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缘春天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文缘】回望老作坊(散文)

精品 【文缘】回望老作坊(散文)


作者:王爽 举人,5643.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04发表时间:2014-10-07 19:36:55

【文缘】回望老作坊(散文) 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年代,农副业生产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受到限制。按说必要的农副食品加工,既可以赚钱,也是人们生活所需。因此,只要到了农闲时,副食作坊便偷偷地搞起来。喜欢好奇的我,一有机会便去看作坊里的加工过程。
   一是糖坊。在东北,我们把灶糖习惯叫大块糖,制作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拔大糖。拔大糖一般是在冬闲时候,大块糖的原料是稗米,制作中先要将稗米煮成饭,再发酵一段时间,待发酵后放进锅里经过熬制,就变成粘稠状,这便是大块糖的雏形。取出后稍微晾一晾,等糖不太烫手时反复拉抻定形,最后趁着半干,把它们切成条状或块状。做好的糖,呈淡黄色,吃起来粘牙。
   糖房里有一口口大锅,发酵、熬制、出糖、切糖这些不同的程序也是各有分工,各负其责。据说对发酵程度的掌握,是最重要的。如果发过了,糖会变黑,口感苦涩;如果发得不够,糖份熬不出来,也就不会甜。
   腊月二十三,民间用灶糖祭灶。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民间每户人家一年的善恶。于是,老百姓为了让他多说自己家的好话,就在祭灶时给灶王爷供上灶糖。因为灶糖不仅甜,还有黏性,让灶王爷吃了后,要么嘴巴甜,多美言几句,要么把嘴粘住,免得他在天上说坏话。
   其实,给灶王爷上供的灶糖,一块也没有见少。送完了灶王爷,灶糖就归孩子们了。
   二是粉坊。粉坊是加工粉条的,其整个的工艺流程,也叫漏粉,粉坊在民间流传了多少年,已无从考证。我是在不同地点的两个粉坊,分别见到两道不同的工序,总算完整地了解到漏粉的全过程。
   前一道工序是制粉坨子。那年秋天,我去二队看露天电影去早了,便到粉坊看看。粉坊院里有一个两米长、半米宽的平底大木槽,有人把洗过的土豆放里,用一把大剁铲将土豆剁碎,再用石磨磨成浆。把磨好的土豆浆过滤到大缸里,过滤剩下的粉渣滓就不要了,做猪饲料。
   粉坊里有十几口大缸,土豆浆在缸里澄清后,撇去上边清水,留下的就是土豆淀粉,晒干后就是淀粉坨,也叫粉面子。
   后一道工序是漏粉。这是我在柳树沟四队支农劳动时见到的。屋中间有个敦实的厚木方凳,上边放个大号磁盆。粉匠在盆里放少许的粉面子和明矾,再倒入两瓢开水,用特制的小木耙子搅拌,使其成稀糊状。这时把几十斤粉面子倒入磁盆。六七个壮汉高高地捋起袖子,围着大磁盆转,每走一步,就用内侧的手在磁盆里揣动一下。他们一个跟一个走几圈,再换手逆向走几圈,直到把粉面子和面芡均匀地揣到一起,成为淀粉糊糊。
   靠墙边的锅台上有一口大锅,锅里烧着翻开的水,锅正上方的房檩上栓一条结实的绳子,在离锅一尺高处栓着一个铁钩。粉匠把一个底下带有小孔儿的大铁瓢,挂在那个铁钩上,然后他坐在锅台上的一个小板凳上,一手抓着瓢把,另一只手“啪啪”捶打瓢里刚刚揣好的淀粉糊,淀粉糊便顺着瓢下的孔儿,源源不断地落到锅里。
   锅台正面有个缺口,缺口下放一个盛着凉水的矮缸。有个人用两根细木棍,很利索地把锅里熟好的条状淀粉糊,顺着锅台缺口拨到缸里,冷却后就成了粉条。
   有个人把缸里冷却后的粉条捯成轴,穿在一根木棍上,放到院子里的支架上晾晒。干了后,就是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成品粉条了。
   刚漏出来的粉条,只是在锅内的开水中烫了一下,并没有真正煮熟。有小伙伴守在粉坊里,等着最后剩下的无法再漏下的那块淀粉糊,要来后用火烧熟,那真是别样的香。
   三是豆腐坊。东北盛产大豆,因此豆腐坊相对多一些。豆腐的做法简单,头一天晚上将大豆用清水泡上。第二天起早套上毛驴绕着石磨一圈圈地磨豆子。豆子存在磨眼儿上一小堆,随着磨的转动下落到磨眼儿里,少了就随时添加。靠边的棚杆子上,挂着一只盛水的桶,用导管引水滴入磨眼儿,水少了也是随时添加。流量大小可控制,使磨出的豆渣浆成稀糊状。
   豆腐坊里的大锅套着一圈木裙子,对着大锅的房檩上拴着一根粗绳子,离锅一米多高,挂着两根呈十字的木杠,“十”的四个头各有一个铁鼻子,是系吊浆布四角用的,磨出的豆浆装入后过滤到锅里。为了过滤得干净,还有专用的木夹子挤压。剩在吊浆布里的就是豆腐渣,是喂猪的上好饲料。
   把生豆浆煮沸后盛到缸里,豆腐倌一手用豆腐耙子从上到下搅拌,一手端着卤水瓢往豆浆里缓慢倒入卤水,豆浆就逐渐变成水豆腐了。
   把水豆腐用豆腐布包严实,放在模具里挤压,就成了大豆腐。过去乡间的豆腐坊里做大豆腐的不多,原因里走出去卖不方便,因此一般情况下做的都是干豆腐。
   把水豆腐用类似小笤帚的东西捣碎,就成为做干豆腐的材料了。把长条形豆腐布一头铺在模具里,将水豆腐盛一瓢均匀地扬到里边,豆腐布折回来,再扬上一瓢,再折再扬……如此往返,豆腐布把一瓢瓢水豆腐隔开,最后用木块在模具内加压到一定的程度,就压制成一张张的干豆腐。
   豆腐倌把干豆腐揭下来,或卷或叠,弄成一沓沓的形状,用豆腐包包好,往肩上一挎,拎着一杆秤,穿行于乡村的街巷里,一声声叫卖着:“干豆腐——!”
   四是油坊。油坊是榨油的地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差不多十里八村都有一个简陋的油坊,出产的是手工压榨的豆油。工具原始,方式笨重,程序上要经过碾、蒸、包、榨四个环节。
   碾:油坊里有一盘碾子,把大豆散落在碾盘上,由一头用布蒙住了眼睛的老牛或毛驴,拉动碾子,把黄豆轧扁。轧扁后的大豆,叫豆扁子。蒸:将豆扁子装进木桶放在大锅中蒸煮,蒸锅冒起一团团水蒸汽,用不了多大功夫便蒸熟了。包:榨油的器械上固定着一张又宽又大的案板,稍有倾斜。放上两个铁圈模具,底下铺上乌拉草,将蒸熟的豆扁子铲到里边,踩实成坨。榨:将一结实的硬木圆盘盖到豆扁子上,由一粗木杠压在上面。粗木杠一头固定,一头靠绳索的搅动向下挤压。那是很大的力量,器械在吱吱作响。这时,只见一股股透明的豆油,从草的缝隙渗出,汇聚到案板的沟槽里,然后顺流直下,从出口淌进接着的油桶里。
   经过一番挤压,油已淌尽,便松动绳索,取出已经成形的豆饼,重新装上新的豆扁子,再开始新一轮榨油。
   上学时,我曾绕道去看过三队的油坊,赶上油坊休息,只看到一些家什器械。这些榨油的过程,都是那里的打更老头讲给我的。
   不过那时候哪个孩子衣服脏的油渍麻花的,大人就会说他,你怎么弄得跟个油匠似的。
   五是烧锅。烧锅本是烧酒时蒸馏酒所使用的蒸馏设备,后将烧酒作坊也称作烧锅,甚至将当地的地名也称为烧锅。
   烧锅烧出来的酒,叫烧酒,就是白酒。俗称老白干、小烧。据考证,酿酒可追溯到夏代甚至更久远。酒的产生,源于野果在贮存过程中的自然发酵,人们由此发明了酿酒。最早酿制的酒并非白酒,民间称作米酒。到清朝后期,规模较大的专业酿酒作坊开始出现,酒的品种也从最初单纯的米酒增加了白酒及其它的特色酒。
   烧锅酿酒,采用的方法比较原始,主要原料为高粱,其加工流程分为备料、制曲、酿制三部分。备料:用石磨将高粮碾成碎渣子备用。制曲:将大麦小豆等磨成粗末,和以水,用木模经踩踏制成砖型,取出放于封闭的曲房,待其发酵为酒曲。酿制:将高粱渣子拌适量温水,和匀后上蒸甑内蒸,令其糖化。待数日后有溢出,取出蒸料,再加新渣及适量酒曲,拌匀后再入窖密封发酵。在发酵七天后进行蒸馏,其所出酒呈白色,即为白酒。
   过去的乡下,民间老作坊还有很多。然而,在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老作坊已经渐渐消失,而那些手工技艺及相关的民俗文化,也正在濒临失传。
  
  
  

共 29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回望老作坊】是一篇立意深远,内容温暖,感情真挚,文字流畅的散文,作者在多年以后,从对老作坊的回望中感受来自岁月、故乡的温情。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着许许多多值得回味的东西,其中最值得回味的就有关于老作坊的记忆。过去的乡下,民间老作坊很多。作者用朴实的文笔记述了当年糖坊,粉坊,豆腐坊,油坊,烧锅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生活图画,温馨又愉悦。是呀,在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老作坊已经渐渐消失,而那些手工技艺及相关的民俗文化,也正在濒临失传。的确,我们在展望明天的同时,也会和过去挥手,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有些遗憾,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美好的期待!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潮仙】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009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潮仙        2014-10-07 19:37:41
  我们在展望明天的同时,也会和过去挥手,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有些遗憾,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美好的期待!佳作,问好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王爽        2014-10-10 19:17:31
  谢谢编辑此文!辛苦了!
2 楼        文友:王广        2014-10-07 20:48:04
  机械化的发展,一些老作坊渐渐消失。民俗文化渐渐进入的博物馆了,成了历史。
回复2 楼        文友:王爽        2014-10-10 19:18:14
  谢谢来访留言!问好!
3 楼        文友:千年小狐        2014-10-08 07:13:01
  政委小时候就是一个聪明孩纸,注意观察生活*^_^*
喜欢文字
回复3 楼        文友:王爽        2014-10-10 19:18:29
  谢谢来访留言!问好!
4 楼        文友:齐牛        2014-10-08 14:57:59
  四五十岁以上在乡下长大的孩子都不会忘记这些村村都有的老作坊。跟着作者的文字重温了一遍儿时的记忆。欣赏佳作!
淡薄名利,快乐人生。
回复4 楼        文友:王爽        2014-10-10 19:18:42
  谢谢来访留言!问好!
5 楼        文友:乞颜若风        2014-10-08 15:40:50
  工业化进程越是加快,老作坊越是让人感觉亲切、怀旧,谢谢政委的文字,让我们瞬间回到童年的记忆中~~~
他们和她们去了哪里,我的族人……
回复5 楼        文友:王爽        2014-10-10 19:19:24
  谢谢来访留言!问好!
6 楼        文友:王志强        2014-10-08 19:33:28
  时代在前进,过去的作坊依然留在记忆中。忆往昔,赞今朝!
回复6 楼        文友:王爽        2014-10-10 19:18:57
  谢谢来访留言!问好!
7 楼        文友:随心飞翔        2014-10-09 15:41:01
  恭贺精品!
公务员,至今从事业余创作20余年,发表诗歌、小说近200篇,原省级散文诗协会会员
回复7 楼        文友:王爽        2014-10-10 19:19:06
  谢谢来访留言!问好!
8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4-10-10 23:34:39
  恭喜政委获得精品!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8 楼        文友:王爽        2014-10-16 08:29:40
  谢!祝你进入明星编辑!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