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秋声】秋 N多个第一次(散文)

编辑推荐 【梧桐秋声】秋 N多个第一次(散文)


作者:宁夏何老三 举人,3709.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93发表时间:2014-10-06 19:06:13

今年的十一长假,本不打算出游,只想老老实实在家做一个“宅男”,不过孩子们不容许我们这么消极,非要带我们到处遛遛,孩子的话就是命令,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哈哈!没有想到,几天旅游下来,竟遛出了我们从来没有发现的N多个第一次,逛出了我们从来没有得到过的N多个第一次审美体验。
   (一)第一批开辟网络广告的民俗度假村
   10月3日,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平谷区的雕窝村,作为北京郊区最有特色的村庄之一,雕窝村绝对是出游的很好的一个选择,你别看小村不大,但是却环山邻水,这里既有美景还有多种美味的食物,更重要的是这里的艺术文化气息,所以品味不一样的村庄,这里绝对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村庄特色菜品--烤全羊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名菜。在平谷区第三、四届乡村民俗旅游“农家饭(菜)”厨艺技能大赛上,均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雕窝村不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林果产业,更有良好的文化氛围。由于村内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空气和纯朴的民风,吸引了一大批文化名人在此定居。原文化部长、著名作家王蒙第一个在村里买了农舍,在雕窝村体验生活,搞创作!著名版画家叶有良第一个进村投资300万元建起了占地12亩的“北京市东方艺术馆”,著名作家浩然第一个为村民王水灵家题写“水灵山居”牌匾。如今,雕窝村光画院就有七座,每年接待名人、名家达3000多人次。名人的加盟,为雕窝村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让我感叹的,不仅是这些,我更叹服这个村农民的现代意识。
   早在二十多年前,这个民俗村刚建立不久,并被北京市旅游局等单位,命名为北京市第一批农民旅游度假村的时候,他们之中的先行者就已经意识到网络的无穷力量。村书记带头搞起了网络推广。这一下,把雕窝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了四五个档次。北京的城里人不用再打电话四处寻找农家院了。雕窝村的农民很快就挖到了第一桶金,现在更是富得连我们这些城里人都瞠目结舌:供两个孩子上大学的、买两辆豪车的、在北京城里买房的,已经不算新鲜事儿了。我们五年前住过的王姓农民,早已把平房改造成二层楼的宾馆级农家院了,您到这里来,上网、吃住、洗澡、篝火晚会、燃放鞭炮、卡拉OK、自己烤全羊,一一都可以得到满足。
   伟大的中国农民,当他们步入现代社会融入现代意识的时候,谁都不会预测他们会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
   (二)在北京第一家个体饭馆“悦宾”就餐
   10月5日,儿子儿媳请我们吃饭。上哪儿吃?硬的嚼不动,甜的不敢吃,吃自助餐“不够本”,儿子提议:上“悦宾”饭馆吧!
   “悦宾”饭馆位于东四翠花胡同,是北京市乃至全国第一家个体餐馆,于1980年开业,名气很大,曾接待过77个国家的记者和多个包括日本天皇皇后在内的重量级政府官员、两个中国副总理以及无数游客、食客。我老伴儿以前虽然就在离“悦宾”饭馆不远的东四西大街小学教书,但从来没有到过这个饭馆吃过饭,来这里吃饭的人太多,排不上队,还得等着“翻堂”。就这么着,一直也没得机会来这里就餐,今天可以如愿以偿了。
   “悦宾”饭馆的菜品不多,真正拿得出手的招牌菜不过是十几道而已,但是味儿好,价钱公道。“五丝筒”、“蒜泥肘子”、“干炸里脊”、“锅塌豆腐盒”、“冬瓜鱼丸汤”等几道食客必点的菜品,做得非常地道,因为菜品里融入的是饭馆主人的可贵的人品。“悦宾”的菜,就是比别人家的好吃,靠的是什么?靠菜好、靠做人实在!她家的肉丝,四两就是四两,原汁原味原做法,不过油,不过水。她做盘鸭子,要走五道工序才好,别人可能一次就上桌了。她家的招牌菜锅扒豆腐、蒜泥肘子、锅烧鸭……好多菜是她自创的,像那道“五丝桶”,有姜丝、葱丝、猪肉丝、鸡肉丝、芹菜丝,蘸上酱,用鸡蛋皮卷着吃。外头来的厨子不会做,她现在用的厨子,开始都是在她家打杂、洗碗、当服务员的,是饭馆主人手把手一点点教出来的。
   其实,很多食客来“悦宾”吃饭,并不是完全吃味道而来,而是冲着饭馆主人刘桂仙的传奇经历和“北京第一家个体饭馆”的名声来的,还有像我这样的知青是怀着羡慕的心情来学习刘桂仙当年是如何给“待业青年”创出一条自谋职业的路子,并为中国个体经济的创建和发展做出自己卓越贡献的。
   1980年的时候,刘桂仙已经有四个孩子,老大是知青,还有两个孩子在家待业,穷得一家七口人盖两床被子。穷则思变,肚子决定脑袋。她和老伴受到一条新闻的启发,决定自己开个饭馆。他们开这个饭馆这叫一个难,没钱、没经营地点不说,最重要的是当时没政策,个体户开饭馆,没有人敢批呀。他们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作了多少开创性的工作,才把“悦宾”饭馆开起来。他们把自家的房子开成了饭馆,一家人就住在平房顶上,搭个棚子,蒙上塑料布就是睡觉的地方。他们的行动,有力地配合了当时政府为了解决待业青年就业难的困难而实施的政策。
   粉碎“四人帮”以后,“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青开始逐批返城,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约有1700多万知青回到城市。这股知青返城的大潮,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待业青年”就是诞生于那时的一个新词汇,比“失业”好听——时任北京东城区工商局副局长的靳云平,形容当时的情形是“根本没有就业渠道,只有号召待业者自立”。
   1980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劳动就业会议,提出“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
   刘桂仙开办的“悦宾”饭馆,就是这个政策下诞生的产物。刘桂仙为待业人员闯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道路。
   1980年9月30日,在北京东城区翠花胡同,刘桂仙夫妇的“悦宾饭馆”开始试营业。第二天,此事见诸报端,《北京晚报》的标题就是《中国第一家个体饭店开张》。消息在京城炸开了锅。一个美国记者说,3天之内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开了一家个体饭店。果然,这个记者的话成了“悦宾”饭馆最好的招牌。现在,“悦宾”已经是众多北京人心目中的教父级饭馆了。
   (三)“五道营”第一次观看画“唐卡”
   10月5日下午到傍晚,孩子们说,吃了个肚歪,带你们去个好地方溜溜去。他们开车转了半天,原来好地方是位于雍和宫附近的一条胡同“五道营胡同”。这是一条充满神奇色彩的胡同。
   北京真的是座神奇的城市,古朴和摩登在这里交织混合,并且最终能够完美和谐地共存,五道营胡同就是中西结合的一个产物。风格类似南锣鼓巷,不同的是这里更多的是餐厅,酒吧,咖啡厅,在这边窝上一个下午再惬意不过了。
   这里可以说是现代北京的一个缩影,非常有情调的一条胡同,短短几百米,却又无数值得你留恋的东西。其实,我最心仪的是这条街上的艺术氛围。哈哈,我还看到了“唐卡”的制作——那可不是人人都能欣赏得到的,也不是人人都喜爱的绘制方式。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唐卡让我最吃惊的是它绘画所用的原料。
   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全部取自天然物质,以产于雪域的天然矿物、植物为主要生产原料,品质优异、品质优异色泽纯正,耐光极佳、耐候性极强,事实证明其历千年而不明显褪色,因而享誉四海。以出产于西藏而得名的“藏青色”,与其它地方所产同类颜料相比,具有色彩历久不褪、色相艳而不俗的特点,与金黄色等相配后能较好地映衬出庄重、高贵、典雅的气氛,已成为独特专用色之一。银、金、珊瑚、珍珠、宝石、藏红花、茜草、玛瑙、大黄等唐卡颜料,其用料之珍贵,在世界绘画史中少见。用这种珍贵颜料画像,色彩艳丽、色亮凝重、图案层次分明、壮观,具有保持时间长、不易褪色、不易变质的优点。如当代宗者拉杰先生设计的全长618米,宽2.5米,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卷轴画--《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其中“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这一标题,就是用金粉书写的。许多画的细部,都用金线勾描过。使画面熠熠闪光,富丽堂皇。因为用料特别。长卷的质量如同布达拉宫的壁画一样,永不褪色。整幅画灿烂辉煌,光彩夺目。
   在“五道营”胡同里,我有幸见到了一位藏族画师绘制唐卡的过程,虽然时间极短暂,却让我感触颇深。
   他是坐在水泥地上画唐卡的,据他身旁的一位服务员说,画师已经在地上画了大半天了,没有喝水,也没有吃东西。我们看到,画师只是盯着画板一笔一笔地画,最神奇的是,他不用水来调和颜料,而是用嘴里的唾液蘸着颜料画画。这可是真够匪夷所思的。那些原料如金粉、银什么的,可是有毒的呀,怎么能用唾液蘸着画画呢!一张唐卡,需要画上三五个月甚至半年多的时间,而且全是极为吃功夫的工笔画,如常见的“吉祥五供天女”,上身赤裸分别为红、黄、白、蓝、青五色,手持香条、美食、鲜花、铜钹、丝绸“五供”来象征色、声、香、味、触五妙欲。体态变形夸张,婀娜多姿。配之以飞扬的彩带形成舞蹈般的装饰韵律。再加之紫色卷纹形背光的衬托,环形莲花累帙的围绕,显得极其优雅、美妙。这样长期蘸着唾液画画,身体吃得消吗。服务员说,画师已经习惯了,差不多已经练到了百毒不侵的境界了。为了艺术,他们可以连性命都能置之度外。
   我听到这里,不禁对画师充满了敬意和叹服。一个艺术家,为了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可以奉献一切,而我自己呢,还在为文章的精品不精品而耿耿于怀呢。画家是一面镜子,我对着他,应该说些什么呢!于是,我满怀羞愧地打开了电脑奋笔疾书。
  

共 381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历史、文化、宗教和生活等诸多领域,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 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的奇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唐卡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哥这篇文章非常朴实,每一段都精彩。不过最爱还是关于唐卡。而且看见您发文章,就知道三哥身体好着呢,心里特别安慰。我有幸前几年去青藏高原,曾经在塔尔寺也目睹过寺里的僧人话唐卡,还拍了几张照片。感谢赐稿梧桐文苑【编辑:江南铁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江南铁鹰        2014-10-06 19:07:40
  祝福三哥安康。
回复1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10-07 11:33:21
  谢谢老弟编按,你的惦念我非常感谢!
2 楼        文友:诗词        2014-10-06 20:30:07
  我师父给师伯编辑的文稿吧。没写编者嘿嘿。师伯游记精彩也让读者长了好多知识。感谢师伯好佳作呈现梧桐。祝师伯节日快乐。
   笔透墨香吻砚池,丹枫怒菊两相知。竹篱闲犬和谐调,助我吟哦赋咏时。
回复2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10-07 11:32:03
  诗词小朋友的幸灾乐祸很有意思,留评诗歌也非常棒!赞!
3 楼        文友:诗词        2014-10-06 21:12:21
  师父也有失误啊哈哈
4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10-07 11:30:31
  老哥我现在身体还行,谢谢老弟惦念!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