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旋转木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木马】深山也有野花艳(散文)

编辑推荐 【木马】深山也有野花艳(散文)


作者:李景宁 秀才,184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49发表时间:2014-12-11 09:09:50

深山也有野花艳
   ——《扈之梦》序
  
   初 红
  
   一
  
   落叶萧萧的初冬,我在幽静的曲江池畔,喜听从家乡户县传过来的熟悉而亲切的乡音《扈之梦》。
   扈,即有扈氏,大禹的儿子,夏朝的诸侯。他被分封在有扈氏国,其都城位于现在户县甘亭镇韩村、郭村一带。秦朝改“扈”为“鄠”,西汉初期置县,是为“鄠县”。解放后,“鄠”字简化,“鄠县”改为“户县”。
   户县,是华夏文明和中华诗词的发祥地之一。五千年来,扈之梦,绵绵无尽;诗之河,滔滔不断。明朝,有“前七子”之一的王九思灿烂于前;当代,有农民诗人李强华辉煌于后。历代优秀诗人,写出了光彩照人的佳作,发挥了诗歌旗帜和号角、美酒和琴弦的作用。户县,毫无愧色地成为陕西第一个诗词之乡。这是户县的光荣和骄傲。
   风骚有代谢,新人胜旧人。《扈之梦》,是活跃在陕西诗坛上的户县十一位实力派诗人的诗歌合集。信手翻开,那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想象,澎湃的激情,和谐的韵律,宛如春风扑面,使人神清气爽。心潮难以平静,吟《野花》诗一首:
   诗苑不必贵牡丹,
   深山也有野花艳。
   当初天女散花时,
   天涯海角都香遍。
  
   二
  
   《扈之梦》拥抱时代,传播着正能量。
   习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的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扈之梦》的出版,就是对习总书记讲话的响亮回答。
   诗贵立意。意是诗的灵魂。立意,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真善美的原则,要揭示生活的本质,体现时代的精神。
   杨群的《中国梦》,赞美改革大潮:
   朦胧面纱遮不住你绚丽的美景
   笔墨纸砚画不出你气势的恢弘
   走近你,走近了自豪和坚定
   走近你,走近了激情和从容
   啊,中国梦,奋进的梦
   逆水行舟响出震天号子声
   中国梦,浪漫的梦
   天地间处处绽放心灵彩虹
   啊,龙腾四海凤舞九天好精神
   玉炫七彩天下和谐享太平……
   作者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敏锐地抓住了体现时代特点的精神支点——中国梦,从磅礴的气势,燃烧的激情,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画卷,展现了农耕文化向工业文明进军的雄健步伐,表达了五十六个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
   耿朝晖的《清风伴我行》,向往政治清明。这首诗长达80多行,是一首开阔的诗。作者视野的开阔,决定了时间与空间的开阔。纵横数万里,上下几千年,作者日夜兼程,上下求索,寻觅清风,呼唤清风。杨震、杜甫、苏东坡、张贤、朱自清、郭小川、杨伟名、苏耀先……清风频吹,群贤毕至。“清风常吹和风至,自有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中华民族复兴!”卒章显志,表现了作者的赤子情怀和国家情怀。
   李党红的《“河北硬汉”之痛》,关注弱势群体。河北农民郑艳良病腿溃烂,无钱医治,自锯右腿。作者惊悉此事,忧思如焚:“你的这一锯/锯出了底层群体民生之痛……你的这一锯/锯出了贫富差距拉大之痛……你的这一锯/锯出了医疗体制不健全之痛……”三个排比句,射出三颗子弹,射中了社会的弊端,也射痛了读者的神经。习总书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中国的农村很大,还有春风吹不到的角落。各级政府正在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当代诗歌应有铁。我们的诗歌应该少一些脂粉气,多一些汗血味;少一些小夜曲,多一些正气歌。奏响威武雄壮的黄钟大吕,鼓舞人民迈开矫健的步伐,奔向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三
  
   《扈之梦》贴近地气,喷放出泥土香。
   当代中国诗坛,好像战国时期,狼烟四起,流派林立,一派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归结起来,主要是现代诗与乡土诗两大类。现代诗注重“横的移植”,乡土诗强调“纵的寻根”。
   《扈之梦》中的作品,虽然融入现代诗的元素,但是基本上属于乡土诗。它继承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扎根于民族的肥沃土壤,以表现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为己任,将它溶解在乡土风情的图画中。内涵,像黄土地一样深厚;风格,像黄土地一样质朴。土得别致,土得可爱,散发出野性的清香,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
   王连生的《回望关中》,写关中之变:
   ……
   回望关中
   看风摇塔铃,俑阵轰鸣
   回望关中
   听盛唐鼓乐,琵琶箫声
   回望关中
   不由得心潮澎湃
   不由得热血沸腾……
  
   世园会敞开迎客之门
   芙蓉园传来腾飞喜讯
   让史书封藏起
   那些昔日的荣耀吧
   登塔远眺
   我分明看到了
   关中又迎来盛世鸿运
   这首诗,既有对历史积淀的深沉思索,又有对盛世鸿运的热情礼赞。频频回望,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作为铺垫,反衬今日的关中改革之速、变化之大。它以超越时空的巨大冲击力,脱颖而出,艺压群芳,获陕西第三届农民诗歌大赛一等奖。
   耿朝晖的组诗《乡村祭》,写老妇之惑。这首诗长达300余行,过去只读过片断,现在才看到全貌。五首诗的题目用了第一人称:《我不走》、《我不死》、《我不懂》、《我不解》、《我死后》,便于抒发山村老妇复杂而微妙的感情。她不愿下山,她看不惯时尚,她厌恶农村赌博之风,她理解儿子儿媳的难处……她的最大愿望是“请把我埋在春天里。”对她,作者没有一句点评,而是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一位勤劳、善良、保守、倔强的山村老妇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可说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袁余良的《乡间小路》,写农民之忙:
   一条乡间小路
   就在家门口
   可又有谁
   能常到哪里走走……
   乡间小路,芳草萋萋,为什么没有人去那里走走?作者回答:“我们在把生命加速/我们在为金钱忙碌。”好不容易,偷得浮生半日闲,“我”约妻子去小路上走走,却遭到拒绝:“歇歇吧,明天才有劲头。”一瓢冷水,浇灭了浪漫的火苗:“唉,我好不难受……”天天都在忙碌,何时是个尽头?万般无奈情,尽在叹息中。
  
   四
  
   《扈之梦》裸露肺腑,洋溢着真性情。
   诗歌是感情的结晶体。感情是诗歌的生命。诗中有情,才能荡人心魄。
   诗歌的抒情,一般不采取直抒胸臆的方法,而是借助特定的客观景物来表达。
   杨晓昌的《麦穗儿黄》,触景生情:
   初夏的风儿哟,
   卷起了热浪,
   辽阔的大地,
   披上了金光。
   麦穗儿黄!麦穗儿黄!
   机器轰鸣,黄鹂欢唱。
  
   百姓的那个乐字哟,
   写在了脸上。
   一手摇着羽扇,
   一手牵着阿黄,
   嘴里还吼着
   字正腔圆的秦腔。
   扳着拇指,
   把幸福畅想;
   迈着八字步,
   将丰收丈量……
   农谚云:“蚕老一时,麦熟一晌。”五月天,一位老农来到地头,发现麦田“卷起了热浪”,“披上了金光”,“麦穗儿黄”,“黄鹂欢唱”。
   他受到感染,心潮难平,“乐字写在脸上。”“摇”、“牵”、“吼”、“扳”、“迈”等一系列行为,情不自禁,忘乎所以,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石侃之的《家》,移情于景:
   家是爷爷手里捧的一壶热茶
   家是奶奶膝下环绕的一群鸡鸭
   家是爸爸笔下的一幅幅农民画
   家是妈妈剪开的一张张红窗花
  
   家是春天里的一首赞美诗
   家是夏天里的一片七彩霞
   家是秋天里的一树丰收果
   家是冬天里的一串温馨话
  
   家是爱心的窝巢
   家是亲情的牵挂
   家是谁也割舍不断的根
   家是装满幸福的大厦
   作者把心中已有的爱家之情,移到外在景物上,渲染天伦之乐和四季之乐。排比句组成的八个形象,表面上互不关联,却被作者构思的红线巧妙地编织在一起,亲密无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色彩缤纷、温情脉脉的幸福之家图。爱家之情,感动天下。
   杨宏涛的《妈妈,别等了》,借助想象:
   妈妈,
   此刻您一定站在村头,
   任凭寒风撩起缕缕白发。
   您等待着,
   等待着六年在外过年的兵娃娃。
   妈妈,别等了,
   今年,儿暂不回家……
   作者当时远在雪域高原,军务在身,不能回家。他展开联想的翅膀,描写了千里之外的妈妈站在村头等待自己回家的情景,创造了一个天苍苍、地茫茫的艺术境界,慈母大爱,催人泪下。
  
   五
  
   《扈之梦》思考人生,蕴含着哲理美。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在艺术里,最高的层次是哲理性的艺术作品。”
   人生难得有真悟。真悟就是走近哲学。诗歌从根本上讲,是具有哲学气质的。最有价值的诗,一定是最有启示作用的诗,而最有启示作用的诗,一定是借助了哲学的力量,对社会的总体感悟,对人生意义的普遍性开发。
   李利军的《水》,用点化法提炼哲理。在水的自白中,坦率地介绍了自己的两面性:“随物赋形,温柔和顺”;“我会变成冰一样的坚硬”,“我会变成热气”,“更会掀起滔天的巨浪”。平平常常的水,经过哲理之炉的冶炼,片言大义,敬策世人:“不卑不亢,顺应时代潮流/坚守着自己的洁净/拒绝一切藏污纳垢/迈着豪迈的步伐/在低处,向前走”这也是作者甘愿“做个像水一样的人”的原因。
   李景宁的《竹子》,用渗透法寄寓哲理:
   我是一把伞
   呵护着你一家大小的平安
   我是你的孩子
   为你圆梦,做一排轻轻的帆
   我是你夜晚的岗哨
   为你坚守,与你相伴到明天
  
   我没有华丽的辞藻
   只有宁静悠然的笑颜
   我选择了叫竹的灵魂
   就意味着孤独平凡……
   作者没有把哲理明白地点示出来,而是通过竹子的自白,描写了它宁静悠然的英姿,揭示了它默默奉献的美德,哲理隐藏在形象中,渗透在全诗中。如此描写,耐人寻味。
   宋茜超的《日子》,用直射法喷射哲理。“日子是有温度的”,“日子是有色彩的”,“日子是有味道的”,“日子是有韵致的”,“日子是有感情的。”排比句式,好像瀑布,一泻而下,气势逼人,强烈地刺激着读者的触觉、视觉、味觉、听觉等感觉器官,将“日子”的含义诠释得如此美妙,既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又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六
  
   诗歌是精神,金钱是物质。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最怕丢失了物质,却轻易丢失了精神。
   诗歌,是从有限的此岸世界向无垠的彼岸世界普渡众生的诺亚方舟。
   诗歌不能当饭吃,但它是灵魂的归宿,精神的家园。既能使人宁静、淡泊,也能使人振奋、坚强。
   诗歌的永恒价值,无法与市场价格划等号。在一切都推向市场的时候,它坚守着圣洁和高贵,绝不拍卖自己。
   《扈之梦》的诗人们,把自己的真情献给了诗神。于是,他们就成了精神的贵族,文化的富翁。
   从艺术的角度看,这本诗集中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山有绝顶,艺无止境。希望诗友们放开眼界,与时俱进,刷新诗歌观念,超越思维定势,融百家之长,走自己的路,写出有高度、 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优秀作品。
   我的身边,有《扈之梦》相伴,“不是春光,胜似春光”,这个冬天不会冷。
  
   2014年11月22日于曲江
   (作者为陕西农民诗歌学会名誉会长)
  
   后 记
  
  
   2014年6月25日上午,我与诗友王连生、耿朝晖、杨晓昌、李利军在西北大学聆听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诗歌讲座时,提出大家共同出一本诗歌集。结果,得到热烈响应,一致认为是一件很好的文化事情。于是,大家回来后都开始筛选、打印稿件,积极做好出版前的稿件编辑、整理、校对工作。8月中旬,诗友王连生打电话询问出诗集准备的怎么样?我说:要出就组织出个10人诗集,一是展示阵容庞大,二是作品内容丰富,三是有利交流提高。诗句清风传天外,真情雅韵见性中。接下来,诗友石侃之、杨宏涛、袁余良、李党红、杨群、宋茜超先后加入进来,成了11人参与的诗歌合集。

共 634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陕西农民诗歌学会名誉会长李景宁为诗歌合集《扈之梦》写的序。作家高度概括了《扈之梦》的【总体特点】: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激情澎湃,韵律和谐;之后结合诗人们的诗作进行【具体评价和分析】二、拥抱时代,传播着正能量。(杨群的《中国梦》,赞美改革大潮;耿朝晖的《清风伴我行》,向往政治清明;李党红的《“河北硬汉”之痛》,关注弱势群体)三、贴近地气,喷放出泥土香。(王连生的《回望关中》,写关中之变;耿朝晖的组诗《乡村祭》,写老妇之惑;袁余良的《乡间小路》,写农民之忙。)四、裸露肺腑,洋溢着真性情。( 杨晓昌的《麦穗儿黄》,触景生情;石侃之的《家》,移情于景; 杨宏涛的《妈妈,别等了》,借助想象。)五、思考人生,蕴含着哲理美。(李利军的《水》,用点化法提炼哲理; 李景宁的《竹子》,用渗透法寄寓哲理:宋茜超的《日子》,用直射法喷射哲理。)六、【最后结论】诗歌是精神,金钱是物质。“《扈之梦》的诗人们,把自己的真情献给了诗神。于是,他们就成了精神的贵族,文化的富翁。”附有后记,介绍了出此诗集的目的和成书过程。这篇序写得精彩至极:评价准确,分析透测、举例恰当、语言生动形象、层次非常清晰,对诗歌爱好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细细品读受益匪浅,倾情推荐!谢谢赐稿!敬茶!【编辑:神秘老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神秘老太        2014-12-11 09:12:18
  这篇序,写得非常好,希望广大的诗歌爱好者能够细细品读。
生命不息笔耕不辍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