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远去的亲人(散文)

精品 【荷塘】远去的亲人(散文)


作者:赵亚亚 秀才,252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48发表时间:2014-11-17 18:59:12
摘要:每次看见镶嵌在镜框中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的亲人,他们静静地凝视着我们,眼光陌生而又熟悉。他们,都是我的血脉至亲,只是已经去了彼岸。今天,我们在此岸将他们遥望。

【荷塘】远去的亲人(散文) 每次看见镶嵌在镜框中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的亲人,他们静静地凝视着我,那么熟悉而亲切。他们,都是我的血脉至亲,只是已经去了彼岸。今天,我在此岸将他们深深遥望......
  
   【野草人生——祖父祖母】
   今日春分,春的脚步姗姗而来,万物复苏,新的生命轮回又开始了。世界静美如斯,唯有草木似曾相识。望着那一丛丛枯黄中的野草在绿意渐浓中隐没,想想,这去年的野草就该如此被人遗忘吗?若不忘记,又会有谁记起?除了曾经啃噬过它的羊儿,除了它将残躯奉献的土地,谁还记得他们曾有的绿意盎然的岁月?
   我在和暖的阳光里想起了过世多年我的祖父和祖母,想起了别人口中他们的日子。祖父是个经济,替人买卖牲口从中提取佣金。在解放前,买家卖家均不见面,全靠经纪人从中周旋说活,所以取得双方的信任,是干成这件事的前提。爷爷个子高,心公道,方圆百里的人都找他,按说日子应该滋润。可是奶奶却得了中风病,生下父亲后竟然差点走了,那年应该是1937年。据说寿衣穿了,抬到床上三天后又醒过来了。命捡回来了,人却糊涂了。
   从此,爷爷抱着襁褓中的儿子,求张家的嫂子王家的姨,给儿子喂奶。人家给父亲喂过奶,爷爷还要把儿子放在手里掂量,没达到他老人家心目中的分量他是不会走的。此时的奶奶,几乎失去了语言表达能力,她的日子就是昏睡,有时连睡两三天,她不会抚养自己的儿子。父亲断奶后,曾经先后被寄养到甘沟村、西坡村,四岁时才回到了祖母身边。祖父在外面开始混日子,外面打仗,国共双方在我的家乡扯开了拉锯战,家里是个烂摊子,爷爷就挣了钱逛窑子、抽大烟,时常不回来。偶尔想起来了,就让赶集的居集村人给家里捎俩锅盔,吆雀上场了就把家里的妻儿忘到了九霄云外。父亲在村子吃百家饭长大,村子老太太老大爷的丧事,几乎都由他主持操办,他说,那些人有恩于他。
   罗家的曾奶奶曾对我母亲说:“有次,我从沟畔过,看见窗口上有只手在晃,过去一看,是劳(父亲小名)见了我,只会用手指嘴巴。我叫门,你婆婆睡着不开。我回家用大马勺端了一瓢水,隔着窗,他喝完了。还要,连续喝了三瓢,可怜的娃才出了声。他已经几天没喝水了,瓮里没水了,渴了就吃干馍,想出来,门被关死了。”爷爷在哪里?没人知道,他山南海北赶集跟会去了。
   奶奶病了,可是也不是全糊涂了。母亲嫁过来了,村子里有个婆娘来看新媳妇。奶奶用白眼翻人家,用谁也听不懂的话嘟囔人家。那妇人讪讪地说:“你那瓜婆娘说啥哩?”奶奶就用笤帚打人家,爷爷的出现平息了这场风波,可奶奶的脸吊得更长了。
   父亲9岁后,家里二爸出生,接着又相继出生了5个儿女。四叔六岁才会走路,二姑八岁父亲给她吃周春辉开的钙片,扶着院子里的栅栏才蹒跚学步。奶奶不会做一个针线活,爷爷抱着布匹、棉花,找遍了所有的亲戚邻里,为的是让他那一窝有娘跟没娘一样的孩子长大。经常是棉袄袖子短,鞋夹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母亲嫁过来才结束。几年后,心灵手巧的大姑就会做针线,让晚年的爷爷穿上了自家闺女纳得鞋、缝的袄,针脚细密,爷爷在人面前没少夸。
   晚年的爷爷,给三个儿子娶了媳妇,有了孙女孙子,赶集回来,有人端吃端喝,才享受了几年温馨的家庭生活。他躺在父亲新打的窑洞里,双手垫着脑袋,谆谆教导着自己的儿子:“老三,你要学好。想你大哥二哥一样出息,我年轻时不学好,后悔的很。”媳妇们在厨房里吧嗒吧嗒拉着风箱在做饭,炊烟袅袅升起。可惜7个儿女中最懒的人就是三爸,唉,应了那句“言教不如身教”啊。1973年的大年初一,吃了过年的饸烙面,他老人家安详的离开了人世。去世时,只有身怀六甲的三娘在他身边。其他人回来时,他已经走了。我是1975年才来到这个人世的,所以没见过他,但他的画像至今还挂在娘家的墙上,每次看见,总觉得很亲切。
   而奶奶,竟然高寿,她先是和四爸,小姑一起生活,后来他们成家了,她跟着二爸生活。一个有12孔窑洞的大院子,哪怕有一家擀一碗臊子面,那也要给奶奶端去。孝顺的二爸,给她买吃黑黑的丸药,长大后知道那是山楂丸。还有插管子喝的人参蜂王浆,一盒十支。她的柜上有个瓶子,里面是香油,我有一回趁着二娘没在调了两滴。那是特供她老人家的。她更不会给任何一家干家务,看孩子。只有一次,她去麦场里撕麦秸,结果20米的路她迷路了,跑到了几里外的沟畔,全队的人找她,4个小时后才找着,手里还提着笼,里面只剩了几根麦秸。大哥把她背回来,喝着热乎乎的茶水,问她怎么跑到北咀去了,她只是在笑。1989年的三月,她离开人世。
   爷爷的坟墓在离家近的地方,和她的几个哥哥埋在一起。奶奶埋在离家远的地方,陪伴他的是他的二儿子,二爸走时才48岁。一里之外,是我的父母,他们在2005年半年内相继离开人世。两年后我的三爸也走了,孤孤单单在西边的沟畔。
   爷爷的坟离家近,每次路过,都见到,没有害怕过。祖父生前有过家,有过儿女,也许还有过许多女人,可他有过爱情吗?谁能体谅他每天回去对着炕上的睡不醒的老婆的心情呢?谁能想象他面对那个大的哭、小的叫的难肠日子呢?他想过奶奶心中的怨气吗?没有人知道,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几乎都走了。
   ......
   今日阳光和煦,春草萌芽,又一个春天来了。俗话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你们,活着时如草一样平凡,死后如草一样渐渐地被人遗忘,真的该如此吗?不,青草年年绿,那就是一代代人留下的印记。我是一个孙女,隔着40多年的光阴去想你们。因为,你们来过。因为,有你们,才有我,才有我写下你们的资格。
  
   【牛肉记忆——父亲母亲】
   一斤牛肉60块钱,大家都说“牛疯病”又来了。100块钱买了拳头大一疙瘩,买者卖者都觉得贵,过年嘛还得吃,那就少买点,大家这样安慰自己。不禁想起了关于牛肉的往事。
   我第一次吃到牛肉,是在初中二年级,14岁。冬季,队里任老安家的牛拽脱了缰绳,跑到麦地里吃麦青,发现时迟了,牛的肚子已经像鼓一样胀起来了,嘴里吐着白沫,呼呼地喘气,已经站不起来了。老安家的牛是骨骼健壮,毛色红亮的秦川犍牛,一头牛,对于80年代的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巨额财产。老安慌里慌张地跑来,问我爸:“叔,你看咋能处理几个钱?牛是吃麦青胀的,也不是吃了药或其他东西的,就卖给杀坊吧。”
   牛于是被用架子车拉着弄进了杀坊,杀坊在现在梨园广场那里,台台上面是老车站,下面一溜面向西是公共厕所、南关弹棉花的和老贾的镶牙所,我记得我班一个姓周的瘦瘦的女同学家就在那里。买家看见牛是自家育大的,杀出肉,牛还在喘气,又是我爸介绍来的,痛痛快快出了300元。牛被杀了,牛肚子里的麦青还拧成了一股一股的。杀坊把牛肉剔了,一副完整的牛骨架给老安,老安不要,他家人不吃肉,再说自家的牛吃不下去。给了我爸,爸找来了几个蛇皮袋,装了拉回了家。回来到井上绞了几担水,倒在铁盆里洗干净了,放到大铁锅里煮了。我不知道这些,我在冶峪中学念书,后来我妈妈絮絮叨叨告诉我的。
   星期三送馍的时候,我发现馍兜兜里有一个山丹丹牌洗衣粉袋子装了几疙瘩肉。回到宿舍,我一面吃软锅盔,一面就着。“咦,谁吃牛肉哩?咋这么香哩?”我们宿舍的刘荣华喊起来。哦,我吃的是牛肉,天天和牛打交道,给牛割草铡草出圈饮水,我从来就没想过吃牛肉。其他人也没吃过,除了刘荣华(她妈妈在屯庄园林场工作)以外,于是一人一小块尝了一下,没油水的嘴巴咂吧了好久。
   周六回家了,妈妈坐在院子里剥玉米,一见面就说:“这周一家人吃牛肉都吃美了,就我娃一个人恓惶在学校啃干馍哩。锅里牛肉汤烩菜给你热着。”我舀了一大碗,坐在妈妈身边一边吃一边和她拉呱,碗里有白萝卜、豆腐、粉条等,真香。一碗还没吃完,我感觉嘴唇上硬硬的一层东西,就问:“妈,你看我嘴咋啦?”我妈一看哈哈笑个不停:“牛油太厚板结了。”
   妈妈把牛肉从骨头上连筋剔下来,装在一个白瓷花坛子里,悄悄地给外婆拿了些,哥哥在村子里逛一圈回来没事就抓两疙瘩咥了。“妈,你咋不吃牛肉呢?”“妈镶的牙,咬不动。”以后的几周里,我的干馍兜兜里总有一袋袋肉,让那缺油水背馍上学的日子不再那么难熬。妈妈将牛油熬了几个坨,春天时把白面粉蒸了,用牛油和核桃仁炒了,黄黄的,酥酥的,闻起来喷香,这自制的油茶,让我带到学校冲着喝。
   这几天感冒,一个人躺在床上挂针,发烧睡不着,孤单寂寞,嘴里寡淡无味,恍惚间想起了已经过世9年的双亲:想起小时候腊月父亲总是翻沟过岭,穿着那双黄色的大头窝窝,给口镇杀坊的社社去买牛,换几张过年的钱;想起了母亲一生省吃俭用,一毛钱的棒棒油都舍不得搽,在冬日里手裂开血口子;想起了母亲20多年的高血压折磨,却挺到让6个儿女都成家立业;想起了自己真是年幼无知,自家煮得牛肉,烂烂的,哪会咬不动呢?母亲可曾夹过一筷头?爸呀妈呀,省下的,都填进了那六张填不满的“小窑窑”。
   腊月的街道,人头攒动,思念满天飞。那个双手背后的老汉背影,咋那么像我爸?那个头顶咖色帕子的老婆婆,咋那么像我妈?爸爸,提上一瓶酒,买一包好茶叶,称二三斤肉,上了县坡,我去哪里?妈妈,服装店里棉袄呢子一件一件,我买了给谁穿呢?韩红在《天亮了》中唱到:“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没了爸妈,活到多少岁,过年都是孤单的。
   我的儿子也爱吃牛肉,超市里买了,直接让人家给切好。酱牛肉黄亮亮的,干燥而筋络分明,散发着牛肉独有的香味。儿子一面做作业,一面拈了两片直接放进嘴里。我静静地注视着他,一如20多年前的母亲看着当时的我......
  
   【逃离煤矿——我的三叔】
   三十年前,我的三叔从铜川煤矿跑回农村老家,死活都不肯当转了商粮的煤矿工人。三婶骂他死懒骨头怕动弹,去了一个月也上不了5个班。“不下窑,咋能挣得下钱?你让娃们喝西北风呀!”三婶骂着骂着白唾沫在嘴角就堆积起来。
   三叔看着听着,不辩解。急了就一句:“你下去一回,试一试。”
   父亲不理睬他,沉默着,也是拿他没办法。孩子10岁了,三叔懒得出奇,走后门才进了煤矿当工人,村里的责任田已经收了。商品粮、铁饭碗、公家人,多少人羡慕死了,可他宁可打牛后半截当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你也没辙。
   三叔爱说笑话,村子里的大媳妇小姑娘都喜欢和他都逗趣。他总是将小弟高高地扔起,有稳稳地接住。我们欢呼着,大院子里回荡着小弟咯咯的笑声。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是我们一直的家风。大家公认三叔是“懒骨头”,小小年纪的我,从心底里轻视三叔。
   2002年,有一部电视剧叫《威胁》,我们才知道了煤矿的真实情况。后来媒体经常通报矿难及其救援情况,知道了透水、瓦斯爆炸、塌方等词语意味着什么。三十年前的煤矿安全设施,怎能和今日相比,渐渐明白了那黑洞洞的井口吞噬了多少青壮年的生命。三叔是懒惰,但也一定是见了许多人残腿断胳膊、血肉模糊的尸体,和他睡在一个宿舍里的人,头天晚上还和他一起咥干捞面,第二天就没回来,对死亡的恐惧,占据了他的内心,而井下的劳动无非是拉煤车和装煤,纯体力活。他那时也就是30来岁,爱惜生命,畏惧死亡,这是每一个人的本能,健康活着也是他的权利,他也拥有选择劳动方式的资格,可现实是他只拥有了别人对他的指责。我们没有在井底劳动过一天,见识过暗无天日的煤黑子生活,想当然认为他就应该无怨无悔地一直工作在那里,挣钱养家。
   30年过去了,三叔离开这个人世间也已7年了,我不知道我现在的这些想法,在三婶和他的孩子们的脑海里出现过没有。三叔临死前有没有一个人说过:“你当年回来是对的,那地方多危险啊!”我想他如果能听到,一定很宽慰,起码有人理解了他想“活着”这么简单的要求,可惜我是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他错在何处?他只因为懒吗?他只是做了别人做不了的选择,捍卫了他保护生命的权利,希望在天堂里有一天他能给三婶解释清楚。
   ......
   农历的十月初一快要到了,这是家乡人给已故的亲人送寒衣的日子。冬阳柔和,暖冬使很多人常常忘记了严寒即将到来,但是我不会忘却,有那么多的亲人,在等待着我为他们送去温暖和慰藉。一抔黄土,几处荒冢,那是故去亲人的归宿。飒风在劲吹着,但你们的故事不会随风而逝......

共 49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着这篇文章,感觉有点儿心酸。祖父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在自己的妻子“疯掉”之后,他们也嫌弃疯妻,而是担起了抚养儿子的重任,把襁褓中的幼子当成了自己的精神寄托,求东家,告西家,让幼子吃百家饭,终于把儿子抚养成人。在之后的日子里,又先后为儿子们成家,真的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尽管祖母“疯掉”了,却高寿,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父亲、母亲一生为房子而操劳,到离开人世还不能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无法释怀。三叔的懒让我生厌,但也值得同情。试想,现在的矿难不是让人望而生畏吗?有谁敢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即使别人说懒,但好歹是活着。全文情感真挚炙热,文字朴实无华,如家常般娓娓道来,令人肃然起敬。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回忆性亲情散文,推荐佳作与君共赏!!【编辑:梦儿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118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儿飞        2014-11-17 18:59:49
  感谢赐稿荷塘,盼佳作连连!
梦随心飞,心随梦转,一帘幽梦,幽梦一帘!
2 楼        文友:梦儿飞        2014-11-17 19:00:07
  荷塘有你更精彩!
梦随心飞,心随梦转,一帘幽梦,幽梦一帘!
3 楼        文友:梦儿飞        2014-11-17 19:00:30
  很有现实意义的文章,推荐阅读!
梦随心飞,心随梦转,一帘幽梦,幽梦一帘!
4 楼        文友:雪里红梅        2014-11-17 19:15:14
  一个辈辈相传爱的家庭,令人感动。祝福亚亚!
我把心语诉诸于文字,留下我在这个世界的足迹。
回复4 楼        文友:赵亚亚        2014-11-17 19:31:50
  谢谢红梅的鼓励,最近打球了,写的少了。
5 楼        文友:赵亚亚        2014-11-17 19:30:52
  谢谢编辑的辛勤劳动,荷塘因为有你们的付出,精品不断。
6 楼        文友:天龙        2014-11-17 20:19:27
  祝作者在荷塘写作愉快,佳作连连!!
7 楼        文友:陕西派        2014-11-17 22:03:31
  我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赞。
回复7 楼        文友:赵亚亚        2014-11-18 07:52:16
  祝你今日才思敏捷佳作连连
8 楼        文友:陕西派        2014-11-17 22:05:28
  典型事件,最深的印象,写人记事。赞。
9 楼        文友:一缕闲愁        2014-11-18 20:13:59
  荷塘是最有画卷美的地方,我也初来咋到,很多地方还需要各位的帮助和指导。我很高兴来到荷塘月色这个美丽的地方。作者的佳作我也读了,写得很好,也勾起我想写作的欲望。
用爱去发现美好,用心去感受人生百态、红尘俗世的喜怒哀乐……
回复9 楼        文友:赵亚亚        2014-11-18 20:57:59
  我也是看别人的作品,然后又燃起写作的念头和欲望,互相激励着,进步着。感谢江山,感谢荷塘的编辑,他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体会着快乐。
10 楼        文友:一缕闲愁        2014-11-18 20:15:39
  每个人心里,都有亲人最难忘记。作者这篇文章情真意切,读你这篇散文,好像是在和你的心情对话。朋友,很高兴认识你。江山有你更精彩。如果有缘,我也会来荷塘投稿。
用爱去发现美好,用心去感受人生百态、红尘俗世的喜怒哀乐……
回复10 楼        文友:赵亚亚        2014-11-18 20:55:59
  谢谢你的阅读,因为爱好读书写作,相聚荷塘,有缘江山。这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希望多交流。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