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征文】胶州秧歌,别样风情(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征文】胶州秧歌,别样风情(散文)


作者:琉璃疏影 举人,3183.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36发表时间:2014-12-20 09:57:27

走过多少名城,看过多少风景,还是最喜欢我的故乡——胶州。
   提起胶州,或许会有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说起青岛,却可以说无人知晓。胶州,便是属于青岛5个县级市的其中之一的市区。它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畔,是山东半岛连结内陆各省市及进出青岛、烟台、威海和通往青岛港、黄岛前湾港的重要交通枢纽,是青岛地区第一个撤县设市,成为山东省第一批15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如果说,岁月是一首唱不完的歌。那么,胶州便是一幅画不完的画。古老的胶州人,依着自己的灵性,创造了世界闻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社会的三里河文化。幸运的是我现在就居住在以三里河命名的三里河街道办事处。
   胶州,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胶州,也是中国秧歌的发源地,素来有“秧歌之乡”的美称。我们勤劳智慧的胶州人民孕育了丰富多采的民间文艺,具有300多年历史的“胶州大秧歌”更是驰名中外。在2008年5月11号已被命名国家首个“中国秧歌之乡”。秧歌在胶州当地俗称“地秧歌”,“跑秧歌”,“扭断腰”,“三道弯”。其特征主要为萌生于乡土,活跃于民间。
   胶州秧歌以“三弯、九动、十八态”的优美舞姿而情动四方。中国秧歌节,已在胶州成功举办了三届。它用它自己与众不同的方式传承着胶州的秧歌历史。
   胶州大秧歌,源远流长。它发源于胶州市马店东小屯、南旺村,与海阳秧歌、商河鼓子并称山东三大秧歌,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传清朝初期,马姓、赵姓二人由外地逃荒来胶州东小屯定居,依靠卖包烟(一种加工的土烟)为生。之后,马、赵二人起家闯关东,在逃荒路上卖唱乞讨,后改为边舞边唱,逐渐形成了一些简单的舞蹈程式。他们重返家乡后,经过代代相传,至清朝中期,形成了胶州舞蹈秧歌这种民间曲艺。胶州秧歌开场时先跑秧歌大场,并作翻扑技巧,然后再演农村小戏,扮演人物中领头的是“膏药客”,在演唱秧歌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形式而形成为舞、戏结合的表演形式。其行当分为鼓子、棒槌、翠花、扇女、小嫚;表演程式分为十字梅、大摆队、正挖心、反挖心、两扇门。
   胶州秧歌,既不同于“鼓子秧歌”的粗矿豪迈,也不同于“海洋秧歌”的欢快奔放,而是以独树一帜的“三弯九动十八态”风格体态的舞蹈动作,以它阿娜多姿、舒展大方的舞姿、“三弯九动十八态”动律,形成了胶州秧歌“三弯、九劲、十八态”的外部运动特征,形成了具有韧性与曲线美的“三道弯”外在形态,动作细腻迷人,柔美流畅。在我国民间舞蹈中,“三道弯”的体态也不乏少见,但它既不同于动作平稳,柔弱无骨的傣族舞的三道弯,也区别于轻巧玲珑,潇洒利落的安徽花鼓灯的三道弯。而胶州秧歌以其特有的动作特征,体现了胶州特有的经济文化风貌和人民的独特性格。
   胶州秧歌,别样风情。我爱胶州,更爱胶州大秧歌。
   小时候,秧歌是一份长长的念,牵扯着每一颗幼小纯真的向往。记得那时候,我们还住在农村,距离市区三十里。而秧歌只在市里,每年的正月十五才有演出。生活的单调,让我们这些小孩子都有一份小小的向往。那便是,每过完年就盼望过十五,因为那一天可以跟随家人到城里去看扭秧歌的。那种向往,那种热切,其实只是为了一份热闹,为了一份满足。小小的心灵,哪里知道那是秧歌呀。人山人海中,只觉得那咚咚的鼓声,那悠扬的唢呐声也仿若天籁,怎么就那么动听。那扭秧歌的人,更让人心生喜欢。一个个都穿的红红绿绿,脚步轻盈,仿若是从电影里走出来的。记得曾经问过妈妈:“这些人是哪里来的,怎么就会扭出这么好看的姿势。”妈妈笑着告诉我:“这是胶州剧团的演员,经过训练学习,才可以出来演出。”现在想想,那时候每年一次的看热闹,便是现在的秧歌会。不过那时候,太朴素,而且只有在过节才可以看到。淳朴岁月,简单秧歌,却问我们带来无尽的开心与愉悦。现在记起,仍然被那时候的岁月呛得热泪盈眶。呵,感谢当年,那秧歌,让我们在对它的向往中渐渐长大。
   长大后,秧歌便成了我们眼中一道靓丽的风景。随着胶州市的不断进取与发展,随着我们生活的改善。娱乐不仅仅局限在那些花哨的舞蹈,秧歌成了这个城市的主角。不论春夏,不惧严寒,每一个休闲的角落都有一群群秧歌的舞者。他们不是经过专门训练,却扭得有板有眼,让人眼花缭乱。那绸扇,那彩带,如蝴蝶翩翩,似鱼儿穿梭。
   每次看着那些穿红戴绿的老头老太太们,一手拿绸,一手摇扇,排出整齐的队伍,踩着鼓点,在唢呐声中翩翩起舞。总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一个字,美。看,他们的动作整齐而又极有规律,忽而同时扬扇,忽而同时甩绸,还时时变换花样。他们神情严肃,动作一丝不苟,仿佛在完成某项重要使命。他们既是在舞出自己的精彩,也是在表演胶州的风情。
   其实,秧歌走到今天,已不分男女老少。他们的一招一式都是毫无掩饰的感情宣泄,完全是一种自发参与、自由宣泄、自娱自乐、自行流变的民间艺术。所以,无论老人还是孩子,俊男还是靓女,人人都能即兴扭上一段。秧歌,已是胶州舞蹈的特色。有的学校还专门设置了秧歌舞蹈课。喜欢,看着整个校园在某个时刻,以胶州秧歌的姿态展现在我的面前,是那样自然,淳朴,豪放的美!
   自从被命名国家首个“中国秧歌之乡”,胶州每年会举办一次全国性的秧歌大赛。为了迎接每年一度的秧歌节,我们胶州特意建了一个古色生香的秧歌城,坐落在城东方。每次,无意经过,或是刻意过去,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与感慨。虽然,每年只举办一次,但是已经够了。时光深处,那些来过的人,已经将他们最好的舞姿作为一种最明媚的风景留在了这里,留在了胶州历史的年轮上。每次,看到这些天南地北的过客,心中总是感慨万分。如果不是秧歌,或许他们永远不知道中国还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地方——胶州!永远无法在胶州的秧歌城领略到各个地方不同的秧歌风采与胶州人火一样的热情。
   遥望空旷处,依旧有唢呐声声,鼓声阵阵。人去城还在,虽然有些寂寥。但明年春暖花开时,又会繁花似锦。飞来一群充满灵性的红男绿女,与胶州人一起翩翩起舞。
   经过几多变迁,几多辛酸,胶州人也可以舞动着自己的特色,让秧歌生出翅膀。走出胶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亲爱的朋友们,如果有一天来到我的家乡胶州,一定要去我们胶州的秧歌城,我想除了这里,你再也不会看到第二处代表秧歌的巨大红绸带。知道吗,一直感觉它代表的不仅仅是胶州大秧歌,更是我们胶州人的希望与自豪!
   时光变迁,手起手落间,我已在这座不出名的小城居住了许多载。回首,岁月深处。这座城市以厚重的文化底蕴,默默哺育着胶州人民。全国保留剧种胶州茂腔及民间戏曲、剪纸绘画等也都在国内外有一定的艺术影响力。说起历史文化,相信胶州也算其中一个名称。胶州大地上也曾出了不少名人,明初抗倭名将匡福,是胶州匡氏的始祖;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以书画闻名;清代著名女书法家姜淑斋的笔法不亚于男子……
   或许是靠海的缘故,胶州气候分明,四季温和。或许是天时地利,胶州的物产又丰富多饶。其中鲁迅笔下的胶州大白菜,是中国名产,也是胶州的特色。2006年4月7日,“胶州大白菜”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为原产地证明商标。胶州大白菜也是山东地理标志产品。白菜因营养丰富而号称“蔬菜之王”,而胶州大白菜则以汁白、味鲜甜、纤维少、营养丰富、产量高等特点而驰名中外。它主要在我市的三里河、胶河、墨水河、胶莱河、大沽河、洋河两岸广为种植。在种植中用豆饼、鸡粪作为肥料,从不打农药,人工抓虫,是纯正的天然蔬菜。
   暂且,别过美食。让我们一起去城东的少海新城去浏览一番。说是新城,其实是一个新建的大型公园。每到节假日,这里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因为景美,水美,这里也变成了拍摄的好去处。拾阶而上,可以听音乐喷泉如一缕缕天籁扑面而来,静了心扉。也可以去海神庙去许个愿,沾染些许禅意。一路,鸟语花香,小河潺潺。看镇海塔的气势恢宏,品板桥镇的优雅,感受秧歌城的魅力。如果天气晴朗,抬头便会看见一对对结婚摄像、拍照的队伍。此刻的心情,马上被眼前的喜气包围,一切忽然就那样美的不动声色。
   走过春夏,迎来秋冬。炊烟袅袅里,流动着胶州历史悠悠。经过胶州人不断的努力与拼搏,胶州已是经济百强县之一。2013年,作为全国八大国际空港枢纽之一的胶东国际机场,已定址胶州。胶州人喜在眼里,乐在眉梢。相信,有了国际机场,必将再次带动胶州经济的蒸蒸日上。作为胶州人,我亦是感动着每一天的日新月异,定格着每一次不同的演变与崛起。
   胶州的美食数也数不完,胶州的风景说也说不尽。走过多少城市,看过多少山水,还是最喜欢我的故乡——胶州。经过多少春夏秋冬,早已习惯徜徉在三里河的文化,看火红的秧歌,以三弯九动十八态的舞姿,舞出胶州人的风采,舞出胶州人的精神。那么,就让胶州秧歌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飞出胶州,飞向全国,飞向世界,与世人共享!
  

共 35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以前看惯了疏影妩媚多情的诗句,真的没想到疏影也能写出这朴实而又自豪的散文来。你看,作者,开头交待家乡的位置,谦虚中又满是自豪。尤其是对家乡的历史了如指掌,对家乡的美誉更是如数家珍。既然是秧歌之乡,作者详详细细地道出来了其由来及特点,更是于无限喜爱中忆及了小时候看秧歌的情景,以至于长大后依然情有独钟。而且风景秀丽的胶州让人自豪的地方远不止此,物产丰饶,美食无数,更兼人杰地灵,所以,这胶州秧歌舞出了胶州人的风采,怎不让人沉醉。这篇散文中,作者在重点介绍胶州秧歌的同时,也不忘介绍家乡其它方面的特色,充满了自豪感。倾情推荐。【编辑:快乐永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4-12-20 10:00:28
  看完这篇文章我在想啊,疏影把胶州秧歌写得这样醉人,如果我们都去看,疏影是先招待我们呢,还是先舞上一曲秧歌呢。
回复1 楼        文友:琉璃疏影        2014-12-20 20:10:43
  呵呵...辛苦快乐,如果有一天你们来到胶州,我会邀几个人舞一段给你们过过眼瘾,然后陪你们去秧歌城看看我们胶州的美丽!
2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4-12-20 10:03:29
  一边欣赏秧歌一边写诗,疏影会是光彩照人的。
回复2 楼        文友:琉璃疏影        2014-12-20 20:11:15
  谢谢快乐,感恩一路有你!
3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4-12-20 10:04:20
  这篇文章几经修改,足见疏影之敬业,更见疏影对家乡的热爱。
回复3 楼        文友:琉璃疏影        2014-12-20 20:12:55
  我有点笨,改来改去还是改的不太好!只能这样了!
4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4-12-20 10:10:50
  琉璃能改变原来的写作风格,进入写实,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这篇文章写的这么好,可见你的文学功底厚,预祝文章获精,继续加油!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回复4 楼        文友:琉璃疏影        2014-12-20 20:13:45
  最棒的是红尘,向你学习。呵呵....改来改去还是改的不太好!
5 楼        文友:回味        2014-12-20 10:14:43
  胶州秧歌别样情,即写出了胶州历史的厚重,也借秧歌预示了胶州的未来的美好。青岛我去过,下次一定去胶州看看,看看胶州别样的风情秧歌。问好,疏影!写故乡的文章和你的诗歌一样,写得诗意一样的美好!
回味
回复5 楼        文友:琉璃疏影        2014-12-20 20:14:44
  一切很美,因为有你!姐,有时间来玩吧!最好是秧歌节的时候!呵呵......
6 楼        文友:凝眉        2014-12-20 10:18:11
  别具风格,一样的精彩!
回复6 楼        文友:琉璃疏影        2014-12-20 20:16:26
  问好凝眉,喜欢你的文字!
7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4-12-20 13:01:35
  疏影,看着这篇文章,姐姐得来赞一下。改变文风,而且几经修改,你的勤奋和对文字的认真都让姐姐很感动。
8 楼        文友:回味        2014-12-20 13:03:29
  上一条,我留的,呵呵,用了快乐的号,让他当了一回姐姐,呵呵。
回味
回复8 楼        文友:琉璃疏影        2014-12-20 20:17:05
  呵呵...姐,知道了!
9 楼        文友:花落菩提        2014-12-20 13:32:58
  欣赏疏影新作,第一次看疏影写纪实的文章,真棒。
回复9 楼        文友:琉璃疏影        2014-12-20 20:18:06
  阳光,感觉你好棒,写得那么好!
10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4-12-20 14:07:00
  读完疏影的这篇文章,与文字中感受到胶州秧歌的艺术魅力,从心底萌生一种想一睹为快的念想,有机会一定去胶州看看。疏影一改往日文风,朴实的语言,流畅的笔风,把家乡描绘成一幅美丽画卷。问好疏影,预祝获精!
潇湘竹雨
回复10 楼        文友:琉璃疏影        2014-12-20 20:19:01
  呵呵.....来吧来吧,欢迎你们都来!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