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北方狼(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北方狼(散文)


作者:萨若兰 童生,930.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82发表时间:2014-12-12 16:22:56
摘要:现在生态环境好了,人们的环保意识逐年增强,辽西山林中经常可见野兔、野雉这样的小动物,可何曾会有狼出没呢?希望即便有狼,也不会伤及人类,与人类和谐共处,成为人类的好朋友,也希望人类允许狼的存在,保护狼,而不是伤害狼,人与动物不再相互残杀,才是世界和平时代的真正到来。

【荷塘】北方狼(散文) 史上明长城以北地区,号称“塞北”。这里山脉纵横,草原辽阔,还有大片的低山丘陵区,以干旱少雨、风沙大而著称。这是北方人的乡愁,也是北方狼的乡愁。过去,人们连温饱都不能解决,狼更是饥一顿饱一顿,生存难以为继。
   我生长在辽西,小时候,夜里经常听到狼嗥,那瘆人的嗥声来自离我家不到200米远的山上,或是山下的土默特河川,一声接一声,由远及近地传来,惊醒熟睡的人们,吓得小孩子缩在被窝里,大气都不敢出。有时,狼饿极了会摸进村里,叨走农人的猪羊。离我家不远,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美得有点像孟浩然笔下的村庄,住着几十户人家。这里的人们靠山吃山,日子过得虽不算富足,倒也算安逸。可是一到天黑的时候,人们早早地关门闭户,很少出入,因为山上有野狼,活动比较猖獗。有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夜晚出外小便,冷不防被蹲在窗根下的一匹狼叨住臀部。她的爸爸听到女儿的惨叫,顾不上穿衣服,赶忙拿起身边的手电筒和笤帚冲出门外,只见狼已经扛着女儿向外逃窜。他急中生智,端起笤帚做出放枪的姿势,嘴里假装学着“啪啪”的枪声,用手电筒照住狼,紧追不舍。狼即怕光又怕枪声,吓得丢下小女孩就逃。她的爸爸追到大门外一看,女儿的半个臀部已经没有了,生生让狼撕去,血淋淋地淌着血。从那以后,家家户户夜里在自家的屋地上放个尿盆,连大人也在屋子里“哗哗”地解决内急。
   那时,狼来了的故事可不是虚传,正如格林童话《小红帽的故事》,还有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痛失爱子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辽西也曾发生。一天,农人们正在铲地,一位妇女带着小孩出工,铲地时把孩子放在地头玩耍,结果让狼叨走,农人们发现后拼命追赶,围追堵截,从狼口里夺回了孩子,可是孩子已经奄奄一息,经抢救无效而夭折。我小时候上学要徒步走三里地,沿途经过好几道沟坎。过去,这条路是个狼道,女孩子胆小,每天上学要搭伴走。有一天,一个五年级的女生骑自行车放学时,一路上自行车掉链子,她走走停停,蹲在地上修,不觉落在人后。这时,一匹狼从沟里窜出,蓝汪汪的眼睛盯着她,吓得大叫,链子还没修上,推着车子就往前跑,幸好迎面来了一位赶马车的大叔,又来了一位骑自行车的小伙子,帮她安上了车链,又赶跑了狼。自此,她吓得几天没敢上学,让她的妈妈捋着囟门叫了好几天的魂,才算缓过劲儿来。
   像这样真实的故事很多,足以让人们谈狼色变。可是,我没遭遇过狼,因为我上小学的时候,山上幸好建了个采石场,人们用火药崩石头,经常传来隆隆的炮声,吓走了狼,它们成群迁徙,也不知去了哪里。我曾问姐姐狼究竟长得什么样,姐姐说,狼的尾巴比狗尾巴长,走路时夹着尾巴,和大狼狗差不多。这让我愈加分不清大狼狗与狼有什么区别。有一次放学时,我和同学们走在回家的路上,见一只黄色的大狼狗慢悠悠地横穿过土路,从我们眼前悠然地踅向田野,我以为狼来了,吓得后退。可是那只狼狗没有伤害我们的意思,大步流星地走远了。学校放暑假时,我到市区串亲,顺便去动物园,才真正看到了狼的模样,感觉狼并不是像我想像的那样可怕,反而还有点温驯。
   狼是食肉动物,不管什么肉,逮住就吃,这是狼的本性。出于人的好恶,狼历来是贪婪、狡猾、凶残的代名词,曾在语文课本里学过一篇课文《披着羊皮的狼》,是个寓言故事,描写了狼的狡猾、贪婪与残忍。还有蒲松龄的《狼》更是淋漓尽致地描写了狼的本性,发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的慨叹。
   我上了大学以后,接触到蒙古史,方知苍狼与白鹿是蒙古人的一种图腾崇拜,甚至蒙古人的祖先给自己起名也用的是狼的名字孛尔帖赤那。西人说,蒙古人是孛尔帖赤那(苍狼)与花玛日勒(白鹿)的后代,越发不明白为什么祖先会用动物名给自己起名字呢?蒙古人如此崇拜狼,这里必有其道理。
   在鄂嫩河、土垃河、克鲁伦河之源头,莽莽苍苍的草原上,原始的蒙古人与动物共生存,增长了智慧与胆识,练就了战胜自然的本领,他们甚或不知道人类从何而来,甚至可能是联想过于丰富,于是形成了图腾崇拜。他们信奉萨满教,认为大自然的一切都有灵性,因而无比崇敬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他们惊奇地发现,在所有动物中,狼的团队精神及其智慧并不亚于人类,这一点,在姜戎的《狼图腾》中已有描述。女作家毕淑敏在《母狼的智慧》中写道:“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她的文章虽然不长,读后却足以让人泪奔。为了保护“子女”,母狼用巧妙的方式宁可牺牲自己,着实令人感动。
   远古时期,广袤的草原上人烟稀少,但是狼并不缺少猎物,不必伤及人类,甚至与人友好相处。狼的生活习性与人又有诸多相同之处,它们过着群居生活,尊老爱幼,极其团结,一致对外,哪怕有一块肉都要一起吃。而白鹿,则温文尔雅,气宇轩昂,温柔淡然,在草原上自由地游走,逐水草而居,随水草而迁徙,更像草原上的游牧者,抑或是皇帝尊贵的新娘。于是,我们的圣祖就以它们的名字给自己命了名。
   随着草原的逐渐退化,出现了严重的沙漠化,食物减少,狼不得不袭击其他生物。狗急了会跳墙,狼急了怎会不袭击人类呢?于是人们冠之以各种坏名声,什么色狼、灰太狼、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等等不雅之词扣在狼身上,殊不知人有时还不如狼呢。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狼的选择只有生存,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没有对错,只求成功,这就是狼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狼从来不会在自己弱小时轻易攻击强者,狼在攻击敌人时,先要了解对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像柳宗元笔下的《黔之驴》,面对庞然大物驴,狼远观近看,小心试探,步步为营。它懂得卧薪尝胆,逐渐成为草原上的强者。狼在饥饿难耐的时候,需要攻击强者,必群起而攻之,众狼一心,从而战胜敌人,这是狼群体的智谋。狼不仅有自知之明,从不与老虎争王,还懂得怎样付出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然后仰天长啸,报以对大自然的恩赐。狼即使倒下,也从不卑躬屈膝,乞求哀怜。
   也许人们不曾想到,狼恰恰是最讲亲情的动物,在同伴受伤时,不离不弃,哀鸣不已;在母狼怀孕到生产时,公狼坚贞地守候在母狼身边,从不背叛,直至小狼能独立生活,这一点,人做得往往不如狼。狼懂得怎样教育子女,在小狼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时候,大狼会毅然决然地离开它,否则狼将不是狼,而是任人宰割的小绵羊。狼不会摇尾乞怜地求得嗟来之食,甚至比人更有傲骨。狼追求自由,喜欢在草原上自由地奔走……
   人与狼是可以和谐共处的,狼孩的故事,曾让人们广为传播,妇孺皆知。因此,人们对狼歌吟咏诵,呼唤狼回归草原,台湾著名歌手齐秦在《北方的狼》中唱道: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走在无垠的旷野中,
   凄厉的北风吹过,
   漫漫的黄沙掠过。
   我只有咬着冷冷的牙,
   报以两声长啸,
   不为别的,
   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草原
   ……
   近年来,一首歌曲《狼爱上羊》曾广泛流行,虽然这好像不大可能,可谁说这不是对和谐社会的呼唤呢?
   狼是冷峻的歌者,更是一往无前、冲锋陷阵的斗士,值得歌颂。辽西狼与草原狼同根同祖,公元十七世纪,史上蒙古贞人迁徙至辽西,与这里的蒙古先民共同开疆拓土,使这里由牧区成为农耕之地。狼却没有因此迁徙,它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自由地生活在山林中,是人类的活动不得不使它们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壤,背井离乡,它们究竟去了哪里?也许最后一只狼的倒地就是物种灭绝的信号,那才是真正的可怕可悲可叹!
   前不久,听说在日本的福冈,山上时不时地会有野猪出没,附近的学校纷纷提醒学生出入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受野猪的袭击。现在生态环境好了,人们的环保意识逐年增强,辽西山林中经常可见野兔、野雉这样的小动物,可何曾会有狼出没呢?希望即便有狼,也不会伤及人类,与人类和谐共处,成为人类的好朋友,也希望人类允许狼的存在,保护狼,而不是伤害狼,人与动物不再相互残杀,才是世界和平时代的真正到来。
  

共 315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只要一提到狼,人们就会想到它的凶恶、残忍、阴险、狡诈,就会想到“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狼心狗肺”、“批着羊皮的狼”等等一些负面的映象。事实上,狼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值得人们学习尊敬的长处。作者身为蒙古族的后裔,生长在狼出没频繁的草原,对狼的习性有着常人难有的了解。她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用极其独特的视角审视狼的习性,用深情的笔触刻画狼的印象,回忆了儿时狼袭人的情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打消了对狼的惧怕心理,对狼渐渐有了崇敬之感,对狼的长处阐发了独到见解,对狼的濒临绝迹发出了感叹,进而发出了人与狼和谐共处的真情呼唤:“希望即便有狼,也不会伤及人类,与人类和谐共处,成为人类的好朋友,也希望人类允许狼的存在,保护狼,而不是伤害狼,人与动物不再相互残杀,才是世界和平时代的真正到来。”该篇散文立意奇特,真实的故事,独到的详解,让人对狼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体现了作者关心动物、爱护动物的善心,给人以思考和启迪。一篇倡导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主题的精彩散文,倾情推荐共赏!!【编辑:天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龙        2014-12-12 16:58:52
  感谢若兰赐稿荷塘,荷塘有你更精彩!!
2 楼        文友:天龙        2014-12-12 17:00:14
  该篇散文立意奇特,真实的故事,独到的详解,让人对狼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体现了作者关心动物、爱护动物的善心,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回复2 楼        文友:萨若兰        2014-12-12 21:03:40
  感谢社长辛苦编辑,编者按写得太棒了!
3 楼        文友:天龙        2014-12-12 17:00:43
  祝若兰在荷塘写作愉快,佳作频出!!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