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医者可否自医--- 《催眠大师》观后感

编辑推荐 医者可否自医--- 《催眠大师》观后感


作者:云裳 秀才,120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49发表时间:2014-10-04 15:13:51

说到徐铮自导自拍的有关心理咨询师的电影,据我所观看过的已经是第二部了。第一部是《搞掂岳父大人》,一部略带心理咨询方面内容的喜剧电影。那第二部就是本文所要说的《催眠大师》。这部电影我个人觉得是徐铮在自己电影事业上的一大突破,他一改之前几部影片注重喜剧和逗笑观众的风格,开始往严肃题材迈进,涉及到当今社会青年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是普遍存在但又是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一大问题。如果一个人存在心理问题又不及时疏导和宣泄,不能有效地排解负面情绪,心理困惑淤积于心,日积月累,最终将危及其身体机能的蜕变,或者可能造成更大的身体疾患。因此,我觉得他这部影片有很深的教育和警醒意义在其中。
   我大概将影片梗概跟大家复述一下:徐铮所扮演的心理咨询师主要工作方向是通过催眠,为咨询者从心底最深层面一步步地解开心结,以求达到咨询者内心的重新平衡。他在业界是小有名气的催眠治疗师。但是他的大学导师是知道他虽然表面光鲜,十分自信与阳光,但是他的内心是一直在受着自责的痛苦煎熬。但是他又不愿意接受任何同业人员的有效疏导。在此几年前,有一次朋友聚会,他带着爱妻和很多好友一起聚餐。因为他几乎没喝酒,所以由他负责开车送好朋友的未婚夫回家。当然爱妻也在车上。在经过一座大桥的时候,出了车祸,连人带车一起翻下桥去,在河水里,他实施了解救,但是爱妻和朋友的未婚夫未能生还。他俩的离世之于徐铮扮演的咨询师是没有任何责任的,因为车祸是突发事件,并且他在水里试着解救过,但是没成功。可是这件事给他心里埋下了很大的心理负罪感,他就一直觉得是自己害死了爱妻和朋友的未婚夫,是个杀人犯。无论外人如何理解与安慰,都不能让他解脱。每到夜晚他都陷入自我否认的极度深渊中无法自拔。这样一层层堆积就是好几年,心理忧郁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他的身心健康。他的大学导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想出一个办法,请出一位他久不照面的女大学同学(加以乔装,让他没有认出来),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给他设了一个局:他们编造了很多咨询者的个人资料和故事情节,然后安排在了一个黄昏之后,他工作很疲劳的、最没有防备心的晚上九点时分,进行了一次针对臆想症迫害症的女病人的心理咨询。在接触了好几次之后,他们熟悉了,男咨询师完全放松了警惕,女咨询师及时抓住了进攻点,反而由咨询者变身了心理咨询师,开始给他做催眠治疗,将他的思绪一步步引入当年汽车落入河中的事发场景里面。在说到他是如何解救亲人和朋友时,是那么的竭尽全力但是仍旧没有成功的时刻,这时候的男咨询师心理防线极度崩溃,泪流满面,内心久积的痛苦不再深藏于心,而是如大坝崩塌般喷泻出来。女咨询师这时及时在他的头脑中植入正常合理的观念:你的妻子和好友不是被你害死的,是当时车子落入水中车窗外部压力还有车内水的阻力都太大,使你无法将妻子的安全带解开,而好友是因为喝醉了酒,直接在撞车过程中就离世了,他们的离去跟你没有直接的关联。这一交通事故结果警察在现场勘验时就已经做出了最终结论。这一新的植入思维直接让男咨询师在心理上得到了依靠,他犹如在汪洋之中漂泊了很久的落水者,见到了一只救命的船,终于可以脱离苦海,获得新生。这一除旧立新的心理治疗法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阳性治疗法。主要意思就是运用心理学方面的一些技术,正面从心理上打破心理障碍者的旧观念,给他建立全新的观念,将他从歧途上引领回归正途,重新树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和判断能力。这一阳性治疗法也是与我国一句成语“不破不立”是一个概念。
   下面我还想说另外一个话题,那就是医者是否可以做到自医?很久以来,都有不少事例说到一些医学方面的临床主治医师,在为病人治疗时可以做到很大的治愈率或者维持很高的生存率,但是在他本人患了同种疾病时,他却不能做到有效配合,积极治疗了。包括在情绪控制上也不能自已,因为医师本人情绪的经常波动,严重影响到治疗效果。这一现象被民间称之为“医者不能自医”。从心理层面分析,一个正常人(我们这里特指前面所提到的专科临床主治医师)在突然间检测出患了重疾,他的第一心理反应就是严重忧郁,担心自己再也治不好,不能重返自己擅长的工作岗位和自己熟悉的生活圈子,不能做自己爱做的任何事情。有的人可能会出现过激的心理反应:比如暴躁不安,喜怒无常,甚至歇斯底里。到这个时候心理干预就应该及时介入了。介入的人员可以是最亲密的家人或是他很敬仰的长者或是最好的朋友,也就是一些说的话他能够较容易接受和愿意被之心理疏导的那一类人群。这时候专业心理咨询师可以作为军师坐镇后方,暂且不要急于出场。(因为作为医师,当心理咨询师出现在他面前时,他会十分的敏感,感觉自己完全是一个需要心理治疗的病人了,多少会产生抵触情绪。)这些心理疏导人员要做的事情,一方面要对病人说一些有趣的社会见闻,单位每天发生的乐事,甚至还可以请教他一些专业方面的难题,目的就是让他感觉到他并没有被隔离于世,仍然是单位或是社会一份子,仍在积极参与单位或社会事务。当一个人感觉没有被单位和社会抛弃,他就会慢慢重新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心态,心情会有所放松,笑容会自然而然地回到脸上。病人心情一旦调整好一些,你就可以更进一步地对他进行劝导:比如,“某某主任,您的病需要积极配合治疗,您是不是可以协助我们把药吃了,把吊针打了,安心养好病,我们科里的工作不能没有您的领导啊,您快快好起来好吗?”到这个时点,病人知道自己养好病对很多人有极大的帮助,他的心中必定会升腾起一把燃烧的火焰,这把重返工作岗位的燎原之火,会将他心中那份工作激情点得旺旺的。一个人一旦精神抖擞了,振作了,有了奋斗目标和前进指引,他身体里的有益细菌就会对有病细菌产生抗体,身体自愈机能会被重新激发,现在真正治疗他疾病的很大一部分是他的身体机能,当然药物的作用也是很好辅助。有过很多患了癌症被判了几个月死期的重症患者,就是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与生命抗争的不屈不挠意志力,再加之长期坚持身体锻炼,辅以持续的药物治疗,和经常性的疾病监测与检查,硬是顽强地带病生存下来,并且越活越年轻。还有些人投入到对大病患者的心理辅导公益事业中去,现身说法,以自己的抗病事例去鼓舞他们要坚强地面对人生考验,做一个生活的强者,活出自己的风采,活出生活质量。
   很多人会有这样一种看法:医生能治好很多人的病,他的内心一定是无比强大的。这一点我要纠正一下,这医生他在专业方面再突出,他骨子里还是一个普通人,他就是见过再多的生离死别,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情绪的一般人,他的心脏并不是铁打的,可以承受无数次严重撞击。他可能在心理上感性多过理性。他平时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可能会比一般人更大,身上肩负的责任会较之我们更多。一旦他的心理承压力突破极限,他可能会在一瞬间完全丧失生活下去的哪怕最后一点信心。所以作为心理咨询师也好,作为医师单位的领导或同事也好,包括他的家人和朋友,都不要嘲笑他患病后在心里上的过激反应,而应该把他当一般人看待,鼓励他,给他加油打气,激励他有效配合治疗,争取尽快恢复健康,为更多的病人和社会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当然在这边也要呼吁社会各界多多关注医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给临床医师经常性地做好个别事例心理疏导和常规心理辅导,将一些在医师治疗病人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及时清除掉,释放出去,另外也要定期对医师们做好身体常规体检,还有经常性的组织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亦要保证医师们充足的每日睡眠以及年度休假安排。拥有良好心态和健康身体的医师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才可以最大化地做到报效社会,救治更多的病患,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共 30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心理和生理上的疾病,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们往往相辅相成 ,互相影响制约。心理治疗专家,往往自己的心结无法自解,意欲给读者这也和那句旁观者清,执事者迷 有点大同小异。人最难了解的, 往往是自己。所以, 医者不能自医, 也就不为费解了。本文从一部电影作品的内容入手,试图给医者不能自医做出一个全方位深层次的解析。文字语言娴熟流畅,说理清晰。只是稍感论述不够深入和切中肯綮。【编辑 云水之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桐疏枝寒        2014-10-07 09:29:58
  富有教育指导意义的赏析佳作,问候,愉快。
2 楼        文友:云裳        2014-10-07 11:36:57
  谢谢老师鼓励,以后烦请多多指点好吗
馨香自心。不求国色天香,只为满园芬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