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散文】乡音乡情家乡戏

精品 【雀巢散文】乡音乡情家乡戏


作者:竹林子 秀才,218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61发表时间:2014-10-30 00:53:17
摘要:凝重的历史熏染,丰厚的文化积淀,古朴粗犷的民风,加上黄河水的滋润,养育出一方淳朴诚实的中原人。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仅凭一两句浓重的乡音,就能拉近彼此心的距离。几杯老酒下肚,把盏叙乡情,哼一段地道的家乡戏,老乡就是异地遇到的故友亲朋。

凝重的历史熏染,丰厚的文化积淀,古朴粗犷的民风,加上黄河水的滋润,养育出一方淳朴诚实的中原人。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仅凭一两句浓重的乡音,就能拉近彼此心的距离。几杯老酒下肚,把盏叙乡情,哼一段地道的家乡戏,老乡就是异地遇到的故友亲朋。
   1979年3月,我从南疆战场上被抬下来,转诊于南宁市303医院。当我的生命之火即将燃尽的时候,就是凭借乡音、乡情、家乡戏的感染力,让我振奋精神战胜了死神。
   在医院的急救室里,我被切开气管,靠通播呼吸机输氧维持生命。目睹此状,北京301医院的支前专家曾经断言:属于我的生存希望仅有百分之五。负责为我治疗的陈主任是个老八路,河南洛阳人,抗战时期曾经和著名电影演员张平在一个班战斗过。他听说我是开封老乡,特意叫来营养医生,安排我一日三餐在营养灶上吃选食。这位满头白发的陈主任尽管工作很忙,每天都要到我的床前看望几次,晚上下班仍不放心,嘱咐营养医生给我送来鲜水果,让护士用小刀削掉果皮喂我吃,那种如慈父般的亲情,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战后,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和马金凤率团赴前线慰问,剧团的陈红女士因旅途劳顿患了病,临时住进303医院二内科,正好和我住隔壁。陈红大姐是回民,没法吃医院的大锅饭。那时候我父母从家乡赶到医院探望,母亲从营养灶上领来面粉和鸡蛋,临时开小灶为我做中原人喜欢喝的蛋花甜面汤,顺便让陈红搭伙跟我一块吃饭。陪护陈红的女演员左琦玮大姐,她丈夫也是开封人,就串病房与我攀老乡,站在床前为我清唱新编歌曲《木棉花开火样红》。这位热情奔放的左大姐像一团火,她的出现使病区内几位河南籍伤员为找到乡音而激动,南阳的王保勇参谋、南召县的老兵姜德甫、平顶山的老兵刘国顺、固始县的新兵丁周来,每天都挤在我的单间病房内,听左大姐唱家乡戏。一天上午,左大姐快步走进病房对我说:“小睢,你见过常香玉大师吗?”我说:“在电视里见过。”没等我把话说完,左大姐转身出门,一溜小跑冲楼梯口喊道:“常老师,这儿有一位河南老乡想见您。”不多时,常香玉和马金凤两位老艺术家手挽着手走进病房,微笑着向我问好。目睹舞台上的“花木兰”和“穆桂英”壮心不已,我心间陡增一股子英勇豪气。此后几天里,在左大姐的引见下,慰问团的高洁(《朝阳沟》里边的拴保娘)、杨华瑞(银环娘的扮演者)、魏云(银环扮演者)、王善朴(拴保扮演者)等艺术家先后都到病房来看望我,王善朴先生拉着我的手说:“我代表河南人民慰问你。”瞅着昔日荧屏上熟悉的“栓保”、“银环”站在面前,耳听亲切的乡音,我心里热乎乎地,感觉真像回到了家乡一样。当时我那满头银丝的父母从家乡千里奔波到医院,咋见我这棵独苗苗挣扎在死亡线上,母亲暗地里把双眼都哭肿了。左大姐生拉硬拽,请我父母到剧场去看戏,高洁阿姨热情地搬来凳子,安排两位老人坐在舞台上。母亲是有名的戏迷,观看着家乡戏《花木兰》和《穆桂英挂帅》,暂且把心间的痛苦给冲淡了。
   我曾经在另一篇已被入书出版的散文《乡情》中写过,在我独处异乡生命弥留之际,催人振奋的就是左大姐说过的一句话,令人刻骨铭心。那天,左大姐打外边回来,脚步一踏进病房,就表情深沉地对我说:“小睢,今天我们去友谊关祭扫烈士墓,把采集到的鲜花都献给河南籍阵亡的烈士了。”左大姐她们的举动虽然在感情上有点偏爱,可这句话听起来却让我心头发颤,止不住热泪盈眶。我想,逝者已壮烈而去,作为生者,面对家乡人民的厚爱,应该活得更好更充实些。于是,我忍受着人们难以想象的痛苦,用拐杖支撑起坚强信念,一步步走出了生命的禁区。
   如今,我早已退役还乡,在豫东那方黄土地上休养生息。每当夜幕降临,劳碌一天的我打开电视机,听着熟悉的乡音和家乡戏,一阵来自生活深处的清风会不经意地吹开心灵的门扉,唤起我对那段逝去岁月的回味和留恋,耳畔的乡音、乡情、家乡戏依旧浓如醇酒,惹人心醉。
  

共 15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说得就是乡情可贵。作者在文中详细描叙了自己在生命垂危(只有百分之五的生存希望)之时,是热情的老乡用乡音唱歌唱戏以及安慰,唤起了他对逝去岁月的回味和留恋,更是激起了他对生命的渴望,不得不说,爱,在很多时候比医学更能创造奇迹。文章真实感人,语言流畅精炼,推荐阅读!编辑:缘分二月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03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缘分二月        2014-10-30 01:54:24
  有的人“低头思故乡”,有的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有的人“乡音无改鬓毛衰”,还有的“思乡雨滴心”。
   文中却是在乡音悦耳声声起中,云升日暖人生春!
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回复1 楼        文友:竹林子        2014-10-30 12:16:39
  乡音乡情,对于一个漂泊在异地的游子来说,是那么地亲切,一句话就能够拉近彼此心的距离。
2 楼        文友:屈瑛华        2014-10-30 06:21:39
  是一篇充满感情的小短文,作者亲身经历过生死,而在生死边缘,是乡情乡音家乡戏给了作者活下去的勇气,可见人间处处是真情,我们要学会珍惜,珍惜生活的馈赠。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从事金融业。榕树下“雀之巢”社团常务副社长。
回复2 楼        文友:竹林子        2014-10-30 12:17:53
  有感而发,据实写来,难避班门弄斧之嫌。谢谢您关注。
3 楼        文友:野鹤闲云        2014-10-30 10:58:51
  这样写乡情很别致,很精致,也很感染人,我觉得。
回复3 楼        文友:竹林子        2014-10-30 12:20:24
  一段难忘的回忆,不求文字雕琢,据实叙述出来,权作心灵笔记。
4 楼        文友:于湘女士        2014-10-30 12:43:10
  最质朴的乡音,最真挚的乡情。
回复4 楼        文友:竹林子        2014-10-30 18:46:09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当年俺评残退役回到故乡休养时,拄着两条拐杖蹒跚行走于大街上,真切感受到这首唐诗的内涵。
5 楼        文友:闲妹        2014-10-30 16:36:25
  乡音在战时见到尤其珍贵,当我们听到中央慰问团演唱的军歌都会泪流满面,你能见到中央慰问团演员为你单独演唱这份情是何等得重,乡音乡曲让你重新扬起了生命风帆。战友纯朴语言真实感人美文欣赏了。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5 楼        文友:竹林子        2014-10-30 18:50:41
  相信姐姐一定会知道那时候伤病员的真实感受。当年在303医院的急救室里,就因为无法将氧气随身带出户外,我没能看到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刘江(胡汉三)和祝新运(潘冬子)等知名演员。
6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4-10-30 17:51:08
  我不是中原人,但我从小就偏爱豫剧,尤其是电影《朝阳沟》,喜欢得不得了,扯着五音不全的嗓子,模仿银环锄地的样子,学着唱——“你前腿弓,你后腿蹬,好,好,你又要了它的小命”(大意)。后来,我又有了不少河南籍的朋友。一日,查我们姓氏的起源,竟然查到是在豫西。你说巧不巧?
   一日与河南籍朋友去河南大厦吃饭,中间可以点豫剧,我就点了《朝阳沟》亲家母对唱那一段,我一直摇头摆尾地学着唱。做东的朋友说,还是你鬼,两个人唱才花一个人唱的钱。豫剧好在哪儿,我也说不清,就是觉得热别亲,有土地的味道,有浓烈的人情味。
   但我真的是第一次知道,她还能唤醒一个人的求生欲望,并最终战胜死神!
   我爱豫剧,也爱生长在那片土地上为国捐躯的烈士和不畏牺牲的勇士。问候战友,敬礼!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6 楼        文友:竹林子        2014-10-30 19:12:01
  豫剧原来称河南“梆子戏”,流传有“四大调”。既:以开封(旧时为祥符县)地区的“祥符调”(陈素真、王敬先、关凌凤为代表);许昌、周口地区(沙河沿岸)的“沙河调”;洛阳地区的“豫西调”(王二顺、孙西方、李树建、马金凤);商丘地区的“豫东调”(红脸王唐玉成、刘忠河)。建国后由郭沫若提名,将各大流派统一更改为“豫剧”。豫剧六大名旦:常香玉、陈素真、崔蓝田、马金凤、严立品、桑振君。其表现风格为:常派的字、陈派的味、崔派的韵、马派的巧、严派的媚,桑派的劲。各有特色,异彩纷呈。
7 楼        文友:李锦恒        2014-11-23 22:29:33
  读着文章,感受故乡戏剧的魅力。
   漂泊多年,改不掉的习惯就是寂寞的时候听一听故乡戏,内心的思念便会更加澄净。
   问好老乡。
   ——杞人。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滨海新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微信公众号:锦书恒言。
回复7 楼        文友:竹林子        2014-11-24 17:20:31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人处异地,举目无亲,偶然遇到老乡,真的会像遇到亲人一样,那熟悉的乡音很快就能拉近彼此心动距离。
8 楼        文友:落霞与天使齐飞        2014-12-08 10:38:36
  感谢竹林子文友赐稿,您的此篇文章已被新雀之巢文学社团的微信公众账号选择推送给文友共赏,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账号“quezhichaorongshuxia”后在可“查看历史消息”中查看。
仁者乐山山如画,智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
回复8 楼        文友:竹林子        2014-12-08 17:22:00
  谢谢大家抬爱。可惜俺不会玩微信,遗憾!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