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诗心】寻迹(散文)

精品 【诗心】寻迹(散文)


作者:诗心静美 秀才,1915.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12发表时间:2014-10-11 19:23:09

北京。生活很多年的城市。日日相依,平常得寡言寡味。像什么呢?空气、日、月、星光。庸常城市,宛如左手与右手,没惊没喜。因为熟稔,倾心都市外的丽江风情、江南烟雨、洛阳古城,总觉得有风情的城市,是我的皈依。以至于,无论行走烟火气息的菜市场,还是街边小店,被误认为来自他乡的过客。也有不熟悉的长者,希望我追溯前身,究竟是哪里人流落京城。
   我没有追溯过我的前世。我的记忆,早已作古的爷爷长于京城。父亲保存一份家谱,那是他用精致小楷写就的文字。他精心保存,兴致起,拿给我观看。密密麻麻小字,无心从头至尾阅读。父亲用布头小心包起,压于箱底。我只知道,我是满族,先辈曾在皇宫打旗;只知道,一个姓氏,家族里竟然出现,回、满、汉三种民族;只知道,我在皇城里土生土长,我的祖籍——北京。
   童年记忆,旧日北京,是护城河畔一望无际的菜畦;是行驶的货运火车;是不大,可以随时仰望天空的庭院;是附近每个春节后,上班时锣鼓喧天的工厂;是路边来来往往的马车……
   北京,我还剩下多少仅存记忆?
   骑着八年没有动过,崭新的自行车,走进北京街道。我竟然迷离于繁华城市。宽阔的街道,高架立交桥,高楼大厦,摩登商场,城市地下穿行的地铁……真的,真的。我有些眩晕,辨不清东南西北。不仅仅因为我宅女生活。北京,变化得太快太快。
   旧日前门,我寻不到一点儿踪影,都一处仍在,旧貌换新颜。前门和王府井步行街形同姐妹。曾经的沧桑,被时尚,刻印英文缩写名字的店铺取代;曾经杂乱无章的街道,埋葬在老时光里;曾经街边破旧小店,退出历史舞台。
   城市,拆得迅速,建得飞快。旧迹难寻。不经常行走,与之接近,形同路人。
   整洁,时尚。首都,一个与世界接轨的城市。我爱它灰色的昨天,更爱它繁荣的今日。
   那日。
   从东单地铁出站,不知身居何处?王府井步行街,竟然不清楚它在西还是北。时尚豪华的高层建筑,如此相同与一致,少了坐标,我如漂游在海中的船,丢失航向。我不得不驻足,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寻找可以告知我准确方向的人。
   何止是前门、王府井。
   宣武门、菜市口,两个路口,需要仔细辨认。十字路口菜百商场,移居他处,如今以经营黄金首饰维系其店铺。幼年的我,把菜百当做菜市口地标。逢年过节,母亲拉着我在里面寻找好看花布,制作新衣。长大后,喜欢布,最喜欢花布间穿梭,想象披上哪种颜色布料,点缀我爱美的心。感慨布店生存艰难。大街小巷难寻。快节奏生活,还有哪些人有闲情逸致,自己设计,扯上几尺布料,做一件随心别致衣装。商场,店铺到处是成衣。更快的,足不出户,淘宝浏览,遇见喜欢衣服,动几下手指,货物轻快飞来。菜市口百货对面有个文具店,少年习书法,一得阁墨汁,毛边纸从这里购得。和它紧邻是公共浴池。文具店跑进超市。公共浴池,再不是几块钱一张澡票。洗浴中心极其少见。乘坐地铁,从菜市口地下穿过,突然翻身来到露天,需要停留张望身处何方?
   宽阔公路,脚踏粉红折叠自行车,从南向北骑去。菜市口。陌生街道,久别重逢人不识。与宣武门如同孪生。城市繁华一角。如今高楼林立,马路宽阔,与前门和王府井相比,安静许多。菜市口、校场口,熟悉的地名依然在,不在的,却是时间洗掉的容颜。
   味多美面包店到处是。从南城连锁到北城。肯德基、麦当劳。这些被营养学家批驳的垃圾食品长盛不衰。洋气,时尚,我把这样的词语给她。吉野家、必胜客、巫山烤鱼、海底捞……饮食文化风起云涌。
   可惜,王府井步赢斋、瑞蚨祥老字号店铺,竟然没有散落京城大街小巷。买双北京布鞋,要跑到王府井步赢斋。现在,还有多少人脚穿布鞋?穿布鞋的男人和女人,与这个城市格格不入。
   想到布鞋,记起穿着布鞋的北京男人,提着鸟笼遛鸟儿。如今,鲜有这样游手好闲男子。城市生活紧张的节奏,丢失了闲情。即使老年男子,热衷游山玩水,旅游,下棋。稍有些品位,摄影、绘画。如若看见中年男子提着鸟笼儿,哪怕出现在小区,侧目,定是没有工作闲居家中事业无成之人。
   这个秋天,为了脚的舒适,特意买双绣花鞋,配了裙子,另类地走在街上。绣花鞋,多么小众,小众的,毕竟没有多大市场。为了保留北京老字号,他们坚守,期待有一天,古老文化回归,布鞋如雨后春笋。
   步赢斋、瑞蚨祥冷清背后,张一元、吴裕泰、六必居、天源酱园……老字号店铺支撑这座城。特别是老字号茶庄,遍地开花。人们买茶叶倾心于它。走亲访友,不忘买上一斤老字号茶叶,表达心意。
   北京胡同文化深受外国人喜爱。什刹海散步,经常看见外国游客,坐着黄包车,逛北京老胡同。他们一路向西,向南,直至和珅住宅——恭王府。北京胡同名字有意思。头发胡同、羊肉胡同、帽儿胡同、盆儿胡同、方家胡同、烟袋斜街、南锣鼓巷……与吃与用与形状与历史相连,又家常又烟火。
   我骑着车子穿行老胡同,清一色灰墙灰瓦,正值国庆,几乎家家插着国旗。为保护城市文化,破旧的胡同粉刷修复。住户依然居住,他们一如既往生活。有女人走出院落,端剩余残水,泼至院外下水道中。熟悉景致。寒冷冬日,母亲洗衣,我帮助倒水,生活极其不便,苦不堪言。
   重返熟悉的胡同。在遍地高楼大厦矗立面前,胡同小众。但,我更喜爱居住楼房冬暖夏凉。深受儿时平房居住生活不便之苦,再也不愿意回归初始生活。很多人迷恋田园,房前种花,屋后种菜。诗意?我不得不摇头。
   齐白石老先生故居坐落辟才胡同。绿竹掩映。墙壁悬挂齐白石故居字样。破旧门扉,被岁月磨光磨黑的石墩,孤零零立在木门两侧。无人清理院落,却诞生过价值不菲画作。故居颓败。如果不是名人生前住所,早已被拆得七零八落。故居,真是,故居。与四周街道,高楼,鲜明对比。原生态旧址,颓败之美,自有其纪念价值。
   门前冷落,大门紧闭。谁,还会拜访破旧院落。他们舍弃京城名胜古迹,名人故居,背上行囊走向远方。远来的和尚会念经,远处的风景是风景。
   北京名人故居,北京的文化。南锣鼓巷附近,宋庆龄故居孤独寂寞。一代国母居住宅院,简单素朴,紫玉兰、栀子花开,海棠结果,鸽子翩跹。娴静雅致。齐白石故居,宋庆龄故居,被城市中人遗忘,冷冷清清。
   被改造后的南锣鼓巷、烟袋斜街。狭窄街道,摩肩接踵。两边店铺风格各异,为老旧胡同增添时尚元素。与市内其它胡同相比,少素朴,缺原味。想看真正北京胡同,远离繁华,任意行走,随处可见古老国槐,门前石墩,槐树下把玩棋子,吐儿话音的北京老人。再也听不见母亲吆喝孩子回家吃饭声,放学后的孩子跳皮筋玩砍包呼喊声,邻居坐在自家门前,择菜、织毛衣时聊天声。
   胡同穿行,思绪任意纷飞。
   北京胡同,作为城市文化保留下来,虽然少了味道,但,毕竟是北京胡同。穿行其间,可怀想,可依恋。
   城市变迁,古老文化留存。古槐、老城墙、名人故居、胡同、四合院、老字号。北京,保留古朴,发展变化。这是一个古老与摩登巧妙结合的城。以其不可多得地位,赢得世人瞩目。如若,发展老字号店铺,做好做足京城文化,这城,古韵声声,声声入耳。
   北京,我的故乡,端坐一隅,等待你,走近它,靠近它……

共 28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世代居住京城的年轻“老北京”,被人疑为是流落京城的匆匆过客。她追踪溯源,家谱上记得清清楚楚,是正宗的老北京,为什么没有“北京味”呢?骑车探访,才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北京城早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飞速发展的觉觉,改变了它的模样,匆匆的岁月和时尚的潮流,把北京的老习惯和老传统都赶到了历史的角落。作者身宅在家里,心依然停留在北京味浓厚的那个时代,不知道那些有害人体健康的泊来的洋垃圾和时髦的打扮,已经充斥京城,让那些老字号日益萧条。北京的故址和风俗传统文化失去了不少,有的时代的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也有一些是,人为的冷落,别人眼中的宝贝,被自己当作垃圾扔了出去。在商品经济大潮下,北京乃至中国都融入了世界的潮流,我们失去了一些应该失去的,也失去了一些应该保留的东西,让人痛快也让人心痛。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变化的感受。文章文采飞扬,含蓄凝重,感情强烈和真挚,贯穿全篇,深深地感动着读者,拨动心琴弦。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012003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4-10-11 19:26:35
  自觉和不自觉中抛弃的,不一定都是糟粕,引入外部流行的,不一定都是精华。
北极主人
回复1 楼        文友:诗心静美        2014-10-12 07:04:23
  深谢北极老师点评与留评。
2 楼        文友:潮仙        2014-10-12 06:44:38
  北京,保留古朴,发展变化。这是一个古老与摩登巧妙结合的城。以其不可多得地位,赢得世人瞩目。如若,发展老字号店铺,做好做足京城文化,这城,古韵声声,声声入耳。欣赏佳作。问好!
3 楼        文友:快乐寿乡人        2014-10-13 22:01:40
  北京在变,整个中国都在变,变得快认不出来了,变得出门常常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变是好事,只会越变越好。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城市也是这样。
回复3 楼        文友:诗心静美        2014-10-16 15:27:45
  谢谢朋友的阅读。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