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教室桃花源”记

编辑推荐 “教室桃花源”记


作者:沉酲 秀才,1563.3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11发表时间:2014-12-22 19:36:49
摘要:“教室桃花源”只是一种想象中的假设,可以肯定,现实中的“桃花源” ,恐怕一时半会儿也难以寻到!

“在鄂东著名高中的百年校庆时,原高三(1)班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同学会。现场推举老班长许绍星作为这次活动的主持人。他正在那间老教室里点名哩,当场答“到”的有:杨军辉,张文杰,马一鸣,朱士贵……。该班原来共有44人,加上政治、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各科老师共计53人。三十多年过去了,还活着的人能来的差不多都到了,其中老师就只剩有教外语的1人,今天当然坐首席。现在坐在教室里的老师加同学共计也就30多人。仔细一想,人能活着,就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再想想那些逝者吧,去得实在是太容易了。例如,语文老师丁扬文,是当年全国著名的大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场文化大革命,他就成了反动文人,快60岁的人了,天天戴着高帽子跪着挨批斗,那滋味可能还不如“升天堂”来得好受,他干脆一头撞在正在飞速行驶中的汽车上。还有几名同学因为响应伟人的号召,在文化大革命的武斗中献身了。另外还有一名同学在对越反击战中为国光荣了。当然,也有因病而死的,还有杳无音讯的……。大家一看就剩这么多人了,不免有点面面相觑。有人当场用指甲拼命地掐着自己的肉,试一试自己是不是还活着,掐着掐着就有些痛了,证明知觉尚在;感得自己能活到现在,就算是非常幸福的了。
   许绍星发话了,文杰,你还记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吗?文杰说,还有一些印象,我试着念几句吧。“黄发重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众人鼓着掌说,文杰好记性,真不愧是当年语文科的课代表。许绍星接着说,我记得丁老师当年是这么给我们讲解的,渊明见到一位服饰古雅和长髯如雪的老人依杖而立。老人问他从何而来,他告诉老人,他在不知不觉中走迷了路,才入此世外桃源仙境,并请老人指点迷津。老人听后,便要回家设酒杀鸡款待。左邻右舍听说后,纷纷携酒食果品前来助兴。众人围坐,开怀畅饮,彬彬有礼多有古风雅意。席间他得知,赢政乱世后,民不聊生,老人的曾祖率宗亲来此避乱,与外界隔绝已有500余年,大家对汉、魏、晋之事全然不知。
   许绍星继续说,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影响和启发,我和几个先到的同学商量了一下,今天在这间教室里活动期间,就假设我们是迷路进了“教室桃花源”。在源中,我们暂且都忘却自己在社会中担任的角色,回到当年学生时代,彼此称呼就直叫名字,不称职务。大家随意围坐在一起喝茶、畅谈着人生百味和感悟……当然,我也知道在坐的有海军将领、省委办公厅的秘书长、市长、厅长和董事长等。好在大家分别的时候都是学生,这么多年,彼此间都是天各一方,并不一定详细了解职务。即使知道了,在“教室桃花源”中也只叫名字,就如同“对汉、魏、晋之事全然不知”一样。你们看,可以吗?班长话音刚落,“教室桃花源”中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看来,许绍星的话也许是说到了大多数人的心坎上,比较符合大多数人的一种心理诉求,或者是以这种方式来渲泄现实中人与人之间悬殊差距的愤懑和无奈。
   三十多年的离别,今日有缘相聚在一起。道不尽的离愁别绪,说不尽的风雨里程,诉不够韶华易逝。有人事业有成,有人荷包暖和,有人小有名气,有人路途坎坷……尽管我们当下各自行走在不同的命运轨道上,但是,我们曾经在一起过。那宝贵的三年,我们共同拥有同窗苦读和朝夕相处的岁月,共同吃着单调乏味的饭菜,一块儿在学校操场上做着操、玩着球……
   三年的欢笑和温馨,三年的拼搏和努力,三年的真挚和诚心,为我们结下了深厚而纯洁的友谊。今天,我们再相逢、又聚首,有好多好多的心里话想急于向对方倾诉。
   我们有太多的相互感兴趣的话题:谈论着孩子们的成长概况。谈论着老班长许绍星为母校所做的贡献,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母校任教。他所教的学生中,有4名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得金奖,2名获得银奖。谈论着近几年工资有涨,而物价更涨,深感入不敷出的压力。大家一致认为:孩子们这一代比我们幸运,我们这一代小时候遇有战争,以后在成长的过程中,运动如影相随,反右派、反右倾、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等,差不多每隔几年就要来一次天翻地覆的运动。等到运动慢慢少了一些,我们的生命也差不多走到了尽头……
   或聊,或玩,或笑,三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其间,大家忘却了由职位的高低、收入的多寡所形成的心理负担,拥有着一样的平等的话语权。大家忘却了烦恼,忘却了忧伤,忘却了在尘世中所担当的强势或者弱势的角色,陶醉在一种怡然自乐的、平等的、欢欣的氛围中。
   大家不忘借此机会急不可待的索要对方的手机号码,或者电话号码,留作分别后联络用。此时,紧紧的围坐在一起喝茶,吃着水果、花生之类的东西。当年班上的文艺骨干还即兴演唱了几首歌,跳了几段舞。大家鼓起掌来,让他们表演一段现代舞。他们也不推托,装模作样的拱臀扭腰。毕竟岁月不饶人,老胳膊老腿的,举手投足都到不了位,跳出来的舞姿也不敢恭维,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离开“教室桃花源”的现场后,各人一下子又回到了现实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了各人在社会中所担当的“官人、富人、平民……”的角色时所形成的习惯性。正当大家准备离开时,张鸿富和王财茂两位同学大声地喊着,同学们,我俩请大家在“聚客居”酒店吃个便饭,你们就跟着我俩一同前往吧。席间才知道阿富和阿茂生意做得不小,是正宗的董事长级人物。饭后,大家彼此握手说着再见,有拥抱的,有流泪的,场面十分感人!杨军辉的随行人员最多,有司机、秘书和两位警卫员,看阵式海军将领非他莫属。张文杰、马一鸣和朱士贵分别带有司机,他们可能就是秘书长、市长和厅长之类的人物了。等他们的小骄车走远后,大多数同学都是步行或者骑着自行车离开那里的。这些人平时也都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他们的职务也许还不够条件,或者经济上不允许,所以,只能如此。他们看着别人坐在舒适的小轿车里,雨淋不着,风吹不到,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羡慕,还是自责,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现实中的“桃花源”,恐怕他们一时半会儿也难以寻到!
  

共 248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同学分离多少年后的聚首,更多的是对过往的回味,回忆同学时的天真无邪,回味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篇章中的假设“桃源”让同学们无拘无束谈笑,谈论着各自的家庭、事业、孩子,谈论着经历的各种国家运动……,终究要回到现实,面对官员同学与底层小人物同学,每一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解读。一篇很现实的同学相聚,值得回味的同学情。欣赏!【编辑:阳媚】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阳媚        2014-12-22 19:38:32
  欣赏友友质朴的文笔,同学情是最难以忘怀的情。祝福友友同学情谊永远!
回复1 楼        文友:沉酲        2014-12-23 09:31:47
  中学时代的人,尚未沾染上太多的世俗。我曾说过,中学之前(含中学)的同学情,是人世间特为纯真的一种感情!
  
   谢谢阳媚老师的关注和指导。
2 楼        文友:沉酲        2014-12-23 09:24:35
  完全同意编者按的意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