始先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我们似乎可以悟出些什么,“日落”就意味着休息。在有了“家”这个温馨的概念以后,“日落”又赋予了“家”的含义。在《诗经》古风“君子于役”中就有这样的描写:“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日之夕”的时候,正是牛羊归圈的时候,也是离家的人儿回家的时候。当然,也是家人思念在外的亲人的时候。
   到了宋代诗人李觏的《乡思》,“落日”的意思就非常明白了。“人言落日即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又被暮云遮。”这里的“落日”,很显然是对千里万里之外的家乡的思念。而这种思念之情,在元曲杰出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达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过前面一连串萧瑟苍凉凄苦的环境描写,表达了天涯孤旅漂泊沦落的人儿内心的黯然与悲伤。
   “落日的惆怅”不仅表现为对“家”的思念与留恋,还常常表现为离别的伤感和对爱人友人的不舍之情。大诗人李白的《送友人》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不仅是在写景,而且还巧妙地运用比喻,把友人比作天边的浮云,“人生到处知何似,恰如飞鸿踏雪泥”谁又会知道浪迹天涯飘忽不定的行踪究竟会落到何处,无限关切之意溢于言表;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是那么徐缓,恋恋不舍地把最后的光线投向了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这不正是诗人此时此刻心情的写照吗?元曲代表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一句也确有这方面的作用。
   其实“落日的惆怅”里,还包含一种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即将过去的珍惜。这种珍爱怜惜之情,我们可以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一诗中约略读出,“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在两枝残败的红牡丹即将被晨风吹尽的时候,诗人只好点起火把及时观看。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大体是相同的。苏东坡的《海棠》一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柱照红妆”也表达了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怜爱与向往。
   事物是客观的,又是辩证的。落日的美好,总是带有些许悲壮和苍凉。当年大诗人王维奉命赴西河慰问将士,途中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壮瑰伟的诗句,它写尽了塞外奇特壮丽的优美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绝唱。一个“大”字写出了浩瀚沙漠的广阔无边;一个“孤”字写出了边塞景物的单调古板;一个“直”字,表现了一缕孤烟的劲拔坚毅,;一个“长”字既写出了九曲黄河的壮美,又衬托出茫茫沙海的壮观;一个“圆”字,看似直白,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了对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之中,多少年来,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和喜爱。
   更为奇绝的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所写的《忆秦娥·娄山关》。结尾“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著名的以景作结的佳句。面对漫漫征程,面对铁打的雄关,诗人不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群山起伏彩霞满天的壮丽画面,也写出了万里长征的艰辛与苦难,同时表现了一位伟人博大的心胸和乐观的情怀。启迪人们无论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艰难与险阻,都要满怀信心,振奋精神,迈开大步从头越。
   “落日”其实是一种假象,它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在围绕太阳循环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所谓的“惆怅”都怪我们人类的自作多情。但反过来一想,如果人类真的没有了丰富的情感,这世界与原始洪荒又会有什么两样?是的,我们人类就生活在无限的矛盾对立之中。面对落日,面对夕阳,让我们还是唱起那首大家都喜爱的《夕阳红》吧。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沉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有多少情和爱都化作了一片夕阳红。

共 20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由李商隐《乐游原》中的两句名诗自然引出古今诗文对“落日”的吟咏,从科学的角度与人文的角度对“落日的惆怅”进行了感性与理性两方面的深入分析,“落日的惆怅”既有对“家”的思念与留恋,也有离别的伤感和对爱人友人的不舍之情,更有对美好事物的怜爱与向往。不仅如此,本文还列举了对落日纯理智的看法,如近人吴兆江则云:“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当然,笔者也见过此类诗句,如像著名的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也吟咏着“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其积极达观的情感尽在其中。作者没有局限于古人的思绪,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理性客观的思辨,将自然现象与人文精神,感性与理性加以结合,辩证地看待落日现象,在展示着作者深厚古诗文功底的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看问题的多元化思维,带给人有益的思维方式。拜读此文,开卷有益,推荐赏阅。【编辑:风逝】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4-09-24 21:15:03
  感谢将美文安放流年,为您丰富的学识折服。
   问好您!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4-09-29 11:05:54
  我看文前未加推荐标志的几乎没有,是不是这篇文章有什么问题,麻烦给以答复。谢谢!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4-09-29 15:17:50
  感觉有些不安,说的很好,又是丰富,又是推荐,结果回答却是单薄,让人多少有些疑惑!不过,我还是感谢编辑的负责!只是以为内部缺少沟通,有些令人失望!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