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秋天征文】韩作荣:他去了另一个世界,与树为邻(随笔)

精品 【秋天征文】韩作荣:他去了另一个世界,与树为邻(随笔)


作者:老树老树 童生,90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45发表时间:2014-11-14 08:24:41
摘要:韩作荣,1947年生于黑龙江海伦县一个贫民家庭,笔名何安。小学时迷恋古典小说,喜读唐诗、宋词,自幼便练习写作。1966年,中专毕业之后,从事过不同的职业。1969年入伍,1977年转业。曾任《诗刊》编辑、《人民文学》主编、编审、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著有作品多种,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首届艾青诗歌节诗歌奖、第九届韬奋出版奖。2013年6月接替已故的雷抒雁,当选为中国诗歌学会会长。2013年11月12日凌晨,因突发大面积心梗在北京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秋天征文】韩作荣:他去了另一个世界,与树为邻(随笔) 光阴荏苒,秋去冬来。
   去年的今天,也是十一月十四日,那天上午,我正在与北京的朋友通电话谈事,末了,朋友说:“……我在去八宝山的路上呢,参加一个告别仪式,韩作荣的。”
   怎么会是他? 我顿时愕然。
   在中国的文学界,韩先生虽称不上大师,但在诗歌界却很有名气,几乎无人不晓。虽然不能妄称诗界执牛耳者,但做为中国当代新诗担纲人却当之无愧。他曾任《诗刊》编辑,《人民文学》主编、编审,扶持并发现了不少无名诗人,使之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由此在诗歌界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被人们尊称为“一个真正懂诗的人”。因此,在六十六岁这样一个诗歌创作和个人生命均为盛年的时期辞世,不得不说是令人惋惜的,也是让人万分遗憾的事情。
   想来,我只与韩先生有过一次接触,那还是三十一年间的事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辽宁西部朝阳山区的一处偏远的大山沟里当兵。因为“文革”,我一共也没念几年书,从下乡插队到入伍当兵,一直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自感才疏学浅,遂参加了辽宁大学中文系的函授学习。
   忽一日,接到通知:两日后到朝阳市某礼堂参加面授,有韩作荣等名家讲课云云。
   我凌晨二点起床,独自提个手电筒,随手拎个棍子就在一片漆黑的夜色中上路了。前一晚,通信员还告诉我说:还是拿把“五、四”手枪吧,放羊的王二前几天还碰见狼了哪。而我觉得别把手枪去听课,这也忒夸张了吧。
   当我夜行十多里山路,翻过两道大山梁,传说中的狼并没有出现,悬着的心稍微落了些底,又坐了一个多小时早班的火车,风尘仆仆的下车后买了两个面包和一瓶汽水,在礼堂门口,把棍子扔到旁边的树丛里,弯腰放下被露水打地湿透的卷起的裤腿,人还未进去,讲座已经开始了。
   只见近千人的礼堂里鸦雀无声,一个中年人坐在台上,身穿白色短袖圆领衫,桌上有一叠讲稿,但他并不怎么看,只是不时抬头围顾四周,借助手势,将语速控制的疾徐有致,吐字清晰还有些堂音。我想,这人应该就是韩作荣了。
   我刚想在后排找一空座,不料,一个声音从台上传来:“后来的那位同学,前边儿这有地方。”韩作荣的一句话,使我心中一热,在众目睽睽之下,快步走上前边空座坐下。
   人家是著名诗人,他早在部队时就很有名气,我只是一个写诗的人,且一名不闻……在那个时代,年青人大凡都有一个文学梦,而梦,大都是自诗歌开始。
   记得那天他大概讲了些创作美学和诗学以及诗歌与人生的关系。
   讲座在不知不觉间结束了,不少人涌到了台上去,与他探讨和商榷文学和诗歌创作方面的问题。我暗自摸了摸挎包中的一打诗稿,决意请他看看我的诗,但一时无门。
   很巧,我们同住在一个招待所,同一层楼,相隔只二个房间。当晚大约十一点时,我见他房间门上的玻璃还透着灯光,便下决心去拜见他。我忐忑地、轻轻地敲了敲门,进屋,然后诚惶诚恐地说明来意,并把我的组诗《哦,辽西……》递给他。他见状,很热情地推开一桌子的文稿和堆了一大堆烟蒂的烟灰缸,给我倒上一杯茶,与我聊了起来。
   他在得知我的情况后说:“你才二十多岁,在一百多号人的连队当指导员,每天摸爬滚打, 还喜欢文学,热爱诗歌,很不容易,多有生活呀,比我们呆在象牙塔里强,诗歌要是没有生活,就是无病呻吟……”说完之后,他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韩先生又翻了翻我的诗稿说:“稿子先放我这儿,看完后给你,我们共同学习。”虽是名师大家,但语气中却透着谦和,让人心生暖意。
   没想到,次日一早,我正准备到楼下吃早餐,刚一推门,就见韩先生拿着我的诗稿迈进门来,一边揉着有些血丝的眼睛一边说:“我一会儿还要赶火车回北京,我要说的都写在这上面了……”
   就见诗稿上面工工整整地别着一张便笺,抬头有“人民文学”字样,下面韩先生写道:“《哦,辽西……》,诗作尚有一定的质量,写法是可以的,自由体诗更适合于表达诗作的内容,也放的开,收得拢。但也感到付出的情感欠浓烈,感染力不强,这样将辽西的环境和特产一一排列下来的写法效果是否好?我想,写辽西的土地,更要写辽西人的思想感情,选择出能拨动人心弦的东西来写,使之特点更足些,似乎能写的更好一些。从作品中看得出,作者的写作是有较好的基础的,盼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来。”
   最后,又以行书笔体署了他的名字:“韩作荣,83.8.17。”
   没有说教,没有居高临下,没有通篇理论,只有肯定和鼓励,只有谦和的如同邻家大哥一样的神态在与你商讨。
   得知他几近一夜未睡,看了十几个人的稿子,又逐一写了意见和看法,当然,也包括在我文中左上角的这张便笺。
   我心生激动进而感动,不知说什么道谢的话才好,韩先生见状笑了,与我握别说:“有空儿上北京来,多送点稿子,我请你喝‘二锅头’……”
   我的组诗《哦,辽西……》按他的意见修改后,寄到《诗刋》,不日便发表了,这自是后话。
   在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有些事情刚发生时印象或许很深,但很快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地淡忘了,再也没有了任何痕迹。而有些事情很小,当时并未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也没准备要记下,但它却总在你心中氤氲,悄悄改变着什么,会使你终生难忘。
   我是一个未名诗人,之前与韩先生素无交往,第一次与韩先生相见就得到他的悉心指教,给予诚心的肯定,还认真地写了便笺指出缺点和不足,使我在创作的道路上一直走到现在,这一件小事足以成为我保存和珍藏这张便笺三十一年的理由。
   也许,一位诗人对一位诗歌初学者的一些建议算不了什么,但一张小小的便笺上写下这些短短的文字,无疑像一束火把一样,照亮了通往寻找缪斯女神的道路而暖人心房。
   这些年来,我只遗憾的是愧对他“写出更好的作品来”的希望,人生匆匆几十年,欲海尘世中挣扎,转瞬间,已是步步皆老的向后光阴,人还在诗歌这所神圣殿堂的大门外徘徊,始终未进入半步,只是对他的诗作和行踪常有所闻所见,亦见他仍在不断地对诗歌新人加以提携,可见韩先生一直在丰富着自己不朽的诗歌成就和高格的人生殿堂,这都是值得我们在这个浮燥的社会中静下心来学习的。
   1998年2月, 首届鲁迅文学奖揭晓,他的《韩作荣自选集》获奖,而其诗集、诗论集、散文随笔及报告文学集二十余部书先后问世,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文、法文、意大利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介绍到国外,以及获首届艾青诗歌节诗歌奖等多种奖项,这些对于他来讲,更是实至名归。
   他曾这样评价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他认为诗不再是情感,“诗是经验”。“经验, 或可理解为“经历和体验”。它不是一种纯熟的技艺,而是通过对艺术献身的“工作”,去寻觅和发现被遮蔽的事物中原始的真谛,是置身真理中的一种创造。冷静地面对世界而达到客观化,超越情感的层面。在这样的诗中,不是“我喜欢这”,而是“就是这”。爱、恨、愤怒、哀伤等这些主观情感的外化都消踪匿迹了,“物”在自己的边缘之中各自为营,没有喟叹和呼喊,没有倾向和评断,而是“说出”。是语言的雕塑,其意味,就在自然精致的凹陷和凸起之中。
   这样的诗评,尤如一名医术娴熟的外科大夫,在一柄游刃有余的手术刀下,呈现的作品都是堪称完美。
   他也曾谈到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人因为读书太多而变得愚蠢。但是,人的头脑不是容量有限的器皿,而是化解精神的胃……读了太多书之后人是聪明了还是愚蠢了? 认识深刻了还是肤浅了? 问题在于人而不是书。”
   他的见解的确是让人大开眼界。我们每一个人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艰辛的行走,一路上饱览两边风景,在看似平常的一物一事中,能把生活中众人熟视无睹的普通的道理,加以再提炼、再加工,再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无一不体现了他较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学养。
   今年,人民文学第三期还发表了他的遗作《李白传》。这部传记文学有30多万字,竟然全部是韩先生手写完成的,可见他对文学的执拗追求之心。
   一个人的一生,总会有许许多多的大事小事发生。但事情无论大小,只要这件事情有意义,对我有所帮助,有所裨益,我不会也不能因其小而淡忘于脑后。
   当下,有的人关心票子,有的人关心房子,有的人关心车子,还有多少人寂寞地走在文学的道路上,去关心文学、关心诗歌呢? 还有多少人,此时会想起在另一个世界里长眠的诗人呢?
   时值初冬,天色灰蒙,抬眼窗外,树在晨曦的笼罩下若隐若现,我在想,他的天堂里有树吗?
   树是我的图腾,是我精神的寄托,先生爱树与否我不得而知,但他也写过树,现附上以飨读者:
  
   透过枝桠
   你会看到一片炸裂的天空
   鸟巢是装满声音的果实
   多汁的鸟在空间荡出水的粼纹
   树在冬天喜欢独处
   风是位忧郁的邻居
   ——《冬天的树》
  
  

共 35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韩作荣,中国诗歌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一个出色的编辑家,一个被文学界尊为“大写”的人,发现并扶持了大量年轻诗人,对诗歌理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却在66岁华年便匆匆辞世而去,让人颇感遗憾。今天为韩作荣先生去世火化日一周年之际,作者此文以追述的方式道出远年间与韩先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交往的感人至深的往事,由于感念便深记心间,历三十一年而不忘却,可见在当时早已有了名气的韩先生对一个素不相识的未名诗歌爱好者给予的及时而又诚挚的肯定与鼓励是多么的令人刻骨铭心。真诚的写诗与宽厚为人,在如今这样的浮华社会已不多见;而怀念一个人,何尝不是作者怀有的一颗感恩之心?无报酬的指点、提携,与怀念、感恩这些关键词,都是值得我们这个有着优良传统文化的国度大力提倡的事情。此文笔触温婉,真实感人,实为一篇不错的怀人之作。推荐阅读!编辑:长袖伊人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115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4-11-14 09:11:03
  “当下,有的人关心票子,有的人关心房子,有的人关心车子,还有多少人能寂寞地走在文学的道路上,去关心文学、关心诗歌呢? 还有多少人此时会想起在另一个世界里长眠的诗人呢? 时值初冬, 天色灰蒙, 抬眼窗外,树在晨曦的笼罩下若隐若现,我在想,他的天堂里有树吗?”————读到此,我的心热了起来:因为,我看到,韩作荣老师的身后,还有老树,还有我们,还有很多会在作者文字里仰望高大灵魂的读者,文学之树是不会枯萎的,她不仅在天堂里郁郁葱葱,也在我们的生命力枝繁叶茂。
   很有质感的文字,别具一格的深情缅怀,非常感人!
   韩作荣老师在你的文字里复活,笑意盈盈。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2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4-11-14 09:13:50
  透过枝桠
   你会看到一片炸裂的天空
   鸟巢是装满声音的果实
   多汁的鸟在空间荡出水的粼纹
   树在冬天喜欢独处
   风是位忧郁的邻居
   ——《冬天的树》
   怎么想就到了我们雀之巢呢!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2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11-14 09:46:55
  还真和巢搭上界了:)
3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4-11-14 09:21:52
  做为黑龙江人,韩作荣先生是家乡人的骄傲。他曾经栽培过许多黑龙江的青年诗人。如我们巢的白鹭的《牛背摇篮曲》就是韩先生拍板发表在《诗刊》杂志的。韩先生读书不多,只是一个中专生,而且血的是机械制作和维修这样的与诗歌乃至文学好不搭界的专业。先生之所以成为当代文学界有影响的人物,除了他对文学的挚爱,更有他的不懈的艰辛的自我努力。这一点是我们敬佩不已的,更是我们永远学习的。
回复3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11-14 09:49:51
  他烟抽的凶,加上长时间伏案,这都应该成为我们的教训!
4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4-11-14 09:24:06
  忙中出错,把“学”打成了“血”。致歉!
5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4-11-14 09:26:01
  这是这么了?又一错:毫不搭界——好不搭界,该死!
6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4-11-14 09:27:44
  一忙两出错,心里正窝火!
7 楼        文友:长袖伊人        2014-11-14 10:22:06
  也是刚刚知道了韩作荣,了解了其为人与作文的一些事情。在这个充满铜臭的时代,深为我们身边仍这样大写的人而感动。许多人怀念他,同样是为韩先生的正直、善良、宽厚的人格和他对写作的态度,丰富的诗歌理论,以及对诗歌界的影响。这样的人值得人们的怀念和爱戴。
感谢文字,让我不开口也能表达!
回复7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11-14 20:12:00
  人之一生,让人怀念,必有善处......
8 楼        文友:清微之风        2014-11-14 11:47:19
  俺孤陋寡闻,不知此人是名家。但看了主编的文,深深地被韩先生的人品所感动。这个时代,好像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少像韩先生这样的大家风范。
回复8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11-14 20:13:33
  没错,缺得就是这样的大家之风,所以更让人怀念......
9 楼        文友:李显坤        2014-11-14 13:03:27
  读此文,深深为韩先生的人品所感动。大家,大写的人。
回复9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11-14 20:15:14
  任何一个有情有义的人,都应该懂得感恩!
10 楼        文友:闲妹        2014-11-14 13:32:14
  在作者文里让我们了解了韩作荣,了解他的人品与文品,在现在这个以钱为纲的社会,有几个人肯不计报酬辅导年青人呢?又有几个人醉心于文学呢?老树的真情实感写就的作品非常感动人。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10 楼        文友:老树老树        2014-11-14 20:17:07
  谢谢你的到来,能感动人之人,必有感动人之处。
共 26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