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冬至”的情思(散文)

精品 【江南】“冬至”的情思(散文)


作者:酋黄 进士,6215.6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85发表时间:2014-12-23 19:11:35

说着说着,冬至也就过了。前天,妻子还发愁冬至咋过呢?按照我们这里多年的习俗,冬至这天上午,要吃饺子,防冻耳朵。家里面的兄妹都外出打工去了,他们的儿女就在城里面跟着我们上学。说是“跟”,其实也就是在我们上班的学校读书。平常大家都很忙,从来也没有招呼过他们到家里吃顿饭。赶到这冬至了,又兴吃饺子,妻子说啥也要让孩子们到家来,吃顿这属于冬至节特设的热乎乎的“家常饭”。
   为了这顿饭,妻子可以说是精心策划。她早早地就割了肉,盘好了馅子。趁晚上没事,就下手和面,自己一边擀面皮,一边包起了饺子。我家与学校也就一墙之隔,没课的间隙,她又回家准备去了。临走时嘱咐我,下课时一定在学校的大门口等着孩子,领他们一起回家。说到“领”,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我们学校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按照规定,学生要出门,必须持有班主任级主任签字政教处加盖管理专用章的请假条。像这种临时性的外出,必须由家长或老师领着,在大门口登记后方可。
   这节日真的是不同寻常,大门口骑着电车掂着饭盒前来送饭的很多。不用说,每人提的里面装的都是热腾腾的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终于等到下课铃响了。不多大一会儿,孩子们像雀儿似的欢快地来到大门口。我们一起说说笑笑,登记后便径直回到家里。一进家门,妻子便喊上了:“饺子下好了,孩子们时间紧,让他们先吃!”我走上前去一看,热乎乎的饺子刚出锅,白白的,亮亮的。妻子说:“葱花蒜苗,酸汤沏好了,自己往上浇!”我看孩子们还有些拘谨,便操起勺子给他们一一的舀上。他们还不停地说“谢谢”,倒像真的做客一样。我说:“趁热吃,等会还要上学呢!”
   妻子一边忙着锅上,一边还恐怕不够吃,招呼我下手再包些。我说:“好吧!”正当我洗过手,要包时,第二锅很快就出锅了。妻子招呼道:“孩子们快吃,吃了的把碗端过来再盛!”可没想到的是,他们却都说吃好了,不吃了。妻子说:“到自己家了,可不要作假,不然会饿肚子的!”他们说啥也不吃了,都说真的是吃饱了。妻子看看刚刚从沸腾的锅里捞出来的两大盘子热气腾腾的饺子,看看我,一挥手说:“那你吃吧!”说话间,孩子们打声招呼后陆陆续续都走了。我看着眼前这鲜亮鲜亮鼓油油的精致而可口的饺子,闻着那香喷喷的热气,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到了从前。
   记得小时候,每逢冬至,奶奶便早早地泡上些红薯磨制的长长的粉条,将窖里扒出的萝卜削削洗洗,切成片在锅里的沸水中烫烫,然后拿溜馍用的粗白布包起来,在刮红薯片的木架子上挤挤压压出出水,待买来的猪肉在案板上剁过不知多少遍,基本成了肉泥后,再把粉条萝卜大葱生姜之类一起掺进去,反反复复的剁轧轧剁。那刀与砧板的叮当声是我再熟悉不过的音乐。直到这一切都变作了齑粉和软泥,那叮叮当当的音乐才戛然而止。每到这个时候,奶奶就把剁好的馅子装入瓷盆里,撒上盐,浇上酱油,先使劲地搅拌几下,然后抄来抄去,等到荤素均匀了,色彩一致了,盘馅子的任务才算告一段落。
   那时候挣公分,父亲母亲一年四季几乎天天都要下地干活,即便是天阴下雨或下雪的,生产队里一般还要开会。这时候,家里包饺子的,常常就奶奶一个人。奶奶一般是先和上面让其性一会儿,趁这时候,准备准备锅牌炊具之类的。待一切准备就绪,面也性的差不多了,奶奶再将面从盆里挖到案板上,简单地整理之后,用刀将面割成三块或四块,然后拿出一块,在案板上搓揉成长长的条状,再用刀切成短短的节,细细地撒上点面,便一个个用手摁成片儿,用两头细尖中间略鼓的小擀杖擀成圆圆的薄薄的面皮儿。
   等到案板上面皮儿攒了一堆或切成的“骨节”擀够一个段落后,奶奶才弯下腰去包饺子。包的时候,奶奶总是拿起一张面皮儿,用筷子夹上或膏上一些馅子,轻轻地一折,一手从面皮儿的一角掐边捏起,直到馅子全部乖乖的蒙起来,然后大拇指前节略微一顶,一个弯弯的梅豆角状的饺子便在奶奶手里完成了。这一过程我曾经欣赏过多少次,这一连串的动作和程序在奶奶的那里被链接得简直是天衣无缝,像玩魔术似的,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我有时候看得出了神,也想伸出小手试一试。可奶奶总是说:“男孩子是读书的,这活不用你干。”
   奶奶说话间,一边将包好的饺子一个个地码在用高粱梃子新纳的洁白鲜亮的锅牌上,那排得整整齐齐一行行的精美可爱的饺子,好像是云天之上飞过的大雁,成群结队,规规矩矩的。奶奶做事从来都好像很有计划似的,赶在下工之前,奶奶一定会完成包饺子的所有任务。等到父亲和母亲回到家里,奶奶已经点着火,开始烧锅了。那时候烧的是地锅,火力旺,待母亲洗过手,刚好该下饺子了。一切都在有序的运行之中,一切又配合得是那么随意和默契。
   锅里的水,上下滚动,像开了花一样。烟气弥漫,眼看着一个个饺子水鸭子似的匆匆忙忙地滚落到了水花里。听奶奶说,煮饺子得多滚上几滚,才好吃。记得那时,我们姊妹几个各自端着碗,守在灶台前,已经是急不可耐了。可母亲总是说:“心急不能吃热豆腐,想吃饺子得等。才滚起来,还得再滚几滚呢?”妹妹说:“我多会儿都看到滚了,得滚几滚呀?”母亲说:“至少三滚。”我接着说:“那啥算一滚呀?”母亲说:“点一回水,就算一滚。”我们只好看着督促母亲“点水”,终于一个个水鸭子们都玩够了扎猛子的游戏,稳稳地漂浮在了水面上,母亲才给我们一一捞起。
   那时候的饺子真香,真好吃。等我们每人吃上一碗再去捞时,明显不够一人一碗了。母亲说:“你奶奶忙啥时候了,还没吃呢?”奶奶说:“我不想吃了,让孩子们吃饱。”母亲说:“这大过节的,天又这么冷,谁都得吃!”于是,母亲给奶奶捞够一碗后,给我们分散分散,每人碗里都舀些浑浊的汤水。母亲说:“喝汤好,喝汤暖和。”奶奶说啥也要扒给我们一些,被母亲拦住了。不过,最后奶奶还是悄悄地将她碗里的饺子拨给了我们,她只喝一些汤水,看着我们一个个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奶奶很是高兴。后来母亲知道了,数落我们,奶奶却说:“孩子们正长身子骨呢,多吃点好!”
   正当我神思飞扬的时候,只听妻子说:“愣什么?还不趁热吃,等会儿凉了!”我这才回过神来,夹起饺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大盘子,无论我和妻子怎么吃也吃不完。这时候,我多想“还”上奶奶当年往我碗里拨的饺子呀!可奶奶去了,永远的去了,我这辈子再也没有“还”的机会了,施恩不图报,可报恩哪里寻。回想起奶奶说的那句“正长身子骨的,多吃点好”,回想起她那看着我们吃的慈祥而又得意的神情,我不知不觉的眼睛变得湿润了。心中暗想:听奶奶的,多吃点!
   后来上学了,我慢慢地知道了冬至,属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她一手拉着大雪小雪,一手拉着小寒大寒。可冬至,一般人容易理解为“冬天到了”。其实,这里的“至”,应为“极”的意思,冬至就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我这样说,有人一定会觉得不合情理。因为大家都知道,冬至只是“数九”的开始。民谚有段老歌子叫做:“一九二九,伸不离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八十一,老狗卧阴地;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九九寒尽,春暖花开。”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版本不一样,但内容似乎大同小异。从民谚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九四九,也就是大寒节气,才是一年中天最寒冷的时候。
   其实,我们所说的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通常是指一个时间段。我们经常说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中的“三伏”明显不是指第三伏,而是指整个暑伏天气。“三九”也应该是指最冷的一段,也不一定就是指“数九”中“三九”。我们之所以感到并不是冬至这天最冷,那是因为空气传递冷热有个过程,正像一天的最高气温不在正午而在下午一两点左右,一天气温最低的时候不在午夜而在凌晨。当然温度也只一个表象,天气的寒冷除了光照纬度之外,还有地形寒流等因素的影响。
   按照现行的地理教材上说,冬至这天,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到地面的最南端,而后直射位置将向北转移。因此,我们称太阳直射最南端的纬线为南回归线。也就是说,过了这一天,太阳直射到的位置会向我们居住的这一方运转。按照通常的逻辑,北半球这一天得到的阳光最少,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南半球则正好与此相反。
   记得小时候,我老家豫东南一带有一种说法,叫做:“吃过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初开始不知道“一线”是什么意思,只想着线的粗细长短,但总觉得不好衡量。后来问问大人才知道,这“一线”原来是指过去妇女纳鞋底所使用的线绳,“长一线”是说,过了冬至,天就一天天变长了,那一天比一天长多少呢?用个形象的说法就是妇女们纳鞋底,纳完一根线的工夫,据说相当于现在的七八分钟。当然,这“一线”也属于一个估计性的概念。
   按照我国传统的阴阳理论来解释,冬至正是阴达到极点将要像阳转化的节点。班固的《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过了冬至,白昼就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冬至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在我国古代,人们对冬至很重视,很多时候,都把冬至当作一个较大的节日,曾经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据说我国历史上的周代,冬至就是新年元旦,是一个非常热闹而又喜庆的日子。
   作为农历,主要是安排农事。由于到了冬至,天气进入了最寒冷的时节。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往往是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尽管有些作物还在生长,但大部分已经处于冬眠期,这时候最重要的是防寒防冻,保湿保温。田间作物或菜苗,需要覆盖地膜,或者撒上草粪之类的。家禽家畜,也需勤垫勤换圈内的柴草,保证饮食供需。作为人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保暖,特别是一些小孩子要戴上暖袖耳暖,防止冻手冻耳;一些年龄较大的老人要保证睡眠,趁正午光线好的时候,在无风的向阳处晒晒暖,或经常晒晒被子。
   至于冬至吃饺子,现在也只不过是一个象征而已。试想,饺子在沸水里翻滚多次,又熟又烂,而且伴有汤水,很适合保暖,应该说是冬天御寒的一种不错的食物。不过,作为节日习俗,据说它是有一定来历的。据史书记载,医圣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南阳人。他所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他有句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相传,他在任长沙太守时,就访病施药,在大堂之上公开行医。
   后来为了给乡邻治病,他毅然辞官回乡。在其返乡之时,适逢大雪纷飞的冬天,寒冷的北风呼啸。他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他于是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入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在冬至那天将"祛寒娇耳汤"分给那些前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就叫作“饺子”或“扁食”。这就是传说中“饺子”的来历。
   说来也很有意思,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都与吃有关,而吃的背后还往往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当然,民以食为天,吃是天下人的头等大事。据说端午节吃粽子,与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屈原投汨罗江而死之后,人们怕江河里的鱼鳖吃掉了屈大夫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相传东汉初年,有个名叫区曲的长沙人,曾经梦到自己遇见一位自称屈原的贤士对他说:“多年来人们用作祭祀的米,都让蛟龙吃掉了,今后要把楝叶和米塞在竹筒里,或用芦叶包裹好,再用五彩丝缠好,因为蛟龙是害怕楝叶、芦叶和五彩丝的。”后来人们就改用楝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粽子。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这些流传下来的故事,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而且还屡屡严丝合缝,让你不得不相信。不过这些传说中的人和事,都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好人善事。在欢度节日品尝美食的同时,我们又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这不能不说又是我们先人的一大智慧。说起过冬至,我猛然间想起前些年高考考过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来。“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据说这首诗写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即公元804年的岁末,作者时年三十三岁,任秘书省校书郎一职。冬至这天,朝廷也要放假,民间更是很热闹,穿新衣,互赠饮食,互致祝贺,一派过节的景象。当时白居易正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舍之中,有感而作了此诗。
   从诗的内容来看,全诗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有的只是以平实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他乡的怀亲之情。其妙处不仅表现为作者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而且构思精巧别致,诗中虽无一“思”字,却处处含着“思”情,明明写自己思家,却又从对面着笔,含义隽永,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宋人范仲淹《对床夜话》中说:“白乐天‘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语颇直,不如王建‘家中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有曲折之意。”但在一年最最冷的时候,却独身滞留在旅途驿馆里,深夜孤灯,形影相吊,心情是何等的凄凉和黯然,可想而知。
   高中语文教材中还有一篇写于冬至的词作,词牌叫做《扬州慢》,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代表性作品。词前小序写得明白:“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从内容上来看,明显是写战争给名城扬州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抒发了作者感怀家国哀时伤乱的悲愤凄凉的心情。其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当然这青青的荠麦只能是长江以南的冬至时的景象。
   从眼前的冬至写到遥远的古代,从实实在在的吃说到家国情怀,冬至其实就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的一天。白天最短也好,阳气上升也罢,做好自己该做的保暖,高高兴兴吃上顿热乎乎的饺子,这美好的日子还得一天一天的往前走。因工作或事业在外,冬至不能回家,想家是必然的,但保护好自己最重要,你安全幸福了,家人也就放心了。饺子哪都有,可不要忘记吃些暖暖身子呦!
  

共 567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在我国,冬至跟过年、中秋一样,都是讲究团聚的日子。素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说法。作者以冬至这个节气入手,写出了关于冬至的故事,例如怎么包饺子,而且往事似乎在作者笔下依然有青葱的情怀。“冬大过年”这种说法流传很久,在这个节气里,大家一起齐齐整整地围着一大桌子吃饭,话家常。冬至之后,要注意养生,要抵御寒冷,提升阳气。其实,无论是不是过节,这种团聚的情怀,大抵是历史流传下来的。很不错的散文,欢迎赐稿江南烟雨,祝福新年快乐,推荐共赏。【责任编辑:洛漾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224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洛漾熙        2014-12-23 19:12:09
  问好老师,欢迎赐稿江南烟雨。
回复1 楼        文友:酋黄        2014-12-23 19:23:26
  谢谢编辑,问好,注意保暖啊!
2 楼        文友:洛漾熙        2014-12-23 19:12:19
  祝福冬安。
回复2 楼        文友:酋黄        2014-12-23 19:25:14
  道声辛苦了,新年将至,提前祝好!
3 楼        文友:一缕闲愁        2014-12-27 19:00:43
  在我们国家,冬至跟春节、中秋节一样是团聚的日子。作者通过这个特殊的日子,写了一个家常的故事,非常感人。虽然是寻常日子,却写出了少有的真情,值得读者品读、回味!
用爱去发现美好,用心去感受人生百态、红尘俗世的喜怒哀乐……
回复3 楼        文友:酋黄        2014-12-27 19:15:10
  谢谢文友点评,祝新年快乐!
4 楼        文友:柳岸至水        2015-01-01 17:45:02
  很喜欢这样的文字,有生活,接地气。向你学习。我也是农村里出来的,对故土有着深深的眷恋。也曾在空间写过24节气系列。
与文字为友,伴岁月清香。
回复4 楼        文友:酋黄        2015-01-01 19:15:20
  好的,有机会拜读一下你的系列。不过我看一下,你才在江山发两篇文,父亲九节已读过,构思巧妙,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而不是灵性。问好!
5 楼        文友:酋黄        2015-01-24 06:32:58
  传统节日,总有难忘的记忆,岁月悠悠,记忆时光里走向永恒!
挥鞭赶四运,拈笔集华彩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