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我看《道德经》之六

编辑推荐 我看《道德经》之六 ——道德经告诉了我们什么?


作者:云台文经 举人,3727.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23发表时间:2014-10-05 14:27:12

我看《道德经》之六 对《道德经》一知半解的学习,总也理不出个头绪。不是看不懂,就是觉得牵强,要么就是自相矛盾。很多版本又相互不信任,有的甚至在释文断句上都很不一样,更不要说解释了,盘绕在心间的总有一个问题挥之不去,那就是:《道德经》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
   作为经典,理论上说是连一个字都不能改的,那怎么又会连哪个是道德经的真版都搞不明白呢?有的改来改去,有的断句相互矛盾。我们拿一个搞不明白的东西研究来研究去有什么意思?没有听说过《圣经》的版本有争议的,也没有听说过对《金刚经》的真传起疑心的。偏偏就是受国内外专家学者十分推崇的《道德经》连是不是真版都搞不明白,解释的也是千奇百怪,难怪会有不多的人会去相信它。
   我看了几种解释,尽量把自己看不懂的内容先有一个通顺的理解,然后再分析含义,能不受解释影响的尽量避免受其影响。所以我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道德经》是不是想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思路?当你穿梭在纷繁复杂的现世中,难免会有苦闷、彷徨、想不开。那么看一下《道德经》,会让你想得开,看得远,放下很多难以放下的东西。我这样说也许削弱了《道德经》的神秘性,对老子有大不敬之嫌,但是起码对涉足《道德经》的人有一个很粗浅的认识,至少也还有这样一个作用吧。
   我们从《道德经》成书往前推,有人说老子一生为史吏,辞官骑青牛出函谷关,被时任函谷关守将尹喜所留,多次相邀相请,随写五千字留世,按照老子意思,只言片语是不愿留下来的。所以老子一生就只有《道德经》五千字留传后世。这是一种说法。后来看了赵世勋、陈光柱编著的《归钰》一书,又有了另一种说法。
   《道德经》前有《周易》,《周易》前有《归藏》,《归藏》前又有《连山》,也就是说夏、商、周三代文化是分别由《连山》、《归藏》和《周易》作代表的。从《易经》角度考虑,《连山》、《归藏》也是易,所以有《连山》易、《归藏》易之说,都是卦相,或者说都是用符号来记事(那时甲骨文尚不存在或很少)。《连山》是成汤、伊尹、仲虺三人针对夏王朝末期的“三风”而提出要“禁三风”,那时候没有文字,只有符号,所以就“写”(刻)了三个符号在三块玉版上被供奉起来,作为自己种族内的革命性的信条而约束为上者的官员(当然那时准确说也不能叫官员),相当于建立起了推翻夏王朝的根据地。这“三风”就是巫风、淫风、乱风。后来《连山》不仅实现了推翻夏朝的目的,并且成为成汤建立商王朝的理论基础,清正了一时的官风。这就是《连山》的功绩。《归藏》是商末时,甲骨文已经发展兴旺,但是“得”风开始泛滥,也就是上层贪欲成性,如狼似虎,不择手段,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一切为了“得”而奋斗。这时,身为周人的古公亶父面对当时的“得”风,在《连山》的基础上,发扬《连山》的官风整肃精神,针对自己而以身作则,用甲骨文写(刻)在龟甲上成册为典,作为纲领性、革命性言论,建立自己的根据地。经不断地努力,终于武王时推翻了商王朝,建立了周王朝。老子则是在西周一代不如一代、日渐衰退的情况下,受周宣王之托,共同研讨学习古公亶父的《归藏》,重新修订、充实,想成为教育周王朝后继诸天子的行为规范。但是,《道德经》完稿后献给周幽王(周宣王的儿子),周幽王却并没当回事,而是束之高阁(实际也是自己都不想失去“得”的好处了),在此情景下,老子痛心疾首,才离都而去。函谷关守将尹喜(也有人说是老子的云孙李假)很有才华,知道老子的《道德经》非同一般,才派人盗书,随有《道德经》多种版本流传于世。我认为这种说法有较大的可信度。老子为史官多年不可能不留下只言片语,让老子在函谷关写五千言《道德经》实在牵强。
   由此看来,为《道德经》出处正名当以此为本,内容涵盖治国、练兵、修身、养性等重大课题,实属一本治世、修身之经典。当然后世有人把它看做修道之书也情有可原,《道德经》里本身就有修身养性的内容,何况道教早把它奉为了神明。那就让各取所需吧。但现如今更多的则是老人哲学,因为不仅在周朝时不被统治阶级看好,后来也没有得到任何一个朝代的重视。人们只有在中老年后才能去翻一翻,聊以打发时光,总结一些教训。由此看来,人之贪欲成性由来已久,吏治腐败更是洪水猛兽。老子那时就已经难以拨乱反正,直到现在都是社会性的难题,谁还会去关心《道德经》的理论?一定要到行将就木之时才大刀阔斧治一下,也只是赶走了姓李的,来了个姓王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说大的,就拿一个人来说吧,不到大病上身,有几个人会去狠心锻炼身体、节食养生?总是仗凭年青、身体好胡吃乱喝一气,整夜嗨歌,彻夜打牌,身体垮了,悔之晚矣。过去批判老子开历史倒车,即源于此。人们都在追求享受,他却让人戒欲,而实践证明这个欲真的是不好戒。贪官污吏哪个不是倒在贪、欲的脚下?反腐治吏,任重而道远呀!这是不是一种宿命?
   再回到开头我们提出的问题,那就是版本问题。我支持第二种说法并不等于说《道德经》的版本问题就解决了,仍然是议而不决。当然我也没资格来定这个问题。但是我忽然就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我们推之甚高的《道德经》竟然这么模糊?这多像我们中国人的性格特征,很多事情盖棺之前不能论定,盖棺之后仍会改来改去,不是翻案就是重新论定。比如:孔子一会儿被打倒一会儿又被奉若神明,孔子到底是该褒还是该贬?连自己该爱还是该恨都搞不明白,我们这个民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曹操对杨修先是表扬,后是反感,表扬是因为杨修聪明,反感是因为杨修太聪明,那么杨修到底该不该聪明呢?为什么杨修该不该聪明这个问题要由曹操来决定呢?就象《道德经》,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反历史,一会儿又说他具有大智慧呢?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恐怕这应该是我们深思的问题吧。

共 23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从学术的角度探讨了《道德经》有关的几个方面,一是《道德经》的版本问题,作者讲述了两种说法的故事来源,提出了作者的看法;二是《道德经》表达的思想内容问题;三是《道德经》以前的书。通过这些内容,让读者对《道德经》的相关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该文扣住《道德经》的相关内容,分析了该书与今天现实的关系,揭示出了该书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抨击了现实中的弊端。【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云台文经        2014-10-05 17:10:58
  说句实在话,对《道德经》的关注也是近些时候的事,说不清怎么就去看《道德经》了,也许是年龄的原因吧。有想法了就写下来,可能不对,但愿与朋友交流。比如这一篇吧,感觉《道德经》就是让人多个思路,遇事别钻牛角,这就很容易想开了。很多理论其实是又一种说法,过去我们都不止一次用别的方法说过了。并不稀罕的。另外对《道德经》没有一个真正的版本想来心理颇不是滋味,所以就啰嗦了几句。写着写着,不知怎么就想到咱中国人的性格特点了。说来也怪,中国历史上孔子为什么会多次被捧又多次被贬呢?是时代的需要还是人的需要?真有理还乱的感觉。
愿作云中台上客 一画文章经纬分
2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4-10-05 22:08:30
  作者的思维是敏锐的,思考是深刻的,从版本等不被人重视的内容上看出了中国曾经的思想和思维特点。
语文教师
回复2 楼        文友:云台文经        2014-10-06 13:08:57
  感谢春雨点评,过奖了。问好。
3 楼        文友:豪哥        2014-10-06 12:43:47
  从“赶走了一个姓李的,来了一个姓王的”这样的朝廷状况来看,既然江山易改,那么杨修是不是聪明就不该听曹操的。道德经如何解读?孔子好不好?也不能听改来改去的朝廷说了算,是吧?
   一百个人就能读出一百个哈姆雷特,朝廷倚靠强权,拿去经典改头换面为统治所用,百姓应该有自己的解读。
雨棠莺啼无非常景,见得懂得便是值得。
回复3 楼        文友:云台文经        2014-10-06 13:19:13
  豪哥说到点子上了,不能听朝庭说了算,问题是老百姓说了不算咋整?中国封建社会老百姓没有话语权,连基本的人权都没有保障,老百姓又贵在何处?“朝廷倚靠强权,拿去经典改头换面为统治者所用”,我怕的就是这个,所以道德经面目全非,谁也说不清哪个是真李魁,哪个是假李鬼。我们好糊涂呀。中国人好糊涂呀。所以我看的时候尽量不去看解释,但不看又看不懂,所以还得看,心理告诉自己:别受它影响。但我真不敢说我会不受它影响。哎,看本书也好难。
回复3 楼        文友:云台文经        2014-10-06 13:41:05
  说起这个话题总是意犹未尽。咱们往往一说统治阶级,一说皇帝,好象咱们就跟他们分隔开了,跟他们不是一类了,他们是被扫进垃圾堆里的垃圾,我们是早上初升的太阳,生命力强劲。实际上,看看我们的左右,说起古代先贤,个个崇敬有加,谈起皇亲国戚,很少有人不羡慕的。再看看单位领导,都爱以“老一”、“土皇帝”形容,像是贬义,但无不存在望而艳羡之情。皇帝真的离我们很远了吗?统治阶级真的被消灭了吗?我们的命运真的可以自己做主了吗?说的好听点,我们算是身陷污泥,只有精神如出水芙蓉吧。算是又发了些牢骚吧。
4 楼        文友:豪哥        2014-10-06 14:36:12
  兄台的问题无法三言两语解释。
   世界是复杂多样的,比世界复杂的是人性,不能以好坏来简单分类。比如一个“好”皇帝,他一定是为历史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比如保持了领土完整,一定时期使人民安居乐业,生产力得以发展等等。但同时他个人却肯定是作威作福的,他能够取得皇位和他做出的贡献,都是建立在牺牲千百万贫民利益的基础上的。
   纵观历史发展,文明进步的标准大体只有一个,就是人民的自由权利越来越大。那么,看待经典或者朝廷的好坏的标准是不是也是这个呢?
   对于单位领导,员工应该有自己的策略。比如,推荐你读陆琪的《潜伏在办公室》。他说,自己的利益优先,直接上司的利益第二,老板的利益排最后;不要把老板的理想当做自己的理想。呵呵。
雨棠莺啼无非常景,见得懂得便是值得。
回复4 楼        文友:云台文经        2014-10-06 16:40:53
  如此说来,实用主义者是不倒翁。但是为什么我等会有不死之精神:明明知道是条死路,可是还是放不下;明明知道可以升官发财却总是不愿走上那条“光明大道”。我等的精神总是和肉体分离,这是老子当时的状况吗?评价一个人确实不能用好坏来一概而论,这样一说,似乎只有老子的道是唯一标准了。但这个道又是那么的难以明状,只有靠自己来悟了。标准也就是各自心中的悟了。世界好无奈。
5 楼        文友:豪哥        2014-10-06 16:49:25
  实用主义,是的。
   不升官发财,不玩弄权术就没有实现理想的基础,古今中外概莫能免俗。可一旦升官发财,还能追求理想的仍不失为圣人。当今就有成例。
   落魄圣人往往只留下了理想,没有做成功绩,比如孔子。
雨棠莺啼无非常景,见得懂得便是值得。
回复5 楼        文友:云台文经        2014-10-06 17:27:25
  说的很到位,豪哥。要想治世要先知世,要想出世得先入世。事实是知到了世,却同流合污了;出得了世,却入不了世了。那些“一旦升官发财,还能追求理想的”少之又少,成不了主流。所以就有人说“无聊文人总是搞噱头、作秀”。他们只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创造环境。知道“终南捷径”的典故吧,终南山可以成为当官的捷径,一句话投其所好。哎,悲哀。我又一次为老子扼腕叹息,老子呀老子,你为什么要出五千言让人思考呢。“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宿命的结果让人窒息。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