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山水】中外竹枝词(作品赏析)

编辑推荐 【山水】中外竹枝词(作品赏析)


作者:郭永涤 进士,6115.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92发表时间:2014-11-27 19:13:12
摘要: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经过文人之手而演变过来的。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依照这种歌谣的曲调写了十来首歌词,在文学史上比较著名。而“伦敦竹枝词”,也十分有趣。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经过文人之手而演变过来的。刘禹锡在任夔州刺史时,依照这种歌谣的曲调写了十来首歌词,在文学史上比较著名。请见刘禹锡《竹枝词》九首之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陌上动乡情。
   白帝城在濒临长江的白帝山上。时值春天,城头百草茂盛。南人高歌 北人动情,作者借竹枝词旧瓶装自己块垒新酒,写出了浓浓的当地风土乡情。该词以大江大山和滋生无限的春草来烘托渲染,抒发了清新亮丽的浩荡乡思,悠远绵长的故园情结。且看诗人的《竹枝词》九首之二,尤为著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用歌声来传情,该诗以少女口吻,写出少女听到情人歌声时既喜且疑的复杂心境。诗句用“晴”与“情”的谐音相关,惟妙惟肖地传达出年轻男女不无懵懂的爱的情愫,读来脍炙人口。
   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歌;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
   北京大学出版社不久前的《清代海外竹枝词》(王慎之、王子今辑)一书,颇值得一读。该书通过清代文人的笔端,以竹枝词的形式对当时世界西方诸国社会状况、民情风俗作以描绘,从某一侧面反映出东西方文化差异。其间“伦敦竹枝词”,十分有趣。作者“局中门外汉”,姓名及生平不详,或以为即室名“观自得斋”的安徽石棣人徐士恺。请看——
   其一,家家都爱挂春宫/道是春宫却不同/只有横陈娇小样/绝无淫亵丑形容。
   “春宫”画在我民族传统习惯看比较避忌,不要说大雅之堂,即使一般场合也难以坦然直视。而在国外,特别在西欧就全然两样。据该书称,在他们那里,凡画美人者,无论着色墨笔,皆寸丝不挂,唯避其下体而已。厅堂、书室皆挂之,不足为怪。
   其二,金镜小犬剧堪怜/长伴佳人被底眠/此物亦当完国税/年年半磅纳金钱。
   郭沫若早年有联: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剩屁无捐,是在讽刺旧社会苛捐杂税之繁多;而在英国伦敦,养狗之家皆纳税,马亦有税,其它珍禽奇兽皆有税,可谓奇矣。
   其三,玻璃窗下美人头/顶上工夫此最优/岂是当朝当混一/先教剃头仿欧洲。
   英国理发便宜。伦敦满街皆有剃头店,设施极精致,大门口玻璃窗下置一蜡像美人头为记。剃头一次,不过先令一枚。
   其四,短榻纵横卧病躯/青衣小婢仗扶持/深情夜夜询安否/浃髓沦肌报得无。
   据称,伦敦有施医养病院。医日三次诊视病人,扶持病人者皆20内外年轻女仆,一色号衣,日夜不离病榻。饮食药物,不费一文。贫者固为施治,富者亦可医治,唯愈后须量力捐助公费耳。如此慈善“红十字”,颇让人称道。
   其五,解衣沐浴亦何奇/男女同来剧可疑/更有一般堪笑处/淋漓大汗土尔其。
   沐浴皆用自来水,冷热听便。人各一间,洁净的很。男女可同来,而不可同浴。所谓“土尔其”者,洗浴不用水,以火逼出一身大汗,而使人用麻布周身擦之,如刨瓠然。莫非相当于我们此间的桑拿汗蒸?
   其六,最是年终戏入时/家家儿女听新奇/别开生面翻陈迹/都爱阿奔色色靡。
   人类文化往往惊人的相似。我们看惯了一如鲁迅先生笔下的“社戏”,孰料在地球的那一边竟和我们的鲁镇惊人的相似,可谓异曲而同工。据介绍,英伦彼国凡大戏园至年终必别换一套新戏。自腊月至二月梢,日日照演。所谓“阿奔色色靡”者,为年戏中最热闹之戏。山水楼台,顷刻变幻。女伶百余人登台,皆锦衣,执刀杖,嵌以入室,光艳夺目,其情节亦曲折动人。
   其七,梦醒黄粱又一年/儿童嬉笑画堂前/都夸除夕神仙降/只赐仙桃不赐钱。
   家家于除夕皆供一白发老人,名曰“魁司密司得”,所以诱小孩者。伺小儿睡熟,其父母取其袜,满储食物。至元旦小儿起,视袜中果食皆满,则拍手曰:魁司密司得送果子来也,以为笑乐。亦有我国小儿索压岁钱之意。这里堪称中西合璧,既有中华古国的新年压岁,又兼有西方圣诞老人的慈祥施舍,倍增人间社会温暖。
  

共 17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外竹枝词》这篇赏析,作者就一种文学史上的诗体形式:竹枝词,通过借助引用一些历史名人有代表性的经典诗作,进一步对这种诗体的形成、分类等等,做了较为详细的解读。最后又触及到文化的“中西合璧”,交相辉映,相得益彰。阅读该文,会让人在赏心悦目中,感喟于一种国学诗词的博大灿烂,魅力无穷。问好作者,感谢赐稿山水,推荐阅读。【山水神韵编辑:孤漠一尘】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孤漠一尘        2014-11-27 19:14:38
  问好老师,拜读学习啦!受益多多!
宠辱不惊,望天空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世间花开花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