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秋声】秋殇

编辑推荐 【梧桐秋声】秋殇


作者:宁夏何老三 举人,3709.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43发表时间:2014-09-26 16:14:22

又是秋天,又到了感伤的季节。每到这个季节,都能让我回忆我们知青的悲伤往事。
   1965年的秋天,我们近一万名北京、天津知青陆续来到了宁夏生产建设兵团各军垦农场,开始了我们十五年甚至更多时间五味杂陈的知青生活。
   那是一个国家蒙难、司法瘫痪、黑白颠倒、民不聊生、好人遭罪、坏人逞凶、善良的人谁都躲不过去的年代。我只讲其中的三个故事。
   (一)二百元换一条知青生命
   那是1969年的深秋。
   说是深秋,也不知为什么那么冷,和严冬毫无二致。冷风呼啸,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冷空气使贺兰山主峰又穿上了银色的盛装;厚厚的积雪显示大雪又封山了;天寒地冻的一天,兰字954部队数个连队按建制到达西干渠畔,集结号吹响,高音喇叭播放着主席语录歌,鼓舞着兵团战士的士气,上冻之前,西干渠刚完成冬灌,冷空气的到来,使渠坝、渠底冻得那叫一个瓷实。任务明确:西干渠清淤。
   西干渠沿贺兰山南北走向横躺在贺兰山漫坡中间,由于文革,清淤工作停滞不前,西干渠早已超期服役数年,有些渠坝已到溃坝的边缘,站在渠顶向东望去,低于百米直到一望无际的银川平原,那田田组合的水浇地,汇成田字的大海,再到永宁、银川、贺兰、石嘴山……一望无边。一旦西干渠溃坝,这些城市都将成为一片汪洋大海!
   勤劳的宁夏人,早在秦代就修建了秦渠,二千年之后,我们兵团战士,还在用最原始的工具,铁锹、铁镐、扁担、背篓,抬筐、炸药,去挖、去抬、去背、去炸,用秦代祖先留下的办法清淤,秦始皇如在天有灵一定会笑话我们,二千年了,怎么就没一点进步呢?这时高音喇叭响起,毛主席语录歌把干活的知青们都逗笑了,大伙儿感叹:“那时咱可没有用这个鼓气!要有这个,长城就不止万里长了哟!”
   冻土层大约六十公分,打开它是最费劲的,一旦打开要抓紧时间挖掘,扩大冻层下边的空间,空间大了,再一锤重击定乾坤!然后把冻土、流沙、泥土碎石,人挑、双人抬、单人背,沿着几十米干渠的斜坡背到坝顶,到顶时已是汗流浃背,倒掉背土,一身轻,接着刚才流的汗又来个透心凉;没参加过西干渠清淤工作的人永远体会不到劳动的那种乐趣和风景!工作是艰辛的,冷酷的,生活是艰苦的;但我们每一个人对今后生活的美好想往,充满了信心和力量!这就是军垦战士的心态!
   工程的进展是顺利的,渠底深挖1.5米,渠坝浅挖0.8至1米,整个工程大约完成60%了,那天下午,在广播声中,小B和复员军人的班长抬着一筐筐沙石土,顺着斜坡小道往上爬,已经有些精疲力尽了,突然一百米处的一个帳篷内发生两声爆响,黑烟腾空而起!
   小B那时年轻,奋不顾身冲上去,不管三七二十一,抓把铁锹往烟火中扔土沙灭火,几秒钟的功夫,眼看几十平方米、能住几十人的大帳篷被火焰吹起,然后象张纸一样烧着了吹没了,接着又一声声雷管爆响,没有一个人能冲入火海,而且根本不知道帐篷里还有两个人,他们是外号“老农”和“瘦猴”的两个北京知青。他们有病被特批没有参加西干渠清淤工程,都在帐篷里睡觉。
   火焰吞噬着一切猎物,空气让人窒息,火焰和浓烟让人近前都不可能,超出了人的极限。都是二十郎当岁的孩子,哪里有什么安全意识!帐篷里堆着一尺厚的稻草,点了两个煤炉取暖,还有人将雷管、炸药放在行李中,遇到冻层太厚,挖不动时,打个炮眼,点一小炮,能省不少力气呢!这一切都给即将到来的灾难提供了方便!煤炉中掉出个煤碴就把稻草点燃了。当星星之火顿成燎原大火时,二位病号仍在昏睡;大火、浓烟、死亡悄悄扑向他们,沒有一点动靜,直到把雷管、炸药点燃!瞬间……
   大家努力扔土扬沙,大火灭了,浓烟淡了,突然跑来一个人说:帐篷里还有病号呢!几十个人又分头挖,沙土都是烫人的,厚厚的稻草灰闪着火星;小B用锹把插进沙土、草灰中往上挑,突然挑出一个人的手,小B扔掉铁锹,几人顺势一拉把北京知青“老农”从烫人的沙土中拉出来,战友们拦住了一辆铁道部五七干校的吉普,小B拉着“老农”的双手先上了车,紧跟着北京知青“猴子”也被大夫等人挖出来送上车……
   吉普是干校拉菜用的,“老农”和“猴子”只能躺在地板上,二人大口地喘着粗气,往外喷着泥沙,一位战友帮“猴子”清理,小B也用手帮“老农”从嘴里往外擦泥沙,根本不可能掏干淨,别说是水,连张纸也没有啊!再说小B那双手又有多干淨呢?大夫大声喊着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要血有血,要皮有皮”!看着“老农”那痛苦的样子,小B流着泪说:“‘老农’要挺住啊”!也许他听到了,也许他在昏睡中,只看他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小B忙侧身将耳朵凑近他嘴边,他断断续续地吐着字,吐着沙子说:“痛……回……家!”
   颠簸到陆军五院已经是一个半小时之后了,十分钟后,急诊室走出一位军医,严肃地对小B和知青们说:“瘦弱的同志到院时已没有生命特征,已经放弃抢救,另一位同志,正在全力抢救,急需0型血。”参加护送的四个人都要求献血,经化验只有小B和大夫符合要求;出了化验室大夫跑到卫生间嘴对着水笼头大口地喝着凉水,小B跟进去洗手,一低头才发现手上、胳膊上、身上到处都是黑色的东西,用手一搓,焦糊的皮已成碎末,小B猛然间明白了,那是战友身上.脸上.嘴上烧焦的皮呀!
   小B和大夫720CC鲜血流入“老农”的血管,小B祈祷能发生奇迹,希望上天能拯救他的生命,希望将来有一天能让他回家!
   后半夜返工地,一夜无眠;
   天亮了,附近村里的鸡愣都没叫,也许预示着什么……“鸡不叫,可天依然会亮!”。
   工地广播在响,朝阳下,看;西干渠象是一条历史的泪痕,也在感叹岁月的沧桑!
   清淤工作在继续,由于事故不是在武装连发生,甚至没人议论什么;小B和班长仍在抬土,11点钟,指导员找到小B说,昨天救人,你输了那么多血,也不说一声,放你二天假休息,同时奖励红糖五斤、猪肉五斤、文化大革命成立N周年画报1本;小B忙问“老农”和“瘦猴”咋样了?都死了,轻声的回答,让小B呆若木鸡!脑子一片空白,一位,不,二位北京知青就这么死了了,昨天还说回家,今天已阴阳两隔了;郁闷、憋屈、眼泪,让小B不知所措;小B甚至怀疑自已做得对或错!谁能告诉我!因为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提起过!没有一句话的抚慰,更没有墓地和墓碑,甚至连“老农”的家人从北京赶来处理后事时,听到的竟是现役军人指导员的呵斥:“是他们自己不小心把雷管放在了屋里,我们出于人道,给你们报销往返路费,再给你们补助二百元钱。你们同不同意?你们是富农出身,这么处理已经是我们的最大限度了,我们没有上告孩子破坏了工程进度,就够对得起你们的了!”
   (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一个深秋,窗外的暴雨不停地敲打着窗户,伴随着雷雨闪电像是在倾诉。小S站在窗前望着模糊的楼群和街道,思绪将她拉回到了那个雷雨交加的秋夜,一位漂亮的女孩儿,站在了北京十三陵水库的大坝上,解开了胸前的衣扣,两眼呆望着远方,一头秀发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一双明亮的大眼睛,不由自主地流下了两行热泪,右手拿起一把剪刀,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两个乳头剪掉,并纵身跳入了十三陵水库中,结束了自己的年轻生命。她就是贺兰山下十三师的一个女战士、北京知青李玲玲,一位能歌善舞、长得像新疆人的美丽姑娘。
   小S和玲玲是战友,说她俩是闺蜜也不过份呀,因为她俩都在团演出队工作,就被分配在了一个宿舍里住。玲玲天生丽质,平时不太爱说笑,她比小S大几岁,所以小S很多不懂的事就向她请教。有一天晚上她出去玩了,回来的特别晚,一脸的兴奋,嘴里还哼着歌,小S问她:“干吗去了?”她白净的脸上浮起两朵红云,不好意思地靠近小S耳朵上悄悄告小S:“我恋爱了”啊!“跟谁呀?”她说:“保密”。小S一听问不出来只好作罢:“咱们快睡吧,明天还排练新舞蹈呢。”
   从那天起,玲玲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平时话不多的她,变得特别爱说、爱笑。一天到晚总能听到她咯、咯的笑声。小S好羡慕她,恋爱真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吗?小S有点茫然了……
   美好的时光过得真快,小S因为岁数小,一天到晚就知道傻玩傻乐的,也不知道个累,晚上小S经常和玲玲跑到大沙丘地里,瞎蹦、瞎跳,小S爱吃个零食,在小商店里买点好吃的,晚上就和她一块儿享受,不给就抢,反正是见面分一半。有一天晚上,她俩坐在小树林里的田埂上,她突然问小S:“你想谈恋爱吗?”小S说:“怎么谈啊?”她大声笑起来说:“你真笨。”她又问小S:“你知道什么叫感情冲动吗?”小S把脑袋晃得像拨浪儿鼓似地说:“不知道”,她告小S说是两个人“接吻”叫感情冲动,小S当时是一知半解地听她给自己讲了很多她的恋爱小故事,听得小S真是想入非非,云山雾罩的,那段时间小S和玲玲是一起乐、一起悲地渡过了她的美好初恋。
   天有不测风云。玲玲因患急性盲肠炎,住进了银川医院并开了刀,她有个表姐就在团部工作,平时因小S与李玲玲接触多,所以有什么事她经常会找小S说说,玲玲病的这段时间,一直住在银川,小S对她的消息来源,只有听她表姐告自己了。有一天小S刚排练完,她表姐就把小S叫到团部大食堂后面,告小S说玲玲出事了,啊!出什么事了?她在银川让一个青铜峡的采购员骗走了。骗到哪儿去了?不知道。这可怎么办?当时1966年中国的大地上是打、砸、抢的年代,文革中各路造反派和保皇派,斗争都相当激烈,谁都顾不上谁,只有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交通、书信都不如现在发达,小S和表姐只能干着急,还不敢到处去说,怎么办?怎么办?她表姐急得直哭,小S也跟着掉眼泪,他们唯一的办法就只有等,等玲玲那边传过来的消息。那时的公安也都形同虚设,一点劲儿也使不上……小S与玲玲表姐在焦急期盼中过了4个多月。
   在一个漆黑的下弦月中,小S刚刚躺下,突然听见门外有人轻轻地敲了两下门,小S马上蹦了起来,急切地问了一声:“谁?”半天有人轻声地说:“我。”小S赶紧拉开门一看;天啊!站在自己眼前的是以前那个李玲玲吗?眼神呆滞、头发篷乱、衣衫不整,小S怯怯地问了一句:“是玲玲吗?”她点了一下头,小S又仔细地看了她一眼,马上看到了她那微微隆起的小肚子......小S一把将她拽进屋,紧紧地抱住了她,任凭泪水喷涌般地夺眶而出……
   小S急忙问起了玲玲的被骗经过:“和你表姐见面了吗?”“见了。”“你这次回来就别再走了,你表姐都快急死了”“外面这么乱,你一个女孩子多危险呀!”你为什么要走?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不捎个信儿来?为什么?为什么?”小S一连用了十几个为什么质问她,她一直低着头不说一句话,小S又急、又气、又可怜她,忙给她倒了杯水,让她慢慢静下来,慢慢地向自己倾诉,她失踪的这几个月以来的真实情况。这一夜她俩都没有睡,一个静静地诉说,一个静静地听。这一夜让小S知道和认识了,在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道貌岸然,畜牲不如的东西。
   玲玲说;在住院期间认识了一位南方人,是柳州的,到青铜峡来采购,因病也住进了银川医院,这期间俩人相互有了好感,那个男人答应娶她,并海誓山盟地向玲玲表白,还说他有房子、有钱,不会让她再去种大田、干农活,会让她享一辈子的福,纯真的少女听信了这个混蛋的话,跟他去了柳州,没有和亲人告别,没有和战友们说一声,毅然绝然地去了南方,幻想着享清福去了。到了这个男人家,是柳州农村的,刚开始她不知这个男人有妻子和儿女,还有个老母亲,妻子是在纺织厂上班,每天要三班倒,住在工厂里,每礼拜六才回家,孩子由他母亲照看,家中有几间平房,平时玲玲只和那男的住一起,不准她上院里和大街,男人一上班就将她锁在屋里,中午饭老太太做好由窗户递进去,屋里放一个马桶,可以大小便。星期六晚上男人将她锁在地下室内,去陪他的老婆。到星期一老婆一走,就将玲玲放回大屋。这中间玲玲也吵过,闹过,但都被这个男人花言巧语地蒙骗了过去,并答应她一定离婚后再娶她。善良的姑娘听信了谎言,不再与他吵闹了,由他任意地摆布来摆布去。一晃就过去了四个多月,直到这个男的发现李玲玲有了身孕后,变了嘴脸,给李玲玲买了火车票,哄她说;你回团去开结婚证明,我随后带上离婚证明和结婚证明,到农场去找你咱们就再结婚。就这样玲玲坐慢车从柳州一路颠簸地回到了团里,玲玲说:“你们别担心,我心里很清楚,这个男人是爱我的,不信你们等上半个月,他肯定会来接我的,到时我请你们吃喜糖。”,小S看着她一脸认真的样子,也心存侥幸地在想,她说的也许是真的吧?
   时间一晃又过去半个多月,这期间李玲玲无数次地跑邮局、跑火车站,去等信,去接人,去等她认为能接走她的那个负心男人,每次去前都满怀信心和希望地去,但每一次又都拖着沉重的身体疲惫而归。一开始小S还总问她;怎么样了?有消息吗?到后来小S都懒得问她了,白天看不出玲玲有那点儿不对的地方,可到了晚上她经常一个人坐在镜子前,照来照去的,嘴里还喃喃地说:“这么漂亮的小姑娘,怎么会沒人要啊!不会的,也许他病了?不对,不对,是工作太忙抽不开身吧?”小S劝她的话她根本听不进去,她表姐也劝她说;孩子刚5个月,先打掉后再做打算,她说:“那可不行,这是我俩的爱情结晶,我要把她生下来,她肯定长的和我一样美,我要让她上大学、不再干农活下大田,不再受跟我一样的罪,我要让,我要让”,玲玲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却忘掉了残酷的现实。她一边说一边笑,一边说一边哭,小S不時地劝着她,一会儿陪她哭,一会儿又陪她笑,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人没有来,信也没有,可玲玲的肚子却一天一天大了起来。

共 12863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读完这篇散文,老泪已经湿透了我的衣衫……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作者用自己沉重的笔触,还原了一个不堪回首的年代,还原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作者是我的老战友,作者描述的就是我们这些知青,而且是知青中非常特殊的十三师的老战友那段不堪回首的生活。那些真实而泣血的回忆,是我们每个人挥之不去的噩梦……作者感情真挚,文字朴实,内容生动,是难得的纪实性叙述散文。感谢赐稿梧桐文苑。【编辑:江南铁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09-26 16:15:27
  难忘的岁月。
回复1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9-26 16:40:32
  谢老弟点评,辛苦了。
2 楼        文友:高原的天空        2014-09-26 20:40:20
  深深感叹,唉!
云烟深处懒读书
3 楼        文友:诗词        2014-09-29 06:52:27
  欣赏师伯佳作祝福愉快。
   【卜算子】
   草色烟光残,坠叶鸿声砌。风透清愁露弹衣,谁会凭阑意。晓月掩帘栊,无计相回避。人向苍穹孤伫立,不寐乡关里。
4 楼        文友:张之章        2014-09-29 08:50:15
  问候何兄,节日快乐!
流星惊月风前影,笔落天涯腕底香
回复4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9-29 20:34:02
  谢谢之章老弟,也祝你和家人节日快乐!
5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10-04 12:24:51
  本篇散文,作者运用充满深挚的情感,细腻的文字,描写了主人公在那知青时代的艰苦年代里的,感情真挚,文字朴实,内容生动,是难得的纪实性叙述散文。文章语言优美凝练,层次感强。
6 楼        文友:曼禾        2014-10-05 11:47:07
  知青的年代我没有经历过,看了这篇文却有了淡淡地忧伤,知青的生活真的那么艰难,拜读了
7 楼        文友:广灵子        2014-10-21 22:39:51
  深秋,
   万物凋零的季节,
   让我们静静地
   等来了岁月的中秋,
   一切秋的色彩
   都是那么的迷人,
   从淡到浓,
   又从浅到深,
   深秋的静美,
   在成熟的色彩中
   崭露喜悦。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