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枣”的随想(散文)

精品 【荷塘】“枣”的随想(散文)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105发表时间:2014-12-21 03:18:57
摘要:枣子青青,枣子幽幽。割不断的情,忘不了的事。那缀满枝头的枣子啊,那绵延不尽的故事啊。吃一口家乡的枣子呦,脆甜,满口余香;讲一段岁月中的故事呦,悠长,回味无穷!

【荷塘】“枣”的随想(散文) 记忆有时像一阵风,说不定从哪里刮起,也说不定会带来那些遗落的东西,而这些遗落在岁月长河里的风物,一旦被重新捡拾回来,那都像宝贝一样让人倍加珍惜。
  
   (一)枣子的记忆
   枣树,是我们豫东平原很常见的一种果树,它属于落叶乔木,树冠卵形,树皮呈灰褐色,带有条状的裂纹。它的果实,就叫“枣”或“枣子”。这些年,随着改革开放,受外来时鲜水果的冲击,加之人们观念的转变,枣树零零碎碎种植已不多见了,昔日农家庭院里随心采摘、随吃脆甜的情景已不多见。当然,与枣子相关的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也渐渐被人遗忘了。
   前些天,在和学生们一起搜集歇后语时,有位同学突然说了句“山里红子包粽子——少枣(找)”,很多人不理解。其实,这句话是利用谐音双关造成的隐语。本来通常情况下,包粽子要用“大枣”,可没有“枣”,只好拿“山里红子”来代替。既然是用“山里红子包粽子”了,那当然是说没有“枣”,“枣”就同“找”。这句歇后语的意思,就是说某人或某事很少出现或发生。转了这么多圈,也不知大家是否已经听懂?
   说到“枣”,我自然想起了从前老家的那棵枣树。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霜雪满地,它就一年四季地站在庭院屋角的一个旮旯里,不择地皮,不争阳光,好像是故意避开喧闹似的,兀自悄然,昂首挺立,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黑黢黢的树身筋骨裸露,脚踝以上很多处伤痕累累。它虽然年龄不大,但古朴苍老凸显出岁月的风霜,坚实劲拔的身躯,顶天立地。每逢收获的季节,那缀满枝头的果实,绝不负阳光、土壤和大气。来世一遭,不枉自己,用生命书写独特的美丽。白云不染,雀啾不迷,铁骨虬枝充满了凌然正气。
   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枣树,不像杨柳那样慌里慌张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讯息,也不像桃李那样急急忙忙地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娇艳与美丽,更不像樱桃那样迫不及待地生儿育女,而是沉寂缄默、不动声色,摆出一副历尽沧桑、宠辱不惊的沉稳姿态。等柳絮飘了、桃花净了、樱桃黄了,它才在枝头吐出一点嫩嫩的鹅黄。鹅黄吐出后,它也不急于迅速地发枝长叶,而是压抑着、退让着,尽可能地不去多占阳光。
   直到麦子熟了,布谷鸟叫了。枣树那嫩绿的叶片才开始变深、变浓,密密的果枝儿上,慢慢地孕育出一粒粒谷籽大小的花蕾。待动手割麦的时候,那一个挨一个的花蕾,才绽放成八角形的小花儿。枣花确实很小,花盘还没有黄豆粒大;花色很淡,淡得几乎就不像花;但它的花香却很浓,成群结队的蜜蜂,忙个不迭地穿梭其间,嘤嘤地采集着花蜜。
   枣花酿的蜜香味浓,甜度高,色泽厚重,营养非常丰富,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滋补品。据说还能入药,有人受寒咳嗽,炖点枣花蜜好得很快。记得《增广贤文》里有一句“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能结实”,奉劝世人少玩花招,诚实做人,说得也挺符合枣花的特点。
   枣花落后,花盘上便钉着一颗麦粒大小的枣儿。这枣儿便沐着阳光,浴着甘露,在风风雨雨的洗礼中,一天天地膨大着。翠绿的碧叶间,几粒枣子娇小玲珑,煞是可爱。细细的日光照过去,轻轻的微风吹过来,枣子忍不住地连连点头,大大方方,绝无丝毫忸怩之态。养在深“闺”人未识,一出落便是奇美惊艳。圆圆的,鼓鼓的,亮亮的,恰似多胞胎的姐妹,容颜一个比一个清纯,一个比一个水润,一个比一个靓丽。它们时而随风舞蹈,仿佛在窃窃私语;时而静静地躺卧,宛若荷中仙子。一棵枣树,就是一树的清脆,一树的希望,一树的诱惑。
   枣树很纯实,结果特别多。小时候,听奶奶说,枣树脾气很贱,你越是敲打它,它来年结的越多,它就是欠挨揍的命。更为神奇的是,在我们乡下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砍一刀,结一褓。”“褓”是过去穿的带大襟的衣服扯底边折起来。“一褓”足有好几捧,是个不小的量。这句话是说,枣树越是用刀砍,结的果子越多。早年,无论是路边或庭院里的枣树,根部总是疙疙瘩瘩的,原来就是刀砍留下来的痕迹。
   经过一春一夏风雨的洗礼、阳光的浸润,玲珑的枣子一天天膨胀起来,一个个蓄满了肉,灌足了糖。高高低低的枣枝上密密匝匝,一嘟噜一串,全是饱盈盈亮晶晶的枣子。一棵枣树,就是一座珊瑚塔;一棵枣树,就是一座玛瑙山。摘一颗又大又红的枣子,咬上一口,脆甜脆甜,准保让你齿颊生津、满口生香。“七月十五打灵枣”,终于到了收获季节,竹竿响处,“哗哗”作响,不大的一棵枣树,就能收获满满的一箩筐。小孩子们高兴得又蹦又跳,大人们也掩饰不住满意和幸福的笑容,农家小院里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枣子还是一种绝佳营养品,有着“百果之王的”的美誉。相关资料表明,枣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在民间有“天天食红枣,一生不显老”说法。小时候,奶奶常给我们说:“枣子是暖物,健脾胃,是冬天里的一宝,吃了对身体有好处。”她总是在熬粥的时候加上几个深红的枣子,既甜蜜又黏和,非常好喝。记得那时,每逢年节,奶奶都要用枣蒸大馍和枣花(一种形状像花的馍,上面插的有大枣)送给一些年龄较大的长辈们。前些年,看书上介绍,说枣子不仅能滋补脾胃,还能养血安神、治病强身;既是人们喜爱的果品,也是一味难得的良药。一年四季,用枣煎茶熬汤,还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枣子的联想
   说起吃枣子,我想起了古代的一些相关的动人的故事。其中“推梨让枣”,就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推梨”讲的是汉末的孔融。孔融,字文举,汉末文学家,山东曲阜人,“建安七子”之首。他有兄弟七人,排行第六。相传在他四岁的时侯,有一次,和他的哥哥们一同吃梨,孔融自己先拿个小的,大人问他:“为何不拿大的?”他回答道:“我是个小孩儿,按理应当拿小的。”这个故事,后来记录在《后汉书孔融传》里。“让枣”说的是南朝的梁王泰。在他年幼时,祖母曾经召集众孙侄,把枣字栗子分散到床上,一群小孩争着抢着去拿,只有泰不去拿。有人问他,他回答道:“不拿,也一定会赏给的。”这两则故事,都表现了兄弟间的友爱和谦让。后来人们把它放在一起,就成了今天“推梨让枣”或“推枣让梨”这一成语。
   关于枣子,更有意思的是“囫囵吞枣”一词。这一成语,原本出自宋代圆悟禅师的《碧岩录》。说有一位客人讲:“吃梨对牙齿好,但损对脾胃有损伤;吃枣对脾胃有好处,但对牙齿有损伤。”一个呆头呆脑的弟子沉思了很久说:“我吃梨时,嚼而不咽,不会伤到我的脾胃:我吃枣时,吞而不嚼,又不会伤到我的牙齿。”旁边一位爱打趣的人说:“你真是囫囵吞掉一个枣呀!”于是大家忍俊不禁,笑得前仰后,无法自已。后来“囫囵吞枣”也成了一个成语,用来比喻理解事物含混模糊或学习上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地笼统接受。
   记得唐诗中有篇《又呈吴郎》,这是一首律诗,是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该诗记述了一个令人叹惋的故事。"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诗中说杜甫自己的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原因是老妇人无儿无女,孤苦伶仃,贫穷到了极点,不是万不得已,她不会偷打枣子吃的。该首诗词表达了杜甫对穷苦百姓生活的理解和同情。
   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了他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诗劝告吴郎,正值兵荒马乱,官府征求又紧,这样一个无依无靠极为贫穷的老妇人能让她饿死吗?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战乱给人们带来多么大痛苦。寡妇艰难的处境,吴郎贫穷的无奈,诗人高尚的情怀,让人读之黯然,忧伤满怀。当然,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枣子也有充饥的作用。
   关于枣子,施耐庵的《水浒传》里也讲有一段故事。说当年晁天王撞三阮七星聚义,密谋智取生辰纲,就是扮作山东的枣客,而且枣子在实施计谋的过程中起了不小的作用。当杨志在松林里遇见晁天王等七人时,他们却只说是贩枣子进京的,并让杨志品吃,杨志怕上当,未敢造次;等到后来,买酒借舀子时,趁其取枣之机,下了蒙汗药。“枣子”在智取这一环节上,就是一个很好的道具,利用“取枣”的动作,实施了一个障眼法,使智取的计谋显得天衣无缝、完美无缺。不但瞒过了精明过人、小心谨慎的杨提辖,也表现出了小说构思的巧妙和民间智慧的伟大。
   既然说到枣,我想起了上学的时候学习地理,知道山东南部有个城市名叫“枣庄”,那里生产煤,是山东省乃至全国有名的一大煤矿。通过学习历史,也知道它同时还是一座历史名城,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就从这里开始;电影《铁道游击队》,也取材于那里的抗日斗争。目前枣庄已经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新兴旅游城市,既有北方城市的豪放,又兼具江南水乡的秀美,为“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并且素有“鲁南明珠”之称。除了山东的枣庄之外,带枣的地名,还有湖北的枣阳。枣阳位于鄂西北,隶属襄阳,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节点城市,现有中国最大的玫瑰基地。谁会想到,娇小朴实的枣子,却成就了两地的美名。
   我至今还记得,早年读鲁迅先生的散文《秋夜》,文章的开头说,在他后园的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读时确实感到先生写文真有意思,一句话能说完的,却非要拆分成两句来说;至于其间的真正意思还真的不够理解,只是当时也没曾多去想想,反正觉得先生的说法一定自有他的道理。等到后来好像看了一篇题目叫做《简笔与繁笔》的文章,里面说这是鲁迅先生在使用繁笔,他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当时先生所处环境的单调与寂寞。
   我记得后来为此我又重读了《秋夜》,作者在开头写了枣树之后,接着一段则写的是奇怪而高阔的天空星星和园里的野花,直到把花写够了,转到第四段才又写起枣树来。这一段似乎写得很细,枣树落尽了叶子,只剩杆子,先前压弯的弧形舒展开来,但还有几枝低亚着,护定它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地直刺着奇怪而高阔的天空,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得窘发白。这些句子大多运用了拟人手法。
   而再往后写枣树就少了,主要是在写夜空下的月亮、恶鸟、灯火、飞虫、栀子花等,再往下又写到枣树的梦和向日葵似的小青虫。从文章的结尾来看,作者对它们的基本感情倾向则是可爱可怜和敬奠,并称它们为“苍翠精致的英雄”。可见他是在赞美生命的力量的,他是在歌颂暗夜里为梦想苦苦奋斗的人们,那还有什么单调与孤独可言。先生对秋夜的细细描写,反映了他对生活对社会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那一颗两颗枣树,都是顽强存活、不屈不挠的形象,当然也包括那些恶鸟飞虫和青虫们。足见普通的事物中孕育着作者的深厚情感。
   ......
   枣子青青,枣子幽幽。割不断的情,忘不了的事。那缀满枝头的枣子啊,那绵延不尽的故事啊。吃一口家乡的枣子呦,脆甜,满口余香;讲一段岁月中的故事呦,悠长,回味无穷!
  

共 43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枣”的随想》一篇写物的精美散文。枣,酸甜可口,乃男女老少皆宜的美味佳品,备受人们喜爱欢迎,说起枣的脆甜味道,都会信口道来,但其背后的故事却鲜有知晓。作者怀着一份浓纯的情愫,从遗落的时光中捡拾关于枣的记忆,细细咀嚼着、回味着,尽情联想着、随感着:(一)枣子的记忆。作者妙笔生花临摹了枣树和枣子的形态,回放了儿时一幕幕妙趣打枣的情景:“高高低低的枣枝上密密匝匝,一嘟噜一串,全是饱盈盈亮晶晶的枣子。一棵枣树,就是一座珊瑚塔;一棵枣树,就是一座玛瑙山。摘一颗又大又红的枣子,咬上一口,脆甜脆甜,准保让你齿颊生津,满口生香。‘七月十五打灵枣’,终于到了收获季节,竹竿响处,“哗哗”作响,不大的一棵枣树,就能收获满满的一箩筐。”(二)枣子的联想。从枣的美好记忆中缓缓走出来,作者展开了奇妙联想的双翼,引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进古代故事中,融进古诗词中,去寻味枣子的味道,进而引发了独到的随感:“枣子青青,枣子幽幽。割不断的情,忘不了的事。那缀满枝头的枣子啊,那绵延不尽的故事啊。吃一口家乡的枣子呦,脆甜,满口余香;讲一段岁月中的故事呦,悠长,回味无穷!”该篇散文情感丰盈饱满,构思奇特精妙,用记忆牵起一根引线,串起一颗颗枣的故事;用联想搭起一个桥梁,走进了一个个故事的背后;形象生动的描述,让人品味无穷;引经据典的详解,让人大开眼界。一篇匠心独运、韵味丰厚的精彩散文,倾情推荐共赏!!【编辑:天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222003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龙        2014-12-21 03:37:07
  感谢酋黄老师赐稿荷塘,荷塘有你更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4-12-21 08:18:51
  荷塘有您才是最精精彩,冬夜评稿,保重身体!
2 楼        文友:天龙        2014-12-21 03:37:49
  该篇散文情感丰盈饱满,构思奇特精妙,用记忆牵起一根引线,串起一颗颗枣的故事;用联想搭起一个桥梁,走进了一个个故事的背后;形象生动的描述,让人品味无穷;引经据典的详解,让人大开眼界!!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4-12-21 08:17:28
  又让先生寒冷的冬夜里批阅文稿,为心不忍;想想当年那又红又甜的枣子,还是暖暖身子吧,有可惜只是小小的文字。佩服先生的敬业精神。遥握祝好!
3 楼        文友:天龙        2014-12-21 03:38:30
  祝酋黄老师在荷塘写作愉快,佳作频出!!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4-12-21 08:20:28
  一同前行,一同分享,一同愉快!是您让我感动了!
4 楼        文友:红泥        2014-12-21 14:35:13
  学习酋黄老师的美文,品味枣的甜美!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4-12-21 15:39:31
  问好红泥,谢谢留墨点评!
5 楼        文友:蔺忙珠        2014-12-21 16:19:19
  酋黄老师知识渊博,文章大气丰盈,要好好向乡党老师学习!问好酋黄老师,遥祝冬安!
回复5 楼        文友:酋黄        2014-12-21 16:25:45
  谢谢蔺编辑,只顾感篇,有些粗糙。问好!
6 楼        文友:潮仙        2014-12-22 08:37:37
  枣子青青,枣子幽幽。割不断的情,忘不了的事。那缀满枝头的枣子啊,那绵延不尽的故事啊。吃一口家乡的枣子呦,脆甜,满口余香;讲一段岁月中的故事呦,悠长,回味无穷!欣赏佳作。问好学习!
回复6 楼        文友:酋黄        2014-12-22 11:20:14
  谢谢朋友的多次到访点评,问好!
7 楼        文友:天龙        2014-12-22 21:42:52
  祝贺酋黄老师佳作斩获精品,遥祝冬安开心快乐!!
回复7 楼        文友:酋黄        2014-12-23 07:51:23
  社长深夜来访关照,精诚之至,令人感佩!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