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未成曲调先有情(杂文)

精品 【春秋】未成曲调先有情(杂文) ——谈谈怎样上好高中语文第一课


作者:风为衣兮 秀才,184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54发表时间:2014-10-03 08:08:24

很多教师在执教高中语文第一课时总是喜欢直奔主题——开门就上新课,不管学生能不能接纳自己,也不管学生喜不喜欢上语文课,大有我的语文课我做主的霸气,学生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开始跟着老师茫茫然的旋转,这种开课方式看似直截高效实则很不长效,缺少一种以学生为本体的民主意识和一种和谐的全局观念。
   上好高中语文第一课其实相当重要。高一学生刚从初三上来,初三时很多学生因为“应试教育”已对语文产生了深深的误解甚至反感,因此上好高中第一课就显得至关重要,既关系到新老师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又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一定要精心准备,争取一炮打响,让学生在很高的层面上重新认识语文课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且从此“死心塌地”的爱上语文。这便是高中语文教学成功的第一步——甚至是一多半了。
   那么该如何上好这至关重要的第一课呢,笔者多年以来在这个方面做过一些尝试,现将一些所得归结出来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自我介绍展风采
   一个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同样,一个好的自我介绍至少可俘获一半学生的心。自我介绍时,可向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性格脾性、爱好特长、工作经历,教学风格等一些东西,内容尽量丰富些,形式尽量多样些,语言尽量幽默有文采些,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你的个性为人,促进师生友谊的迅速建立,而且更有助于学生感受到你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之美,才情之美,拼搏之美,从而从心里喜欢上你和你所教的语文,为你以后的语文教学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
   譬如笔者在开课前总是要精心准备自己的开场白,意欲达到“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效果。开课前一般都要向学生介绍了自己的名字、爱好和特长,在介绍时还巧妙地贴近教材,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番介绍,兹录于下:“我跟本册书诗歌单元中《再别康桥》的诗人同姓,也因此沾染些他的美气,喜欢舞文弄诗;并且还很荣幸地跟咱们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同名,但没有他老人家这么大的贡献,但我也很想在我这个‘小小’而‘平平’的位置上作出点不小也不平的贡献,当然,这个贡献的作出是非常需要你们的支持和配合的。我跟有些同学一样,很喜欢上网,但我在网上总是尝试做些有意义的事,比如建立博客,逼自己练笔并且以此为平台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你们如果有写的好的文章,我将会把它们选入我的博客,让它们在网上传播……”记得这一番自我介绍下来,学生们都笑了,并热烈鼓掌,从他们闪亮的眼神中,我立马就读出了一种欢喜。尤令我感动的是,接下了的几节课前他们居然用齐声朗诵的《再别康桥》来迎接我!
   经过这么一番尝试,笔者越发感觉到一个好的自我介绍对于一个高中语文教师上好整个高中语文课的一种重要性。
   二、大话语文解真谛
   高一学生这个时候很多都有了自己的一些成熟或不成熟的思想,再加上受周围严重“轻文”环境的影响,对语文多半会抱有一种偏见,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学好学坏一个样,学多学少没两样,这对语文教学是一种很不利的思想,很有必要在开课时就大力地实行纠偏教育,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因此在开课时就可旗帜鲜明地跟他们谈谈以下几个观点,给他们一番醍醐灌顶:
   1、高考怎么改革语文也是稳居榜首——永远的“三分之一”。
   2、语文是我们立身处世之本,建功立业之基。
   3、语文永远是形成民族强大向心力、凝聚力的“磁核”。
   4、语文是精神的栖息地、心灵的守护神。
   5、热爱语文的人才能更好地热爱生活,懂得语文奥妙的人才能诗意地生活。
   此番“灌顶”下来,一定要让学生产生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产生一种“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的审美惊讶:觉得语文原来是这样,原来还可这样!这可是他们原来那双急功近利的眼睛所没能看出的,也无法看出的一些奥妙呀!意识到这点,他们又如何能不“死心塌地”地爱上语文,“劳心劳力”地学起语文呢?
   三、阅读《说明》观全局
   课本上的《说明》是对一学期乃至高中三年所有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的一个简明扼要地说明,起着高屋建瓴、统揽全局的作用。利用得好,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实际情况是,很多教师都比较忽视它,要么是一翻而过,根本不管;要么就让学生自己看一看算了。
   笔者以前也是这么做的。但在有一次用心读过《说明》之后,觉得它真的很好,如果能认真加以利用,善莫大焉。于是在今年高一新生的第一课上,我就认认真真地指导他们学习《说明》,不清楚的地方还跟他们耐心地讲解。开始他们很惊讶,但学过之后他们都觉得很有帮助,因为这让他们不仅知道了高中语文三年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一些内容和要求,知道了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有为处和无为处,从而树立了全局观念,增强了能动意识,而且明白了整个高中的语文学习是一个体系一个网络,每一个步骤乃至每一个环节都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量变到质变的行进,任何一个环节以至细微到任何一节课都是不容忽视的。有了这种观念,还需要担心学生会产生一种语文“学好学坏一个样,学多学少没两样”的糊涂认识吗,还需要担心学生会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毛病吗?他们只会强烈地意识到:如果不认真而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学习就会不一样,就会有两样!
   四、讲述故事传真经
   高一学生刚从初中上来,还带有一些孩子气,如果跟他们正儿八经的讲学习的道理,他们未必爱听,弄不好还会跟他们留下了一个严肃古板的印象,不利于师生间的情感的交流。这个时候最好收集一些富有哲理带有情趣的小故事,向他们娓娓道来,让他们在享受故事之趣的同时也不知不觉的受到了思想的启迪,得到了学习的真经,而且在这听故事的过程中也会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亲和与随意,自然就会对老师产生好感,最终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如此做法,可以一箭而多雕,何乐而不为?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收集了如下几个故事,经实践证明效果不错,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故事一:习惯演绎人生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点拨: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故事二:迎难才可向上。
   一个灰心丧气的青年人,因科举没考上,便颓废不堪,一蹶不振,整天关在屋子里,抱头痛哭。有一天,一位老者跨进门,语重心长地说:“假如山上滑坡,你该怎么办?”年青人喃喃:“往下跑。”老者仰头大笑:“那你就葬身山中了。你应该往山上跑,你只有勇敢地面对它,才有生还的希望,天下事皆然。”说完便飘然而去。
   点拨:只有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才能战胜它,才能不断向上,学习亦如此。
   故事三:自信才可自强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点拨: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然后才能勇敢面对一切挑战和失败,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故事四:自己才可救己
   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这人问:“你是观音吗?”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点拨:遇到问题,不要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记住:救自己的永远只可能是自己!
   故事五:坚持才可成功
   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点拨:语文需要积累,积累需要恒心和耐心,语文的桂冠只戴在坚持者的头上。
   五、如数家珍授方法
   最后还可跟学生介绍一下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教训,根据自己的心得来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些窍门和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叫学生知道下一步怎么学,怎么做,怎么配合老师的工作,达到以实用来吸引人,以真挚来感染人。
   笔者就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把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归结成一组数字传授给学生,不仅明白好记,而且操作性强,那就是:一书、两典、三本、四习惯。
   “一书”就是每人准备一本好书,或者是古今中外的名著,或者是美文集,比如《时文选粹》、《智慧背囊》等,或者是订一份杂志,比如《读者》、《意林》、《哲思》、《美文》等等。这样既可供自己平时精读,又可互相交换做到资源共享。
   “两典”就是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这是高中语文学习的常备武器,要经常利用。
   “三本”就是准备好三个笔记本:周记本、摘抄本、改错本。三本的用意都在积累。
   “四习惯”具体说来就是:
   ①每天用改错本积累并记熟四个“两”:两个容易读错的音,两个容易写错的字,两个容易用错的熟语,两个常见的名言名句;
   ②每次课前五分钟赏析并记诵一首古诗词;
   ③每周一篇800字左右的随笔,内容不限,可以是生活随感,可以是思想火花,可以是读书札记,也可以是课文仿写。目的是让学生保持一种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状态,保持一种提笔即可为文的状态。
   ④每周安排两节课专门做阅读课,阅读课上要求做好一定量的读书笔记,并限时写出读后感,当堂课交流并点评。
   之后还编了一首诗送给他们:
   报纸杂志常翻阅,买书看书做书虫,
   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
   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
   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写她先是“转轴拨弦三两声”,使人感觉“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样就立马抓住了客船上所有的听众的心。这就充分证明了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笔者相信,经过这么一节特殊的并且精心准备的开门课,学生们既能感受到教师为人的特点、教书的风格,又可领略到语文的魅力和风采,而且懂得了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这对于他们以后主动的学习,积极的学习定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看似“误工”的一节课,其实却深得“磨刀”之道。

共 48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叙述生动,内容充实,是作者长期从事教师工作的总结,是一个热心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合格教师的心血之作,文章中有许多生动的描述,更有许多切身的体会,也展现了教学中的很好的成效。经查实,本文部分内容是作者最早发于《文学教育(下)》2007年第08期,题目《上好高中语文第一课的自我尝试》(署名作者徐小平即本文作者),后被许多人转载。在该文基础上,作者进行了文学上的再创作和提高,成此好文。推荐阅读。 【编辑:秋觅】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004002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4-10-03 08:15:52
  语文教学的很好总结,值得学习!
秋觅
2 楼        文友:三微花        2014-10-03 15:17:16
  生动形象,层层递进,虽为“正式文本”,却也妙趣横生!!!
三微花
3 楼        文友:潮仙        2014-10-04 07:01:00
  经过这么一节特殊的并且精心准备的开门课,学生们既能感受到教师为人的特点、教书的风格,又可领略到语文的魅力和风采,而且懂得了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这对于他们以后主动的学习,积极的学习定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看似“误工”的一节课,其实却深得“磨刀”之道。 欣赏佳作。问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