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英雄文天祥

精品 英雄文天祥


作者:郭文敏来也 秀才,2040.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41发表时间:2014-10-30 10:46:12

宋代英雄为宰相,诗文漂亮叫天祥。
   功丰业伟忠心耿,志大才高正气扬。
   献计呈书杀恶吏,招兵买马救君王。
   倾资血战惊八面,舍己维国震四方。
   此七律诗也是我对文丞相的真实写照。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安吉水(今江西青原区)人,南宋民族英雄,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他姓文,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他生不逢世,国家正处内忧外患之时,为此文天祥临危救主,倾家资招兵买马,因战争失败,他不幸被元兵所俘,终不肯投敌而英勇献身,是年47岁。他的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童年时的文天祥,颇仰慕英雄人物,尤爱读忠臣传。某年的一天,他有幸去吉州的学宫瞻仰先贤遗像,当看到吉州的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人的遗像肃穆地陈列其中,令他十分钦佩和敬慕。这些忠烈之士都是本乡本土的人,文天祥觉得他们能做到的自己也应该做到。他暗暗地立下誓言:“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如果我死后不能和他们一样受人尊敬,被人祭祀,就枉为大丈夫!”。
   1256年,文天祥到京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科举考试。会试放榜,通过了初选。殿试时,文天祥患病,但仍勉强带着病躯,赶到考场。进门时一阵拥挤,出了一身汗,顿时感到身体舒服多了,头脑也清醒了。看到题目,略加思考,草稿也没打,一挥而就。宋理宗到集英殿亲定名次,把文天祥取为一甲第一名,是年文天祥才21岁。
   1259年,蒙古向南宋发动大规模的进攻。9月,忽必烈围攻鄂州(今湖北武昌)。消息传到临安,朝野震动。外号“活阎罗”的宠宦董宋臣建议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以避兵锋,重演了南宋时期赵构皇帝逃往海上的故事。然而,这对团结军心、民心十分不利。文天祥知道自己人微言轻,且多言招祸,但为了社稷和人民,于是挺身而出,向皇帝上书,指出迁都之议是小人误国之言,董宋臣恶贯满盈,应以斩首。文天祥还建议改革政治、扩充兵力、抗元救国。可惜理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南宋的朝政也一天比一天溃败。
   1260年,文天祥被委任为签书镇南军(今江西南昌)节度判官厅公事,但是他不愿赴任,请求“祠禄”。朝廷应允了,命他做建昌军(今江西南城)仙都观的主管。
   1263年,由于皇帝不听忠言,重新起用奸佞董宋臣。文天祥愤而辞职,被朝廷贬到地方上任职,主管江西高安县,当时称为瑞州。瑞州曾遭蒙古兵蹂躏,城垣屋宇被毁,文物古迹被洗劫。文天祥上任后,实行宽惠政策,尽力安抚百姓,筹集资金建立“便民库”,供借贷和救济之用,使地方秩序重新恢复过来。他还修复了一些古迹如:“碧落堂”、“三贤堂”等,新建“野人庐”、“松风亭”等,以发扬先贤的民主气节,鼓舞人民的爱国精神。瑞州在文天祥治理下,百废俱兴。
   1264年,理宗逝世。权臣贾似道拥立太子为帝(即度宗),进一步操纵朝政。他荒淫无耻,一手遮天,南宋朝政更腐败不堪。
   1270年,文天祥出任军器监(掌管武器制造)、崇政殿说书(为皇帝讲解书史、经义)等职。有一次,贾似道托言有病,以去职回乡要挟度宗,软弱的度宗竟涕泣挽留。文天祥为皇帝起草诏书,他没有像过去的大臣那样,对贾似道歌功颂德,反而直言大臣要以国事为重,指出贾似道的行为是:“惜自身,违皇心。”结果得罪了贾似道,被免去了所有职务。
   1270年9月,文天祥被免官后回到家乡,他深感人心险恶,世道污浊,决意隐居山林。他在文山修建了一所山庄,长隐于此,寄情山水,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然而,他的内心一点也不宁静,每见落叶萧萧,凉月堕阶,忧国忧民之情就油然而生。
   1273年,朝廷起用他为湖南提刑,掌管狱讼,他推辞不掉,惟有启程上任。
   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境内)知州。赣州是他的家乡,为乡人办事,分外勤谨。他主张对人民少用刑罚,多行义理,所属10个县的人民对他非常爱戴,加上这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出现了短暂的安乐景象。但不到一年,元军大举南侵,宋朝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文天祥结束了15年的宦海浮沉,踏上戎马征途。
   1274年7月,度宗病死。贾似道抑长立幼,扶4岁的赵隰即位,是为宋恭帝。9月,元军20万人由元丞相伯颜统领,分两路进攻南宋。夏贵(淮西制置使)不战而逃。12月,鄂州失守,程鹏飞(当时都统)投降。各地宋军将官在大兵压境时纷纷叛变,黄州、蕲州(今湖北蕲春南)、江州(今江西九江)、德安(今湖北安陆)、六安等地相继失陷,南宋王朝兵败如山倒。
   宋恭帝即位后,元军攻陷鄂州,京师震动,理宗的妻子谢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诏》,述说继君年幼,自己年迈,民生疾苦,国家艰危,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急王室之所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朝廷将不吝赏功赐爵。但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各地将官多数观望不前,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响应《哀痛诏》,召集兵马,起兵勤王。
   1275年正月,文天祥接到朝廷专旨,命他:“疾速发起勤王义士,前赴皇帝离京寄居之处。”。文天祥奉读诏书,痛哭流涕,立即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他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3万人以上。起兵助王终于在文天祥的带动下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友人曾对文天祥说:“现在元军三路进兵,你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文天祥回答:“我也深知此理,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响应,让我感到万分悲痛。为此我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量,也许能保存江山社稷。”他还说: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该以死报国。
   文天祥起兵后,积极要求奔赴前线阻击元军,扭转战局。但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权臣的阻挠,还有人诬告勤王军在乐安、宜黄一带抢劫。文天祥愤而上书抗辩,社会舆论普遍支持他,太学生也上书抨击投降派。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朝廷终于颁旨召文天祥领兵入京。
   1275年8月,部队到达临安,一路秋毫无犯,文天祥声望大增。10月,常州(今江苏常州)告急,朝廷命文天祥率军保卫平江,又派张全率2000兵增援常州。文天祥从大局出发,派义军重要将领尹玉、朱华、麻士龙率3000人归张全统管,增援常州的兵力。但张全卑鄙自私,当三位将领与元军苦战时,隔岸观火,坐视不救,在战斗中又乘夜逃跑,陷义军于孤立无援之地,遂使战斗失利。文天祥请斩张全,却遭到丞相陈宜中反对。文天祥对朝中赏罚不明感到十分愤慨,对国家的安危十分担忧。
   元军攻破常州、平江后,临安危急。主和、主战两派意见分歧,各行其是。文天祥、张世杰主战,两人联名奏请朝廷背城一战,危中求安。丞相陈宜中却加紧策划议降,太皇太后也准备“奉表(降书)称臣、乞求境土、封为小国。”张世杰对朝廷绝望,转到南方招兵,以图东山再起。文天祥的救国方略得不到皇上应有的支持,也想离开临安回江西继续抗元。此时兵临城下,左丞相
   留梦炎、右丞相陈宜中先后逃走,朝廷乱作一团。
   1276年正月,元军三路兵马围困临安,城内城外,宋朝将官降的降逃的逃,所剩无几。太皇太后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收拾残局。文天祥见事已至此,不可推辞,答应出使元营,以便一窥虚实,见机行事。但他没有料到对方手段阴毒,一番唇枪舌剑之后,竟被伯颜无理拘留。太皇太后失去文天祥后,更无人可以依靠,终于向元朝投降。
   文天祥虽然被拘禁,但不甘心失败,又不肯归顺。伯颜没有办法,决定把他送往元朝京师大都(今北京)。船到镇江(今江苏镇江)靠岸,文天祥被囚禁在一户居民家中。他命随从暗中打探敌情,联络船只,计划逃走,还暗中藏了一把匕首,以备必要时自刎。逃走当晚,文天祥的船只被元军巡船发现,但因巡船追捕时搁浅,没法走动,元军只能看着文天祥一行12人逃离。
   文天祥等人到达真州(即扬州市西南)后,受到真州军民的热情欢迎。守将苗再成认为,以文天祥的丞相、枢密使身份作号召,江淮合力,不难挽回大局。不料淮东制置使李庭芝中了敌人的反间计,以为文天祥已投降元军,到真州则是来攻城的,要苗再成杀掉他。苗再成半信半疑,但上司的命令又不能置之不理,只好把文天祥骗到城外赶走。被自己人怀疑比受敌人侮辱更难受,文天祥不禁仰天长叹。
   从真州出来,文天祥一行人趁黑夜通过元军控制的地界,到达扬州城下。名都扬州经过两次大兵灾,繁华的十里珠帘,秀丽的二十四桥,已无复旧观。城上守军盘查严密,形势紧张。进入李庭芝据守的扬州城,会是什么结局呢?文天祥无法预料。这时,一个卖柴人愿意带他们到江苏高邮(今江苏高邮)去,文天祥决定离开扬州,寻找二王当时的住所。二王即: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然后,再为朝廷效力。
   文天祥及随从等走到桂公塘(距扬州约15里的小村庄)时,天已大亮。为躲避元军,他们藏身于几道断墙后面。正要找点食物,忽然听见元军大队人马呼啸而至。他们赶紧贴墙根龟缩起来,一动也不敢动。这时,若有一个元兵探头往里瞧一瞧,他们就会被发现,而重做俘虏。幸好此时天上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元军急着躲雨,匆匆而过。
   从扬州到高邮,文天祥一路颠沛流离,饥寒交迫。随从的人逃的逃死的死,12人只剩下6个。疲惫不堪的文天祥再也走不动了,他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跌倒了又爬起来,咬着牙前进。幸好遇上一群樵夫,见他们是遇难的,就热情相助,拿来一个箩筐,让文天祥坐在里面,由6个人轮流抬着走。他们历尽艰险,才到达高邮。但高邮方面收到李庭芝文书,严防文天祥攻城。文天祥不敢进城,又向泰州(今江苏泰州)前进。
   泰州有船可到通州(今江苏南通),但沿路不但元军出没,还有强盗抢劫,非常危险。文天祥以孤舟一叶,昼伏夜出,虽多次与敌人遭遇,但还是有惊无险地到达通州。他在一首诗中风趣地说:“行客不知身世险,一窗春梦送轻舠。”经过九死一生的磨炼,文天祥已经把艰难险阻视作等闲了。
   文天祥在通州听说益王、广王在永嘉(今浙江温州)建立了元帅府,号召各地义兵勇士继续抗元,就马上决定投奔二王。1276年闰三月,他扬帆入海,回到南宋占据的地方。他计划在闽、广重举义旗,团结各方义兵,统一部署,复兴宋室。
   1276年5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为端宗。广王晋封为卫王。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7月,文天祥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设督府。福建、广东、江西的许多文臣武将、地方名士、勤王军旧部纷纷前来投效,文天祥又派人到各地招兵筹饷,很快组成了一支督府军,规模、声势都比去年的江西勤王军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不能同心同德对付敌人,成为抗元军事行动的一大隐患。
   10月,朝廷命文天祥出兵汀州(今福建长汀),不幸战斗失利。在元军的攻击下,南剑州也落入敌手,行都福安(即福州)失去屏障。丞相陈宜中、枢密副使张世杰惊惶失措,急忙护送端宗和卫王登舟入海,以避兵锋。福安府随即陷落,南宋小朝廷从此又成为海上的流亡政府。
   1277年初,元军进逼汀州,文天祥退却到广东梅州(今广东梅州)。经过整顿,五月间又从梅州出发,打响了收复江西的战役。在文天祥的领导下,江西的抗元军事行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各方义军配合督府军作战,分别夺回会昌、雩都、兴国,分宁、武宁等要塞。建昌三县豪杰以及临川、洪州、袁州、瑞州的义兵都来请求督府建制。文天祥统一部署,挥师席卷赣南,收复了大片失地。
   同年8月,元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督府军由于没有作战经验和严格训练,战斗力不强,在元军骑兵猛烈的冲击下,惨淡收场,文臣武将或牺牲或被捕,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虽然文天祥受着国破家亡和妻离子散的巨大打击,但没有动摇其抗元意志。他带兵入粤,在潮州、惠州一带继续抗元。1278年12月20日,文天祥不幸在五坡岭被一支偷袭的元军俘获。他吞下二两樟脑自杀,但药力失效,未能殉国。
   兵败被俘后,面对元军的多次诱降,文天祥宁死不屈,表现出高度的民族气节。最后,文天祥被关在狭小潮湿的土牢中,元军首领企图以此来消磨文天祥的意志,迫使文天祥屈服。
   当时正是夏天,大雨过后土牢里满是积水,老鼠成群在牢里乱窜,有的被水淹死后,尸体腐烂臭气熏天。土牢经太阳蒸晒,牢内暑气蒸腾,犹如地狱一般。文天祥却泰然处之,他用这些来磨炼自己的意志,并在土牢里写出了惊天动地、感人肺腑的长诗――《正气歌》。
   在《正气歌》里,文天祥指出“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人有了这浩然正气,便能为国出力,报效国家,危难时刻方能显出刚毅坚贞的气节。他坚信:只要满怀正气,就能志坚节贞,置生死于度外,战胜一切邪恶,为正义而生,为正义而死,上不愧国,下不愧民!
   文天祥还写了许多表现国破家亡的悲凉和忧愤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眷恋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文天祥表现出十分可贵的民族气节和才调高尚的人格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便是文天祥留给世人的千古绝唱!
   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他不为所动;又以土牢地狱鼠臭威逼,他安然处之,软硬不吃。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殉国时才47岁。
  

共 536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洋洋洒洒的文笔下一个大义凛然的文天祥再显在人们面前,作者以时间为线,从历史写起,将文天祥的童年树立起的理想展示出来,青年时考取了功名,在朝廷为官,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可惜忠言逆耳,总被奸臣陷害。历经艰辛起义,屡遭失败,但他的不屈不挠的抗敌精神给后辈树立了榜样,值得大家学习。篇章具有历史价值,值得一读的好文!推荐共赏!【编辑:阳媚】【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41031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阳媚        2014-10-30 10:52:55
  欣赏友友厚重的文笔,让读者从中学到了历史,读后受益匪浅。
回复1 楼        文友:郭文敏来也        2014-11-03 20:47:48
  多谢阳媚编辑的编审,也谢所为编辑组的肯定!
2 楼        文友:李郎        2016-04-01 15:54:27
  拜读,学习了。
一个文学爱好者,一个从读书读到写书的人。没什么才华,只是心里有话要说,就说出来了。
3 楼        文友:郭文敏来也        2017-02-10 22:40:46
  谢李郎到访!
诗词、楹联研究员。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