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散文】“阳光少年”张继

编辑推荐 【雀巢散文】“阳光少年”张继


作者:林之林之 秀才,118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95发表时间:2014-12-13 10:05:29
摘要:与张继认识先是从一篇小说开始,很早了,忘了是在哪本杂志,很偶然地读到一个短篇小说《贷款》,故事大概是: 村长四平想贷款

与张继认识先是从一篇小说开始,很早了,忘了是在哪本杂志,很偶然地读到一个短篇小说《贷款》,故事大概是:村长四平想贷款为村里办厂子,可银行苗行长对空着手上门的四平打着哈哈,根本不理贷款的茬。村里穷,拿不出钱送礼。四平没办法,得知苗好古玩,就把文书王才家里一个老咸菜坛子倒出来送他了。贷款到手后,四平却略施小计,又把咸菜坛子完璧归了王才。那时候,可读的东西已很多了,但一般都是边读边翻一下后边没读过的篇幅:怎么,还有这么多啊?……可《贷款》不同,明明是完了,却觉得还想读呢。当时读完了《贷款》,忙去看作者的名字:张继。
   一个和唐朝只有一首《枫桥夜泊》却流传百代的著名诗人张继一模一样的名字。从此,“张继”的名字便存于心了。
   这些天网络不好,上不去。上去了也打不开,好不容易打开一页,下一页又打不开了。越打不开越想打开,越想打开越打不开。去网通报了故障,却老不见人来修。心火越蹿越高,整个人像根火药芯子,联通的电话一接通,就直吡火星。可是,过年了,网通的业务实在是太忙了,火也没用。但我却不敢在电脑跟前呆了,怕火再一起,把我心爱的电脑引爆了。
   只好去读书了。读张继。
   先读了他的《乡村爱情》。
   书是由电视剧《乡村爱情》改编的版本,文字简练,故事明晰,人物直观。很好读,张继的东西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好读,眼睛不费事,却能获得阅读的愉悦与快乐。一些自然而然却有意思的人,在一个自然而然却有意思的环境,做一些自然而然却有意思的事情,浑然无痕的生活态。而不是小说态,电影态,戏剧态。
   看书上张继龙飞凤舞的签名是2007年4月,都快三年了,才拿出来看,说起来有些怠慢。可是书多了就这样,能看,就算是不浅的缘分了。有的书拿回来,有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翻开呢。
   电视剧《乡村爱情》热播的时候我只零零碎碎看了一点,感觉看也可,不看也可,没有非看不可、不看不行的感觉。觉得热播不过是“赵本山效应”罢了。当然,现在,非看不可、不看不行的东西太少了,也或是可看的东西太多了,人们的视觉、口味都变刁钻了呢。可是,回农村老家的时候,问起家里的人,却都说好看。尤其是女人们,我的婆婆、嫂子们和邻家的妇女都迷得不行。一到播出时间就扔下手里的活往屋里跑:“演开了,演开了,谢大脚演开了。”她们一般叫不上电视剧的名字,但记得剧中最出彩的人物。中央台播时看,地方台重播还看。这无论如何也说明这东西本身的市场效应,而不只是“赵本山效应”。它的市场就是农民。我想,别的国家的农民可以忽略,中国农民却不能忽略。八亿。八亿啊!……一个欧洲才多少人,整个世界才多少人。所以,无论是政治家,还是军事家,还是生意人,还是电视人。谁忽略了农民,谁都不会真正成功,至少不会大成功。
   张继就是这样一个与农民、与农村生活、与农民命运息息相关、血肉相联的农民作家。这也是他能够如此成功的基石根本。
   2000年在鲁院读书的时候,我们经常结伙去门外南边的小吃店。小店很小,只有六张桌子,吃饭的也都是鲁院的学生们。喝了酒,这些作家诗人们便都一个个以为自己就是鲁迅第二、普希金第三了。就着素菜淡酒,大谈什么流派,什么主义,什么什么道德文章,连酒带风,满屋子飞扬!
   老板是个附庸风雅的中年男人,做着引车卖浆的营生,谈的却是诗书文章。有一次,他听到我是山东人,就问我认识不认识张继,你们山东的。我说不认识。他便很有些不以为然:爱好文学的山东人,怎能不认识张继呢!然后就滔滔地说起张继在鲁院的轶事,说他经常来他的饭店吃饭,来了总坐同样的位子,点同样的小菜。说张继不太会喝酒,喝一点就脸红。但张继会讲故事,讲的故事特有趣特好听,后来这些特有趣特好听的故事都变成特有趣特好看的小说了。还点明,说我坐的那个座位就是张继常坐的。其欣赏之情、崇拜之色溢于言表。有人如此热爱你的老乡,当然很受用啦。更何况,我们都姓张,五百年前或许是一家人呢。
   这应该是张继给我的第二印象。虽然这个时候,张继对世上还有一个我这样的本家一无所知。
   张继是山东枣庄人,属鲁西南,与我所在的胶东半岛正好是西南对东北,有点远。但我在枣庄跑了多年业务,那里的角角落落我都跑遍了。我常想,我在那片土地上为生计奔波的时候,张继也正在通往他的作家之路上艰难地行进着,多少年,我们却无缘相遇。但我相信,人与人认识是需要机缘的。
   我与张继认识的机缘是好友宁子。有一次我们聊天,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张继,大概是我对张继的小说那种大加赞赏的口气、表情感染了同样爱好文学的宁子,当得知这个我倍加推崇的作家是她的娘家枣庄人时,她就存了为我牵线搭桥的心。有一次,她回娘家,曲径通幽地得到张继的电话,这个勇敢的人就一个电话打过去,张继竟骑着一辆破单车欣然赴约了。
   两个人去了一家小而生意火爆的羊汤馆。羊汤喝得痛快,相谈也甚欢,宁子想起了自己“赋于”自己的使命,一个电话挂给我。于是,我与张继通了电话,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与作家张继的缘分算是又靠近了一步。宁子回青岛,还带给我一本张继签名的小说集《村长的耳朵》。我如获至宝,只两天,就把一本18万字的集子读完了,读得淋漓尽致、汤水不漏。读到好处时,还忍不住在书的边角处做起了点评。
   第二年夏初,张继来青岛叔叔家写剧本,我们才算是见了面。一个有点黑瘦、寸头寸脑、身体很结实、精神头很足的小伙子。他当时正站在海军疗养院的门口等我们,我和宁子是渡海越洋,坐了轮渡来访他的。一下车,他就欢欣地抢前一步,与我们握手,大把地握、很实在地握、像农民一样热情地握,看你的眼光有些孩子般的率直,但也有男人或是作家看女人的探究。一看便知是那种不骄不饰、心底坦诚的人。曾经有评论说毕淑敏不像作家,更像一个邻家大姐。而张继给我的印象也是如此,他不像作家,更像一个老家来的、纯真朴实、又有些顽皮的邻家大男孩。
   我欢欣地看着眼前这个因我们的到来而欢欣鼓舞的大男孩,怎么也无法与一个正走红中国文坛的作家联系在一起。
   其实,那时候的张继就以他的《集资》《贷款》《遍地羊群》《黄坡秋景》《乡选》《一个乡长的来信》,以及他的“村长”系列等中短篇小说精品被誉为“农村题材创作的一匹黑马”。他的短篇小说《杀羊》入围首届鲁迅文学奖,小说集《玉米地、玉米地》荣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中篇小说《人样》荣获首届齐鲁文学奖,更是奠定了他作为新时期乡土作家在文坛上的地位。而由他编剧、由赵本山、宋丹丹主演的《男妇女主任》和由李保田、黄宏、斯琴高娃主演的电视剧《村主任李四平》、《党员金柱有点忙》分获电影华表奖、百花奖、飞天奖和金鹰奖后,又给初次闯入影视圈就来了个“精彩亮相”的张继头上罩了金牌编剧的光环。可张继并没有云里雾里找不到北,更没有飘飘欲仙不知所归。张继还是张继,还是鲁西南村庄里走出的那个本色可爱的青年。
   我们仨,在一家临海的漂亮酒店吃了中饭,还喝了一点点红酒。张继的酒不行,还不如我与宁子呢,喝一点点就脸红脖粗,但这酒却打开了他的话匣子,小说家的话匣子。我与张继虽然是第一次见面,可是,因为喜欢他的作品,也因为我们都是从土里直接冒出来的农村人,又有鲁院学习的共同经历,这些话题都能让我们找到谈话的契合点和激昂的兴趣。饭桌上,我们一直没有停下稀里哗啦。饭后去海边散步,在洒满午后阳光的沙滩上,我们一边漫步,一边继续哗啦,都有点冷落牵线搭桥的宁子了。
   后来,张继开始真正进军电视剧了,尤其是与赵本山合作《乡村爱情》后,他不停地跑东北,开始忙了。我们偶尔通一回电话,也不过简单地问一问彼此的近况。
   再见到张继就是五年之后了。
   2008年夏初,张继的另一部三十集电视剧《石榴花开》在枣庄开机,打电话邀请宁子和我去参加开机仪式。我们自然很想去,一是从没看过“开机仪式”,再也是想看看几年没见、如今大红大紫的大编剧张继现在是什么样子了。
   我开飞车,不到五小时即从青岛赶到枣庄。张继已在剧组下榻的枣庄宾馆门口站着等我们了。
   张继变了,变白了,变胖了,变洋气了,变帅气了,变英姿勃发了。岁月在他身上好像是倒流的,我们在一年年变老,而事业上春风得意的张继却越来越年轻了。宁子与张继握手的时候打趣说:这大作家,怎么越活越光鲜,都成阳光少年了。张继满面春风,哈哈大笑……
   外型变了的张继,内里却没有变,从那一如五年前的农民式的热情而实在的握手,我就可以断定。
   那一次,除了编剧张继,我们还认识了《石榴花开》剧组三员主将的另外两位:导演张惠中和制片人张剑虹。一睹了王刚、宋小宁、彭博等众多影星的风采及才艺,还参加了剧组开机前在当地一个叫青檀寺举行的盛大拜佛活动。
   中间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在枣庄两天,张继撂下所有事务,当了我与宁子的“全陪”:陪吃、陪喝、陪聊、陪玩,所到之处,都是我们仨的身影。这让刚建组不久、互相还不怎么熟悉的剧组成员们误认为我们是张继请来的明星大腕。有一个漂亮女演员还主动接近我们,给我们递名片,说到时请给张编剧美言几句。若说给导演美言几句我还能明白这里边的利害,但给编剧美言几句对她有什么好处我却犯糊涂。我傻乎乎地去问张继,他大笑:这还不明白,她想让我多给她这个角色加点戏份呗……
   “阳光少年”张继,永远不失他农民的智睿与率直。
  
  

共 37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但凡人物介绍类文字,总有其亮点与吸引人之处。此文的亮点在于开篇对张继其人只闻其名,只见其文,不见其人。侃侃而谈间,让读者不由自主随着他的思路,走进剧作家张继的作品里,名声远播中,欲要去读一读他的作品,看一看他写的电视剧。对于大多数看过《乡村爱情》电视剧的人,也许记住的只是赵本山和剧中的人物。而读完了此文,一个优秀的作家与他的作品《集资》《贷款》《遍地羊群》《黄坡秋景》《乡选》《一个乡长的来信》以及他的小说《杀羊》、《玉米地、玉米地》、《人样》、《男妇女主任》。这一系列读者耳熟能详就此与这位和西厢记男主角同名的作家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令我们不由自主,肃然起敬起来。好文,推荐阅读。编辑:耘池墨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14-12-13 10:43:26
  对张继我们并不知道,只知道赵本山演了个“乡村爱情”,今天从作者这里让我们更清楚了张继的作品。好文欣赏了。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回复1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12-14 09:57:36
  是的,张继是个低调的人,跟本山团队合作了十几年,却极少人知道他。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他的文字和人品都一样好看。谢谢闲妹,你总是在鼓励我。
2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4-12-13 18:04:25
  “阳光少年”张继,永远不失他农民的智睿与率直。植根于生活,植根于民众!
回复2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12-14 10:12:14
  这两天还跑去枣庄看望了张继,他正在调治颈锥,写字写歪了。歪着脖子请我们喝羊汤吃玉米大饼子。羊汤是鲁西南的特色小吃,羊和玉米也是张继早期小说的主要意象。席间聊的,也大多是张继的小说。吃着乡里的饭,聊着乡里的文学,也算是一种根植乡土吧。
3 楼        文友:潮仙        2014-12-14 08:06:40
  若说给导演美言几句我还能明白这里边的利害,但给编剧美言几句对她有什么好处我却犯糊涂。我傻乎乎地去问张继,他大笑:这还不明白,她想让我多给她这个角色加点戏份呗……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12-14 10:14:57
  是的,我当时真的不明白,傻乎乎地地问。张继答得很明白,想想,却也挺傻。真性情,大约都看着有点傻。被潮仙一眼就看出来了,呵呵。但是,谢谢啦!
4 楼        文友:林之林之        2014-12-14 09:53:16
  张继,一个地道的鲁西南农民,初中没毕业,没有多少学问,却有作家潜质,更有人生智慧。《乡村爱情》火了多少该火不该火的人,可是,金牌编剧张继却一直安安稳稳地待在幕后,待在自已的文字里,本本份份挣自已的那份钱。换了我,换任何一个人,早跳出来八回了。这一点犹让我佩服和敬重。谢谢耕池编辑的精心细评。问候冬安!
5 楼        文友:山路遥望        2015-01-09 21:38:51
  工作忙,很少上江山了,今天趁周末登了一下,哈哈!大姐成江山之星了,恭喜!恭喜!顺祝大姐新年快乐,多出精品!
文字的世界里渴望与你邂逅!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