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荷塘】葫芦、鸭子与文化(随笔)

精品 【荷塘】葫芦、鸭子与文化(随笔)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86发表时间:2014-11-19 15:01:35
摘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葫芦和鸭子也就渐渐地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知不觉地便融入到了我们人类的文化之中。

乍一看这题目,性急的人一定会说,这纯粹是“东扯葫芦西扯瓢”,“鸭子的毛——一点也不粘”。葫芦土里种的地上长的,鸭子水里游的地上跑的,这哪跟哪呀,怎么扯得上高深的人类文化呢?我想说朋友,稍安勿躁,听我慢慢道来,看看这鸭子和葫芦里到底有没有我们自己的文化。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也说不清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学会了种葫芦,更记不起是从哪朝哪代开始养鸭子的。这不但很难查找所谓的历史记录,其实也大可不必费这个脑劲。种葫芦和养鸭子本身,已经说明了我们人类与这两种生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葫芦和鸭子也就渐渐地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知不觉地便融入到了我们人类的文化之中。
  
   (一)葫芦文化
   葫芦是一种藤蔓植物,其果实也称做葫芦。它是人类最早种植的瓜果植物之一,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豳风·七月》一诗中就有“七月食瓜,八月断壶”的说法。这“断壶”的“壶”,据后人研究,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葫芦,“断壶”就是采摘葫芦的意思。葫芦在古代又称瓠、匏和壶等,在成熟后收割稍作加工就可做容器,小的还能作烟斗;在未成熟的时候收割可作为蔬菜食用。
   新鲜的葫芦,皮嫩绿好看,果肉白色,是一种很不错的瓜菜。葫芦籽晒干或翻炒后可以剥着嗑着吃。小时候,大人哄骗我们小孩子时,常说吃葫芦籽长龅牙,现在看来倒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不过,在古代的诗文中,描写美女多用明眸皓齿,“齿如瓠犀”。“瓠犀”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葫芦籽。这里只是打了一个比方。试想再美的女子,牙齿真的像葫芦籽一样,那也就麻烦了,更不要说美丽了。
   记得有句农谚,叫做“三月三,窝瓜葫芦土里钻”,说的应该是种葫芦的时间。葫芦这东西,生命力很强,一棵葫芦就能拖秧一大片,结的葫芦哪里都是。而且还能爬高,无论是墙头还是树上,悬挂的葫芦娃煞是好看。葫芦的生长期相对很长,人们常说它“恋秋”。其实,整个夏秋,葫芦一直是开着白花、叶子绿油油的,一个个玲珑可爱的葫芦娃一会儿给人捉迷藏,一会儿自个荡秋千,给农家院落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葫芦作为容器,常用作瓢,一只葫芦纵向锯开刚好是两把瓢(舀水的器具)。关于葫芦和瓢的熟语有很多。譬如“种一葫芦打两瓢”就是说种多少收多少,常用来形容土地的贫瘠。“按下葫芦浮起瓢”或者说“按下葫芦又起瓢”,意思是葫芦瓢放在水缸里,这个按下去,那个又起来了。比喻做事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也形容在遇到问题时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充分而使事情无法得到圆满解决。“抱着葫芦不开瓢”常用来比喻闷声不响或死脑筋。开头说到的“东扯葫芦西扯瓢”是说一个人说话缺少逻辑性,漫无边际。
   提到葫芦,我又顺便想起了几个熟语,觉得也很有意思,不妨说与大家,一同欣赏。“依样画葫芦”是照着真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闷葫芦”,葫芦通常是一个圆圆的头状的整体,完全自我封闭不透气,常用来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人和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常常是指不知对方是怎么个想法。至于歇后语“瞎子摘葫芦”,那明显是顺藤摸瓜的意思。
   葫芦天生适应性强,长势旺好、果实累累,具有圆润饱满的品质,一直深受人们重视和重用;加之葫芦作器,又有济水的作用,人们常常赋予它济世救人,包藏容纳的含义。葫芦不拒固体、液体,便于多种使用,而且携带方便,贮存完好,又被人们赋予了顺利、富裕、如意等美好而又神秘的内涵。
   在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葫芦”由于和“福禄”同音,藤蔓绵延,结子繁盛,倍受青睐。它不但是富贵长寿吉祥的象征,而且又由于形象神秘可人,常被制成彩葫芦作为佩饰。《列仙传》上的铁李拐、尹喜、安期生、费长房这些传说中的神话人物,总是与葫芦为伍,以致后来葫芦成了得道成仙的标志之一,也由此深为世人所看重,一直作为求吉护身、避邪祛祟的吉祥物。
   更为神奇的是,古代男女结婚入洞房时,要喝交“杯”酒,当时用的就是一个葫芦开的两把瓢,叫做"合卺"。"卺"就是葫芦瓢。"合卺”是古代婚礼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表示婚姻之始。一般是先将一只葫芦剖做一对瓢,再用红线串起来,一同饮酒合婚,它象征着新婚的夫妻连为了一体,也意味着百年后夫妻双方的灵魂可以合为一体。直到现在,有些偏远的农村,还保存有新婚喝“交杯酒”的习俗,只不过这“杯”早已不再是葫芦瓢了。可见文化是根深蒂固的,其影响是悠久而又深远的。
   记得小时候我家西屋的门后挂着一个大葫芦。满身黝黑,说不清是岁月的久远灰尘油腻浸渍的,还是其他原因,漆黑的像一口钟。葫芦壁很厚,看着好像很结实。葫芦从颈部被人为地分作两部分,上面的盖儿和下面的肚儿用一根细细的磨得无毛的硬牛皮条连在一起。里面装有大半葫芦零零碎碎的东西。记得不但有各式各样的破钉头、架子车废零件、火镰子、打火石、毛主席像章、帽顶旧玉花、水鸡子、孔方圆古钱币等,还有瓜种菜种和说不上来的大包小包以及这样那样的证类,还有爷爷捡拾的弹珠铁片和他自己为我做的乱七八糟的玩具。总之,在我的记忆里,那黑黑的圆鼓隆董的葫芦头,简直就是一个百宝箱,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宝葫芦。
   最近这些年来,很难说清什么原因,葫芦确实不多见了。前些天,路过学校食堂和我们居住的小区院墙夹角处,偶然发现一堆废弃的碎砖上,竟然安静地生长着一根葫芦藤,碧叶下一个青白相见的葫芦娃正茁壮成长。猛然间我想起《诗经·邶风》中“匏有苦叶,济有涉深”两句,葫芦有叶叶味苦,济水深深也能渡。那妙龄女郎期盼如意郎君前来求婚时的最微妙最富诗意的的心理,谁能理解?不知这葫芦娃,有早一日将归于谁?葫芦不糊涂,有种才有收。
  
   (二)鸭子文化
   “鸭子”是一种常见的水禽,也是一种饲养的家禽。它一般体型较小,短颈,短腿,趾有蹼,灰褐色的羽毛,坚硬的角质化的嘴巴,据说因其“呷呷”的叫声而得名。
   “鸭子”有着天然的游泳条件。“鸭子戏水”绝对是一道优美的风景。清澈的湖面,漂浮的鸭子就像一只小船,两只红色的脚蹼不停地在碧水中划动,好比两条船桨,荡起的涟漪犹如画弧般的传向远方;丰满而富态的身子稳稳地端坐在水面之上,胸脯挺得高高的,摇头晃脑,不时瞭望,神气十足的样子,俨然是一位视察水域的船长。所以“鸭子戏水”便成为人们生活中向往的一种自由灵活不受约束的状态描写。
   水中抖动的“鸭子”更是精彩。双脚倒立,翅膀张开,整个身子猛烈地扎如水中,溅起的水花在空中绽放,好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闪光发亮。小鸭子天**玩,把头深深地埋在水里,左顾右盼,很长时间不出;猛地一出,舞动着双翅“呷呷”的叫上两声,似乎是在炫耀。“水过鸭背”或“鸭子的毛”都是一点也不粘的意思,他们常用来比喻事过之后没有留下丝毫的痕迹。
   “鸭子”水上功夫确实了得,但飞行技能则相形见绌。据说明朝时有位秀才自恃才高,想借“牛跑驴跑跑不过马,鸡飞鸭飞飞不过鹰”的对联来讽刺大才子解缙,当然没有也不会得逞。只不过我们由此可以看出,鸭虽然是禽类,却飞不高。要说“鸭子”本来都是会游泳的,但有些“鸭子”由于陆上饲养,不让其下水,这种鸭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旱鸭子”。“旱鸭子”一词,现在通常用来指那些从未没下过水或不会游泳的人。
   “鸭子”不但飞不高,而且走起路来,一摇一摆,不急不慢,一副既稳重又令人可笑的样子。人们把这种走起路来步行缓慢的方式称作“鹅行鸭步”或“鸭步鹅行”。人们还常常戏称那些呆头呆脑的人为“笨鸭子”,若要论起水性来,鸭子绝对是一流的。有些人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可能成了一种习惯。“鸭子”在古书上大多叫“鹜”,有一个成语“趋之若鹜”,就形象地比喻很多人像鸭子一样成群结队跑着去争抢追逐某些事物,明显带有厌恶和看不惯的贬义。
   说来也怪。“鸭子”擅长凫水,走和飞都不是强项。可现实生活中,总是有人要强人所难,逼迫其去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我们通常称其为“赶鸭子上架”。“鸭子”飞不高或不能飞,却说“煮熟的鸭子飞了”。自以为十拿九稳,结果却出乎意料的失败。失败一定是有原因的,可最终还是归咎于鸭子。“鸭子”是飞不远的,更何况是“煮熟的”。这在道理上说连一点可能性也没有,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突出地表现了人们对意外事情发生的惊愕和感慨。
   要说文化,绝对不能少了饮食。“鸭子”一身都是宝,国人又很能吃很会吃。所以,古今对“鸭子”的开发花样很多,鸭头,鸭脖,鸭翅,鸭腿,鸭蹼,鸭血,鸭脯子,凡是鸭身上有的除了鸭毛和鸭嘴外无所不包。据说连鸭骨熬成汤都是大补,更不要说鸭肉鸭蛋了。鸡鸭鱼肉,四大荤腥,鸭仅次于鸡,排在鱼之前,可见人们的喜爱程度。
   至于吃法,那更是应有尽有。不用说有最原始的烧烤,也有普通的蒸煮,还有特色的卤腐,更有什么盐水香辣啤酒柠檬稻草土匪紫苏等,对于我这个普通食客来说,各式风味的品种真是难以想象。我上网一查,好家伙,光网页就有五十页,每页按二十种计算,足有上千种。人们的想象和创造实在是太伟大了,不能让你不佩服!
   民以食为天,无论什么时候,“吃”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毛病。至于吃的道理,还是让膳食家美食家去讲吧,这绝不是我这个普通人所能介绍得了的。我要说的是,“鸭子”在满足了人们的口欲之后,鸭嘴除了“北京的鸭子——呱呱叫”有点赞誉之外,似乎并不为人所友好。什么“鸭子的嘴——煮不烂”“鸭子死了——嘴还硬”“鸭子下水——嘴向前”等,多多少少都有讽刺意味。当然讽刺的是人嘴而不是鸭嘴,可吃了人家的肉,喝了人家的汤,还指人骂鸭,也太不够意思了。
   说来说去,生活中不能少了“鸭子”,当然“鸭子”也不能离开人。“鸭子”和人一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一同丰富了人类文化。在文章即将结束的时候,还是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苏东坡的《题惠崇春江晚景》吧。“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读诗赏画思理,“鸭子”文化确有值得玩味的地方。
   文化是什么?按辞书上解释,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葫芦和鸭子,作为物质财富应该说是有目共睹的,作为精神财富则大量地保存在了我们汉语言的一些古语古诗和词汇里。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它有时候是有形的,有时候是无形的,有时候是具体的,有时候又是抽象的。不过,简单地说,文化就是人化,人化反过来就是化人,也即教育人。文化有雅俗之分,而雅与俗却没有天然的鸿沟。文化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并对生活具有反作用。
  

共 42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有见地的随笔。作者通过身边的常见的葫芦、鸭子为话题,说到了许多关于文化的现象。由浅入深,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借助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例如喝“交杯酒”,告诉读者,这个“杯”其实就是“当时用的就是一个葫芦开的两把瓢,叫做'合卺'。'卺'就是葫芦瓢。"既然如此,何不这种“葫芦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范围,进行开发、利用?而对于鸭子,我们欣赏鸭子戏水的场面,连连叫好,就连苏东坡也将鸭子写入诗中。作者也慨叹,“读诗赏画思理,“鸭子”文化确有值得玩味的地方。”我们细分鸭肉,慢品肉香。正是文化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但要高于生活。一篇很有哲思的精美杂文,值得品茗细读,倾情推荐共赏!【编辑:清风淡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120002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4-11-19 15:02:52
  感谢作者赐稿给【荷塘】!问好!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4-11-19 16:12:02
  感谢荷塘,问好编辑!
2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4-11-19 15:03:45
  作者通过身边的常见的葫芦、鸭子为话题,说到了许多关于文化的现象。由浅入深,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借助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例如喝“交杯酒”,告诉读者,这个“杯”其实就是“当时用的就是一个葫芦开的两把瓢,叫做'合卺'。'卺'就是葫芦瓢。"既然如此,何不这种“葫芦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范围,进行开发、利用?而对于鸭子,我们欣赏鸭子戏水的场面,连连叫好,就连苏东坡也将鸭子写入诗中。作者也慨叹,“读诗赏画思理,“鸭子”文化确有值得玩味的地方。”我们细分鸭肉,慢品肉香。正是文化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但要高于生活。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4-11-19 16:14:14
  想法很有现实意义,点评富有意趣,敬茶!
3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4-11-19 15:04:29
  【荷塘】有你更精彩!期待你佳作连连!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4-11-19 16:15:15
  看好荷塘,祝福荷塘!
4 楼        文友:蔺忙珠        2014-11-19 18:16:25
  问好酋黄老师,祝你开心快乐,佳作不断!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4-11-19 18:52:53
  祝贺蔺老师成为江山之星!谢谢关照!
5 楼        文友:天龙        2014-11-20 17:19:40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荷塘有你更精彩!!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4-11-20 18:50:01
  感谢荷塘,问好社长和编辑1
6 楼        文友:潮仙        2014-11-21 08:48:36
  文化就是人化,人化反过来就是化人,也即教育人。文化有雅俗之分,而雅与俗却没有天然的鸿沟。文化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并对生活具有反作用。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回复6 楼        文友:酋黄        2014-11-21 09:16:53
  问好问友,感谢留墨!
7 楼        文友:清风淡雅        2014-11-21 10:02:11
  恭贺老师美文成精!问好!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回复7 楼        文友:酋黄        2014-11-21 10:14:42
  谢谢清风老师,为您敬茶了!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