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雅韵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雅韵】秋天去看海(散文)

编辑推荐 【雅韵】秋天去看海(散文)


作者:飘落的记忆 布衣,49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683发表时间:2014-10-03 21:46:19
摘要:站在山头上,除了阳光,和大海已经毫无阻隔。这里是海风最强的地方,尤其这秋天的海风,不再柔软,吹在脸上带着猎猎的强劲。看见素的长发被风吹得飘起来,仿佛一面黑色的旗子。摸摸我自己的头发,和素一样的飘扬着。我想,今天我会为海留下只言片语,因为这秋天的海,毕竟不同于夏天的海,在领略它的浩渺广大之时,更多的是领略了它不同于夏天的那份凝重与深邃。

【雅韵】秋天去看海(散文) 晚上刚上线,好友素就打过来一句话:“明天去笔架山看海,如何?”
   一句提议,便把看海的兴致邀了出来。
   想起每年的夏天都会去看海,有时候一个夏天会去几次,今年却因为生病,一次都没去。海,于我真的是再熟悉不过了,看过很多的关于写海的文字,可是自己却没有为海留下只言片语,或许就应了那句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看得多了,便是一种麻木。
   早晨六点半,素就把电话打进来:“起床,现在就出发。”
   “干嘛这么早?”
   “兴许能赶上海上日出,正好给你提供点写文章的料。”
   麻溜起床,简单梳洗,下楼的脚步带着风声。
   外面的空气很凉,风里带着淡淡的海的味道,小城的清晨虽然已经醒了,可是有点刚刚睡醒的懒散的样子,路上稀稀落落的走着买早餐的女人们。素和另外的两个已在楼下候着。素简单介绍两位,一个俊朗的中年男子,孟然,一个胖胖的满脸阳光的女子,肥肥。都是素的同学,来至沈阳和鞍山,国庆长假特地赶来看海。
   一行四人坐上素的“QQ”小型轿车向海边出发,我的居住之地离海边只十几分钟的路程。穿过两条街道,走过一段下坡路,海就在眼前了。
   此时的海边静谧,冷寂,只有海浪声“哗啦,哗啦”的冲击岸边的声音。远处的海陷在一片潮乎乎的带着海腥味的雾里。一处浅海里搁浅着无数的船只,在海水里晃荡着,桅杆上飘着一些彩色的旗子。
   已经错过了日出的最初时间,海天相连的地方,一片鱼鳞似的云,已经是通红通红的颜色,一轮金红色的像弦月一样的太阳,悬挂在东面的海面上,几分钟后才一点点的放出霞光来,把东面水天极处染成一片橙红色,下面一望无边的万顷波涛,那轮太阳就像安放在海面上,让人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空。
   “多好啊!多好啊!”四十好几的孟然,拿着照相机一个劲的拍照。肥肥那张胖乎乎的脸,被霞光映得红灿灿的,像个孩子似地冲着那轮红日使劲的挥着手,嘴里大声的冲着孟然喊:“孟然,把我摄进太阳里!”
   看完了日出,顺着那条公路我们一路向南,奔山门而去。到了山门,泊好车子,直扑那片开阔地,在铁丝网的栏栅前停下来,向通往笔架山的那片海域张望。
   “那条神路呢?”肥肥急急地问。
   我知道肥肥问的是那条“天桥”。
   锦州这座笔架山与全国众多的笔架山一样,因它的形状像笔架而得名,但是它的独特与神奇,是那条跨海1.8公里,其间的一条潮汐冲击而成的连接海岛与陆地的天然卵石通道,俗称“天桥”。这座“天桥”每当落潮时,海水便慢慢地向两边退去,通道便象一条蜿蜒的蛟龙浮现海中。潮水落尽,“天桥”便完全显露出来,直通笔架山。游人可沿此段沙石路登岛上山。每当涨潮,海水又从两边向“天桥”夹击而来,“天桥”随着潮涨而一点点被海水吞没,最后与汪洋大海混为一体。堪称佳景奇观,天下一绝。
   素跑到山门的入口处,看了潮汐时间表,回来告诉大家,落潮在下午两点钟,现在想上山只能做船。大家商量,就坐船过去,等着落潮往回走。
   海边有很多供游人坐的的汽艇,但基本上都拖上了沙滩。只有一条打渔的小船在岸边的浅海水里随着海浪的冲击摇摇晃晃的泊在那儿,不知道他渡不渡客人上山。去售票处问过,卖票的姑娘说,那条船是专门渡客上山的。欣然卖了门票,几个人进了山门,直奔渡船而去。
   一个上了年纪的老艄公,坐在船头,望着大海。隔岸的笔架山静止在一片雾蒙蒙之中,朦胧的轮廓隐隐的透着一种神秘感,像一幅浓淡相宜的素描画。灰蓝色的海水在风里一波一波的荡漾,小船儿的船头拥挤着一朵一朵的浪花。老艄公见了我们,问,是不是坐船进岛?得到我们的答复,便熟练的解缆绳,拨顺船向,手法娴熟,饱经沧桑的脸上带着满满的挚诚。
   每人十元的渡船费,不比旅游旺季时多,便觉得老艄公的厚道。
   坐上船,老艄公开动了马达,小船晃晃悠悠的向笔架山驶去。
   浩然问老人,现在看海的人多吗?
   老艄公回答说,不多,有时候一天也碰不到一个人了。
   那您也挣不到多少钱啊。
   老艄公说:“多少是多呀,我在海里干了大半辈子了,干不动了,来这渡渡客人,也是渡我自己呀……”多么禅意的一句话呀!
   看着老艄公看海的眷恋眼神,让我们懂得了他渡自己的含义。有时候的割舍,其实很难,也很疼。
   船靠岸,老艄公告诉我们,因近几日风向不好,潮落的不干净,“天桥”不能完全显露,天凉了,趟不了水。他交给我们一方鲜艳的红绸子,说想回去了就摇这条红绸子,他看到就会过来接我们。越发的觉得老艄公的可爱与挚诚,众口谢过。但是心里还是希望回来的时候,能够看到一条完整的“天桥”。
   上了岛,开始爬山。山上静静的,只有我们四名游客。一直不喜欢那种过于渲染的热闹,可是偌大的岛上就我们四个人,还是觉得有些的清冷和孤单。
   先到了“五老圣母殿”,石雕的门柱,浮雕图案栩栩如生,吸引着两个外地来客,照相机的快门按的“啪啪”的响。素带头进了殿里,一个中年妇女迎接了我们,问是不是要请一炷香。
   “今早的第一柱香,大吉大利哪!”女人带着诱惑的语气。
   肥肥抢先“请”了,按照女人的指点,把香烧给“地母娘娘”,肥肥跪在那个艳黄的垫子上,满脸的虔诚,正正经经的求了家人的平安,父母的健康。
   我们三个没有“请”香,每个人花了八元钱“请了”四根红布条,系在了殿外的香炉上。刚想走,那个女人说:“三清阁那儿有棵菩提树,去许个愿吧,很灵的!”。女人说着递过四根红布条。
   知道还需要“请”红布条,只好付钱,每人又“请”了一条。
   一路攀升,到了“三清阁”停下了脚步,先找到了那棵菩提树,只见菩提树上系满了红布条,树干已经显得有些的臃肿,树枝上的一条条红布条,像一条条长型的树叶子在秋风里很招摇的飘动着。我们三个女士把红布条系在树身上,孟然系在了树枝上。肥肥又虔诚的鞠了一个躬。然后开始攀登三清阁。
   三清阁建于1903年,是一座全石结构的建筑,佛、道、儒合一的庙宇。是诸多景点中最为精美的一处,称得上是景中之最。阁共六层,通高26.2米,为花岩石仿木结构建筑,八角攒尖顶,飞檐翘角,别具一格,内奉汉白玉石雕道教造像三十七尊,各高二米左右,雕工精美,神态各异。登临阁顶,举目远眺,海天一色,此处才是看海的绝佳之处。东面是坡度很陡的山坡,山坡下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时微风拂着海面,一拨一拨的浪花向岸边推进,远处几点白帆在浩淼的海面上,静止了一般,宛如一幅油画般的静美。
   恋恋不舍得从三清阁下来,再往南走是“万佛殿”,立于山坡中间,还没有进殿,孟然和肥肥就被殿外右侧一片空地上的数十座无头佛像所吸引。那些无头佛像确实是触目惊心,我每次来的时候,都会在它面前驻足,看过它,就再无心去殿里看那些完美的佛像。
   面对残缺,那些完美往往会被人无意识的忽略。或者残缺更能打动人的灵魂吧。
   “都是文革的时候被砸掉的。”从殿里出来的女人说。
   这个女人和圣母殿看到的女人的年龄差不多,手里拿着一杯水。
   “远方来的客人,尝尝咱这盘古水井里的圣水吧!”
   在离万佛殿不远的地方有一口井,大书“盘古圣水”四个字。旅游旺季时,有好几个人在这卖圣水,大呼圣水对人身体的益处。我不信,但每次都买一杯喝,只因为喜欢它的清冽。
   “盘古圣水”一元钱一小杯,我掏钱为孟然和肥肥一人买了一杯。肥肥只道圣水甘甜清冽。孟然却说:“这四周都是海,为什么这岛上的水却是淡的?”
   这真是个奇特的现象,我和素面面相观,又把目光投向那个卖圣水的女人,那个女人收了钱已经别过身子向殿里走去。
   有些悻然,不能为远方来的朋友释解这个问题。素可能和我一样的心思,带头向南走去。山势越来越陡了,东侧的山崖下,倾斜的岩层被风雨剥蚀雕琢,从某个角度看下去,很像一只刚刚从海里爬上悬崖的大海龟,这是“神龟出海”。素给孟然和肥肥每人“神龟”前拍了一张照片,我又给他们三个合拍了一张。肥肥一定要爬到海龟的头上去拍照,我们三个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帮她爬上海龟的头,肥肥在上面对着素举起的镜头夸张的大喊大叫。
   过了“海龟出海”就是最南端的“一线天了”。两侧是坡度很陡的岩石,直伸到海里,中间的山脊形成一条“路”,刚刚可以容一个人走过。不是特别的险,可是如果有海风来助阵,就很令人惊心动魄了。尤其有一段被磨的很光滑的岩石,须小心加小心,身体清瘦的人,难保不被海风吹下去,因为两侧没有一点遮拦。孟然带头先行,说自己是男人,然后我和素一前一后,肥肥断后。走的小心翼翼,好在今天的风不是太大,很稳当的走了过去。
   过去了是一个小小的山头,这里就是岛的最南端了。东南两面望出去是万顷碧波,一望无际,西侧挨着锦州港口码头。
   站在山头上,除了阳光,和大海已经毫无阻隔。这里是海风最强的地方,尤其这秋天的海风,不再柔软,吹在脸上带着猎猎的强劲。看见素的长发被风吹得飘起来,仿佛一面黑色的旗子。摸摸我自己的头发,和素一样的飘扬着。
   远处的大海是深蓝色的,天空是淡蓝色的,海天相连之处弥漫着一层茫茫的雾气,分不清海与天的界限。
   肥肥和孟然都痴痴地望着眼前的大海,孟然说着无数次的那句:“真好啊!”
   什么真好啊?这海?这景?这风?
   在高楼里生活久了,心空随着天空的狭隘,而变得不再坦荡。此时心胸在这一望无边的浩瀚无垠里,变得通透了,仿佛一下子敞开了。一望无际不再是一种奢侈,不再是一种夸张,而是实实在在的崖角而立的一份胸怀的坦荡与澄澈。
   两点钟我们准时返回山下,希望能一睹“天桥”的真面貌,正如老艄公所言,“天桥”依然一半沁在海水里,一半露在外面,真的像一条蛟龙在海水里随着浪潮的涌动,时隐时现。有些许的遗憾,但是,隐约之中,也领略了它的神奇。
   老艄公并没有等我们挥动红绸巾,已经在岸边等候。
   坐上船,小船悠悠的离岸往回返,孟然和肥肥有些的恋恋不舍。肥肥说,明年我还来!
   笔架山,越来越远,等到了对岸,踏上海滩,回首凝眸,又如来时一样,它陷在一片雾茫茫的朦胧里,透着一种神秘与凝重。
   我想,今天我会为海留下只言片语,因为这秋天的海,毕竟不同于夏天的海,在领略它的浩渺广大之时,更多的是领略了它不同于夏天的那份凝重与深邃。
  
  
  

共 41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看海,对生长在海边的人来说,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也许见惯平常,便生不出什么欣喜万分的情绪来。应朋友相约与远道而来的宾客一起看海,那内容便是非比寻常了。海上看日出,让人们欢呼雀跃。笔架山的那架天桥,独特而神秘,它的时隐时现堪称佳景奇观。登上老艄公的渡船,观览“五老圣母殿”、“三清阁”、“万佛阁”,领略佛、道、儒教文化,在“盘古圣水”井旁饮甘甜清冽的圣水,然后过“海龟出海”,小心翼翼登临“一线天”,居高临下,纵览蓝天碧海,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美丽。秋天的海有别于夏日的海,在一片清寂朦胧中,有着一种神秘而凝重。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感受它的美丽与神奇。文章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将各个景点自然衔接,景物特点鲜明,引人入胜。好文,倾情推荐!祝好作者!【编辑:树阴凉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树阴凉儿        2014-10-03 21:52:41
  秋天的海,神秘而凝重。随妹妹精彩文笔一起看海,真是一种绝妙的享受!好文欣赏,祝妹妹雅韵写作快乐!节日快乐!
崇尚自然,任其自然,顺其自然,乐得自然。
回复1 楼        文友:飘落的记忆        2014-10-04 12:08:42
  谢谢树荫姐的精彩编按和温馨的留评!期待姐姐有一天真的能来看海,记忆将是最好的向导。遥祝姐姐国庆节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