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江南】老宁波的“咸齑”情结(随笔)

精品 【江南】老宁波的“咸齑”情结(随笔)


作者:涧松 进士,767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55发表时间:2014-11-23 02:11:08

过去我们乡下人很少到集市上买“下饭”,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己种出来的“田作家货”:青菜、萝卜、芋艿、茭白等等,而“咸齑”更是一年到头天天不断的“当家长下饭”。所以,老一辈人对“咸齑”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特殊情结。
   常言道:“家有咸齑,不吃淡饭。”镬煮饭时,镬梗上熯一碗“燥蒸咸齑”,镬盖一开,热气腾腾,在碗里滴上几点爆熟了的菜油,(那时很少有麻油哦)用筷子拌一拌就可以美美地将几碗米饭送到肚子里;一大碗清水放进几段切好的咸齑,再飘几缕笋丝,在饭镬里熯一熯,就是一碗美味可口的“笋丝咸齑汤”,这味道鲜啊,“三日不吃咸齑汤,脚骨有眼酸汪汪。”不就是这个意思吗?清早起来的“天亮饭”,大多数人都是汤饭,也就是昨天吃剩的冷饭加点水在饭镬里煮煮滚,然后去咸齑甏里取一株生咸齑,切也不用切,像“老鸦吞望潮”那样,一口一口地咬着下饭,“骨落松脆”,味道真的不是一般的好。
   碰到家里来了“人客”(宁波老人把客人称之为人客)就从蛋甏里摸几只鸡蛋,贴一碗“荷包蛋”;平时自己想改善一下,就炖一碗“蛋汤”,最常见的还是“咸齑贴蛋”,一碗切碎的咸齑,打一只蛋,把它拌匀了,贴熟以后,就像一块一块的咸齑饼,绿绿的咸齑被黄黄的蛋粘在在了一起,又香又脆。
   咸齑在我们的菜桌上真的可以说是“百搭”,烧任何下饭,都可以搭上它,不用放盐,更不用放味精,既有鲜味,又不乏咸味。咸齑不但和“田作家货”比如:竹笋、芋艿、茭白、倭豆芽等等是天生的最佳拍档,而且和我们宁波人常吃的海鲜组合在一起更是荤素互补,相得益彰。不说咸菜大汤黄鱼这道宁波的名菜 ,在我们乡下人的餐桌上咸齑炒乌贼、咸齑煮带鱼也是很不错的哦。
   “咸齑”之所以受到老宁波的钟爱,不但是因为它价廉物美,容易配菜,而且是因为它制作方便,易于储存。
   用来腌制“咸齑”的蔬菜以“雪里蕻”(也叫雪菜)为主,它分为冬菜和春菜二种,尤其以冬菜为上品。
   雪里蕻在上蕻(抽薹开花)之前就应该收割,过早或过晚,不是太嫩,就是太老。将割下来的菜摊平、晾干、洗净以后就可以上缸腌制。大户人家用七石缸,按一定的比例在一层雪里蕻上撒一层盐,几层过后,让一个大男人跳进缸里用两只脚使劲踩,(据说女人踩过的咸齑容易发臭,当然这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一定要踩出菜的汁水来;一缸咸齑要铺上许多层,其间就得踩很多很多次,最上面一层踩的时间最长,一直要踩到菜汁汪汪的,漫过脚板面浸到脚裸边。然后在上面盖上一层清洁的黄稻草,最后就是压一块或几块大石头,让菜汁封住缸面,不使咸齑与空气接触。
   小户人家就不用七石缸了,他们用的是“猪头缸”、“青果缸”,甚至是常见的“大花甑”。稍大一点的缸腌咸齑还可以用脚踩,小一点的就不能踩了,那就用手揉,揉来揉去,直到菜汁满溢,这就是“揉咸齑”。同样等菜汁满满后压上一块石头就可以了。
   一缸咸齑,少则能吃一个月,多则能吃上一年。
   除了雪里蕻可以腌咸齑,还有一些青菜也是腌制咸齑的好材料,虽然它们不易储存,但味道却是各有千秋的哦。
   白菜,常见的有“大白菜”和“小白菜”,(如今所说的大白菜,那时候很少见,当地没有种植,据说是从山东运来的,所以我们都叫它“胶菜”)菜梗又白又长,而且很壮,叶子较少,是腌制咸齑的好材料。腌熟以后,黄里带白,看上去亮光光、提起来水淋淋,咬一口酸丢丢,又鲜又脆又有质感。从缸里取出来,绞干水分,切成小段,浇几滴熟油,那口感现在想起来都会口水直流。如果和发芽豆一起煮,不用放油,既清口又美味,就酒、下饭两相宜。
   秧基菜,我们种菜首先要下种,等菜秧长到三四叶时再进行移栽,长在秧地里的菜就叫“秧基菜”,为了使秧苗茁壮成长,必须进行“间苗”,这些删出来的菜又小又嫩,最常见的吃法是“钻浆”,也就是勾芡后的菜羹;当然这些菜也可以腌制成咸齑,这就是“小菜咸齑”,小菜咸齑鲜美无比,整株整株的,不用切断,是吃早饭的最佳下饭,不过一般都得现揉现吃,头夜揉好,第二天早上就吃,不然时间一长,水分全都出来了,咸齑也就只剩下一根筋啦!!
   那些块根还没长大或者叶子还很嫩的萝卜菜腌制而成的咸齑可以说是风味独特了,鲜酸之中还带着一点若隐若现的辣味,最适合凉拌生吃,如果再浇上适量的米醋,放一点白糖,更是锦上添花啦。
   其他如菜蕻等等,只要一时吃不完的青菜,我们乡下人都会加点盐腌制成咸齑;有吃不完或者发臭的咸齑,老人们也是不舍得丢弃的,他们会将这些臭咸齑晒干,这就是我们当地的“梅干菜”。
   老宁波爱吃“咸齑”,家家户户都会腌制“咸齑”。男女老少一年到头都离不开“咸齑”,就连平日说话也会时不时地扯上“咸齑”。
   “家腌咸齑不吃淡饭”、“三日不吃咸齑汤,脚骨有眼酸汪汪”,这算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的宁波老话啦。
   再比如:常说的“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话真的不如我们宁波老话所说的“猫吃咸齑多管闲账”来得生动,狗拿耗子也许是狗感到寂寞无聊,捉住一只耗子“逗”它玩,想必也未尚不可吧,和管闲事没多大关系;而猫生性只吃的鱼肉荤腥,不吃素菜,它偷吃咸齑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再说这“咸齑”的“咸”字在宁波话中和“闲事”的“闲”字完全是同一个发音,所以,猫去吃咸齑岂不纯碎是多管闲事了。
   用来压住咸齑的大石头,我们宁波人称之为“咸齑石头”,其目的是不让咸齑浮上来,让咸齑卤没过咸齑,以免因为接触空气而变质、发臭。在日常用语中它就被引伸为家长或一个群体的权威领导的代名词。当一个家庭或者一个群体处在“山中无虎猴称王”“群龙无首”的状态时,我们宁波人就会将它说成是没有了“咸齑石头”。
   还有一句老话说“重石头压出臭咸齑”。这是对那些无度无序,过分严厉,粗暴简单的所谓管教而适得其反的贴切比喻。
   在物质日益丰盛的今天,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咸齑已经乏人问津了,但是在我们老宁波的心中它永远是一碗美味佳肴。
  

共 24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文字,比较的朴实,对于老宁波的咸齑,介绍的颇为具体。一般而言,但凡是涉及到乡土人情,又或者是风俗小吃的文字,总是少不了大段的纯粹的介绍性文字。而作者的这一篇作品,却是穿插着具体的事件,细节上的描写,也是非常细腻的。整体的行文中,充满着情趣。尤其是行文中,点到的一些俗语,着实是为文章增色不少。流畅、朴实,又带着浓郁的传统气息,值得推荐。——履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12400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履泽        2014-11-23 02:26:55
  问好,很喜欢这样的作品。哈,祝福愉快。
时光飞逝,岁月变迁,记忆燃烧的温暖,一如从前。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